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衛生列車部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
【背景技術】
[0002]批量傷病員運輸設備可與輕型方艙醫院、手術救護車一起形成全程、連續、完整的救治鏈,為自然災害發生時大批量傷病員的醫療救援提供大型關鍵裝備,成為構建和完善現代醫療救援體系的關鍵環節。
[0003]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目前的傷員運輸列車主要是將常規的火車車廂改為臥鋪車廂運輸傷員,然而此種傷員運輸列車存在著以下不足:
1)缺乏專業重癥監護車廂以及相應設施設備,不具備批量重癥傷病員后送及后送途中監護的能力;
2)缺乏重癥傷員的上乘下載和安置周轉輔助裝置;
3)缺乏重癥傷員持續供氧、不間斷供電和特殊感染隔離設施。
[0004]綜合現有技術分析可知,由于目前的傷員運輸列車是將多節臥鋪車廂連接在一起,其中一節車廂內安裝有手術臺,以方便對需要急救的傷員進行臨時手術。然而由于車廂內的設備和儀器都比較有限,對傷員只能做臨時處理,手術結束后的患者被送往普通病床進行觀察。
[0005]對于自然災害時期,傷員易發生交叉感染,以及傳染性疾病傳播,就目前的傷員運輸列車而言,若有傳染性傷員在列車上時,極易造成病情傳播,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0006]由此可見對于如何解決衛生列車上傳染性傷員救治,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將衛生列車中的傳染病傷員隔離,且對傳染病傷員進行醫治的負壓艙。
[0008]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為: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包括車廂的車頂、車底、兩塊相鄰車廂的側板和兩扇隔墻;所述車頂、車底、側板和隔墻形成密閉腔室;其中一扇隔墻上設有便于擔架車進入密閉腔室的隔離門,所述密閉腔室內安裝有監護床和進氣過濾裝置,位于密閉腔室內的車頂上安裝有負壓裝置,所述負壓裝置位于監護床正上方。
[0009]本方案的工作過程及優點在于:具體使用本負壓艙時,首先將傳染病傷員通過擔架車等工具運送到密閉腔室內,然后將傷員安置在監護床上,再啟動負壓裝置。由于負壓裝置位于艙頂部,負壓裝置工作時,使負壓艙內建立梯度壓差,實現內部空氣的定向流動,以避免有害病毒的傳播。另外,病人口鼻處的感染空氣能迅速被負壓裝置抽走,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密閉腔室內的潔凈區域,有利于保護醫護人員,不被傳染病源感染。該負壓艙,一方面將重癥監護車廂上的傳染病傷員進行隔離,避免其他傷員被傳染;另一方面,醫護人員可在監護床上對傳染病傷員進行救治,使傳染病傷員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克服了傳統運輸傷員的車廂由于隔離措施不完善,導致手術室只能供一般傷員使用,不能供傳染病傷員使用,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導致傳染病傷員不能得到及時醫治。
[0010]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隔離門設有觀察窗,方便醫護人員對負壓艙內的傷員進行觀察,在不打開負壓艙的前提下,從觀察窗看儀器設備上的數據即可獲知傷員的身體狀況。
[0011]優選方案二:作為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方案:所述隔離門為外開門,由于衛生列車的整體空間比較有限,故負壓艙的占地面積有限,外開門相對于內開門和滑門而言,更加方便傷員進入負壓腔,特別是對于采用擔架車等工具運送傷員時,外開門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門板對密閉腔室內人員或裝置移動造成的干涉。
[0012]優選方案三:作為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方案:所述密閉腔室內安裝有空調,便于調節密閉腔室內的溫度,使密閉腔室內的溫度處于人體適應的環境溫度下,有助于傷員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避免傷員在救治過程中出現血液凝固等情況的發生。
[0013]優選方案四:作為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方案:位于密閉腔室內的車頂上安裝有輸液架。輸液架安裝在車頂,不需要地面支撐作為支點,減少了人員在過道中行走的阻礙。另外,支撐架安裝在車頂,克服了傳統輸液架放置在車廂內,車廂突然加速或停車時,輸液架易發生傾斜的難題。
[0014]優選方案五:作為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方案:所述隔墻包括:不銹鋼矩形管、木工板和鋁塑板,木工板和鋁塑板形成墻板,不銹鋼矩形管位于墻板兩側。該隔墻以不銹鋼矩形管作為支撐柱,木工板和鋁塑板為擋板,在滿足隔離的前提下盡可能減輕隔墻的重量,進而減小負壓艙對車廂的負載。
[0015]優選方案六:作為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方案:所述隔墻上設有供護理人員臨時進入密閉腔室內的側門。由于供擔架車進入的隔離門通常與監護床是正對,當打開此門時,負壓艙外界的空氣會直接吹入到監護床,不利于傷員的救治,護理人員從側門進入,能減少負壓艙外空氣對傷員救治的影響。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是本發明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實施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輸液架10、負壓裝置20、空調內機30、隔墻40、外開門41、側門42、監護床50、進氣過濾裝置60。
