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該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以生地黃、黃連、蒲公英、馬齒莧、扁豆花、藿香、荷葉、金銀花、青蒿、葎草、夏枯草、竹蓀和綠豆葉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制成。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
[0001](一)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
[0002](二)
【背景技術】
傷暑身熱又稱“感暑”,指夏季傷於暑邪,出現多汗身熱,心煩口渴、氣粗、惡心、四肢疲乏、小便赤澀等“陽暑”癥候,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喜愛勞作,或長途行走,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
[0003]防暑降溫最有效的方法除多喝水外,還需清熱利濕、養陰益氣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因此,冰糕、汽水、飲料都不可能滿足機體的這一需要,且這些飲料中多含有防腐劑、色素等化學成分,大量飲用對人體易產生副作用;而根據清熱生津的原則是銀花、薄荷、杏仁、大海、青果、山楂組成的一般防暑降溫飲料,均忽略了暑邪傷氣、夾濕的主要特點,致使暑邪所致的正氣耗散,倦怠乏力,濕困脾胃、腹脹等常見病狀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即使由人參、杏仁、五味子組成的“生脈散”也同樣存在著升陽助火之弊,與清暑的大法相違,不利防暑降溫之需要。
[0004](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制備簡單、療效顯著的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
[0005]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生地黃9-15份、黃連1-3份、蒲公英10-20份、馬齒莧9-15份、扁豆花3_9份、藿香6_10份、荷葉3-9份、金銀花10-20份、青蒿6-12份、潷草9_15份、夏枯草6_12份、竹蓀10-20份、綠豆葉10-20份。
[0006]其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生地黃12份、黃連2份、蒲公英15份、馬齒莧12份、扁豆花6份、藿香8份、荷葉6份、金銀花15份、青蒿9份、潷草12份、夏枯草9份、竹蓀15份、綠豆葉15份。
[0007]本發明所述中藥為散劑或丸劑,將各原料清洗干凈后打粉混合,制成散劑或丸劑,定量服用。
[0008]本發明所采用的各原料的藥用性能為:
生地黃:清血熱,易陰血,通血脈。主治溫病發熱,黃疸,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消渴,骨蒸勞熱;
黃連: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主治熱病邪入心經之高熱,煩躁,心火亢盛之心煩失眠,胃熱嘔吐,肝火目赤腫痛以及熱度瘡瘍;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主治乳癰,肺癰,腸癰,痄腮,瘰疬,疔毒瘡腫,目赤腫痛,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胃炎;
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熱毒瀉痢,熱淋血淋,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癰腫,丹毒瘰疬,濕癬白禿; 扁豆花:解暑化濕,和中健脾。主治夏傷暑濕,發熱,泄瀉,痢疾,赤白帶下,跌打傷腫;藿香: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主治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
荷葉:清熱解暑,升陽,止血。主治暑熱煩渴,頭痛眩暈,脾虛腹脹,大便泄瀉,吐血下血,產后惡露不凈,赤游火丹;
金銀花:清熱解毒。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病發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
青蒿:清熱,解暑,除蒸,截瘧。主治暑熱、暑濕、濕溫,陰虛發熱,瘧疾,黃疸;
潷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治肺熱咳嗽,肺癰,虛熱煩渴,熱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瀉痢,熱毒瘡瘍,皮膚瘙癢;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結解毒。主治目赤羞明,目珠疼痛,頭痛眩暈,耳鳴,瘰疬癭瘤,乳癰痄腮,癰癤腫毒,急、慢性肝炎;
竹蓀: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主治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病,高脂血癥,也用于抗腫瘤的輔助治療;
綠豆葉:清熱解毒。主治霍亂吐瀉,斑疹,疔瘡,疥癬,藥毒,火毒。
[0009]配方中,選用生地黃、馬齒莧、夏枯草、竹蓀,用于清熱益陰、涼血消腫、清肝明目、補氣潤肺;加配黃連、蒲公英、金銀花、潷草、綠豆葉,用于清熱燥濕、解毒消癰、散結通淋;又配扁豆花、藿香、荷葉、青蒿,用于解暑化濕、和中健脾、除蒸截瘧。
[0010]本發明基于中醫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辨病及辯證相結合的原則,標本兼治,虛實并治,內外通調,緩急兼收,篩選出清熱益陰、燥濕解毒、解暑健脾的天然植物藥,根據中醫理論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對傷暑身熱、惡心有顯著的療效和作用。
[0011]臨床觀察:
(I)臨床資料
本發明人于2008年至今,對281例傷暑身熱、惡心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
[0012](2)治療方法
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飯后服用,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服用2_3天,重病患者連服5_7天。
[0013](3)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癥判斷療效標準》中有關療效標準。
[0014]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
[0015]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試驗室檢查各相關指標接近正常水平。
[0016]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試驗室檢查各相關指標有所改善,體征有改善。
[0017]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18](4)臨床結果
臨床治愈227例(80.78%),顯效31例(11.03%),有效18例(6.41%),無效5例(1.78%),總有效率為98.22%。
[0019]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0020](四)【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取生地黃9g、黃連lg、蒲公英10g、馬齒覓9g、扁豆花3g、藿香6g、荷葉3g、金銀花10g、青蒿6g、潷草9g、夏枯草6g、竹蓀10g、綠豆葉10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或丸劑。
[0021 ]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飯后服用。
[0022]實施例2:
取生地黃15g、黃連3g、蒲公英20g、馬齒莧15g、扁豆花9g、藿香10g、荷葉9g、金銀花20g、青蒿12g、潷草15g、夏枯草12g、竹蓀20g、綠豆葉20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或丸劑。
[0023]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飯后服用。
[0024]實施例3:
取生地黃12g、黃連2g、蒲公英15g、馬齒莧12g、扁豆花6g、藿香8g、荷葉6g、金銀花15g、青蒿9@、_草12g、夏枯草9g、竹蘇15g、綠豆葉15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或丸劑。
[0025]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飯后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生地黃9-15份、黃連1-3份、蒲公英10-20份、馬齒莧9-15份、扁豆花3_9份、藿香6_10份、荷葉3-9份、金銀花10-20份、青蒿6-12份、潷草9-15份、夏枯草6-12份、竹蓀10-20份、綠豆葉10-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生地黃12份、黃連2份、蒲公英15份、馬齒莧12份、扁豆花6份、藿香8份、荷葉6份、金銀花15份、青蒿9份、潷草12份、夏枯草9份、竹蓀15份、綠豆葉1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傷暑身熱、惡心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為散劑或丸劑。
【文檔編號】A61P43/00GK104288323SQ201410532896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辛如才 申請人:辛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