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靜脈導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中的導管。
臨床醫學中對重危病人施行長期靜脈補液、中心靜脈壓測定、完全胃腸道外營養等治療手段時,需要對靜脈(特別是深靜脈)穿刺,并在靜脈內埋設導管。目前,靜脈穿刺和埋設導管是采用穿刺--引導--套管的方法進行,即先用空心的金屬穿刺針刺穿靜脈后,把引導鋼絲從空心金屬針中穿過,進入靜脈到指定部位;再退出金屬穿刺針,用皮膚擴張管通過引導鋼絲進行皮膚擴張,退出擴張管;再通過引導鋼絲將聚乙稀導管埋入靜脈中;再退出導絲。采用這種靜脈穿刺、埋設導管的方法,由于金屬針穿刺、穿入引導鋼絲、埋入導管等過程都是獨立、分開進行的,所以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操作過程也很繁瑣,并要求操作者技術熟練,給醫務人員帶來不便,給病人也帶來很多痛苦。另外,由于操作方法和器械的限制,也使得這種操作方法不利于防塵、防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操作連續方便,并使感染機會減少的多功能靜脈導管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是該裝置由穿刺針和留置導管組成,穿刺針包括空心鋼針和鋼針座,在鋼針外面套有可沿其滑動的留置套管針和留置套管針座,為使留置套管針與鋼針緊密結合,又能自由滑動,留置套管針的內徑應等于鋼針的外徑。留置導管包括導管和插入導管內的導絲,導絲的直徑小于導管的內徑。為方便操作,在導管的一端設有固定器,在導絲的一端設有固定帽。
為了使整個穿刺、埋管過程在密封和無菌狀態下進行,本實用新型還可在導管的外部設置防塵套,其一端封口,另一端連接防塵套固定器,在導管未安固定器的一端外部,設置了支承架,該支承架可分成兩個半瓣,并合時,一端插入防塵套固定器,另一端套有支承架帽。
本實用新型的導管固定器為一漏斗狀物體,中間部位向內凹陷,凹陷處外面有一個可以在凹陷處移動的固定器鎖緊器。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是這樣的把套在一起的鋼針和留置套管針穿透并進入靜脈內,退出鋼針;再把套在一起的導管和導絲順留置套管針座穿過留置套管針進入靜脈內,并繼續往里推入至所需部位;然后退出導絲,插管過程結束。漏斗狀的導管固定器可使輸液或其它操作更為方便,安在固定器外的鎖緊器可將固定器鎖緊在留置套管針座上。該裝置一次穿刺后可以較長期地留置在靜脈內,出露在皮膚外的留置套管針座可作為固定支撐物用膠帶固定在體表。裝有防塵套和支承架的導管裝置,其操作過程與上面所述方法相似且更為方便,并更能達到無菌無塵的要求。在推入導管時,可一手抓住支承架,一手捏住導管外的防塵套,將導管埋入靜脈后,取下支承架和防塵套固定器就可以了。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操作簡單方便,并能有效地防塵、防菌。該裝置特別適用于深靜脈的穿刺和埋設導管,可廣泛應用于長期靜脈輸液、中心靜脈壓測定等各項臨床醫療工作中。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穿刺針結構示意圖。
在
圖1中,鋼針6和留置套管針5套在一起,鋼針座3和留套管針座4上均設有手柄,鋼針6為一端尖銳的圓形空心體,留置套管針5由醫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具有柔軟、易彎曲的特點,其長度應不超過鋼針6的尖銳部份。為保護鋼針及方便操作,在鋼針6外安有護套7,在鋼針3的一端安有護帽2和固定帽1。
圖2為安裝了防塵套13、防塵套固定器10、支承架9等的留置導管結構示意圖。導絲12采用目前醫療技術中常用的導引鋼絲,導管11和導絲12套在一起,導管11和導絲12的同一端分別接固定器14和導絲固定帽16。支承架9卡在導管11外面,一端插入防塵套固定器10,另一端呈尖嘴狀并套有支承架帽8,防塵套13為透明的薄膜,一端封口,另一端粘接在防塵套固定器14上。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靜脈導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穿刺針和留置導管組成,穿刺針包括空心鋼針[6]和鋼針座[3],鋼針[6]外面套有可滑動的留置套管針[5]和留置套管針座[4],留置套管針[5]的內徑等于鋼針[6]的外徑,留置導管包括導管[11],在導管[11]內安有導絲[12],導絲的直徑小于導管的內徑,導管[11]的一端連接固定器[14],導絲[12]的一端連接導絲固定帽[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靜脈導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管[11]的另一端還可設置能分開成兩半的支承架[9]和防塵套固定器[10],支承架[9]的一端伸入防塵套固定器[10]內,另一端套有支承架帽[8],在導管[11]的外部設有防塵套[13],防塵套的一端固定于防塵套固定器[10],另一端密封。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靜脈導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器[14]為中部凹陷的漏斗狀物體,在凹陷處外面套有可移動的固定器鎖緊器[15]。
專利摘要多功能靜脈導管裝置由穿刺針和留置導管組成,可用于長期靜脈補液、中心靜脈壓測定、完全胃腸道外營養等多項臨床醫療工作中,該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并更能達到無菌、無塵操作的要求,同時也方便了醫務人員,并能縮短操作時間,減少病人痛苦。
文檔編號A61M25/00GK2076858SQ9021469
公開日1991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1990年11月3日
發明者楊玉民, 鮑憶, 陳龍海, 屠國鈞 申請人:楊玉民, 鮑憶, 陳龍海, 屠國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