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流”型人工瓣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以替代病變自然心臟瓣膜的人工裝置,或用于血液流道中作為單向閥。
人工瓣膜按所用材料分為二大類機械瓣與生物瓣。機械瓣常見的有球瓣、碟瓣(指單葉瓣、側傾碟瓣,以下簡稱碟瓣)和全碳雙葉瓣(以下簡稱雙葉瓣)三種。
很長時期,著名的Bjork-shiley瓣一直被廣泛地用于臨床實踐,這是一種金屬瓣架,熱解碳碟片的碟型人工瓣膜,開啟角度為60°,該瓣在美國專利NO.3824629作了公開介紹。近幾年來該瓣的應用開始減少,雙葉瓣及某些碟瓣在臨床上開始比較廣泛使用。目前用得最多的人工瓣膜是碟瓣和雙葉瓣。
絕大多數人工瓣膜的設計水平和總體性能與設計時已有的技術相比得到提高。中國專利(CN85101343、CN86102309)公開了一些改進的雙葉瓣。中國專利(CN86210220)和美國專利(NO.3825956、3825957、3959827、4319364、4021863)公開了一類碟瓣,由瓣架、碟片、縫合環三部份組成。碟片為扁平熱解碳圓片,中心有一小孔。由金屬瓣架的瓣座或稱瓣環內壁向瓣孔口伸出樞軸和導桿。導桿插入碟片中心小孔內,碟片繞樞軸作開啟、關閉運動,自身可繞導桿旋轉,導桿對碟片作一定的限位。導桿可為曲線形(拱形)或S形或U形。縫合環由聚四氟乙烯或滌綸纖維構成,植入心臟后,與心臟組織結合。
人工機械瓣膜的優點是機械耐久性較好;不足點是即使患者是在長期抗凝治療下,術后血栓栓塞率仍較高。因此,如何減少血栓形成,一直是機械瓣研究的最主要問題。技術上,常采取二方面措施減少血栓栓塞的發生一是對機械瓣的構型作合理設計,使血流清洗范圍廣泛,縮小滯流區;二是選用較優良的血液相容性(抗凝血性)材料。美國專利NO.3526005公開的熱解碳,被公認為是目前制造機械瓣最好的材料。一般的碟瓣具有較好的血流清洗設計,但不是全熱解碳人工瓣膜;雙葉瓣和少數幾種碟瓣是全熱解碳人工瓣膜,但存在著不易被血流清洗的絞鏈結構。除血栓形成之外,機械瓣的機械可靠性仍需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機械瓣廣泛采用先進的無焊接、無彎折整體加工法生產,只需少量變形或彈性變形碟片即可裝入瓣架或從瓣架脫出。這樣,在某些血流沖擊較強的場合使用,可能會發生碟片脫落,造成“脫碟”事故。在人工心臟中,高可靠性的人工瓣膜,至今尚未得到較好的解決。一般認為,無論何種人工瓣膜,都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缺點。某些碟瓣的血流清洗設計較好,設計經驗及臨床實踐均證明血栓發生率較低,然而其瓣架太高,達10mm以上,不愿被一部份醫生使用,而另有一些碟瓣,血流清洗設計尚好,且結構簡單,瓣架并不太高,然而瓣架只能采用無焊接整體加工制造,而不能采用無焊接、無彎折整體加工,否則碟片難以裝入瓣架。
一般的機械瓣,關閉時總有血流的7~15%泄漏或回流,構成反向血流,對此通常僅作指標加以控制,不予有效利用。某些設計考慮利用反向血流對人工瓣膜進行附加清洗,也只是清洗那些瓣膜開啟時并非清洗薄弱部位,沒有有效利用反向血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比現有技術中所有各種機械瓣血流清洗更廣泛,滯流區更小,利用反向血流對瓣膜開啟時清洗薄弱部位作有效補充清洗,使人工瓣膜的清洗接近全面(“全流”),同時可以熱解碳為全部制造材料,抗凝血性優良的碟型人工瓣膜。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可靠性的、能經受人工心臟場合血流沖擊、結構上已基本避免“脫碟”可能,又可采用無焊接無彎折整體加工方法制造的人工瓣膜。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比現有技術中所有人工瓣膜瓣架低(不超過4.1mm)的人工瓣膜,有利于提高抗凝血性能,減少植入后瓣架所占心腔體積,用作二尖瓣替換時避免對左心室流出道的阻塞、擾流,有利于生產包裝和儲存。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加工容易、生產成本低。同時保留上述各種瓣膜全部主要優點的人工瓣膜。