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香附17-23份、橘葉35-45份、萊菔子(炒)6-9份、蒺藜7-11份、厚樸11-15份、三七4-6份、隔山消17-25份、甘草6-9份。該中藥制劑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效,對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見效快,有效率高,總有效率可達90%以上。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 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 慢性淺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是一種慢性胃黏膜淺表 性炎癥,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可因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因幽門螺桿 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進食后上腹部不適、隱痛,伴噯氣、惡 心、泛酸,偶有嘔吐。
[0003] 慢性胃炎的病因較復雜,其病位皆在于胃脘以下,始則與脾胃有關,繼而損及肝、 腎。其病機多由脾胃素虛,內外之邪乘而襲之,使脾之清陽不升,胃之濁陰不降所致。各種 致病因素往往互相關系,病機有虛實之分,始之初起以實邪為主,外感六淫,情志郁結,或因 食、氣、痰、濕、熱所致;久病則以虛為主,或虛實相兼,寒熱錯雜。在胃鏡檢查中約占全部慢 性胃炎的50%?85%。本病的發(fā)病高峰年齡為31?50歲,男性多于女性。
[0004] 慢性胃炎屬中醫(yī)"胃脘痛""痞滿"等范疇,分為肝胃不和證、脾胃虛弱證等諸多證 型,其中肝胃不和癥見:胃脘脹痛或痛竄兩肋,噯氣頻作,嘈雜泛酸,每因情志而發(fā),舌質淡 紅,苔薄白或白厚,脈弦。肝與胃,是木克土的關系,木郁克土,土壅木滯,故肝與胃在生理病 理上密切相關,如《血證論》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 谷乃化。"而且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胃痛發(fā)病與肝郁有關,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篇》曰:"木郁之發(fā),民病胃脘當心而痛。肝為五臟之盜賊,肝胃又為土木相克之臟腑,故肝 邪最易犯胃。"葉天士所說:"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
[0005]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大,表現(xiàn)為焦慮、抑郁、脅痛、泛酸等癥狀 的慢性淺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證)逐漸增多。發(fā)明人認為,對于治療以疏肝氣為主,肝氣得 舒,胃氣自安,正如《臨證指南醫(yī)案》云:"治肝可以安胃。"
【發(fā)明內容】
[0006]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
[0007]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該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 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香附17-23份、橘葉35-45份、萊菔子(炒)6-9份、蒺 藜7-11份、厚樸11-15份、三七4-6份、隔山消17-25份、甘草6-9份。
[0008] 方中:香附、橘葉疏肝行氣、理氣解郁為君藥;萊菔子(炒)降氣除脹,厚樸溫中燥 濕,行氣除滿為臣藥;蒺藜平肝解郁活血,三七散瘀定痛,隔山消滋陰養(yǎng)血、健脾順氣、鎮(zhèn)靜 止痛,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具為佐使藥。全方共奏疏肝理氣,活血 止痛之功效,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效果顯著,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臨床進一 步推廣應用。
[0009] 本發(fā)明中藥所涉及藥材的研究現(xiàn)狀如下:
[0010]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功能主治:行氣解郁,調經止痛。用 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 經。
[0011] 橘葉:即橘樹之葉。性味辛、苦,平。功能疏肝理氣,消腫散結。適用于鎵肋疼痛, 乳房脹痛或結塊等癥。
[0012] 萊菔子(炒):辛、甘,平。歸肺、脾、胃經。功能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 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0013] 蒺藜:辛、苦,微溫。歸肝經。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于頭 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
[0014] 厚樸: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以及氣滯胸腹脹 痛,便秘腹脹,梅核氣等癥。
[0015] 三七:歸肝、胃經。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 漏,外傷出血,胸腹剌痛,跌撲腫痛。
[0016] 隔山消: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胃,腎經。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胃, 解毒。主肝腎兩虛,頭昏眼花,失眠健忘,須發(fā)早白,陽痿,遺精,腰膝酸攀登,脾虛不運,脘腹 脹滿,忉欲不振,泄瀉,產后乳少,魚口瘡毒。
[0017] 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 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 腫瘡毒,緩解中藥毒性、烈性。
[0018] 優(yōu)選地,上述所述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 藥制成:香附19份、橘葉38份、萊菔子(炒)8份、蒺藜9份、厚樸13份、三七5份、隔山消 21份、甘草7份。
