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足浴養生保健研發領域。
背景技術:
足浴養生,古來已久,先人總結有“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熱可除,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養樹先護根,養人先護腳”;“熱水泡腳,如吃補藥”;“中藥泡腳,勝吃補藥”;“天天吃只羊,不如中藥泡腳再上床”的養生之道。其原理:人體腳上有六條主要的經絡,即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這六條經絡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系,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腳為人體第二心臟之說,用熱水泡腳,即可起到調整臟腑功能,增加體質的作用,其辦法:用中藥泡腳是利用熱水促進藥物滲透進人體的作用,即可保證藥物能通過腳部透達周身經絡,又不會出現口服藥物過量導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可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中藥配方,將剛煎好的中藥放入足浴盆中,利用中藥蒸汽熏蒸足部約10分鐘。中藥熏蒸是中醫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將其應用于足療中,能借助水蒸氣擴張足部的毛細血管,使中藥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過毛血管循環至全身經絡,再循經絡運行到五臟六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更是不乏名人靠足浴養生的故事:唐朝一代美女楊貴妃經常靠足浴來養顏美容,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曰:“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日,功用不可量,比之其藥,其效百倍。”所以他每晚都運用中藥足浴來強身健身:清代明臣曾國藩更是以“足浴、早起、讀書”為其人生的三大得意之舉;近代也有人每晚必用花椒水來泡腳養生,可見,中藥足浴在中華養生保健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事至今日,大多數人自己購買專用 足浴盆及足浴沐足藥材等,在家自行保健,為著廣大消費者有針對性的購藥足浴養生保健,特從實踐中總結出幾種中藥足浴養生的方劑。
技術實現要素:
該方劑按照“養樹先護根,養人先護腳”的養生之道,研發出醫治腦疽病足浴方劑。
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該方案選用槐樹枝、桃樹枝、野艾枝、柳樹枝、桑樹枝各130克~150克;川椒25克~30克6味中藥槐配制而成,各味中藥特性如下:川椒性味歸經:辛、溫。有小毒。入脾、胃、腎經。功效:溫中,止痛,殺蟲。其特點:本品辛辣而溫,善散陰冷之氣,為健胃及解毒驅蟲藥,內服外用皆可。槐樹枝涼味苦有清熱涼血、清肝瀉火、止血的作用。能改善毛細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細血管正常的抵抗力,服之可預防出血;能止血、降壓。將槐樹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藥液呈綠色,先熏后洗痔瘡,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桃樹枝《本草綱目》稱:“治虛寒、咳喘、腰腿疼痛。野艾枝具有藥用價值。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柳樹枝是中醫傳統的接骨妙藥。水煎服,可治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燒燙傷等,水煎熏洗,對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明顯療效。桑樹枝桑枝味苦,性平。有祛風除濕、利關節的作用。對風濕引起的肩臂膝足疼痛,全身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癥,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醫治腦疽病足浴方劑,該方劑按照“養樹先護根,養人先護腳”的養生之道,選用槐樹枝、桃樹枝、野艾枝、柳樹枝、桑樹枝各130克~150克;川椒25克~30克6味中藥配制而成,其配制應用方法如下;首先將以上6味中藥按量稱重,并把槐樹枝、桃樹枝、野艾枝、柳樹枝、桑樹枝切段,與川椒一同倒入砂鍋內,加水3~5碗,煎約半小時,然后去渣取汁,倒入非金屬洗腳盆內,再加兩開一涼約40~42度熱水3000毫升~5000毫升,以沒過踝關節即可泡腳,可同時熱洗患處及泡腳半小時即可,堅持每晚1次,該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勝濕之功效,可醫治腦疽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