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外傷止痛止血藥物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外傷用中藥,更明確地說是一種治療外傷止痛止血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藥物的理化性質是藥物發揮藥效作用的基礎。中藥的化學成分組成相當復雜,其作用是綜合性的,有相互的協同作用,也有彼此的拮抗作用。中藥經過炮制,由于受到加熱、水浸及各種輔料處理,使中藥的化學成份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有的成份含量增加了,有的成份含量減少了,一些新的化合物產生了。因此,選擇合適的原料配方再加以適當的炮制方法,對中藥制造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繼承和發揚中醫醫藥學的傳統,推陳出新,提供療效更佳的一種治療外傷止痛止血藥物的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一種治療外傷止痛止血藥物的制備方法由以下炮制工藝組成取凈巴豆仁5g碾爛如泥狀,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烘,壓榨去油,反復數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成餅為度,取出研細為巴豆霜;取自然銅10g,置耐火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燒至紅透,取出投入醋液內淬,待冷卻后,繼續反復上述工藝,直至質地酥脆,取出攤涼,干燥后碾碎;取雄黃4g,加適量清水共研細,后加多量清水攪拌,傾取混懸液下沉部分再如上法反復操作多次,除去雜質,合并混懸液,靜置后分取沉淀,晾干研細;分取土元10g、珍珠6g、穿山甲6g、蟹殼6g、五靈脂10g、分別洗凈、干燥、研碎;分取當歸10g、川芎6g、防風6g、藁本6g、升麻4g、乳香10g、沒藥10g、血竭10g、陳皮6g、荊介6g、旋復花10g、桑白皮6g、路路通6g、郁李仁6g、骨碎補10g、膽南星10g、冰片6g、當門子6g、白芷10g、紅花6g分別洗凈、去雜質、干燥、搗碎成面、末。然后將上述面、末以水或童尿二者之一混合攪拌均勻成膏成丸。
巴豆性味辛、熱,有大毒。用于消腫療癰去毒。自然銅性味辛、平。具有散瘀、接骨、止痛的功效。雄黃性味辛、溫,有毒。便于內服外用,可解毒殺蟲消腫,治腫硬疼痛癰疽。土元性味成、寒,有小毒。可治跌打損傷、血瘀,筋骨折傷、痞塊等。珍珠性味甘、成、寒,具安神定驚,解毒生肌之功能。五靈脂性味成、甘、溫,具有止痛止血的功能。空山甲性成微寒,有消腫去痛排膿、通經絡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蟹殼性味苦、成、寒,具有清熱化痰、止血之功,用于治療肢體浮腫、發熱、通便。當歸性味甘、辛、溫。用于止血補血,治療血虛眩暈、跌打損傷。川芎性味辛、溫,用于活血行氣、止痛。防風性味辛、甘、溫,用于止血、止瀉、治療破傷風等。升麻性味辛、微甘、微寒,升散作用強,用于消熱解毒。乳香性味辛、苦、溫,活血消腫止痛,常與沒藥、血竭、紅花等同用。血竭性味甘、成、平,沒藥性味苦、平,紅花性味辛、苦、溫,皆有化瘀止血、止痛之功效。陳皮性味苦、辛、溫,用于痰濕阻肺、惡心嘔吐之疾。荊介性味辛、微溫,用于治療血暈、瘡瘍、止血。旋復花性味苦、辛、成,用于止嘔、消肢腫。桑白皮味性甘、寒,有利水消腫功能。路路通性味甘、成、溫,有活血化瘀之功。郁李仁性味辛、苦、甘、平,有利水消腫通便功能。骨碎補性味苦、溫,用于補腎強骨,療傷止痛、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癥。膽南星性味苦、成、溫,用于療傷止痛、活血化瘀。冰片性味苦、溫,用于去毒化瘀。當門子性味成、溫,用于止血、去毒。白芷性味辛、溫,用于消腫排膿止痛。藁本性味成、溫,用于活血化瘀止痛。
以上各方通過炮制,使其藥力增強,相輔相成。水或童尿可滋離中之陰,使其成膏成丸。
本發明的任務就是這樣完成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外傷止痛止血藥物的制備方法,它療效好,藥力增強,可廣泛用于砸、壓、溺水、車禍等造成的皮、肉、筋骨外傷、流血不止、疼痛以及溺水窒息、槍傷等癥的治療中。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如下一種治療外傷止痛止血藥物的制備方法,它由以下炮制工藝組成取凈巴豆仁5g碾爛如泥狀,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烘,壓榨去油,反復數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成餅為度,取出研細為巴豆霜;取自然銅10g,置耐火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燒至紅透,取出投入醋液內淬,待冷卻后,繼續反復上述工藝,直至質地酥脆,取出攤涼,干燥后碾碎;取雄黃4g,加適量清水共研細,后加多量清水攪拌,傾取混懸液下沉部分再如上法反復操作多次,除去雜質,合并混懸液,靜置后分取沉淀,晾干研細;分取土元10g、珍珠6g、穿山甲6g、蟹殼6g、五靈脂10g分別洗凈,干燥、研碎;分取當歸10g、川芎6g、防風6g、藁本6g、升麻4g、乳香10g、沒藥10g、血竭10g、陳皮6g、荊介6g、旋復花10g、桑白皮6g、路路通6g、郁李仁6g、骨碎補10g、膽南星10g、冰片6g、當門子6g、白芷10g、紅花6g分別洗凈、去雜質、干燥、搗碎成面、末。然后將上述面、末以水或童尿二者之一混合攪拌均勻成膏成丸。
本實施例炮制的中藥療效好,可內服,亦可外用涂貼、外敷,廣泛用于外傷、止痛、止血治療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外傷止痛止血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工藝步驟組成取凈巴豆仁5g碾爛如泥狀,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烘,壓榨去油,反復數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成餅為度,取出研細為巴豆霜;取自然銅10g,置耐火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燒至紅透,取出投入醋液內淬,待冷卻后,繼續反復上述工藝,直至質地酥脆,取出攤涼,干燥后碾碎;取雄黃4g,加適量清水共研細,后加多量清水攪拌,傾取混懸液下沉部分再如上法反復操作多次,除去雜質,合并混懸液,靜置后分取沉淀,晾干研細;分取土元10g、珍珠6g、穿山甲6g、蟹殼6g、五靈脂10g分別洗凈、干燥、研碎;分取當歸10g、川芎6g、防風6g、藁本6g、升麻4g、乳香10g、沒藥10g、血竭10g、陳皮6g、荊介6g、旋復花10g、桑白皮6g、路路通6g、郁李仁6g、骨碎補10g、膽南星10g、冰片6g、當門子6g、白芷10g、紅花6g分別洗凈、去雜質、干燥、搗碎成末;將上述末以水或者童尿二者之一混合攪拌均勻成膏或丸。
專利摘要
一種治療外傷止痛止血藥物的制備方法。取巴豆仁5g霜制;自然銅10g燒制;雄黃10g煅制;取土元、五靈脂各10g,珍珠、穿山甲、蟹殼各6g分別洗凈干燥研碎;取當歸、乳香、沒藥、血竭、旋復花、骨碎補、膽南星、白芷各10g,川芎、防風、藁本、陳皮、荊介、桑白皮、路路通、郁李仁、冰片、當門子、紅花各6g及升麻4g分別洗凈干燥搗成末;以水或童尿混合攪拌成膏或丸。該法制備的中藥治外傷療效快,效果好。
文檔編號A61K35/55GKCN1188148SQ01131217
公開日2005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3日
發明者李觀群 申請人:李觀群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