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分為內服藥和外用藥,內服藥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金銀花10-15份、蒲公英10-15份、連翹10-15份、牡丹皮3-5份、澤蘭10-15份、黑豆3-5份、荊芥3-5份、防風3-5份、杏仁3-5份;外用藥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苦參3-5份、黃柏6-10份、紫花地丁3-5份、大楓子6-10份、大黃3-5份、白鮮皮10-15份。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所使用的中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藥物能夠益氣健脾、行氣解郁、斂瘡生肌、化痰泄濁,對動脈硬化癥進行全方位綜合的治療,治療效果顯著,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及 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ASO)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局部表現,是全身性動脈 內膜及其中層呈退行性、增生性改變,使血管壁變硬、縮小、失去彈性,從而繼發血栓形成, 致使遠端血流量進行性減少或中斷。以45歲以上男性多見,男女之比8 :1,四肢動脈均可 發病,但以下肢多見,常侵犯股淺動脈,其次是腹主動脈下1/3處,包括腹主動脈分叉處和 髂總動脈及動脈近端。遠側端血管受累以脛前動脈受累較脛后動脈為多。故下肢發病率高 于上肢,且病情較重。近10多年來,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 該病的發病也隨之逐年增多,已成為常見的四肢血管疾病之一。
[0003] 隨著年齡的提高,發病逐漸增多,60歲以上的患者更為多見。根據中國調查報 告,60歲以上人群中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發病率達79. 9% ;在尸檢的發病率中50-60歲占 77. 3%,61-70 歲占 87%,70 歲以上占 98%。
[0004]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的中藥制劑能夠由內而外的解決這個病癥。
【發明內容】
[0005] 根據現有技術的不足,公開一種療起效快,效果好,治愈率高的內外兼治的治療下 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0006]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按照重量份數計,分為 內服藥和外用藥,內服藥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金銀花10-15份、蒲公英10-15份、連翹 10-15份、牡丹皮3-5份、澤蘭10-15份、黑豆3-5份、荊芥3-5份、防風3-5份、杏仁3-5份;
[0007] 外用藥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苦參3-5份、黃柏6-10份、紫花地丁 3-5份、大楓子 6-10份、大黃3-5份、白鮮皮10-15份。
[0008] 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分為內服藥和外用藥,內服藥優選由 以下中藥原料配制:金銀花12份、蒲公英12份、連翹12份、牡丹皮4份、澤蘭13份、黑豆4 份、荊芥4份、防風4份、杏仁4份;
[0009] 外用藥優選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苦參4份、黃柏8份、紫花地丁4份、大楓子8份、 大黃4份、白鮮皮13份。
[0010] -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內服藥的制備方法步驟 如下:按照配方稱取內服藥的原料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上表面1-2厘米,浸泡25-30 分鐘;再加水沒過藥上表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鐘,取濾 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鐘,然后去 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即可;
[0011] 外用藥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將大蒜5-8份加入35升的藥桶中,加50-75攝氏度 的溫水25-30升,將上述外用藥藥劑切碎,放入藥桶中;藥筒中央放置有擱板,將患肢放置 在擱板上,用保溫裝置將患肢和藥筒罩在一起,先熱熏療10-15分鐘,然后打開保溫裝置, 用藥液對患肢沖洗,每次沖洗20-25分鐘。
[0012] 優選方案如下:
[0013] 文火煎煮35分鐘。
[0014] 大蒜為6份。
[0015] 溫水為60攝氏度溫水30升。
[0016] 熱熏蒸13分鐘,沖洗23分鐘。
[0017] 保溫裝置為保溫被褥或塑料套袋。
[0018] 藥理分析:
[0019]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的功效,主治 脹滿下疾、溫病發熱,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癥。其對于頭昏頭暈、口干作渴、多汗煩悶、腸炎、 菌痢、麻瘆、肺炎、乙腦、流腦、急性乳腺炎、敗血癥、闌尾炎、皮膚感染、癰疽疔瘡、丹毒、腮腺 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病癥均有一定療效。
[0020] 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歸肝、胃、腎經。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除濕利尿。 主治一切熱毒所致之癰瘡腫毒,痄腮,瘰疬;熱邪所致之咽痛,目赤,胃脘疼痛,泄瀉痢疾,黃 疸,尿頻尿痛,噎嗝癌腫,蟲蛇咬傷等。
[0021] 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膽經。功效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消癰散結,不但能 散氣血凝聚又能消癰散結,用于清心火、散上焦風熱。
[0022] 牡丹皮:性寒,味苦;涼;微寒。歸心;肝;腎;肺經。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 經。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病后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 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0023] 澤蘭:性微溫,味苦、辛。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 后瘀血腹痛、水腫。
[0024] 黑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消腫下氣、潤肺燥熱、活血利水、祛風除痹、補 血安神、明目健脾、補腎益陰、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痹痙攣、 產后風疼、口噤、癰腫瘡毒,可解藥毒,制風熱而止盜汗,烏發黑發以及延年益壽的功能。
