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銀屑病的純中藥膠囊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銀屑病的純中藥制劑,特別是一種膠囊制劑。
銀屑病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頑固性皮膚病,現代醫學對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尚未能完全闡明,目前尚無特效的療法。
西醫應用免疫抑制類藥物治療銀屑病,如乙亞胺、乙雙嗎啉等,這些藥物雖然對癥狀有一定緩解,但均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且復發率高,遠期療效不夠理想。
按照中醫理論,銀屑病一般按血熱、血燥兩型論治。目前臨床上應用的首選中藥制劑有復方青黛丸,該藥治療銀屑病的總有效率為91%。青黛丸制劑為水丸,其劑量大,服用不便。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純中草藥為原料混合加工配制的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制劑。該藥服用方便、療效高、復發率低、安全無毒、遠期療效好。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以純中草藥為原料混合加工配制的治療銀屑病的膠囊制劑,其配伍為丹參9~15g土茯苓20~30g大青葉10~20g青黛3~6g馬齒莧3~9g蒲公英10~20g生地黃10~15g貫眾6~9g防風3~6g皂刺5~15g紫草6~9g丹皮6~9g白鮮皮10~20g補骨脂10~15g焦山楂10~30g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可根據生產規模分為兩種
其一將丹參、土茯苓、大青葉、馬齒莧、蒲公英、生地黃、貫眾、皂刺、丹皮、白鮮皮、補骨脂、焦山楂十二味中草藥按比例混合,水煎制成流浸膏,將防風、紫草(粉碎過5#篩),青黛(研磨過5#篩),加入流浸膏中攪勻,經霧化干燥、制粒,無菌分裝膠囊。
其二將丹參、土茯苓、大青葉、馬齒莧、蒲公英、生地黃、貫眾、皂刺、丹皮、白鮮皮、補骨脂、焦山楂十二味中草藥按比例混合,水煎制成流浸膏,先將青黛過5#篩加入流浸膏中攪勻,經水浴濃縮依次加入防風、紫草(粉碎過5#篩)攪勻制成浸膏,然后低溫烘干(70°以下)、粉碎、無菌分裝膠囊。
以上兩種制備方法中所述的十二味中草藥需先浸泡60分鐘,然后經四次煎煮,每次50分鐘,將四次煎得的藥液混合后濃縮成流浸膏,再與其它中藥配制。
本發明從1990年開始對150例銀屑病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觀察,其中男性70例,女性80例,年齡最小的6歲,最大的60歲,病程最短的6天,最長的32年。經統計對血熱型銀屑病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96%,治愈率為70%,隨訪三年未見復發。全部病例均有用藥前后之照片對比。本發明對其中50例患者的治療情況記載如下(見后表)。該藥的優點是用藥量小,療效顯著,服用方便,復發率低,遠期療效好,無任何毒付作用。
按照本發明制備的治療銀屑病的純中藥制劑-愈銀膠囊,其最佳配方是丹參9g土茯苓20g大青葉10g青黛3g馬齒莧9g蒲公英15g生地黃12g貫眾9g防風6g皂刺6g紫草9g丹皮9g
白鮮皮10g補骨脂10g焦山楂20g按照本發明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得“愈銀膠囊”,每粒膠囊內含濃縮干品為0.5g,相當于生藥18g。
目前本發明已對500多例患者進行了治療,下面結合實施例給出兩個典型病例
圖1為患者高××服藥前的照片。
圖2為患者高××服藥后的照片。
圖3.4為患者康××服藥前的照片。
圖5為患者康××服藥后的照片。
病例1高××,女,35歲,山西省保德縣尚家峪鄉人,農民。1981年3月發病,診斷為“全身性點滴狀銀屑病”,曾多處求醫治療,均療效不佳,患者十分痛苦。1991年4月開始服用本發明制備的“愈銀膠囊”,每日服藥三次,每次服三粒,經過三個療程(一個月為一個療程),皮損全部消退,自覺癥狀消失。
病例2康××,男,36歲,山西省忻州地區鎢絲廠,職工。1980年患銀屑病,曾先后在山西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用過睡眠療法,北京空軍總院用過光療法,協和醫院用過泄肚法,都未能治愈。1992年1月開始服用本發明制備的“愈銀膠囊”,每日服藥三次,每次服四粒,經過四個療程(一個月為一個療程),皮損全部消退,自覺癥狀消失。
本發明治療50例銀屑病患者療效記載
注1、上述第12例患者曾內服復方青黛丸、克銀丸效果不明顯。
2、上述第36例患者曾內服復方青黛丸5個月無效。
3、上述一個療程為一個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銀屑病的純中藥膠囊制劑,其特征在于以純中草藥為原料按比例混合配制,配伍為丹參9~15g土茯苓20~30g大青葉10~20g青黛3~6g馬齒莧3~9g蒲公英10~20g生地黃10~15g貫眾6~9g防風3~6g皂刺5~15g紫草6~9g丹皮6~9g白鮮皮10~20g補骨脂10~15g焦山楂10~30g
2.一種治療銀屑病的純中藥膠囊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丹參、土茯苓、大青葉、馬齒莧、蒲公英、生地黃、貫眾、皂刺、丹皮、白鮮皮、補骨脂、焦山楂十二味中草藥按比例混合,水煎制成流浸膏,將防風、紫草(粉碎過5#篩),青黛(研磨過5#篩),加入流浸膏中攪勻,經霧化干燥、制粒、無菌分裝膠囊。
3.一種治療銀屑病的純中藥膠囊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丹參、土茯苓、大青葉、馬齒莧、蒲公英、生地黃、貫眾、皂刺、丹皮、白鮮皮、補骨脂、焦山楂十二味中草藥按比例混合,水煎制成流浸膏,先將青黛過5#篩加入流浸膏中攪勻,經水浴濃縮依次加入防風、紫草(粉碎過5#篩)攪勻制成浸膏,然后低溫烘干(70°以下)、粉碎、無菌分裝膠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十二味中草藥需先浸泡60分鐘,然后經四次煎煮,每次50分鐘,將四次煎得的藥液混合后濃縮成流浸膏。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銀屑病的純中藥膠囊制劑,采用丹參、土茯苓、大青葉、馬齒莧、蒲公英、生地黃、貫眾、皂刺、丹皮、白鮮皮、補骨脂、焦山楂按比例混合水煎制成流浸膏,將防風、紫草、青黛粉碎研磨加入流浸膏中攪勻,經霧化干燥制粒,無菌分裝膠囊。本發明用藥量少,服用方便,療效顯著,特別是對血熱型銀屑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96%,且復發率低,遠期療效好,無任何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9/06GK1099980SQ9311652
公開日1995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1993年9月7日 優先權日1993年9月7日
發明者劉岐干, 王晉, 孔祥海 申請人:劉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