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包括:用于實時監測患者心率的心率感應傳感器;與心率感應傳感器連接實時接收其檢測信號的單片機;用于實現雙向通話的通信模塊,通信模塊包括通信芯片、與通信芯片匹配的SIM卡以及用于輸入語音的話筒和輸出語音的喇叭;用于實現定位的GPS芯片;以及用于啟動通話的按鍵,本實用新型功能明確,操作簡單,攜帶方便,造價相對低廉,方便心臟病人犯病時在第一時間通知家屬或聯系120急救中心,也便于社會大眾參與急救,同時,帶有GPS功能,可有效定位,并預防老年患者走失;心率顯示能幫助患者了解自身情況,便于家庭護理,另外,結構設計保證了功能部分免受身體出汗時的影響,也可以避免誤操作按鍵。
【專利說明】
一種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
【背景技術】
[0002]心臟病患者犯病時往往伴隨意識喪失,不能自主呼救且大多發生在夜間,不易被察覺,如果不及時救治,很可能喪失最佳急救時間。患者夜間發作時家屬不能及時發現,外出時發作陌生人不了解情況,也不敢貿然參與救助。因此急需一種供病人使用的心率檢測儀器,然而目前,此類醫用監護設備造價高,耗能大,應用復雜,運用到患者居家護理中具有較大難度。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可實時監測患者心率,便于佩戴,成本較低,同時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或者急救中心雙向通話,發出語音求救,并且基于GPS定位使對方獲取患者所處位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包括:
[0006]用于實時監測患者心率的心率感應傳感器I;
[0007]與所述心率感應傳感器I連接實時接收其檢測信號的單片機7;
[0008]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實現雙向通話的通信模塊,通信模塊包括通信芯片6、與通信芯片6匹配的S頂卡16以及用于輸入語音的話筒13和輸出語音的喇叭14;
[0009]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實現定位的GPS芯片2;
[0010]以及與單片機7和通信模塊連接的用于啟動通話的按鍵12。
[0011]還包括:
[0012]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接入無線網的Wifi芯片3;
[0013]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實現短距離無線通信的藍牙芯片4;
[0014]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存儲心率檢測數據的存儲器8;
[0015]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實現數據顯示的顯示器11;
[0016]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供電的電源模塊15。
[0017]所述心率感應傳感器I的型號為S0N1205,所述通信芯片6為S頂900A。
[0018]各部件集成后設置于有機娃膠外殼17中,有機娃膠外殼17的背面開孔并設置排汗溝18,正面設置透氣孔5。
[0019]所述有機娃膠外殼17設置在胸前掛袋中。
[0020]所述有機硅膠外殼17的正面為中心低四周高的凹陷結構,按鍵12設置在凹陷中心位置,心率感應傳感器I布置在有機硅膠外殼17的背面開孔處。
[0021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功能明確,操作簡單,攜帶方便,造價相對低廉。方便心臟病人犯病時在第一時間通知家屬或聯系120急救中心,也便于社會大眾參與急救。同時,帶有GPS功能,可有效定位,并預防老年患者走失。心率顯示能幫助患者了解自身情況,便于家庭護理。另外,有機硅膠外殼17的結構設計,保證了功能部分免受身體出汗時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避免誤操作按鍵。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明電原理框圖。
[0023]圖2是本發明外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002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包括:
[0026]心率感應傳感器I,采用S0N1205,實時監測患者心率,其具有較低的功耗,且可直接接觸皮膚采集信號。
[0027]單片機7,與心率感應傳感器I連接實時接收其檢測數據。
[0028]通信模塊,包括通信芯片6、與通信芯片6匹配的S頂卡16以及用于輸入語音的話筒13和輸出語音的喇叭14,通信芯片6為SM900A,通信模塊與單片機7連接,用于實現雙向通話。
[0029]GPS芯片2,與單片機7連接,用于實現定位。
[0030]按鍵12,與單片機7和通信模塊連接,用于啟動通話。
[0031]Wifi芯片3,與單片機7連接,用于接入無線網。
[0032]藍牙芯片4,與單片機7連接,用于實現短距離無線通信。
[0033]存儲器8,與單片機7連接,用于存儲心率檢測數據。
[0034]顯示器11,與單片機7連接,用于顯示數據。
[0035]電源模塊15,與單片機7連接,用于供電。電源模塊15配備有充電器10,在缺電時進行充電。
