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氣體終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醫用氣體終端,包括底座、底圈、插接部和插頭組件,所述底圈內設有底部閥芯,底部閥芯與底圈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一彈簧,底圈上連接有進氣管,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頭,插接頭的底端固定套設于底圈內部,插接頭的外壁上固定套設有色圈,色圈的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插接頭的內部固定套設有頭部內芯,頭部內芯內部活動設有閥體內芯,閥體內芯與頭部內芯的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二彈簧,插頭組件包括出氣管、固定設于出氣管外壁上的連接座,底部閥芯和閥體內芯上均設置有氣體通路,當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均處于壓縮狀態時,進氣管與出氣管之間形成通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裝卸方便,便于維修,操作簡單,密封效果較好。
【專利說明】醫用氣體終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醫用氣體終端。
【背景技術】
[0002]醫用氣體終端是用于從中央供氣系統管路中獲取各種氣體(包括負壓)的醫用設備,是連接醫院中央供氣系統和醫療設備的關鍵節點。現有氣體終端一般包括進氣管和與進氣管連接的插接部,使用時進氣管與中央供氣系統管路連接,插接部的輸出端連接設置插頭,插頭與用氣設備管路連接,中央供氣系統內的氣體經進氣管流至插接部內,通過插接部輸送至插頭,并最終流出供用氣設備使用。然而,現有醫用氣體終端因結構設置不合理,在實際使用中通常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結構設置較為復雜,導致裝卸較為不便;第二,當插接部內部出現故障時,需要切斷氣源并將插接部整個拆除,導致操作較為繁瑣,維修不便;第三,密封效果較差,容易發生漏氣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裝卸方便、便于維修、操作簡單、密封效果較好的醫用氣體終端。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醫用氣體終端,包括底座、套設于底座內的底圈、以及與底圈配合連接的插接部,所述底圈內設有底部閥芯,所述底部閥芯與底圈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一彈簧,所述底圈側壁上水平連接有進氣管,還包括與插接部配合的插頭組件,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頭,所述插接頭的底端固定套設于底圈內部,插接頭的外壁上固定套設有色圈,所述色圈的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色圈的頂端外壁上套設有壓蓋,所述插接頭的內部固定套設有頭部內芯,所述頭部內芯的底端與底部閥芯相抵并使所述第一彈簧處于壓縮狀態,所述頭部內芯內部活動設有閥體內芯,所述閥體內芯與頭部內芯的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二彈簧,所述插頭組件包括活動插設于頭部內芯內并與閥體內芯相抵配合的出氣管、固定設于出氣管外壁上并與插接頭可拆卸連接的連接座,所述底部閥芯和閥體內芯上均設置有氣體通路,當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均處于壓縮狀態時,所述進氣管與出氣管之間形成通路。
[0006]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設有通孔,所述底圈的底部延伸設有與通孔相適配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通過擋圈可旋轉設于通孔內。
[0007]進一步地,所述插接頭的外壁上成型設有與底圈頂端端面配合的第一環狀壓板,所述色圈的內壁上成型設有與第一環狀壓板配合的第二環狀壓板,所述第一環狀壓板固定設于底圈與第二環狀壓板之間。
[0008]進一步地,所述底圈內固定設有與底部閥芯配合的閥芯螺母,所述底部閥芯上嵌設有與閥芯螺母內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當第一彈簧處于壓縮狀態時,第一密封圈與閥芯螺母內壁脫離;當第一彈簧回復原長狀態時,第一密封圈與閥芯螺母內壁緊密接觸。
[0009]進一步地,所述閥體內芯上嵌設有與頭部內芯內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當第二彈簧處于壓縮狀態時,第二密封圈與頭部內芯內壁脫離;當第二彈簧回復原長狀態時,第二密封圈與頭部內芯內壁緊密接觸。
[0010]進一步地,所述頭部內芯內壁上嵌設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嵌設于所述出氣管與閥體內芯的連接處,所述頭部內芯與插接頭之間嵌設有第四密封圈。
[0011]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座的底部插設于所述插接頭與色圈之間并與插接頭卡接固定。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插接頭的底端固定套設于底圈內部,插接頭的外壁上固定套設于色圈,色圈的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結構設置簡單合理,裝卸較為方便,S封效果較好。
