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凍傷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設備應用技術領域。
對于凍僵傷員重度凍傷肢體,目前世界所肯定的對其最佳療效是采用將凍僵傷員或凍傷肢體放置在生理溫度(37.3℃-42.3℃)最佳為42℃溫水旋流浴中快速復溫。為使治療槽內水保持恒溫需要不斷地給槽內水加溫,從醫療效果來看還必須保持槽內水的活動因為活動水溶比靜止水溶的熱量傳遞更有效,能較快地把凍傷溫熱起來,增加凍傷的療效,同時水流動的旋渦加氣泡對凍傷肢體起到初步的清創作用。為達到上述目的需要不斷用燃料或電加熱治療槽內的水,同時用人員加以攪動。這種方法操作起來較為費力,同時治療槽內的水溫也難于控制,這種治療凍傷的手段并不令人滿意。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凍傷治療儀具有自動保持治療槽內水的恒溫,旋流和產生氣泡的功能,同時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等特點。
凍傷治療儀采用用入水管,出水管和出氣管連接治療槽內水的結構,水泵和氣泵同位于外殼內底部,加熱水箱位于水泵上端附近并與水泵相通。加熱水箱的底部有通過水泵和治療槽貫通的入水管,加熱水箱的上部附近至少有一根出水管與治療槽相通,加熱水箱內或附近有加熱器布置。出氣管一端與治療槽相通另一端與氣泵相通。控制箱位于外殼上端附近。
上述結構設計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凍傷治療儀能自動保持治療槽內的水恒溫,使槽內水旋流,同時具有氣泡按摩作用,這種儀器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搬運和攜帶。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凍傷治療儀總體圖2、為凍傷治療儀控制箱示意圖。
用鐵板制作凍傷治療儀的外殼(5)和控制箱(18)將控制箱安裝在外殼上端。制作加熱水箱(4)安裝在外殼內上部,水箱內或水箱周圍布置電加熱器(3)。在外殼內加熱水箱(4)的下端安裝水泵(1)和氣泵(2),治療槽(9)可用浴盆充氣艇或桶替代,本實用新型采用充氣艇和充氣桶作治療槽(9)以便于減小凍傷治療儀體積,以利于戰時攜帶。
水泵的入水管(7)與治療槽相通,另一端與加熱水箱府部相通,加熱水箱的上部有2根出水管(6)與治療槽相通。出氣管(8)用橡膠制成一端與氣泵相連,另一端位于治療槽內的水中。在控制箱(18)內安裝控制氣泵(2)的空氣開關(11)和氣泵開關(14)、電壓表(12)及水泵開關(16)顯示指燈(15)。同時在控制箱內還安裝數字溫度顯示控制儀(13)以便其通過位于治療槽內的傳感器(17)控制槽內水溫,為保護傷員的安全控制箱內還設置漏電自動開關(10)儀器漏電時可自動切斷電源。
使用時,取出充氣艇作為治療槽,接通電源電壓表(12)指示電壓值、開啟空氣開關和氣泵開關、氣泵治療槽充氣,在治療槽內加入42℃溫水,將數字溫度顯示控制儀(13)上的傳感器(17)放置在治療槽內水中,將凍傷治療儀入水管(7)和加熱水箱上的2根出水管(6)均放入治療槽內各在一邊,開啟水泵開關(16)水泵將治療槽內的水抽入加熱水箱內后流回治療槽使槽內水產生旋流。開啟數字控制儀(14)調節好控制儀上的數字撥盤確定設定值以自動控制治療槽內的水溫,當水溫低于控制儀的設定值時,數字控制儀自動開啟電加熱器(3)將加熱水箱(4)內的水加熱,加熱后的水通過出水管(6)流回治療槽內,以保持水的恒溫、當水溫超過控制儀的設定值時,控制儀自動關閉電加熱器。開啟氣泵開關使氣體放入水中,氣泡按摩傷肢以增加療效。
凍傷治療儀除對凍傷恢復有可靠療效外,在治療槽內添加其它藥液還可治療燒傷和其它皮膚系統疾病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多用途醫療設備。
權利要求1.凍傷治療儀,由治療槽、出水管所組成,其特征在于凍傷治療儀上至少有3根管道與治療槽相通,水泵和氣泵同位于外殼內底部,加熱水箱位于水泵上端附近并與水泵相通,加熱水箱的底部有通過水泵和治療槽貫通的入水管,加熱水箱的上部附近至少有一根出水管與治療槽相通,加熱水箱內或附近有加熱器布置,出氣管一端與治療槽相通另一端與氣泵相連,控制箱位于外殼上端附近。
專利摘要凍傷治療儀由水泵氣泵,控溫加熱裝置和治療槽所組成,采用快速復溫法對重度凍傷和凍結后的肢體進行療治。這種治療儀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溫度自控。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在野戰條件下和平時各衛生醫療機構使用的凍傷治療儀。
文檔編號A61F7/00GK2055374SQ8920064
公開日1990年4月4日 申請日期1989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1989年1月19日
發明者李連明, 王樹信 申請人:解放軍251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