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中藥配方內(nèi)服藥和外用藥組成;其中內(nèi)服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瓜蔞10-15份,藤梨根5-10份,白芍4-8份,丹參10-15份,九香蟲10-15份,壁虎3-6份,薏苡仁5-10份,枳殼15-20份,茯苓6-10份,蜂房6-10份,雞內(nèi)金10-15份,懷山藥15-20份,甘草4-8份;其中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敗醬草5-8份,山慈菇3-5份,五倍子10-15份,紅大戟15-20份,穿心蓮3-5份,千金子10-15份,三七5-10份,冰片5-10份,丁香羅勒6-10份,陳皮10-15份。通過中藥泡腳外用,藥物刺激肝經(jīng)穴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配合內(nèi)服中藥的養(yǎng)陰護肝迅速止痛消腫,調(diào)理肝脾代謝,增強免疫力,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肝癌即肝臟惡性腫瘤,是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肝臟惡性腫瘤可分為原 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原發(fā)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于肝臟的上皮或間葉組織,前者稱為原發(fā) 性肝癌,是我國高發(fā)的,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后者稱為肉瘤,與原發(fā)性肝癌相比較較為少 見。繼發(fā)性或稱轉(zhuǎn)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個器官起源的惡性腫瘤侵犯至肝臟,一般多見于 胃、膽道、胰腺、結(jié)直腸、卵巢、子宮、肺、乳腺等器官惡性腫瘤的肝轉(zhuǎn)移。
[0003] 由于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zhì)性器官,承擔人體的各類重要代謝功能,因此,肝臟一 旦出現(xiàn)惡性腫瘤將導致波及生命的嚴重后果;又由于肝臟具有豐富的血流供應,與人體的 重要結(jié)構如下腔靜脈、門靜脈、膽道系統(tǒng)等關系密切,肝臟惡性腫瘤發(fā)病隱匿,侵襲性生長 快速,所以其治療甚為困難?,F(xiàn)代醫(yī)學對于肝癌的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放療和化療,但是這 些方法均有缺陷性,其中只有早期病人才能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局部治療的手段,對 于轉(zhuǎn)移到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的腫瘤細胞毫無作用,放、化療可以有效傷癌細胞,但是同時又 會殺傷正常細胞而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被抑制,出現(xiàn)更多的并發(fā)癥,給患者身體帶來極大 損傷。中國專利(CN103041290A)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能夠增強患者體質(zhì),增強患 者食欲,增強患者的抵抗力,長期服用可以抑制和預防癌細胞病變,但顯效不穩(wěn)定,對無法 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過中藥內(nèi)服外藥相配合,能夠抑制腫瘤 繁殖,調(diào)理肝脾代謝,增強免疫力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0005]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由內(nèi)服藥和外用藥組成,其中內(nèi)服藥由以 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瓜萎10-15份,藤梨根5-10份,白芍4-8份,丹參10-15 份,九香蟲10-15份,壁虎3-6份,薏苡仁5-10份,枳殼15-20份,茯苓6-10份,蜂房6-10 份,雞內(nèi)金10-15份,懷山藥15-20份,甘草4-8份;
[0006] 其中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敗醬草5-8份,山慈菇3-5份, 五倍子10-15份,紅大戟15-20份,穿心蓮3-5份,千金子10-15份,三七5-10份,冰片5-10 份,丁香羅勒6-10份,陳皮10-15份。
[0007] -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內(nèi)服藥優(yōu)選為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 瓜萎12份,藤梨根8份,白芍6份,丹參13份,九香蟲12份,壁虎4份,薏苡仁8份,枳殼18 份,茯苓8份,蜂房8份,雞內(nèi)金13份,懷山藥18份,甘草6份。
[0008] -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外用藥優(yōu)選為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 敗醬草6份,山慈葫4份,五倍子12份,紅大戟17份,穿心蓮4份,千金子14份,三七6份, 冰片7份,丁香羅勒8份,陳皮14份。
[0009] -種制備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的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1)內(nèi)服藥按上述重量份 稱取中藥原料,加入冷水,沒過藥材4_6cm,浸泡1個小時;然后進行煎煮,先用武火煮開, 煮開后轉(zhuǎn)為文火熬煮35-40min ;煮好后,濾出藥汁作為頭煎;將藥渣重復上述步驟煎煮, 煮好后,將兩次煎煮的藥汁合并即可;2)外用藥按上述重量份稱取中藥原料重復進行步驟 一,取出藥液倒入泡腳盆中,向泡腳盆內(nèi)加入溫度為35-45?的熱水,腳伸入泡腳盆中浸泡 15-20分鐘即可。
[0010] 使用方法,每晚睡前服用一副內(nèi)服藥,并使用一副外用藥泡腳。10天一個療程。
[0011] 藥理分析:
[0012] 瓜萎:性寒,味甘,微苦。歸肺、胃、大腸經(jīng)。主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潤燥滑腸。 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結(jié)胸痞滿,乳癰,肺癰,腸癰腫痛,大便秘結(jié)。果實含三 萜皂甙、有機酸、樹脂、糖類和色素。果實中所含蛋白質(zhì)與其塊根"天花粉"中所含蛋白質(zhì)不 同,無中期引產(chǎn)作用。瓜萎皮含少量揮發(fā)油。其中酸性部分有壬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 正十五烷酸、棕櫚油酸、棕櫚酸、亞油酸、亞麻酸、硬脂酸、歧鏈十四碳烷酸、三種十五歧鏈碳 烷酸和歧鏈十六碳烷酸。以棕櫚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含量最高。
[0013] 藤梨根:味酸、澀,性涼。能夠清熱解毒,清熱利濕,防腫瘤抗癌,祛風除濕,利尿止 血,解毒消腫,主治消化不良、嘔吐、風濕痹痛、風濕骨痛、消化道癌腫、消化道腫瘤、癰瘍瘡 癤、風濕骨痛及黃疸等癥。
[0014] 白芍:味苦酸、性涼,入肝、脾經(jīng),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 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等。