[0013]通過在插接頭的內部固定套設頭部內芯,所述頭部內芯的底端與底部閥芯相抵并使所述第一彈簧處于壓縮狀態,所述頭部內芯內部活動設有閥體內芯,所述閥體內芯與頭部內芯的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二彈簧,所述插頭組件包括活動插設于頭部內芯內并與閥體內芯相抵配合的出氣管、固定設于出氣管外壁上并與插接頭可拆卸連接的連接座,所述底部閥芯和閥體內芯上均設置有氣體通路,當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均處于壓縮狀態時,所述進氣管與出氣管之間形成通路。使用時將連接座安裝在插接頭上,出氣管插入頭部內芯內并下壓閥體內芯,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同時處于壓縮狀態,此時進氣管與出氣管之間導通,氣體經進氣管流至出氣管;當連接座與插接頭脫離時,出氣管與閥體內芯之間的作用力消失,第二彈簧回復原位,閥體內芯上的氣體通路關閉,氣路斷開;當需要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維修時,拆下色圈和插接頭,頭部內芯與底部閥芯之間的作用力消失,第一彈簧復位,底部閥芯上的氣體通路關閉,氣路斷開,此時無需切斷氣源,即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維修,操作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未工作狀態下剖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下剖視圖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
[0018]10、底座;20、底圈;21、底部閥芯;22、第一彈簧;23、進氣管;30、插接頭;31、色圈;32、壓蓋;33、頭部內芯;34、閥體內芯;35、第二彈簧;40、出氣管;41、連接座;24、連接部;26、擋圈;301、第一環狀壓板;311、第二環狀壓板;25、閥芯螺母;211、第一密封圈;341、第二密封圈;331、第三密封圈;332、第四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0]如圖1至圖3所示的醫用氣體終端,包括底座10、套設于底座10內的底圈20、以及與底圈20配合連接的插接部,所述底圈20內設有底部閥芯21,所述底部閥芯21與底圈20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一彈簧22,所述底圈20側壁上水平連接有進氣管23,還包括與插接部配合的插頭組件,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頭30,所述插接頭30的底端固定套設于底圈20內部,插接頭30的外壁上固定套設有色圈31,色圈31主要起標示作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內傳送的氣體種類,不同氣體的氣體終端可用不同顏色的色圈31區分,所述色圈31的底部與底座10固定連接,色圈31的頂端外壁上套設有壓蓋32。通過設置上述結構,使本實用新型裝配較為方便,結構設置簡單合理,插接頭30外套設色圈31,色圈31的頂端套設壓蓋32,使本實用新型密封效果較好。
[0021]所述插接頭30的內部固定套設有頭部內芯33,所述頭部內芯33的底端與底部閥芯21相抵并使所述第一彈簧22處于壓縮狀態,所述頭部內芯33內部活動設有閥體內芯34,所述閥體內芯34與頭部內芯33的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二彈簧35,所述插頭組件包括活動插設于頭部內芯33內并與閥體內芯34相抵配合的出氣管40、固定設于出氣管40外壁上并與插接頭30可拆卸連接的連接座41,出氣管40用于與用氣設備管路連接,所述底部閥芯21和閥體內芯34上均設置有氣體通路,當第一彈簧22和第二彈簧35均處于壓縮狀態時,所述進氣管23與出氣管40之間形成通路。
[002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當需要對用氣設備進行供氣時,向進氣管23內充入醫用氣體,并將連接座41安裝在插接頭30上,出氣管40插入頭部內芯33內并下壓閥體內芯34,第一彈簧22和第二彈簧35同時處于壓縮狀態,此時進氣管23與出氣管40之間導通,氣體經進氣管23流至出氣管40 ;當連接座41與插接頭30脫離時,出氣管40與閥體內芯34之間的作用力消失,第二彈簧35帶動閥體內芯34回復原位,閥體內芯34上的氣體通路關閉,氣路斷開;當需要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維修時,拆下色圈31和插接頭30,頭部內芯33與底部閥芯21之間的作用力消失,第一彈簧22帶動底部閥芯21復位,底部閥芯21上的氣體通路關閉,氣路斷開,此時無需切斷氣源,即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維修,操作方便。
[0023]所述底座10的底部設有通孔,所述底圈20的底部延伸設有與通孔相適配的連接部24,所述連接部24通過擋圈26可旋轉設于通孔內。通過設置連接部24和通孔,使底圈20與底座10可旋轉連接,從而可以轉動底圈20帶動進氣管23左右擺動,有效對進氣管23的角度位置進行調節。
[0024]所述插接頭30的外壁上成型設有與底圈20頂端端面配合的第一環狀壓板301,所述色圈31的內壁上成型設有與第一環狀壓板301配合的第二環狀壓板311,所述第一環狀壓板301固定設于底圈20與第二環狀壓板311之間。安裝時首先將插接頭30套設于底圈20內,通過第一環狀壓板301與底圈20頂端端面配合定位,然后將色圈31套設在插接頭30外部,通過第二環狀壓板311向下抵壓第一環狀壓板301,并通過固定螺絲將色圈31固定安裝在底座10上。通過設置第一環狀壓板301和第二環狀壓板311,結構設置巧妙合理,使本實用新型裝卸更方便,定位和固定效果更好。
[0025]所述底圈20內固定設有與底部閥芯21配合的閥芯螺母25,所述底部閥芯21上嵌設有與閥芯螺母25內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211,當第一彈簧22處于壓縮狀態時,第一密封圈211與閥芯螺母25內壁脫離;當第一彈簧22回復原長狀態時,第一密封圈211與閥芯螺母25內壁緊密接觸。通過設置閥芯螺母25,保證了底部閥芯21安裝時的位置度,安裝精度更高,設置第一密封圈211充分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效果,密封性能較強。