[0036]如圖2所示,各部件集成后設置于有機硅膠外殼17中,有機硅膠外殼17設置在胸前掛袋中。有機硅膠外殼17的背面開孔并設置排汗溝18,正面設置透氣孔5。有機硅膠外殼17的正面為中心低四周高的凹陷結構,按鍵12設置在凹陷中心位置,心率感應傳感器I布置在有機娃膠外殼17的背面開孔處。
[0037]根據以上結構,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整個心率報警儀裝在胸前掛袋中,心率感應傳感器I從有機硅膠外殼17的背面開孔處透出,與胸前皮膚直接接觸,啟動工作后,心率感應傳感器I實時采集心率數據,采集的信息傳遞給單片機7,在顯示器11上顯示,同時,GPS芯片2采集實時的位置信息,也在顯示器11上顯示。如果佩戴者感覺身體不適時,查看顯示器11上的信息,按下按鍵12,直接與預存的號碼進行通話聯系。按鍵12為雙按鍵設置,一個按鍵與預存的親友號碼對應,另一個按鍵與120對應。通話時,可將顯示器11上的位置信息一并告知。
[0038]進一步地,可在單片機7中預設范圍閾值,當心率數據超出所設范圍,則向喇叭14輸出告警信號,發出告警音,提示佩戴者注意,例如提示休息,提示服藥,提示就醫等。此時,也可以在單片機7中預存報警短信或者語音片段,告警時觸發通信功能,通過SIM900A向預存的親友手機號碼發送求救短信或者撥打電話播放該語音片段,此時為雙向通話,佩戴者也可以加入通話中。告警音還可根據心率數據進行不同設置,在最高級別下,患者有可能心臟病發作意識喪失,此時告警音為向周圍人員的提示和求助語音,這些語音同樣預存在單片機7中。
[0039 ] 所檢測的心率數據可存入存儲器8,并可通過USB接口 9上傳至上位機。也可通過藍牙、wifi等與手機連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USB接口9同時可用于為電源模塊15充電,建議使用者在有人陪護的白天及時充電,在夜間休息和獨自外出時佩戴。
[0040]本實用新型的機械結構中,有機硅膠外殼17可隔絕無關信號對心率感應傳感器I的影響,而排汗溝18的設計可以避免身體出汗時流入到有機硅膠外殼17中,對儀器造成不良影響,透氣孔5可進一步保證干燥。有機硅膠外殼17的正面為中心低四周高的凹陷結構,按鍵12設置在凹陷中心位置,顯示器11在按鍵12的周圍,心率感應傳感器I布置在有機硅膠外殼17的背面開孔處。正面凹陷設計,可避免誤觸動按鍵12,或者傷害顯示器11。
[0041]進一步地,可以在凹陷結構處設置一個開開啟的輕薄塑料片作為蓋子,將按鍵12進一步保護起來,在緊急情況下,無需開啟,直接用力按下,將塑料片按破之后,可按動按鍵
12ο
[0042]本實用新型中,可以以手機作為顯示器,此時,是通過藍牙芯片4與手機藍牙建立連接,定時將監測的心率數據發送到手機上顯示,以方便查看,同時,在發出警告信號時,也通過藍牙芯片4向手機同步發送一個觸發信號,觸發手機告警鈴音。
【主權項】
1.一種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實時監測患者心率的心率感應傳感器(I); 與所述心率感應傳感器(I)連接實時接收其檢測信號的單片機(7); 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實現雙向通話的通信模塊,通信模塊包括通信芯片(6)、與通信芯片(6)匹配的S頂卡(16)以及用于輸入語音的話筒(13)和輸出語音的喇叭(14); 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實現定位的GPS芯片(2); 以及與單片機(7)和通信模塊連接的用于啟動通話的按鍵(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接入無線網的Wifi芯片(3); 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實現短距離無線通信的藍牙芯片(4); 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存儲心率檢測數據的存儲器(8); 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實現數據顯示的顯示器(11); 與單片機(7)連接的用于供電的電源模塊(1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率感應傳感器(I)的型號為S0N1205,所述通信芯片(6)為S頂900A。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其特征在于,各部件集成后設置于有機硅膠外殼(17)中,有機硅膠外殼(17)的背面開孔并設置排汗溝(18),正面設置透氣孔(5)。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硅膠外殼(17)設置在胸前掛袋中。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可以定位及雙向通話的智能心率報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硅膠外殼(17)的正面為中心低四周高的凹陷結構,按鍵(12)設置在凹陷中心位置,心率感應傳感器(I)布置在有機娃膠外殼(17)的背面開孔處。
【文檔編號】A61B5/00GK205729351SQ201620458351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9日
【發明人】程萍, 程一萍, 程亞麗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第附屬醫院,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