[0015] 丹參:味苦,性微寒。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 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0016] 九香蟲:味咸,性溫。歸肝、脾、腎經(jīng)。能夠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用于胃寒脹痛,肝 胃氣痛,腎虛陽瘺,腰膝酸痛。
[0017] 壁虎:味咸,性寒。能夠祛風,活絡,散結(jié)。用于中風癱瘓,風濕關節(jié)痛,骨髓炎,淋 巴結(jié)結(jié)核,腫瘤。
[0018] 薏苡仁:味甘、性微寒、無毒。功能健脾滲濕,除痹止瀉;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 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
[0019] 枳殼:味苦、辛、酸,性溫。歸脾、胃經(jīng)。能夠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 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nèi)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0020]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 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增加免疫力, 提高大腦細胞活性的作用。茯苓有較強的利尿作用,可治療腎炎、心衰水腫。另外還有鎮(zhèn)靜 作用,對神經(jīng)衰弱有效。味淡性平,善益氣養(yǎng)血,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 正氣,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以及鎮(zhèn)靜、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 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胞壞死,抗菌等功效。
[0021] 蜂房:味甘,性平。歸胃經(jīng)。能夠祛風,功毒,殺蟲,止痛。用于齲齒牙痛,瘡瘍腫 毒,乳癰,瘰疬,皮膚頑癬,鵝掌風。
[0022] 雞內(nèi)金:味甘,性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jīng)。主治健胃消食,澀精止遺。用于食積 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
[0023] 懷山藥:健脾益胃、助消化: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有利于脾胃消 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 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2.滋腎益精:山藥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有強健機體,滋 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shù)等癥,皆可服之;3.益肺止咳:山藥含 有皂甙、黏液質(zhì),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yǎng)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癥;4.降 低血糖: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糖尿病。
[0024]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能夠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益氣補中;緩急 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diào)和諸藥。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 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
[0025] 敗醬草:味辛、苦,性涼。入胃、大腸、肝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 瘀。用于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chǎn)后瘀滯腹痛等癥。
[0026] 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寒;歸肝,胃,肺經(jīng)。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癰疽惡瘡; 瘰疬結(jié)核;咽痛喉痹;蛇、蟲咬傷等。
[0027] 五倍子:味酸、濕,性寒。歸肺、大腸、腎經(jīng)。主治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 濕斂瘡。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 膚濕爛。
[0028] 紅大戟:味苦,性寒。歸肺、脾、腎經(jīng)。能夠解毒散結(jié),主水腫脹滿;痰飲喘急;癰瘡 腫毒。
[0029] 穿心蓮: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jīng)。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清熱解 毒,涼血消腫。治急性菌痢,胃腸炎,感冒,流腦,氣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結(jié)核,肺膿瘍,膽囊 炎,高血壓,鼻衄,口咽腫痛,瘡癤癰腫,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0030] 千金子:味辛、性溫。歸肝、腎、大腸經(jīng)。能夠逐水消腫,破癥殺蟲。治水腫脹滿,痰 飲,宿滯,癥瘕積聚;婦女經(jīng)閉;疥癬瘡毒,蛇咬,疣贅。具抗腫瘤作用。用于水腫、痰飲積滯 脹滿、二便不通、血瘀閉經(jīng)。
[0031] 三七:止血散瘀,消腫定痛,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 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腫痛。
[0032] 冰片: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入心、肺經(jīng)。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 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蟯 蟲病。冰片應用于局部對感覺神經(jīng)的刺激很輕,而有某些止痛及溫和的防腐作用,可用于 神經(jīng)痛。
[0033] 丁香羅勒:味辛,性溫。發(fā)汗解表,祛風利濕,散瘀止痛。用于風寒感冒,頭痛,胃腹 脹滿,消化不良,胃痛,腸炎腹瀉,跌打腫痛,風濕關節(jié)痛;外用治蛇咬傷,濕瘆,皮炎。