[0019]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的制 備方法。
[0020]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 以下步驟:
[0021] 1)按上述所述處方量,取香附、橘葉,粉碎,用65-7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 1-2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提取液,真空干燥,得提取物,將提取物粉碎成細粉, 過100目篩;
[0022] 2)按處方量,取萊菔子(炒)、蒺藜、厚樸、隔山消、甘草粉碎,混勻,用水煎煮兩次, 每次1-2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2-1. 10 (60°C),真空干燥,得提取物,將 提取物粉碎成細粉,過1〇〇目篩;
[0023] (3)將所述三七按所述重量份干燥,粉碎成100-200目的細粉,與步驟1)和步驟 2)所得細粉充分混勻,即得。
[0024] 為了更好地表達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 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guī)輔料,例如崩解劑、潤滑劑、黏合劑等以常規(guī)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 何一種常用的□服制劑,比如,散劑、丸劑、膏劑、顆粒劑、□服液、糖楽、片劑、膠囊劑等制 劑。
[0025]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按照常規(guī)制備工藝制備成膠囊劑。
[0026] 用法與用量:服用膠囊劑,一次1-2粒,日服三次,四周為一療程。
[0027]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1.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效,對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 炎的治療見效快,有效率高,總有效率可達90%以上;
[0029] 2.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為常規(guī)劑型方便服用、攜帶,可長期保存,避免了長期服用中藥 湯劑煎藥麻煩、單次服用量大、患者服用依從相差的缺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30]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以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了解 本發(fā)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發(fā)明。
[0031] 實施例1本發(fā)明中藥制劑膠囊的制備
[0032] 處方:香附19g、橘葉38g、萊菔子(炒)8g、蒺藜9g、厚樸13g、三七5g、隔山消21g、 甘草7g。
[0033] 制備方法:按上述所述處方量,取香附、橘葉,粉碎,用65-75%乙醇回流提取2-3 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提取液,真空干燥,得提取物,將提取物粉碎 成細粉,過100目篩。按處方量,取萊菔子(炒)、蒺藜、厚樸、隔山消、甘草粉碎,混勻,用水 煎煮兩次,每次1-2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2-1. 10 (60°C),真空干燥,得 提取物,將提取物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將所述三七按所述重量份干燥,粉碎成100-200 目的細粉,將上述所得細粉和適量輔料混合均勻,滅菌,裝入膠囊殼,即得本發(fā)明所述的膠 囊劑100粒,每粒0. 25g,每粒相當于含有生藥1.20g。
[0034] 實施例2本發(fā)明中藥制劑膠囊的制備
[0035] 處方:香附17g、橘葉35g、萊菔子(炒)6g、蒺藜7g、厚樸llg、三七4g、隔山消17g、 甘草6g。
[0036]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進行。
[0037] 實施例3本發(fā)明中藥制劑膠囊的制備
[0038] 處方:香附17g、橘葉45g、萊菔子(炒)7g、蒺藜8g、厚樸13g、三七5g、隔山消20g、 甘草7g。
[0039]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進行。
[0040] 實施例4本發(fā)明中藥制劑膠囊的制備
[0041] 處方:香附20g、橘葉40g、萊菔子(炒)8g、蒺藜8g、厚樸13g、三七5g、隔山消21g、 甘草5g。
[0042]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進行。
[0043] 實施例5本發(fā)明中藥制劑膠囊的制備
[0044] 處方:香附23g、橘葉35g、萊菔子(炒)6g、蒺藜llg、厚樸15g、三七6g、隔山消 19g、甘草 9g。
[0045]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進行。
[0046] 實施例6本發(fā)明中藥制劑膠囊的制備
[0047] 處方:香附23g、橘葉45g、萊菔子(炒)9g、蒺藜llg、厚樸15g、三七6g、隔山消 25g、甘草 9g。
[0048]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進行。
[0049] 實施例7本發(fā)明中藥制劑顆粒劑的制備
[0050] 處方:香附19g、橘葉40g、萊菔子(炒)9g、蒺藜10g、厚樸14g、三七6g、隔山消 23g、甘草 8g。
[0051] 制備方法:按上述所述處方量,取香附、橘葉,粉碎,用65-75%乙醇回流提取2-3 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提取液,真空干燥,得提取物,將提取物粉碎 成細粉,過100目篩。按處方量,取萊菔子(炒)、蒺藜、厚樸、隔山消、甘草粉碎,混勻,用水 煎煮兩次,每次1-2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2-1. 10 (60°C),真空干燥,得 提取物,將提取物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將所述三七按所述重量份干燥,粉碎成100-200 目的細粉,將上述所得細粉和適量輔料混合均勻,制粒,整粒,滅菌,裝入袋,即得本發(fā)明所 述的顆粒劑。
