專利名稱:藥療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人體理療、保健用品。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肺心寧背心”,該背心在穿著后,背心上的藥芯對準人體背部的肺愈、厥陰俞、靈臺、定喘、及胸前膻中、肺門、乳根穴位。藥分子作用于人體,用于治療支氣管炎、哮喘、胸痛、胸悶和心悸、心慌疾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另一種形式的藥療背心,以提高保健和治療疾病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背心的前片上相對于人體的紫宮穴、膻中穴部位設置中藥包,同時在背心的后片上相對于人體的身柱穴、神道穴部位設置中藥包。藥物作用于人體穴位,藥分子滲入人體組織和細胞,在人體內擴散和作用,達到治療支氣管炎、咳嗽、哮喘等疾病。本實用新型在前片和后片上相對應設置中藥包,同時作用于人體前、后部位的所述穴位,以提高保健和治療疾病的效果。
圖1為正面視圖,示意性表明前片上設置的中藥包1;圖2為后視圖,示意性表明后片上設置的中藥包2;圖3為側視剖面圖,即為圖1的A-A剖視圖,示意性表明前片和后片上相對應設置的中藥包情形;圖4為圖3的I部放大圖,表明中藥包和前(后)片的實施結構。
實施例。前述方案中所述的在背心前片上相對于人體的紫宮穴、膻中穴,在后片上相對于人體身柱穴、神道穴部位設置中藥包,可用于人體保健和治療支氣管炎、咳嗽、哮喘等疾病。本實施例在此基礎上,在背心前、后片相對于人體穴位的其它部位分別增設中藥包,參見圖1至圖3,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增設中藥包的實施情況如下。
在前片上相對于人體華蓋穴位的部位和后片上相對于人體靈臺穴位的部位設置中藥包,用于治療胃炎、胸膜炎、哮喘疾病;在前片上相對于人體巨闕、中脘穴和后片上相對于人體懸樞穴的部位增設中藥包,用于治療消化不良等疾病;在前片上相對于人體神闕穴和后片上相對于人體命門穴的部位設置中藥包,用于治療腰痛等疾病。
中藥包與背心的前(后)片實施結構見圖4。藥包分里層、外層,中藥在其內相對固定,防止錯動。此外,在藥包的外層布3和背心前(后)片的外層布4之間設有塑料薄膜層5,防止藥氣由背心外層溢出。藥包及薄膜層一同扎在背心的里、外層布上。
本例采用的中藥由相應比例的黃芪、五味、云苓、當歸、麥冬、魚腥草、麻黃、瓜殼、甘草、太子參、藏紅花、杏仁、白芍、紅參須、厚樸加工、伴合而成。此外,在主治胸痛、腰背痛的穴位藥包內參拌少許云南白藥。
與已有技術比,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通過在背心的前、后片上相對于人體的相應穴位部位同時設置中藥包,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提高保健和治療疾病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藥療背心,其特征是背心的前片上相對于人體的紫宮穴、膻中穴部位設有中藥包,后片上相對于人體的身柱穴、神道穴部位設有中藥包。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療背心,其特征是前片上相對于人體的華蓋穴部位設有中藥包,后片上相對于人體的靈臺穴部位設有中藥包。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藥療背心,其特征是前片上相對于人體的巨闕穴、中脘穴部位設有中藥包,后片上相對于人體的懸樞穴部位設有中藥包。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藥療背心,其特征是前片上相對于人體神闕穴部位設有中藥包,后片上相對于人體命門穴部位設有中藥包。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藥療背心,其特征是前片、后片上的藥包外層布與背心外層布之間設有塑料薄膜層[5]。
專利摘要藥療背心。其前片上相對于人體的紫宮穴、膻中穴、華蓋穴、巨闕穴、中脘穴和神闕穴部位設有中藥包,其后片上相對于人體的身柱穴、神道穴、靈臺穴、懸樞穴和命門穴部位設有中藥包。中藥藥分子作用于穴位,滲入人體組織、細胞,增強人體機能和抵抗力,可治療支氣管炎、咳嗽、哮喘、胸膜炎、腰痛、胃炎、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提高保健和治療疾病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N2/00GK2178541SQ9323360
公開日1994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1993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1993年3月31日
發明者易再雄 申請人:易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