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來實現的人工瓣膜,具有一個概括來說大體是圓環形的瓣環,確定圓形的中心孔-瓣孔或稱瓣口,即瓣環內壁圍成圓形血流通道。瓣環內壁可以是以圓錐曲線為母線的旋轉面或圓滑過渡的弧形面與中段短小柱面的結合。一個圓形外周邊的碟片,可以是扁平的平碟片,有一小孔,位于血流通道內,導桿穿過碟片小孔。碟片可自由活動,關閉或開啟瓣孔,即關閉或開啟血流通道,開啟角度為60°~80°,以70°~75°最佳,以關閉位置碟片為界,瓣環、血流通道分為入流段和出流段。在入流段,由瓣環內壁向瓣孔內伸出二個入流段支架和一個止桿,長度最好小于瓣孔半徑,止桿可以獨立或重合于位于入流段的導桿水平部,支架末端為支點,兩支點連成參考弦,止桿與參考弦垂直。止桿與瓣環內壁結合處為止點。血流通道中心軸線,即瓣孔的中心軸線應穿過以止點和二個支點為頂點的三角形內部。在出流段,由瓣環內壁向瓣孔內至少伸出一個出流段支架,長度最好小于瓣孔半徑,末端為支點。出流段支架獨立或結合于位于出流段的導桿水平部。由瓣環內壁沿瓣孔直徑伸出導桿,先形成與參考弦垂直或異面垂直的水平部,之后,形成與水平部正交的垂直部,末端為自由端,全長成L形,垂直部與水平部平滑過渡。入流段支架、出流段支架和導桿,除對導桿個別部位另有說明之外,橫截面均可為圓形,同時自由末端為球缺或以圓錐曲線為母線旋轉體的一部份;入流段支架可互為鏡象,與參考弦成45°角;出流段支架為一個時,沿瓣孔直徑方向,與參考弦異面垂直,出流段支架為二個時,可互為鏡象,與參考弦成異面45°角。導桿垂直部直徑大于水平部直徑。導桿水平部可位于入流段或出流段(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的有關文件中稱導桿位于入流段或出流段)。導桿位于入流段時,水平部長度大于瓣孔半徑,止桿重合于導桿水平部。導桿位于出流段時,可與出流段支架做成一體,這時無獨立出流段支架,導桿水平部呈一側或二側突起,或半環形膨大。
碟片處于關閉位置時,由入流段支架、止桿支承,導桿垂直部插入碟片小孔內,小孔直徑稍大于導桿垂直部直徑。碟片開啟時,與入流段二個支架的支點,出流段至少一個支架的支點接觸,導桿水平部插入小孔內。碟片由關閉位置轉變為開啟位置時,碟片小孔沿導桿,由垂直部平滑地過渡到水平部。過關閉位置碟片小孔幾何中心的軸線與過導桿垂直部橫截面幾何中心的軸線最好不相重合。以過后一軸線與導桿水平部垂直的參考平面為分界,前一軸線與導桿水平部應位于參考平面的同側。在靠近垂直部的導桿水平部,過其橫截面的幾何中心作兩條互相垂直的軸線,其中一條與血流通道中心軸線平行,兩軸線與橫截面輪廓線相交,自幾何中心至交點為半軸線,與血流通道中心軸線平行且與關閉位置碟片靠近的半軸線稍短于其他半軸線。這樣,在橫截面,以與血流通道中心軸線垂直(異面垂直)的軸線為界將橫截面分為兩半部分,靠近關閉位置碟片的一半稍呈扁平,在導桿水平部出現凹缺。由于二項措施(1)如上所述,過關閉位置碟片小孔幾何中心的軸線與過導桿垂直部橫截面幾何中心的軸線不相重合;(2)如上所述,在靠近垂直部的導桿水平部的凹缺;使反向血流能有效地對導桿垂直部與水平部構成的直角內部(內直角)進行清洗。這二項措施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的有關文件中稱為“反向血清洗”機制。
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圖,碟片處于關閉位置。
圖2是圖1中A-A剖面的剖視圖,虛線示碟片開啟位置。
圖3是碟片俯視圖。
圖4是圖3中B-B剖面的剖視圖。
圖5是圖1中C-C剖面的剖面圖。
圖6是圖1中D-D剖面的剖面圖。
圖7是導桿垂直部與關閉位置碟片小孔間關系剖面圖。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俯視圖,縫合環未畫出。
圖9是圖8中E-E剖面的剖面圖。
圖1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俯視圖,縫合環未畫出。
圖11是圖10中F-F剖面和剖視圖。
圖1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俯視圖,縫合環未畫出。
圖1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剖面圖,縫合環未畫出。
