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及控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提供了一種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及控制裝置,所述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包括可在體內移動的微型探測器,所述微型探測器中設置有磁性物質;以及控制所述微型探測器在體內移動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具有一移動調節裝置,和設置于所述移動調節裝置上的永磁體。本實用新型中,采用永磁控制的方式對體內的微型探測器的移動位置或者狀態進行控制,控制靈活、有效,實現方式簡單,易于實現。
【專利說明】一種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及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及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有線診療系統更適用于軀體近表的診療,由于受導線等外部設施的牽制,不便于體內特別是消化道的檢查。因此,利用微型探測器在人體內進行無創診斷已經被逐漸應用于醫療領域中。
[0003]以膠囊內窺鏡為代表的無線微型探測器,可用無線的方式在人體內拍攝圖像,將圖像傳輸至外部檢測裝置,也可通過其他傳感器對消化道的溫度、PH值進行檢測,還可以對病創部位進行施藥、取樣等,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0004]目前,微型探測器進入人體后,對其在人體內的姿態和移動狀況進行靈活、有效的控制非常重要。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可以靈活、有效地控制微型探測器在人體內的移動。
[000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包括:
[0007]可在體內移動的微型探測器,所述微型探測器中設置有磁性物質;以及
[0008]控制所述微型探測器在體內移動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具有一移動調節裝置,和設置于所述移動調節裝置上的永磁體。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永磁體為永磁鐵。
[0010]更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
[0011 ] 輸入終端,與所述移動調節裝置通信。
[0012]更進一步地,所述磁性物質為永磁鐵或電磁鐵。
[0013]更進一步地,所述磁性物質的磁極方向與所述微型探測器的探測方向平行或重八口 ο
[001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人體微型探測器的控制裝置,包括:
[0015]具有一控制所述微型探測器在體內移動的移動調節裝置;以及
[0016]設置于所述移動調節裝置上的永磁體。
[0017]更進一步地,所述永磁體為永磁鐵。
[0018]更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
[0019]輸入終端,與所述移動調節裝置通信。
[002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采用永磁控制的方式對體內的微型探測器的移動位置或者狀態進行控制,控制靈活、有效,實現方式簡單,易于實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人體微型探測系統的結構原理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人體微型探測系統的工作流程圖;
[0023]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永磁鐵S極指向被測體時,微型探測器的位置示意圖;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永磁鐵N極指向被測體時,微型探測器的位置示意圖;
[0025]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永磁鐵與被測體成角度時,微型探測器的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永磁體產生的磁力,對微型探測器在人體內的位置或者姿態繼續擰控制,控制靈活、有效。
[0028]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人體微型探測系統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0029]微型探測器10可以被患者服入體內,探測體內相關區域,例如腸道、胃等,采集圖像,或者對病創部位進行施藥、取樣等。
[0030]控制裝置20控制微型探測器10在體內移動的位置或姿態。
[0031 ] 微型探測器10上設置有磁性物質11。
[0032]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磁性物質11可以是永磁鐵,或者電磁鐵。
[003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磁性物質11的磁極方向與微型探測器10的探測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在永磁體22的磁場范圍內,受永磁體22控制。
[0034]功能模塊12因微型探測器10實現的功能不同而不同,例如當微型探測器10用來采集圖像時,功能模塊12可以包括鏡頭、LED光源、傳感器、電路板等,以微型探測器10用來體內施藥時,功能模塊12可以包括藥物噴射器等。
[0035]永磁體22固定在移動調節裝置21上,移動調節裝置21可以在被檢體(患者)附近作移動、收縮、旋轉等操作,以直接控制永磁體22的位置或姿態。永磁體22通過與磁性物質11之間的磁力,使磁性物質11的位置跟隨變化,從而控制微型探測器10在人體內的移動位置或者姿態。