[0018]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和圖2所示: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主要由車廂的車頂、車底、兩相鄰車廂側板和兩扇隔墻40構成密閉腔室。隔墻40主要由不銹鋼矩形管、木工板和鋁塑板組成。其中一扇隔墻40上安裝有便于擔架車進入密閉腔室的外開門41,另一扇隔墻40上安裝有供護理人員臨時進入密閉腔室內的側門42。密閉腔室內安裝有監護床50和進氣過濾裝置60,位于密閉腔室內的車頂上安裝有負壓裝置20,該負壓裝置20位于監護床50的正上方。外開門41的邊緣安裝有密封條,密閉腔室內安裝有空調內機30。位于密閉腔室內的車頂上安裝有輸液架10。
[0019]具體制作時:隔墻40采用優質不銹鋼矩管20X 30 X 1.5/lCrl3與車廂上下及側面連接。隔墻40兩側貼木工板后貼招塑板,總厚約為40mm。觀察窗為5mm鋼化玻璃,兩側用木質安裝框固定到外開門41上。進氣過濾裝置60通過高強度自攻螺釘與隔墻40連接。監護床50主體由優質不銹鋼矩管制作,通過四個安裝腳板與地板連接。負壓裝置20通過螺栓與車頂連接。空調內機30掛在車廂側板上,空調內機30上端用擋板固定。輸液架1通過高強度自攻螺釘與車頂連接。
[0020]進氣過濾裝置60主要由230VAC風機、活性炭組成。負壓裝置20為德國品牌BDK。
[0021]具體使用本負壓艙時,首先將傳染病傷員安置到監護床50上,然后啟動負壓裝置20。由于負壓裝置20位于艙頂部,負壓裝置20工作時,使負壓艙內建立梯度壓差,實現內部空氣的定向流動,以避免有害病毒的傳播。另外,病人口鼻處的感染空氣被負壓裝置20迅速抽走,最大限度地增加潔凈區域面積,有利于保護醫護人員不被病源感染。
[0022]負壓裝置20開啟后約20s(最多35s)負壓艙達到負壓值約一20Pa(在一 1Pa至一30Pa之間),潔凈區氣壓約4Pa,向負壓一20Pa區逐步過渡,形成壓力梯度。負壓艙內氣體流速平均約0.34m/s,抽吸帽喇叭口處流速最大,約2.llm/s,排氣抽吸筒直徑100_,截面積為0.03 m2,所以排氣流量為228 m 3/h(主機中排風扇抽吸能力),負壓艙體積約5.85m3,因此換氣次數達39次/h。
[0023]搖擺抽吸臂終端喇叭口處抽吸力較大,負壓值相對較高,流量集中,排風能力達140 m3/h,前和后部各44 m3/h,總排風量為228 m3/h,抽吸臂聯軸節處有直徑10mm的節流閥,可調節流量大小。
[0024]該負壓艙,一方面將重癥監護車廂上的傳染病傷員進行隔離,避免其他傷員被傳染;另一方面,醫護人員可在監護床上對傳染病傷員進行救治,使傳染病傷員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克服了傳統運輸傷員的車廂由于隔離措施不完善,導致手術室只能供一般傷員使用,不能供傳染病傷員使用,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導致傳染病傷員不能得到及時醫治。
[0025]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主權項】
1.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其特征在于,包括車廂的車頂、車底、兩塊相鄰車廂的側板和兩扇隔墻;所述車頂、車底、側板和隔墻形成密閉腔室;其中一扇隔墻上設有便于擔架車進入密閉腔室的隔離門,所述密閉腔室內安裝有監護床和進氣過濾裝置,位于密閉腔室內的車頂上安裝有負壓裝置,所述負壓裝置位于監護床正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門設有觀察窗。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門為外開門。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閉腔室內安裝有空調。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其特征在于,位于密閉腔室內的車頂上安裝有輸液架。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墻包括:不銹鋼矩形管、木工板和鋁塑板,木工板和鋁塑板形成墻板,不銹鋼矩形管位于墻板兩側。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其特征在于,沒有安裝隔離門的隔墻上設有供護理人員臨時進入密閉腔室內的側門。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衛生列車部件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用于重癥監護車廂的負壓艙,所述負壓艙主要由車廂的車頂、車底、兩相鄰車廂側板和兩扇隔墻構成密閉腔室;其中一扇隔墻上設有便于擔架車進入密閉腔室的隔離門,所述密閉腔室內安裝有監護床和進氣過濾裝置,位于密閉腔室內的車頂上安裝有負壓裝置,所述負壓裝置位于監護床正上方。本專利,一方面能將車廂中的傳染病傷員隔離,避免傳染病對其他傷員進行傳染;另一方面對傳染病傷員進行及時醫治。
【IPC分類】A61G3/00
【公開號】CN105708629
【申請號】CN201610050503
【發明人】孫漢軍
【申請人】孫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