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物效應輻射線醫療部件制造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產生生物效應輻射線的醫療部件制造法。
大家知道,傳統的瓷釉制造工藝都是盡量使涂釉后的產品表面光潔細膩,追求外表美觀,這樣的產品從來沒有被當作醫療部件使用過。1985年重慶市硅酸鹽研究所提出一種涂釉瓷板的制造工藝(發明專利,申請號85100830),可使制品形成特定的粗糙顆粒表面,在加熱條件下產生輻射線,該輻射線能夠引起或促進生物效應,治療多種疾病,但其制造工藝與配方均較復雜,對原料亦要求較高。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生物效應輻射線醫療部件制造法,首次應用尖晶石作為主要原料,配方新穎,制造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下降,能夠有效地治療人體所患的多種疾病。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磨細至60-120目的尖晶石粉(礦物含量在50%以上)與釉料互相混合,混合時注意尖晶石粉應占80-90%,下余為釉料,釉料的配方如下成分%二氧化硅53.3
三氧化二硼14.5三氧化二錳2.5氧化鋁7.8氧化鈣4.6氧化鈷0.7氧化鎳0.7余為氧化鈉將尖晶石粉與釉料混合涂于0.45-2.5毫米厚的鋼板上,鋼板可事先加工成板狀、球面或園柱面等各種形狀,將涂漿后的鋼板送入高溫爐中逐步升溫至870-920℃燒結5-10分鐘,取出放冷即成為醫療部件。本醫療部件使用方法非常簡單,首先加工制作一個嵌牢鋼板的穩定支架,其下用300瓦電熱絲加熱,支架的側旁裝有溫度調節控制器,當醫療部件表面溫度達到300-600℃時,將部件置于離人體部件適當距離,即可利用該部件發射出的具有生物效應的輻射線治療多種疾病。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下列優點(1)配方簡單,除尖晶石粉(礦物含量在50%以上)需占總量的80-90%以外,下余為普通釉料;(2)對原料要求不高,為60-120目;(3)無需在高溫噴涂,因而設備簡易;(4)由于對原料要求低并且工藝簡單,可使生產成本下降。
實施例
取磨細至100目的尖晶石粉(礦物含量為65%)與釉料按1∶9比例混合,涂于事先經過酸洗、中和與水洗的2毫米厚冷軋薄鋼板上,置入高溫爐中逐步升溫至900℃時,控制溫度燒結8分鐘,取出放冷即成為能夠產生生物效應輻射線的醫療部件。將此醫療部件用支架固定嵌牢,其下用300瓦電熱絲加熱,當部件的表面溫度達到450℃時,用溫度控制器控制此溫度,注意保持此部件與人體部位的適當距離,利用部件放射出的具有生物效應的輻射射線連續向人體部位照射,即能治療多種疾病,舉例如下某甲因膽石癥開刀,傷口結疤處不時作痛,用本醫療部件按上述方法照射5次,每次40分鐘,痛感消除。
某乙患痔瘡二十余年,用本醫療部件按上述方法照射14次,每次半小時,痔瘡即不再發作,且無任何不適感。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物效應輻射線醫療部件制造法,由尖晶石粉與釉料互相混合涂在鋼板上燒結制成,其特征在于a、尖晶石粉的含量占80-90%,下余為釉料;b、釉料配方如下成分%二氧化硅53.3三氧化二硼 14.5三氧化二錳 2.5氧化鋁 7.8氧化鈣 4.6氧化鈷 0.7氧化鎳 0.7余為氧化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效應輻射線醫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用尖晶石粉的礦物含量為50%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效應輻射線醫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用鋼板為0.45-2.5毫米厚,可以加工成板狀、球面或園柱面等各種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效應輻射線醫療部件,其特征在于將尖晶石粉與釉料混合涂于鋼板上逐步升溫至870-920℃燒結5-10分鐘。
全文摘要
一種生物效應輻射線醫療部件制造法,由尖晶石粉與釉料互相混合涂在鋼板上燒結而成。本醫療部件加熱至300—600℃時即放射出具有生物效應的輻射線,用來照射人體各部位能夠治療膽囊炎。膽結石、慢性腸胃炎、關節腫痛、痔瘡、面部神經麻痹、腰痛以及運動扭傷肌肉疲勞等。本醫療部件配方與制造工藝簡單,一般小型工廠車間均能加工,成本低廉,經濟效益顯著。
文檔編號A61N5/00GK1039970SQ8810476
公開日1990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1988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1988年7月30日
發明者李廣新, 王嘉賢 申請人:李廣新, 王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