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血液透析儀用管路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扣板與第二扣板相對的一側面上設有多個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一凹槽,第二扣板與第一扣板相對的一側面上設有多個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二凹槽,第一扣板上的每個第一凹槽可與第二扣板上相對應的一個第二凹槽組成橫截面為圓形的通孔,第一扣板的一端與第二扣板的一端通過轉軸轉動連接,第一扣板的另一端與第二扣板的另一端通過卡扣可拆卸連接,粘扣設置在第一扣板與第二扣板相背的側面上。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血液透析儀上各種輸液管路較多,很容易交錯纏繞在一起,給血液透析過程帶來不便的問題。
【專利說明】—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路固定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屬于內科臨床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它通過將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經一個由無數根空心纖維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與含機體濃度相似的電解質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纖維內外,通過彌散/對流進行物質交換,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同時清除體內過多的水分。由于透析的專業性強,對設備和操作人員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操作起來需要非常謹慎,現有血液透析儀上各種輸液管路較多,在臨床上操作的時候,很容易交錯纏繞在一起,給血液透析過程帶來很多的不便,也更容易增加操作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血液透析儀上各種輸液管路較多,很容易交錯纏繞在一起,給血液透析過程帶來不便的問題,進而提出血液透析儀用管路專用的固定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扣板、第二扣板、粘扣、轉軸和卡扣,第一扣板與第二扣板相對設置,第一扣板與第二扣板并排平行設置,第一扣板與第二扣板相對的一側面上設有多個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一凹槽,第二扣板與第一扣板相對的一側面上設有多個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二凹槽,第一扣板上的每個第一凹槽可與第二扣板上相對應的一個第二凹槽組成橫截面為圓形的通孔,第一扣板的一端與第二扣板的一端通過轉軸轉動連接,第一扣板的另一端與第二扣板的另一端通過卡扣可拆卸連接,粘扣設置在第一扣板與第二扣板相背的側面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具體數量可以根據實際使用的方便來安排,通常為4-6個。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每根輸液管對應插裝在一個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組成的通孔內,將第一扣板與第二扣板閉合,并通過卡扣鎖死,通過粘鉤將第一扣板固定在血液分析儀上,本實用新型能夠將不同的輸液管路分離開來保持各自的獨立性,避免了各個輸液管之間交錯纏繞在一起,有效的保證了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扣板與第二扣板分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和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血液透析儀用管路固定裝置包括第一扣板1、第二扣板2、粘扣3、轉軸4和卡扣5,第一扣板I與第二扣板2相對設置,第一扣板I與第二扣板2并排平行設置,第一扣板I與第二扣板2相對的一側面上設有多個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一凹槽1-1,第二扣板2與第一扣板I相對的一側面上設有多個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二凹槽2-1,第一扣板I上的每個第一凹槽1-1可與第二扣板2上相對應的一個第二凹槽2-1組成橫截面為圓形的通孔,第一扣板I的一端與第二扣板2的一端通過轉軸4轉動連接,第一扣板I的另一端與第二扣板2的另一端通過卡扣5可拆卸連接,粘扣3設置在第一扣板I與第二扣板2相背的側面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數量為優選的4個。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包括第一扣板(I)、第二扣板(2)、粘扣(3)、轉軸(4)和卡扣(5),第一扣板⑴與第二扣板⑵相對設置,第一扣板(I)與第二扣板(2)并排平行設置,第一扣板(I)與第二扣板(2)相對的一側面上設有多個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一凹槽(1-1),第二扣板(2)與第一扣板(I)相對的一側面上設有多個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二凹槽(2-1),第一扣板(I)上的每個第一凹槽(1-1)可與第二扣板(2)上相對應的一個第二凹槽(2-1)組成橫截面為圓形的通孔,第一扣板(I)的一端與第二扣板(2)的一端通過轉軸(4)轉動連接,第一扣板(I)的另一端與第二扣板(2)的另一端通過卡扣(5)可拆卸連接,粘扣(3)設置在第一扣板(I)與第二扣板(2)相背的側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數量為4-6 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2-1)的數量為4-6 個。
【文檔編號】A61M1/14GK203829384SQ201420273832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7日
【發明者】張麗娜 申請人: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