圖1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雙葉瓣俯視圖,縫合環及瓣環外例壁溝槽未畫出。
圖15是圖14中G-G剖面的剖視圖。
圖16是一片葉片的俯視圖。
圖1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雙葉瓣俯視圖,縫合環及瓣環外側壁溝槽未畫出。
上述某些附圖不畫出縫合環及外側壁溝槽,使發明實質內容能比較突出。
參照附圖1-7,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人工瓣膜10,由瓣架11、碟片51、縫合環61組合而成。
瓣架11由大體是圓環形的瓣環12、數個支架20、21、2、2、2和導桿30構成,最好為整體結構。瓣環12確定中心孔-瓣孔15,即瓣環12的內壁13圍成血流通道16。瓣環內壁13是以圓錐曲線為母線的旋轉面或由圓滑過渡的弧形面與中段短小柱面組成。圖2中,M平面,即瓣環12的上緣形成與水平面平行的出口平面19,下緣形成與水平面平行的入口平面18。血流通道16的中心軸線17與入口平面18垂直。瓣環12的外側壁有一溝槽14,接納縫合環61。一個扁平、圓形外周邊、表面涂有熱解碳或整體熱解碳的碟片51,外周邊直徑稍小于瓣孔15的直徑。碟片51有一小孔52,小孔52與導桿垂直部32橫截面形狀相適應,為圓形。碟片51可以活動,關閉或開啟血流通道16。碟片51開啟時,血液依次經入口平面18、血流通道16、出口平面19,形成正向血流,開啟角度為60°~80°,最佳70°~75°;碟片51關閉時,阻止絕大部份血液反方向通過血流通道16,瓣環12及血流通道16被分隔為入流段38,和出流段39。在入流段38,由瓣環內壁13向瓣孔15內伸出與入口平面18平行的三個小圓柱,形成二個入流段外支架20、21和止桿24,長度均小于瓣孔15的半徑。止桿24不獨立,而與導桿水平部31重合;入流段支架20、21末端為半球體,形成支點22、23。兩支點22、23連成參考弦40;止桿24與參考弦40垂直,與瓣環內壁13結合處形成止點25。血流通道中心軸線17應穿過以止點25和二個支點22、23為頂點的三角形內部。入流段支架20、21互為鏡象,與參考弦40成45°角。在出流段39,由瓣環內壁13向瓣孔15內伸出二個與出口平面19平行的小圓柱,形成出流段支架26、27,長度小于瓣孔半徑,末端為半球體,形成支點28、29。二個出流段支架26、27互為鏡象,與參考弦40成異面45°角。在入流段38,由瓣環內壁13沿瓣孔15的直徑伸出導桿30,水平部31與入口平面18平行,長度大于瓣孔15的半徑,與參考弦40垂直,垂直部32與水平部31垂直,末端為自由端。導桿30全長為L形,垂直部32與水平部31平滑過渡,有利于碟片51開啟、關閉過程中碟片小孔52沿導桿30運動。L形導桿30橫截面,除個別部位另有說明外,為圓形,垂直部32自由末端為球缺。圓形橫截面的導桿30與圓形碟片小孔52相配合。關閉位置碟片小孔52的中心軸線53與導桿垂直部32的中心軸線33不相重合,過后一軸線33作與導桿水平部31相垂直的參考平面34,前一軸線53和導桿水平部31應位于參考平面34的同側。同時,在靠近垂直部32的導桿水平部31橫截面上,靠近關閉位置碟片51并與血流通道中心軸線17平行的半徑35稍短于其它半徑36;橫截面上,靠近關閉位置碟片51的上“半圓”為半橢圓37。這樣,碟片51處于關閉位置時,小孔52與導桿垂直部32、靠近垂直部32的導桿水平部31之間存在血液流道41,有利于利用與正向血流方向相反的反向血流對導桿垂直部32與水平部31構成的直角內部(內直角)42進行清洗,即應用“反向血流清洗”機制對這一部位清洗。入流段支架20、21和支點22、23,出流段支架26、27和支點28、29,止桿24,導桿30與碟片51及碟片小孔52相互間位置的配合應使碟片51適于在血流通道16進行、完成開啟與關閉運動。碟片51關閉時,由二個入流段支架20、21和止桿24支承,導桿垂直部32插入碟片小孔52內。開啟過程中,碟片小孔52沿導桿30由垂直部32平滑過渡到水平部31。碟片51完全開啟時,導桿水平部31插入小孔52內。如上所述,碟片51最佳開啟角度為70°~75°,其中主動脈瓣開啟角度為75°,二尖瓣為70°。碟片51完全開啟時與二個入流段支架20、21的支點22、23以及二個出流段支架26、27的支點28、29相接觸;以碟片51為界,入流段支架20、21、止桿24與出流段支架26、27分別位于碟片51的二側。