[0034] 陳皮:性味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用于胸腹脹滿等癥。橘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 長于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又能行氣寬中,用于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 氣滯、脘腹脹滿等癥;用于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癥。橘皮苦溫 燥濕而能健脾行氣,故常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悶、便溏苔膩等癥,可配伍蒼術、厚樸同用陳 皮。又善于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藥,每與半夏、茯苓同用;用于脾虛 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惡心嘔吐等癥。該品燥濕而能健脾開胃,適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 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癥,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可使補 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
[0035] 其次,腳部肝經(jīng)穴位包括大敦穴、太沖穴、行間穴和涌泉穴等,通過藥物浸泡腳部, 可以用藥物刺激肝經(jīng)穴位,舒筋通絡,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皮膚血液循環(huán),加快毒素排出,并 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0036] 大敦穴:位于大腳趾靠第二趾一側(cè)的甲根邊緣約2毫米處,具有調(diào)補肝腎作用,大 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癥。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zhèn)靜及恢復 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jīng)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0037]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cè),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 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該穴名意指肝經(jīng)的水濕風氣在此向上沖行。本穴物 質(zhì)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后因受熱而脹散化為急風沖散穴外,故名。大沖名意與 此穴同。
[0038] 行間穴:位于第1、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為肝經(jīng)俞穴,亦可調(diào)理肝氣, 行間穴位于足背側(cè),大拇趾、二趾合縫后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行間 穴的主治病征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癥、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jīng)痛、 月經(jīng)過多、粘膜炎等。
[0039]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當 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xiàn)的凹陷處就是涌泉穴。輕輕點按涌泉穴能通過經(jīng)絡傳遞作 用,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擴張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huán)、加快毒素排出、降低血液粘稠度。
[0040] 本發(fā)明的中藥優(yōu)點:通過中藥泡腳外用,藥物刺激肝經(jīng)穴位,舒筋通絡,促進血液 循環(huán),加快毒素排出,配合內(nèi)服中藥的養(yǎng)陰護肝、扶正祛邪、化瘀散結(jié)之效,又迅速止痛消 月中,調(diào)理肝脾代謝,增強免疫力,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0041] 收集100名肝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服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每 組50例;男50例,女50例;年齡35-75歲,平均55歲;病程最長1年,最短2周,平均約5 個月。各組患者年齡癥狀構成無顯著差異;治療組患者采用本發(fā)明制劑進行治療。
[0042] 療效判斷:
[0043] 顯效:主要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病灶縮小1/2以上,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
[0044] 有效:主要癥狀有所改善或明顯改善,病灶縮小1/4以上,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
[0045] 無效:主要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病灶無變化或發(fā)展。
[0046] 使用統(tǒng)計情況如下:
[0047]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由內(nèi)服藥和外用藥組成,其中內(nèi)服藥由以 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瓜萎10-15份,藤梨根5-10份,白芍4-8份,丹參10-15 份,九香蟲10-15份,壁虎3-6份,薏苡仁5-10份,枳殼15-20份,茯苓6-10份,蜂房6-10 份,雞內(nèi)金10-15份,懷山藥15-20份,甘草4-8份; 其中外用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敗醬草5-8份,山慈菇3-5份,五倍 子10-15份,紅大戟15-20份,穿心蓮3-5份,千金子10-15份,三七5-10份,冰片5-10份, 丁香羅勒6-10份,陳皮10-15份。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內(nèi)服藥為由以下重 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瓜萎12份,藤梨根8份,白芍6份,丹參13份,九香蟲12份, 壁虎4份,薏苡仁8份,枳殼18份,茯苓8份,蜂房8份,雞內(nèi)金13份,懷山藥18份,甘草6 份。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外用藥為由以下重 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敗醬草6份,山慈菇4份,五倍子12份,紅大戟17份,穿心蓮 4份,千金子14份,三七6份,冰片7份,丁香羅勒8份,陳皮14份。
4. 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癌的中藥配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 驟組成:1)內(nèi)服藥按上述重量份稱取中藥原料,加入冷水,沒過藥材4-6cm,浸泡1個小時; 然后進行煎煮,先用武火煮開,煮開后轉(zhuǎn)為文火熬煮35-40min ;煮好后,濾出藥汁作為頭 煎;將藥渣重復上述步驟煎煮,煮好后,將兩次煎煮的藥汁合并即可;2)外用藥按上述重量 份稱取中藥原料重復進行步驟一,取出藥液倒入泡腳盆中,向泡腳盆內(nèi)加入溫度為35-45°C 的熱水,腳伸入泡腳盆中浸泡15-20分鐘即可。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4491576SQ201410764289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林秋菊, 孫瑛, 馬學真, 張敏 申請人:青島市腫瘤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