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B超監測和盲吸兩用絨毛取樣器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產前診斷的工具,主要涉及多種遺傳病的孕早期絨毛取材器械。
應用絨毛標本診斷多種遺傳病是八十年代一項重大醫學進展,是落實優生的有效技術。自1983年直接制備絨毛膜細胞染色體和超聲顯像下吸管取材成功后,改進取材器已成為當前迫切要求。國內外學者對取材器已做過多種設計,因存在一、定位不準;二、不能克服拔芯后管端移位;三、不耐高溫高壓消毒等缺點。
本取材器分Ⅰ、Ⅱ、Ⅲ三型,其特征為一、在管材上由醫用聚乙烯向聚四氟乙烯過渡;二、在管材內或管端內或外設特殊標記物。1.管前端外設銅環,B超縱切呈“二”特殊標記;2.管前端內設鍍鋅無氧離子銅細管,B超縱切下呈“一”標記;3.管壁注塑金屬細絲或硫酸鋇等重金屬鹽;4.應用硅膠,硅塑制管,以增加B超回波。上述改進使B超監護清楚,定位準;能校正拔芯后位位;盲吸時增強手感。三、在消毒上由化學藥物消毒改進為高溫高壓消毒,以利染色體制備,生化和酶學檢查及基因分析,提高了一次取材成功率和母、胎的安全性經國際專利近10年檢索和全國及天津有關專家鑒定,國內外未見類似設計和產品。在定位準確,克服拔芯后移位、盲吸時增強手感和耐高溫高壓消毒方面,均優于英國波泰克斯公司吸管。此實用新型對防治多種遺傳病,提高人口素質,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方案實現上述目的方案一
1、以醫用聚乙烯制成上述吸管(1),其前端外增設B超下呈“=”特殊標記的銅環為標志物(2)。
2、管芯以不淬火鍍鋅銅絲制成,以保證既對吸管有適當支撐作用,又增強盲吸時手感。
方案二1、以聚四氟乙烯制管(1),其前端內設無氧離子銅鍍鋅小銅管為標志物,B超縱切呈“一”標記,管后部壓花加反口注射于聚丙烯針座(3)相連。
2、導芯(4)以鋁絲漂白制成,前端鈍圓,后端壓槽兩道并注塑于聚丙烯導芯柄(5)內,以利把持。并以環氧乙烷消毒,雙重封口厚聚乙烯袋內封裝,再利用時,可高溫高壓消毒。(如圖2所示)方案三以硅膠、硅塑與硫酸鋇等重金屬鹽摻合制管。或于壁中加金屬導絲,(如圖3所示),以增加B超定位能力。前端以對人體無害的酸、臘,可溶性紙封著管口,(省去管芯);并增加宮頸防污染管(6),以減少逆行感染。(如圖4所示)實施例本人已根據上述方案一批量試制Ⅰ型兩用絨毛取材器,應用240例,盲吸時一次取材成功率達77%,B超監護下取材一次成功率達97.7%,達國際先進水平。在1985年12月于桂林召開的全國孕早期產前診斷會議上展銷樣品,并做學術報告,獲得好評。全國有138所院校選購,推廣應用。
本人于1986年3月批量試制方案二所示的Ⅱ型兩用絨毛取材器,經120例應用,B超下一次取材成功率達99.3%。世界衛生組織絨毛安全性工作小組成員韓安國認為,本實用新型較目前國內外為優,達世界先進水平。
方案三因條件所限,尚未正式生產。但實驗證明,以酯、蠟、或可溶性醫用紙做封口是可行的,不用導芯。術者一手操作取材。一手執B超探頭,減少配合失誤,在設計上更為合理。方案是可行的。
實施例還證明,以聚四氟乙烯制管,前端管內設小銅管,以聚丙烯制管座和導絲柄,吸管內徑1.6毫米,外徑2毫米,并以鋁絲作芯是現階段最佳配合設計,取材成功率達99%,并可高壓消毒,反復使用3~6次,完全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
一種由吸管和導芯構成的絨毛取樣器,本實用新特征在于(一)吸管按特殊規格和配方由塑料制管(1),或在管壁內摻合硫酸鋇等增加B超回波的重金屬鹽;(二)吸管(1)前端外或內設有鍍鋅銅環或小管為標志物(2),可B超下檢出該標志物;(三)吸管后端與管座(3)相連,其后孔與注射器相連,以便取材;(四)導芯(4)分別由不淬火鍍鋅銅絲或漂白鋁絲制成,其前端純圓呈半球狀,其后段與手柄(5)相連,可做依需變形和復原調直,以利變形宮腔的絨毛取材和再利用,并可增加盲吸手感和B超監護下的取材成功率。
專利摘要
B超監測和盲吸兩用絨毛取樣器,本實用新型涉及多種遺傳病在孕早期絨毛取材的診斷器械。本新型設計了I、II、III三型絨毛取材器。在管材上由醫用聚乙烯向聚四氟乙烯改進;在管端設特殊標記物B超呈特殊波形、監護清楚,并能校正拔芯后移位,提高一次取材成功率達99.7%,在消毒上由化學藥物消毒改為高溫高壓消毒,利于染色體制備、酶學和生化檢查及基因分析。提高了母、胎的安全性,具有較好經濟效益和明顯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A61B10/00GK86201232SQ86201232
公開日1987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1986年3月13日
發明者王知難, 曹惠珠 申請人:王知難, 曹惠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