碟片51開啟時,血流對入流段支架20、21、出流段支架26、27、止桿24以及導桿30的絕大部份作有效的清洗。唯一清洗薄弱環節,即導桿內直角42部位,利用“反向血流清洗”機制進行清洗,從而達到全面清洗,即“全流”目的。瓣架11用無焊接、無彎折整體加工制成,必需并且只需近垂直部32的導桿水平部31受到一個人為的與反向血流方向一致的力43,發生少量形變,碟片51即可人為裝入或脫出瓣架11,因此瓣架11可用金屬材料,例如鈦與鈦合金、不銹鋼等材料制成,也可用熱解碳制成,實現“全流”全碳人工瓣膜。碟片51,關閉位置時,由剛性很強的入流段支架20、21、止桿24(近瓣環的導桿水平部31)所支承,開啟位置時,因碟片51受到正向血流的沖擊導桿30受到的力44,與力43方向相反,碟片51被導桿30可靠地限位,可耐受人工心臟、左心輔助泵等場合的強血流沖擊。
縫合環61常用聚四氟乙烯、滌綸等生物相容性優良的纖維織物縫制而成。縫合環61與瓣環12的關系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旋轉定位的。縫合環61的縫法有動脈瓣與房室瓣二種,圖1、圖2的縫合環61適用作為房室瓣,動脈瓣的縫法需作適當改變。
圖8~9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出流段支架26為一個,與導桿30做成一整體,以避免形成血液滯流區。這一實施例的優點是形式結構比較簡單。
圖10~11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這是本發明的典型結構。導桿30位于出流段39,入流段38有獨立止桿24,出流段支架26、27為二個。
圖12~13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導桿位于出流段39,入流段38有獨立止桿24,出流段39無獨立支架。出流段支架的功能部份,即自由末端結合于導桿水平部31,導桿水平部31出現一側或二側膨大,亦可是半環形膨大。
對本發明所可能作出的實施例說明總是個別的,應該理解到,對于這一專業領域內的普通研究人員運用上述的構思,依據一般設計原理、經驗,對本發明作一般靈活的運用是可能的,這樣產生的實施例是很多的。例如,制造人工瓣膜的熱解碳,可以附加措施,使其在X線檢查時能夠顯影;例如,根據人工瓣膜各結構平滑交接應過渡的原則,在各結構結合、連接處添入過渡曲面;例如,導桿、支架、止桿的橫截面不是圓形,而是橢圓形、流線型,導桿垂直部過中心軸線的縱截面為流線型輪廓或圓錐曲線圍成的圖形;例如,入流段支架不互為鏡象,與參考弦不成45°;例如,止桿不與參考弦垂直等等。
圖14~16示屬本發明總構思的另一實施例,一種雙葉瓣。
一個大體為圓形的瓣環112,上緣確定入口平面118,內壁113為一對圓柱面145、145與一對平面146、146的結合,內壁113圍成血流通道116,一對葉片151、151被放置于血流通道116內,交替關閉、開啟血流通道116,過血流通道116的中心軸線作垂直于瓣環內壁平面146、146的參考平面149,參考平面149分隔人工瓣膜110為二側147、148,即互成鏡象的二部份。為簡單起見,除另有說明外,僅作一側147說明,另一側148原理相同。
以關閉位置葉片151為界,血流通道116被分隔為入流段138和出流段139。在入流段138,自瓣環內壁平面146、146向血流通道116內突出一對入流段限位器120、121,由圓柱面145向血流通道內突出一個止動器124;二側147、148止動器124、124的連線為圓柱面145、145內徑,且垂直于參考平面149。在出流段139,自平面146、146向血流通道116內突出一對出流段限位器126、127。一對L形導軌130、130自平面146、146向血流通道116內突出,分為水平部131、131與垂直部132、132,水平部131、131位于入流段138,水平部131、131與垂直部132、132互相垂直,平滑過渡。入流段限位器120、121、出流段限位器126、127最好各個分別與導軌130、130做成一整體,以避免血液滯流區。第二參考平面過血流通道116的中心軸線,并與參考平面垂直。葉片151是厚度均勻的平板,大部份是圓弧或橢圓的一部份154,視葉片151關閉時與入口平面118所成的角度而定,以使關閉位置的葉片151與瓣環內壁圓柱面145閉合良好,阻止血液漏泄;葉片151周邊有一對與圓弧邊154相接的直邊155、155,與平面146、146相配合。另有一段直邊156與入口平面118平行,與另一側148葉片151相應直邊156配合,使二側葉片151、151關閉時閉合良好,阻止血液漏泄。葉片直邊155、155開有缺口152、152,與L形導軌130、130相配合,缺口152、152尺寸稍大于導軌130、130橫截面尺寸。限位器120、121、126、127,導軌130、130,除另有說明的部位外,橫截面為半圓形,圓弧凸向血流通道116內,止動器124可為半球體。葉片151缺口152、152與導軌130、130橫截面相配合為半圓形。
