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腸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腸炎的中藥,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它是由以下原料制成:生地,青皮,黃連,陳皮,細辛,香附,木香,柴胡,當(dāng)歸,黃柏,黃岑,黨參,金銀花,蒼術(shù),郁金,山楂,敗醬草,白術(shù),炒枳殼,山藥,薏苡仁,肉桂,炙甘草。本發(fā)明將以上藥物組合后,藥效具有協(xié)同作用。該種治療腸炎的中藥具有溫中健脾,清熱利濕,溫陽益氣,調(diào)和腸胃的作用,在慢性腸炎的治療中,治療方法簡單、療效穩(wěn)定,費用低,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腸炎的中藥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為一種治療腸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 腸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率高,嚴(yán)重危害人們的健康。腸炎包括由細菌、病 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特異性炎癥和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臨床表 現(xiàn)為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其病因可為細菌、霉菌、病毒、 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tài)反應(yīng)等原因所致。
[0003] 腸炎的治療目前以西醫(yī)治療為主,主要是使用抗生素,雖有部分療效,但根治率 低,易復(fù)發(fā),且其中有些藥長期使用易產(chǎn)生抗藥性,如果長期服用,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是巨 大的,尤其是菌群失調(diào)的危害,是不可預(yù)測的。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治療腸炎的中藥,該藥 物能夠迅速、有效地緩解腹痛、腹瀉,改善本病對患者帶來的不利影響。
[0005]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shù)問題所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
[0006] -種治療腸炎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生地5-15克,青皮5-15 克,黃連5-15克,陳皮5-15克,細辛5-15克,香附5-15克,木香5-15克,柴胡5-15克,當(dāng) 歸5-15克,黃柏10-20克,黃岑10-20克,黨參10-20克,金銀花10-20克,蒼術(shù)10-20克,郁 金10-20克,山楂10-20克,敗醬草10-20克,白術(shù)10-20克,炒枳殼15 - 25克,山藥15 - 25克,薏苡仁20-30克,肉桂3-6克,炙甘草3-8克。
[0007] 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原料藥的最佳重量為:生地10克,青皮10克,黃連10克,陳皮 10克,細辛10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柴胡10克,當(dāng)歸10克,黃柏15克,黃岑15克,黨 參15克,金銀花15克,蒼術(shù)15克,郁金15克,山楂15克,敗醬草15克,白術(shù)15克,炒枳殼 20克,山藥20克,薏該仁25克,肉桂5克,炙甘草6克。
[0008] 配制及服用方法:
[0009] 先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2小時,水煮30分鐘,倒出藥液;再加水煮30分鐘,倒出 藥液;兩遍藥液混一起,涼透,分別于早飯前半小時,晚飯后兩小時服用。7天為一療程。
[0010] 藥理作用:
[0011] 生地:苦寒清熱,甘寒質(zhì)潤養(yǎng)陰,為清涼滋潤之品,擅長于滋陰清熱涼血。功效清熱 涼血,養(yǎng)陰生津,潤腸。
[0012] 青皮:氣溫,味辛。入肝、膽經(jīng)。疏肝破氣,散結(jié)消痰。治胸脅胃脘疼痛,疝氣,食 積,乳腫,乳核,久瘧癖塊。
[0013]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jīng)。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行熱毒,傷寒, 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jié)按,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 疹,湯火燙傷。
[0014] 陳皮:性溫,味苦、辛。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多痰。
[0015] 細辛:辛,溫。入肺、腎經(jīng)。具有散寒解表、祛風(fēng)除濕、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清熱解 毒等功效.治風(fēng)冷頭痛,鼻淵,齒冷,風(fēng)濕痹痛。
[0016] 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經(jīng)。理氣解郁,止痛調(diào)經(jīng)。治肝胃不和,氣郁不舒, 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0017] 木香:氣芳香,味甜、苦,稍刺舌。性溫,味辛、苦。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 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0018] 柴胡:辛、微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解表退熱,舒肝解郁,升舉陽氣。本品疏達善透, 長于疏解肝膽郁熱,又能疏肝理氣,為治療肝膽郁熱、肝郁氣滯所致脅肋疼痛要藥。藥理研 究證實:柴胡有較強的解熱、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膽、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作用。
[0019] 當(dāng)歸:味甘,溫。入心、肝、脾經(jīng)。補血和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 閉腹痛,癥瘕結(jié)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0020] 黃柏:苦,寒。入腎、膀胱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 疸,帶下,熱淋,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藥理研究表明,黃柏水煎液在體 外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和革蘭氏陰性球菌有抑制作用,同時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并能抑 制由乙酰膽堿引起的收縮反應(yīng)。
[0021] 黃芩:苦,寒。入心、肺、膽、大腸經(jīng)。瀉實火,去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 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0022] 黨參:甘,平。入手、足太陰經(jīng)氣分。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用于中氣不足的體虛 倦怠,脾胃虛弱,氣血兩虧,治體倦無力,肺氣虧虛。治食少,口渴,久瀉,脫肛。及氣血雙虧 的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等。