[0026]所述閥體內芯34上嵌設有與頭部內芯33內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341,當第二彈簧35處于壓縮狀態時,第二密封圈341與頭部內芯33內壁脫離;當第二彈簧35回復原長狀態時,第二密封圈341與頭部內芯33內壁緊密接觸。設置第二密封圈341,當第二彈簧35復位時,通過第二密封圈341與頭部內芯33內壁緊密接觸,充分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效果。所述頭部內芯33內壁上嵌設有第三密封圈331,所述第三密封圈331嵌設于所述出氣管40與閥體內芯34的連接處,所述頭部內芯33與插接頭30之間嵌設有第四密封圈332,第三密封圈331和第四密封圈332進一步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性能,密封效果明顯。所述連接座41的底部插設于所述插接頭30與色圈31之間并與插接頭30卡接固定,安裝連接方便且氣密性較高,使用更為方便。
[002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氣體終端,包括底座(10)、套設于底座(10)內的底圈(20)、以及與底圈(20)配合連接的插接部,所述底圈(20)內設有底部閥芯(21),所述底部閥芯(21)與底圈(20)的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一彈簧(22),所述底圈(20)側壁上水平連接有進氣管(2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插接部配合的插頭組件,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頭(30),所述插接頭(30)的底端固定套設于底圈(20)內部,插接頭(30)的外壁上固定套設有色圈(31),所述色圈(31)的底部與底座(10)固定連接,色圈(31)的頂端外壁上套設有壓蓋(32),所述插接頭(30)的內部固定套設有頭部內芯(33),所述頭部內芯(33)的底端與底部閥芯(21)相抵并使所述第一彈簧(22)處于壓縮狀態,所述頭部內芯(33)內部活動設有閥體內芯(34),所述閥體內芯(34)與頭部內芯(33)的內底部之間設有第二彈簧(35),所述插頭組件包括活動插設于頭部內芯(33)內并與閥體內芯(34)相抵配合的出氣管(40)、固定設于出氣管(40)外壁上并與插接頭(30)可拆卸連接的連接座(41),所述底部閥芯(21)和閥體內芯(34)上均設置有氣體通路,當第一彈簧(22)和第二彈簧(35)均處于壓縮狀態時,所述進氣管(23)與出氣管(40)之間形成通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氣體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底部設有通孔,所述底圈(20)的底部延伸設有與通孔相適配的連接部(24),所述連接部(24)通過擋圈(26)可旋轉設于通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氣體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頭(30)的外壁上成型設有與底圈(20)頂端端面配合的第一環狀壓板(301),所述色圈(31)的內壁上成型設有與第一環狀壓板(301)配合的第二環狀壓板(311),所述第一環狀壓板(301)固定設于底圈(20)與第二環狀壓板(311)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氣體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20)內固定設有與底部閥芯(21)配合的閥芯螺母(25),所述底部閥芯(21)上嵌設有與閥芯螺母(25)內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211),當第一彈簧(22)處于壓縮狀態時,第一密封圈(211)與閥芯螺母(25)內壁脫離;當第一彈簧(22)回復原長狀態時,第一密封圈(211)與閥芯螺母(25)內壁緊密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氣體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內芯(34)上嵌設有與頭部內芯(33)內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341),當第二彈簧(35)處于壓縮狀態時,第二密封圈(341)與頭部內芯(33)內壁脫離;當第二彈簧(35)回復原長狀態時,第二密封圈(341)與頭部內芯(33)內壁緊密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氣體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內芯(33)內壁上嵌設有第三密封圈(331),所述第三密封圈(331)嵌設于所述出氣管(40)與閥體內芯(34)的連接處,所述頭部內芯(33)與插接頭(30)之間嵌設有第四密封圈(33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氣體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41)的底部插設于所述插接頭(30)與色圈(31)之間并與插接頭(30)卡接固定。
【文檔編號】A61M39/12GK203790440SQ201420187769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7日
【發明者】王仁權, 王旭波 申請人:寧波健芝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