上齔啥緣腖形導軌130、130,入流段限位器120、121,出流段限位器126、127、葉片直邊155、155,葉片缺口152、152均以第二參考平面為對稱平面,互為鏡象。靠近垂直部132、132的導軌水平部131、131形成凹缺150、150;關閉位置時,葉片缺口152、152與導軌垂直部132、132偏心配合,使凹缺150、150處葉片缺口152、152與導軌水平部131、131,垂直部132、132之間形成較大間隙,利于反向血流對這一部位清洗,形成“反向血流清洗”機制。葉片151開啟時,開啟角度自60°~88°,最佳為75°~85°,L形導軌水平部131、131與葉片缺口152、152配合,入流段限位器120、121,出流段限位器126、127對葉片151作一定限位,血流經入口平面118、入流段138,從出流段139流出,除導軌凹缺150、150處外均受到良好血流清洗。葉片151關閉時,與入口平面118平行或成某一角度,由導軌水平部131、131及止動器124支承,導軌垂直部132、132與葉片缺口152、152配合,“反向血流清洗”機制,對導軌凹缺150、150處進行清洗。葉片151由關閉位置向開啟位置運動時,缺口152、152沿導軌垂直部132、132移到水平部131、131。
瓣架111由瓣環112、限位器120、121、126、127、導軌130、131止動器124構成。最好,瓣架111和葉片151均以熱解碳為材料,即整體熱解碳或基體涂復熱解碳,整體加工而成。
本發明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血流清洗廣泛,接近全面清洗(“全流”),滯流區小,抗血凝性高,瓣架低,碟片開啟角度大,減輕紊流及擾流和多余碰撞,機械強度高,用熱解碳為全新制造材料,采用無焊接無彎折整體加工的方法制做,易加工,成本低,利于生產包裝和運輸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由瓣架、碟片、縫合環組成的“全流”型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瓣膜包括a、一個大體圓環形的瓣環,確定中心瓣孔,內壁圍成血流通道;b、一個圓形外周邊的碟片,有一小孔,導桿穿過碟片小孔,碟片可以自由活動,關閉或開啟血流通道,以關閉位置碟片為界,瓣環、血流通道分為入流段和出流段;c、在入流段,由瓣環內壁向瓣孔內伸出二個入流段支架和一個止桿,入流段支架末端為支點,兩支點連成參考弦,止桿垂直于參考弦;d、在出流段,由瓣環內壁向瓣孔內至少伸出一個出流段支架,末端為支點;e、由瓣環內壁沿瓣孔直徑伸出導桿,水平部與參考弦垂直或異面垂直,垂直部與水平部正交,末端為自由端,導桿全長成L形,垂直部與水平部平滑過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瓣環內壁是以圓錐曲線為母線的旋轉面或圓滑過渡的弧形面與中段短小柱面的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碟片為扁平的平碟,碟片開啟角度為60°~80°,最佳為70°~7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電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入流段支架、止桿的橫截面為圓形,自由末端為球缺或以圓錐曲線為母線旋轉體的一部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入流段支架互為鏡象,與參考弦成45°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出流段支架的橫截面為圓形,自由末端為球缺或以圓錐曲線為母線旋轉體的一部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出流段支架為一個,沿瓣孔直徑方向,與參考弦異面垂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出流段支架為二個,互為鏡象,與參考弦成異面45°角。