[0023] 金銀花:清熱,解毒。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
[0024] 蒼術(shù):辛苦,溫。入脾、胃經(jīng)。健脾,燥濕,解郁,辟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 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fēng)寒濕痹,足痿,夜盲。
[0025] 郁金:辛苦,涼。入心、肺、肝經(jīng)。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 癲狂,熱病神昏.吐血,黃疸。
[0026] 山楂: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jīng)。消食積,散瘀血,驅(qū)絳蟲。治肉積,癥瘕,痰飲, 痞滿,吞酸,瀉痢,腸風(fēng),腰痛,疝氣產(chǎn)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
[0027] 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于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jié)膜炎、產(chǎn)后瘀血 腹痛、癰腫疔瘡。
[0028] 白術(shù):苦甘,溫。入脾、胃經(jīng)。補脾,益胃,燥濕,和中。治脾胃氣弱,虛脹,泄瀉, 水腫,黃疸,濕痹,頭暈,自汗。
[0029] 炒枳殼:苦辛,涼。入肺、脾、大腸經(jīng)。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 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0030] 山藥:味甘,溫。入肺、脾、腎經(jīng)。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 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shù);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 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0031] 薏該仁:健脾,補肺,清熱,利濕。治泄瀉,濕搏,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肺 痿,肺癰,腸癰,淋池,白帶。
[0032] 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 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jīng)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0033] 炙甘草:味甘,平,無毒。入脾、胃、肺經(jīng)。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 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心悸,肺痿咳嗽。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病位在大腸,與 脾胃關(guān)系密切,久病多及肝腎。
[0034] 中醫(yī)認為慢性腸炎屬中醫(yī)學(xué)的慢性腹痛、慢性腹瀉范疇。本病的發(fā)生是因脾胃失 和、腎陽不足,致消化、吸收發(fā)生障礙而致泄瀉。根據(jù)本病的病因病機,本發(fā)明將以上藥物組 合后,藥效具有協(xié)同作用。該種治療腸炎的中藥具有溫中健脾,清熱利濕,溫陽益氣,調(diào)和腸 胃的作用,在慢性腸炎的治療中,治療方法簡單、療效穩(wěn)定,費用低,無毒副作用。
[0035] 以下結(jié)合臨床資料及典型病例對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0036] 一、臨床觀察
[0037] 1、臨床資料:選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的門診及住院腸炎患者共60例,隨 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分別進行治療。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5 - 72 歲,平均52. 5歲。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12 - 67歲,平均54歲,兩組近期均未接 受其他治療。
[0038] 2、診斷標(biāo)準(zhǔn):
[0039] (1)常有進食不潔食物病史。
[0040] (2)多在食后短期內(nèi)突然發(fā)病,多有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欲減退、惡心、腹瀉。
[0041] (3)查體腹部可有輕壓痛、腸鳴音亢進。
[0042] (4)大便常規(guī)可有白細胞、血白細胞增高。
[0043] 3、治療方法:
[0044] 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水煎煮,分兩次早晚服用。7天為1個療程。
[0045] 對照組:復(fù)方樟腦酊4ml,每日3次:黃連素0. 3g,每日三次;氟派酸0. 1?0. 2,每 日3次。7天為一療程。
[0046] 4、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0047] a、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腸鏡復(fù)查粘膜大致正常。停藥或僅用維持量藥物觀察6個 月不復(fù)發(fā)。
[0048] b、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腸鏡復(fù)查粘膜輕度炎癥。
[0049] c、無效:臨床癥狀、內(nèi)鏡及病理檢查均無改善。
[0050] 5、治療結(jié)果:
[005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0052] 表 1
[0053]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腸炎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生地5-15克,青皮5-15 克,黃連5-15克,陳皮5-15克,細辛5-15克,香附5-15克,木香5-15克,柴胡5-15克,當(dāng) 歸5-15克,黃柏10-20克,黃岑10-20克,黨參10-20克,金銀花10-20克,蒼術(shù)10-20克,郁 金10-20克,山楂10-20克,敗醬草10-20克,白術(shù)10-20克,炒枳殼15 - 25克,山藥15 - 25克,薏苡仁20-30克,肉桂3-6克,炙甘草3-8克。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腸炎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生地10 克,青皮10克,黃連10克,陳皮10克,細辛10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柴胡10克,當(dāng)歸 10克,黃柏15克,黃岑15克,黨參15克,金銀花15克,蒼術(shù)15克,郁金15克,山楂15克, 敗醬草15克,白術(shù)15克,炒枳殼20克,山藥20克,薏苡仁25克,肉桂5克,炙甘草6克。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4258289SQ201410526203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孫秀蘭 申請人:孫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