[0025] 荊芥:味辛;微苦;性微濕。入肺、肝經。功能主治祛風;解表;透瘆;止血。主感冒 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瘆;癰腫;瘡疥;紐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后血暈。 用于感冒,頭痛,麻瘆,風瘆,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后血暈等。
[0026]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骨節酸痛;腸 風下血;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
[0027] 杏仁:苦,微溫;有小毒。具有潤肺、平喘的功效,對于因傷風感冒引起的多痰、咳 嗽、氣喘等癥狀療效顯著。
[0028]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腎、大腸、小腸經,膀胱和心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 殺蟲。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 濕毒瘡瘍。
[0029]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經、膀胱和大腸經。主治:濕熱痢疾、泄瀉、黃疸;夢遺、淋 池、帶下;骨蒸勞熱,盜汗;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濕瘆。
[0030] 紫花地丁 :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疔瘡 腫毒,癰疽發背,丹毒,毒蛇咬傷。備注:紫花地丁多用于熱毒壅盛之時,內服多配合銀花、連 翹、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鮮地丁草搗爛外敷瘡癰局部。
[0031] 大楓子:味辛,性熱,有毒。入肺,肝經。功能:祛風燥濕,攻毒殺蟲。主治麻風,夕卜 用治梅瘡,疥癬,手背皸裂等癥。
[0032]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 瘀通經。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 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 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
[0033] 白鮮皮:味苦、咸,性寒。歸脾經、肺經、小腸經、胃經和膀胱經。主治由風熱濕毒所 致的風瘆;濕瘆;疥癬;黃疸;濕熱痹。
[0034]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所使用的中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藥物能夠益氣健 脾、行氣解郁、斂瘡生肌、化痰泄濁,對動脈硬化癥進行全方位綜合的治療,治療效果顯著, 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0035] 收集120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男60例,女60例;年齡45-70歲,平均55歲; 隨機分為對照組(注射前列地爾注射液)和實施例組,每組60例;各組患者年齡癥狀構成 無顯著差異;一日2次,每個療程7天。
[0036] 統計如下表:
[0037]
[0038] 療效評定: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分為內 服藥和外用藥,內服藥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金銀花10-15份、蒲公英10-15份、連翹10-15 份、牡丹皮3-5份、澤蘭10-15份、黑豆3-5份、荊芥3-5份、防風3-5份、杏仁3-5份; 外用藥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苦參3-5份、黃柏6-10份、紫花地丁 3-5份、大楓子6-10 份、大黃3-5份、白鮮皮10-15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下肢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分為 內服藥和外用藥,內服藥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金銀花12份、蒲公英12份、連翹12份、牡丹 皮4份、澤蘭13份、黑豆4份、荊芥4份、防風4份、杏仁4份; 外用藥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苦參4份、黃柏8份、紫花地丁 4份、大楓子8份、大黃4 份、白鮮皮13份。
3. -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 在于:內服藥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按照配方稱取內服藥的原料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 藥上表面1-2厘米,浸泡25-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上表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 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 用文火煎煮30-4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即可; 外用藥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將大蒜5-8份加入35升的藥桶中,加 50-75攝氏度的溫 水25-30升,將上述外用藥藥劑切碎,放入藥桶中;藥筒中央放置有擱板,將患肢放置在擱 板上,用保溫裝置將患肢和藥筒罩在一起,先熱熏療10-15分鐘,然后打開保溫裝置,用藥 液對患肢沖洗,每次沖洗20-25分鐘。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文火煎煮35分鐘。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大蒜為6份。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溫水為60攝氏度溫水30升。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熱熏蒸13分鐘,沖洗23分鐘。
8.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保溫裝置為保溫被褥或塑料套袋。
【文檔編號】A61K36/86GK104491061SQ201410728725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3日
【發明者】李林, 陳嘯, 張娟子, 王晉軍, 李強 申請人: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