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導桿水平部、垂直部的橫截面為圓形,自由末端為球缺或以圓錐曲線為母線旋轉體的一部份垂直部直徑大于水平部直徑,碟片小孔為圓孔,直徑稍大于導桿垂直部直徑。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存在“反向血流清洗”機制。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導桿位于入流段,水平部長度大于瓣孔半徑,止桿重合于水平部,無獨立止桿。
12.根據權利要求7、1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導桿垂直部與出流段支架做成一體。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導桿位于出流段,與出流段支架自由末端做成一體,導桿水平部一側或二側膨大或半環形膨大。
14.一種由瓣架、葉片、縫合環組成的雙葉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瓣膜包括a、一個大體圓形的瓣環,確定中心瓣孔,內壁為一對圓柱面與一對平面的結合,圍成血流通道,過血流通道中心軸線與瓣環內壁平面垂直的參考平面分隔血流通道、瓣架、瓣膜為對稱的兩側,過同一軸線的第二參考平面與參考平面垂直;b、在對稱的兩側,各有一個厚度均勻的平板葉片,每個葉片邊緣為圓弧或橢圓的一部份以及三條直邊,其中二條成對的直邊,一端與圓弧或橢圓的一部份相接,另一端與第三條直邊相接,成對的直邊上各開有缺口,缺口與L形導軌相配合,對稱的兩側葉片互相配合,動作一致,關閉或開啟血流通道,以關閉位置葉片為界,瓣環、血流通道分為入流段與出流段;c、在對稱的兩側,由每側入流段瓣環內壁向血流通道內突出一對限位器,一個止動器,對稱的兩側止動器的連線應為瓣環內壁圓柱面的直徑,并垂直于參考平面;d、在對稱的兩側,由每側出流段瓣環內壁平面向血流通道內突出一對限位器;e、在對稱的兩側,由每側瓣環內壁平面向血流通道內突出一對L形導軌,水平部與垂直部互相垂直、過渡平滑;上述對稱的兩側及同側的葉片缺口、葉片成對的直邊、入流段限位器、出流段限位器、導軌既以參考平面又以第二參考平面為對稱面,互為鏡象。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止動器為半球體,入流段限位器橫截面、出流段限位器橫截面、導軌橫截面為半圓,葉片缺口為半圓。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葉片開啟角度為65°~88°,最佳為75°~85°。
1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存在“反向血流清洗”機制。
18.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入流段限位器、出流段限位器、L形導軌做成一體。
全文摘要
人工碟瓣,組成包含瓣環,具中心瓣孔;碟片,有一小孔,被置于瓣孔內;碟片支承機構,由穿入碟片小孔的L形導桿、入流段支架、止桿、出流段支架構成,止桿或出流段支架可能重合或功能結合于導桿水平部。碟片與支承機構相互位置應利于碟片開啟、關閉運動,完成血流單向通過瓣孔的功能,并可具備“反向血流清洗”機制。
文檔編號A61F2/24GK1030179SQ88103690
公開日1989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1988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1988年6月14日
發明者馮素英, 繆新元 申請人:馮素英, 繆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