[0036]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永磁體22可以是永磁鐵,也可以為其他能夠產生永磁場的材質或者結構。
[003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控制裝置20還包括輸入終端23。
[0038]輸入終端23與移動調節裝置21通信,可以是計算機等輸入裝置,方便用戶輸入信息以操作移動調節裝置21,從而控制微型探測器10在體內的移動位置、姿態,并可以查看微型探測器10采集輸出的數據,或者查看微型探測器10在體內的位置或者姿態等。
[0039]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人體微型探測系統的工作流程,詳述如下:
[0040]在步驟SlOl中,人體微型探測系統進入工作狀態。
[0041]在步驟S102中,用戶在輸入終端選擇期望微型探測器在體內到達的位置或者姿態,輸入終端根據用戶的選擇生成相應指令。
[0042]在步驟S103中,輸入終端將上述指令傳送到移動調節裝置。
[0043]在步驟S104中,移動調節裝置接收到指令后,根據相應的指令信息控制永磁體移動至人體周圍的相應位置,調節永磁體的姿態,永磁體的位置或姿態發生變化時,其產生的磁場隨即發生變化。
[0044]在步驟S105中,微型探測器內部的磁性物質受到的磁力發生變化,因此,當永磁體的位置、姿態發生變化時,在磁力的牽引下,微型探測器在體內的位置或姿態就會相應發生變化。
[0045]如圖3所示,控制裝置20控制永磁體22位于人體附近的某一位置,其S極指向人體,N極反之,這時永磁體22產生相應方向磁場。在該磁場中,微型探測器10在磁力的牽引下開始移動。
[0046]當微型探測器10移動至靠近永磁鐵S極處的內壁時,停止移動。由于磁鐵磁極具有“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點,所以這時磁性物質11的N極指向人體內壁,S極反之。同樣的方法,控制裝置20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永磁體22位于人體的不同位置,即可將微型探測器10移動至相應不同的位置。
[0047]如圖4所示,控制裝置20控制永磁體22位于人體附近的某一位置,其N極指向人體,S極反之,這時永磁體22產生相應方向磁場。在該磁場中,微型探測器10在磁力的牽引下開始移動。
[0048]當微型探測器10移動至靠近永磁鐵N極處的內壁時,停止移動。由于磁鐵磁極具有“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點,所以這時磁性物質11的S極指向人體內壁,N極反之。同樣的方法,控制裝置20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永磁體22位于人體的不同位置,即可將微型探測器10移動至相應不同的位置。
[0049]如圖5所示,控制裝置20可對永磁體22的姿態進行調整,即使永磁體22在某一位置處與人體成θ (0< Θ <360)角度放置,N極以角度Θ指向人體,S極反之,這時永磁體22產生相應方向磁場。
[0050]在相應磁力的牽引作用下,微型探測器10最終會運行至如圖5所示的位置,這時磁性物質11的S極以相應角度指向內壁,N極反之。如此,通過改變角度0的大小,即控制永磁體22處于不同的姿態,就可使微型探測器10處于相應不同的姿態。
[005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微型探測器內,磁性物質11和功能模塊22的空間位置關系并不局限于圖中的關系,可以互換位置,或者合二為一布局,或者其他方式布局,只要磁性物質11受控于外部的永磁體22產生的磁場即可。
[005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采用永磁控制的方式對體內的微型探測器的移動位置或者狀態進行控制,控制靈活、有效,實現方式簡單,易于實現。
[005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包括: 可在體內移動的微型探測器,所述微型探測器中設置有磁性物質;以及 控制所述微型探測器在體內移動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具有一移動調節裝置,和設置于所述移動調節裝置上的永磁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體為永磁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 輸入終端,與所述移動調節裝置通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物質為永磁鐵或電磁鐵。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人體微型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物質的磁極方向與所述微型探測器的探測方向平行或重合。
6.一種人體微型探測器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包括: 具有一控制所述微型探測器在體內移動的移動調節裝置;以及 設置于所述移動調節裝置上的永磁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人體微型探測器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體為永磁鐵。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人體微型探測器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 輸入終端,與所述移動調節裝置通信。
【文檔編號】A61B1/00GK203852324SQ201420238125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9日
【發明者】王建平, 李奕, 孫平, 鄧文軍 申請人:深圳市資福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