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產后風濕的外洗藥物。
背景技術:
:
產后風濕,俗稱“月子病”,屬中醫“痹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產后血虛體弱、感受風寒濕邪所致。傷及關節、筋脈、肌肉、皮膚等組織所引起的肌肉關節酸困、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本病主要以全身肌肉關節的疼痛、怕風、怕冷、不耐勞累為主要表現。據統計,在女性中有不少人患有此病。因此,對產后風濕的預防和治療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中藥外洗在治病防病方面解決打針之痛和吃藥之苦的問題,重要的是使藥物直達病所又無口服藥物之弊,簡單易行,事半功倍。由于外洗療法是通過體表給藥,透皮吸收,通過藥物的有效成份直接作用于人體表面,發揮藥物的直接治療作用;又由于中草藥經過煎煮,有效成份充分溶解在水中和散發在水蒸氣中,在水溫的溫熱作用下,通表達里,起到“內病外治,外病外治”的作用因而無需經過胃,肝、腎等臟腑,所以對人體無創傷,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療效顯著。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采用中藥煎湯外洗治療產后風濕,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本發明一種治產后風濕的外洗藥物,采取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治產后風濕的外洗藥物,包括下列中藥原料按重量份計組成:
黃芪30份、荊芥30份、桑枝30份、松節30份、蒜桿30份、桂枝30份、干姜30份、羌活20份、滴血根20份、肉桂20份、川芎15份、川牛膝15份、艾草30份。
方中:黃芪補氣、消腫、利水,補諸虛不足、具而補而不膩的特點,增強機體網狀系統的功能;荊芥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桑枝善于祛風濕、通經絡、達四肢、利關節、并有鎮痛作用;松節有祛風燥濕、止痛的功效;蒜 桿對產后血虛、營養性貧血、惡性貧血、血小板減少以及化療后血常檢查異常者有效,并有益氣、補血之功效;桂枝性味辛溫,有散寒解表的作用;干姜大辛大熱,散寒止痛、祛濕;羌活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于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肩背酸痛;滴血根溫經通絡、養血活血、補腎,主治腎虛腰痛、氣血虛弱、跌打損傷;肉桂益命火、散沉寒、止疼痛;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經、祛風除濕、通利關節的功效;艾草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本發明一種治產后風濕的外洗藥物,其制備方法:諸藥加適量水浸泡20-30分鐘,旺火煎沸后煎20-30分鐘,用濾網濾出藥液倒入浴盤內,待溫度降至36度-43度即可用藥液沐浴淋洗,或熏蒸浴,或擦洗,或加溫水浸浴皆可。每次洗浴時間20分鐘左右,洗浴后無需再沖洗,直接擦干即可,浴后保暖避風,以身體微微汗出為佳,一日兩次,1個療程用7劑。
本發明一種治產后風濕的外洗藥物,其有益效果: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益氣祛風。適合人流及產后,可有效預防月子病,修復產道,促進子宮收縮,促進惡露排出。增強產后免疫力,防止產后受外邪侵入,解除疲勞,促進產婦迅速恢復體力,預防婦科病,預防感冒,保健強身的作用。
本藥物完全由中草藥構成,不含任何激素類藥物,對人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本發明顯效率達70%以上,總有效率達85%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黃芪30份、荊芥30份、桑枝30份、松節30份、蒜桿30份、桂枝30份、干姜30份、羌活20份、滴血根20份、肉桂20份、川芎15份、川牛膝15份、艾草20份。
其制備方法:諸藥加適量水浸泡20-30分鐘,旺火煎沸后煎20-30分鐘,用濾網濾出藥液倒入浴盤內,待溫度降至36度-43度即可用藥液沐浴淋洗,或熏蒸浴,或擦洗,或加溫水浸浴皆可。每次洗浴時間20分鐘左右,洗浴后無需再沖洗,直接擦干即可,浴后保暖避風,以身體微微汗出為佳,一日兩次,1個療程用7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