[0052]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中藥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本發(fā)明中 藥制劑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觀察試驗。
[0053] 實施例1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對慢性淺表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損傷的保護作用
[0054] 1.實驗動物:清潔級wistar成年大鼠70只,一級質量標準,雌雄各半,體重 (220 ± 20)g,由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0055] 2.試驗藥物: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制劑膠囊。
[0056] 3.模型的制備、分組及給藥:采用0. 02%氨水飲用配合饑飽失常刺激,連續(xù)刺激 90d誘發(fā)大鼠慢性淺表性胃炎模型,經胃組織病理學檢查(HE染色)檢驗確定模型復制成 功。將模型復制組大鼠隨機分組:本發(fā)明中藥制劑高、中、低劑量組、維酶素對照組和模型對 照組,10只/組,雌雄各半,并與正常對照組一同進入實驗。動物連續(xù)灌胃30d,其中本發(fā)明 中藥制劑高、中、低劑量組劑量為2. 0、0. 5、0. 25g/kg、維酶素對照組為0. 35g/kg,正常對照 組及模型對照組灌胃同體積水。
[0057] 4?評價指標及方法
[0058] 4. 1胃黏膜損傷評價:幽門環(huán)下0. 3cm處結扎腸管,由食道向胃腔注入10mlpH 7. 2-7. 6的PBS緩沖鹽溶液,隨即食道結扎,取出胃并浸泡于冰PBS中。固定15min后沿胃 大彎剪開暴露胃腔,計算黏膜損傷率。
[0059] 4. 2胃黏膜組織病理學檢查
[0060] 取胃組織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4ym切片,經HE染色,以慢性炎 癥程度、活動性程度、變形及間質充血水腫程度三個作為評分指標,每項分為正常(_)、輕度 (+)、中度(++)、重度(+++)(對應〇、1、2、3分,有其余炎性表現(xiàn)加1分),最終以幽門部和胃 體部兩者得分和為炎性評分結果:〇_〇分:正常;1-4分:輕度;5-8分:中度;9分以上:重 度。
[0061] 4. 3血清中PGE2含量測定:大鼠麻醉,腹主動脈取血,3500r/min離心15min,按試 劑盒(elisa法)操作方法測定血清中PGE2含量。
[0062] 4.4統(tǒng)計分析結果以表示,數(shù)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 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等級資料采用Kruskal-WalisH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wo-Independent-Samples檢驗;計數(shù)資料米用Chi-Square檢驗。顯著性檢驗標準為 P〈0.05。
[0063] 5?結果
[0064] 5. 1胃黏膜損傷的大體觀察:正常對照組大鼠胃黏膜表面呈現(xiàn)光滑、柔軟而又光 澤,胃體部呈橘紅色,幽門部為橘黃色;模型組對照組胃黏膜充血水腫,色淡呈淡紅色,紅白 相間,有散在點狀、斑點或條狀出血和糜爛,可見陳舊性出血和新鮮出血,黏膜損傷率高,個 別動物胃竇部局部黏膜皺襞增厚,偶見黏液性黃色滲出物。給藥30d后,給藥組胃腔黏膜光 滑柔軟,呈淡紅色,黏膜損傷率低。與模型對照組比較,黏膜損傷率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各組均 有顯著性差異。
[0065] 5. 2胃黏膜層組織病理學變化:正常對照組胃黏膜腺管排列整齊,大小形狀一致, 呈單柱狀,固有腺體排列緊密整齊,黏膜層內未見炎性細胞浸潤;模型對照組胃腺管紊亂 或疏密不均,黏膜層呈充血性水腫,可見大量上皮細胞壞死脫落,胃黏膜層出現(xiàn)炎細胞浸潤 (以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為主,少量中性粒細胞)達1/3,程度以輕度為主。同時黏膜 固有層、黏膜肌層變薄且肌層紊亂、下緣缺損。另外模型對照組大鼠胃黏膜下層水腫明顯, 炎細胞多見且向黏膜層遷移。給藥30d后,胃黏膜層炎性細胞數(shù)目減少,胃腺排列稍整齊平 整,黏液增厚且腺管構造逐漸規(guī)則。與模型對照組比較,甘草總黃酮藥物各劑量組等級分布 下降、胃組織病理學檢查評分顯著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〇. 01)見表1。
[0066] 表1CSG大鼠胃組織病理學評分(Its)
[0067]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的中 藥制成:香附17-23份、橘葉35-45份、萊菔子(炒)6-9份、蒺藜7-11份、厚樸11-15份、 三七4-6份、隔山消17-25份、甘草6-9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由 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香附19份、橘葉38份、萊菔子(炒)8份、蒺藜9份、厚樸13份、 三七5份、隔山消21份、甘草7份。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按上述所述處方量,取香附、橘葉,粉碎,用65-7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 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提取液,真空干燥,得提取物,將提取物粉碎成細粉,過 100目篩; 2) 按處方量,取萊菔子(炒)、蒺藜、厚樸、隔山消、甘草粉碎,混勻,用水煎煮兩次,每 次1-2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2-1. 10 (60°C ),真空干燥,得提取物,將提 取物粉碎成細粉,過1〇〇目篩; 3) 將所述三七按所述重量份干燥,粉碎成100-200目的細粉,與步驟1)和步驟2)所得 細粉充分混勻,即得。
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 中藥制劑為口服劑型。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口 服劑型為散劑、顆粒劑、口服液、糖漿、片劑、膠囊劑。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口 服劑型優(yōu)選為膠囊劑。
【文檔編號】A61P1/04GK104257977SQ201410563608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高雨 申請人: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