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血淋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血淋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生地10份、炒黃柏8份、香桃木實9份、旱蓮草9份、大薊8份、小薊8份、茜草根8份、粉萆薢6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血淋。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治療血淋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血淋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病名
淋證以尿血或尿中夾血為主要癥候者。《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血淋者,是熱淋之甚者,則尿血,謂之血淋。”
病理
血淋系“五淋”之一,屬淋證范疇。血淋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腎,且與肝脾亦有關。其主要發病機理為濕熱蘊結下焦,導致膀胱氣化不利。病久則可由實轉虛,而見虛實夾雜證。其發病機理主要有以下兩方面:(I)膀胱濕熱:多因陰部不潔,穢濁之邪侵入膀胱,釀成濕熱,熱盛傷絡,迫血妄行,故小便澀痛有血,而成血淋。(2)脾腎虧虛:久淋不愈,耗傷正氣,或房事不節,皆可導致脾腎兩虛,腎陰不足,虛火灼絡,血不循經,故尿中夾血,而致血淋。血淋因濕熱下注,熱傷血絡者屬實;陰虛火旺,擾動陰血者屬虛。
[0003]癥狀
《醫宗必讀.淋證》將血淋分為血熱、血冷、血虛、血瘀諸種。主證小便澀痛有血。
[0004]血熱者,尿出灼熱刺痛,血色鮮紅,脈有力。
[0005]血冷者,尿出血色晦暗,面色枯白,脈沉遲。
[0006]血虛者,尿出時澀痛不甚,尿色淡紅,脈虛數。
[0007]血瘀者,尿時陰中痛如刀割,血色紫暗有塊,小腹硬滿,脈沉弦或數。
[0008]血淋多見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尿路結石、結核、泌尿系腫瘤等疾病。
[0009]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究現狀如下:
生地【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干燥塊根。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后者習稱“生地黃”。【性味】甘,寒。【歸經】歸心、肝、腎經。【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用法用量】9?15g
炒黃柏【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樹皮。前者習稱“川黃柏”,后者習稱“關黃柏”。剝取樹皮后,除去粗皮,曬干。【炮制】炒黃柏:取黃柏片,,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晾干【性味】苦,寒。【歸經】歸腎、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用法用量】3?12g;外用適量。【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0010]香桃木實【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香桃木的干燥近成熟果實。【性味】干寒,味苦。【功能主治】生干生寒,涼血止血,燥濕止瀉,收斂止汗,消炎止痛,滋補毛根。主治濕熱性或血液質性疾病,如熱性出血,牙眼出血,尿血尿澀,月經過多,濕性腹瀉,出汗不止,各種炎腫,膿創,毛發脫落等。
[0011]旱蓮草【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開時采割,曬干。【性味】甘、酸,寒。【歸經】歸腎、肝經。【功能主治】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于牙齒松動,須發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用法用量】6?12g。外用鮮品適量。【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0012]大薊【來源】為菊科薊屬植物大薊Cirsium japonicum DC.,以全草及根入藥。野生品春、夏開花前連根挖出洗凈曬干。栽培品在栽后第二年采收。【性味】味甘;微苦;性涼【歸經】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行瘀消腫。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婦女崩漏;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瘰疬;濕疹;肝炎;腎炎【用法用量】5-10g。
小薊【來源】本品為菊科刺兒菜屬植物刺兒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Kitam.[Cirsium segetum Bunge]的干燥地上部分(帶花全草),根狀莖亦可入藥。夏季采收帶花全草,去雜質,鮮用或曬干。【性味】甘、苦,涼。【歸經】歸心、肝經。【功能主治】全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根狀莖:肝炎。【用法用量】4.5?9g。【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0013]茜草根【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春、秋采挖,除去莖苗,去凈泥土及細須根,曬干。一般以秋季采者質量為佳。【性味】苦,寒。【歸經】入心。肝經。【功能主治】行血止血,通經活絡,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經閉,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黃疸,慢性氣管炎。【用法用量】3?9g。
[0014]粉萆蘚【來源】本品為薯菌科植物粉背薯菌D1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苦,平。【歸經】歸腎、胃經。【功能主治】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用于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用法用量】5?15g。【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發明內容】
[0015]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血淋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血淋的目的。
[001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治療血淋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生地10份、炒黃柏8份、香桃木實9份、旱蓮草9份、大薊8份、小薊8份、茜草根8份、粉萆蘚6份。
[0017]發明人認為血淋為君相火旺,濕熱留戀膀胱血份而發病。故組配本方。
[0018]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收集患者68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12例。18?30歲24例,30?50歲的39例,50歲以上的5例,結石0.1?0.4cm 39例,0.4?0.7cm 16例,直徑大于0.7cm 13例。所有病例都是經B超和腹部X線平片確診為泌尿系結石,其中腎結石28例,輸尿管結石32例,尿道結石2例,膀胱結石6例。以上病人都是以突發性劇烈疼痛,牽引少腹,尿頻,尿急,尿疼,尿色混濁,甚至尿中有血或細砂石為主要表現。
[0019]2、治療方法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煎劑,每日3次。
[0020]3、療效觀察
方藥確定后,以臨床癥狀分急慢性而加減,5d為I個療程,方藥I付/d,連續治療2個療程觀察療效。
[0021]4、療效的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臨床癥狀消失,X線腹部平片和B超檢查結石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改善,X線腹部平片和B超檢查結石模糊,疼痛明顯緩解。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
[0022]5、結果
68例患者中,I個療程后,治愈18例,治愈率為26.47%,有效48例,有效率為70.58%,無效4例。兩個療程后,治愈51例,占75%,有效16例,占23.52%,無效I例,占1.47%,總有效率為98.53%。
[0023]可見,本發明制得的藥物能夠安全有效治療血淋,具有推廣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0025]實施例1
稱取:生地10g、炒黃柏8g、香桃木實9g、旱蓮草9g、大薊8g、小薊8g、茜草根8g、粉萆蘚6g ;先將以上藥材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劑。
[0026]用于治療血淋。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27]實施例2
稱取:生地10g、炒黃柏8g、香桃木實9g、旱蓮草9g、大薊8g、小薊8g、茜草根8g、粉萆蘚6g ;先將以上藥材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包裝,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劑。
[0028]用于治療血淋。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0029]實施例3
稱取:生地10g、炒黃柏8g、香桃木實9g、旱蓮草9g、大薊8g、小薊8g、茜草根8g、粉萆蘚6g ;先將以上藥材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I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干燥,裝入膠囊殼,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膠囊劑。
[0030]用于治療血淋。口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血淋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生地10份、炒黃柏8份、香桃木實9份、旱蓮草9份、大薊8份、小薊8份、茜草根8份、粉萆蘚6份。
【文檔編號】A61P7/04GK104383213SQ201410756949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1日
【發明者】丁大雙 申請人:丁大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