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選擇的中藥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甘草8份、黃柏10份、苦參15份、龍膽草15份、蒲公英35份、大黃12份、柴胡12份、桑葉12份、白菊花10份、地丁30份、生地黃30份、當歸15份。本發明所選用的原料藥材藥性效互補,規避了藥物之間配伍的相惡、相畏、相殺之選,使藥物相須、相使作用顯著,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具有清熱泄火、滋陰解毒、利濕通瘀的功效,是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內服純中草藥組成制劑。
【專利說明】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中藥制劑,具有清熱泄火、滋陰解毒、利濕通瘀的功效。
【背景技術】
[0002]貝赫切特綜合征以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和眼色素膜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復發性疾病,累及多個系統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復發作和緩解交替過程。部分患者遺有視力障礙,少數因內臟受損死亡外,大部分患者的預后良好。貝赫切特綜合征與環境、免疫、微量元素、激素及遺傳因素與本病的發生和發展相關。主要臨床表現:口腔潰瘍、陰部潰瘍、眼葡萄膜炎。皮膚病變、胃腸道病變、血管病變、肺部病變、關節炎、泌尿系統病變、神經系統病變。
【發明內容】
: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中藥制劑,具有清熱泄火、滋陰解毒、利濕通瘀的功效。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中藥制劑選擇的藥材及重量份分別是:甘草8份、黃柏10份、苦參15份、龍膽草15份、蒲公英35份、大黃12份、柴胡12份、桑葉12份、白菊花10份、地丁 30份、生地黃30份、當歸15份。
[0005]本發明選擇的中藥原料中:甘草: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止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
[0006]黃柏:【性味歸經】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清虛熱。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化學成分】關黃柏主要含小檗堿約1.6%,尚含掌葉防己堿、黃柏堿、藥根堿、黃柏酮、蝙蝠葛任堿、白栝樓堿、木蘭堿、檸檬苦素等.根皮分離出小檗堿約9%,尚含藥根堿、黃柏堿、白栝樓堿;川黃柏小檗堿含量較高,達3%;【抗菌作用】黃柏抗菌有效成分為小檗堿.黃柏煎劑或醇浸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草綠色鏈球菌、霍亂弧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幾乎無效。
[0007]苦參: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痤瘡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能利尿、抗過敏、鎮痛、平喘、祛痰,【性味】味苦;性寒。【歸經】肝;腎;大腸;小腸經;膀胱;心經;膀胱經。【功效】1、清熱燥濕:廣泛應用與多重濕熱病癥,如濕熱瀉痢外用可以煎湯外洗,用于痔瘡,婦女婦科。2、殺蟲(外用),利尿。
[0008]龍膽草:具有清熱、瀉肝、定驚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性味苦,澀,大寒,無毒。主治骨間寒熱、驚病邪氣,繼絕傷,定五臟,殺蟲毒。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用于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強中,濕疹瘙癢,目赤,耳聾,脅痛,口苦,驚風抽搐。
[0009]蒲公英:【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含蒲公英留醇(Taraxasterol)、膽堿(Choline)、菊糖(Inulin)、果膠(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樹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維生素A、B、C等。
[0010]大黃: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胃、脾、大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于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甚至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如大承氣湯;或脾陽不足之冷積便秘,如溫脾湯。解毒消癰功效,用于熱毒瘡瘍、暴赤眼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如大黃牡丹皮湯。行瘀通經功效,用于瘀血阻滯之月經閉止、產后瘀阻、癥瘕積聚,及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清熱除濕功效,用于濕熱壅滯之黃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結;熱淋、石淋如八正散。亦可涼血止血,用于熱傷血絡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現代臨床可用于治療流行性腦膜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齦膿腫、皮炎、濕疹、淋病、帶狀皰疹等。
[0011]柴胡:清虛熱中藥,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辛、歸肝經、肺經、脾經。功能: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
[0012]桑葉:性味: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明目。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無痰;咽干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0013]白菊花:有效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菊花有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目赤昏花、肝腎不足、目暗昏花、眩暈驚風的作用。性味:辛、甘、苦,微寒;歸經:歸肺、肝經。功效:效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主治: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目赤昏花,肝腎不足,目暗昏花,眩暈驚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善疏風清熱,清肝瀉火,兼能益陰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共奏疏風清肝明目之效;清熱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瘡腫毒。
[0014]地丁:性寒,味苦,小毒【歸經】:《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心、脾經。"【藥物療效】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效。具有清熱解毒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腸炎;腎炎,痢疾;瘰疬,結膜炎;腮腺炎,急性闌尾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化學成分】:含有10多種生物堿。從其中得到苦地丁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暫名)4種不同的生物堿。另含香豆精類內酯、留體皂甙、酚性物質、中性樹脂和揮發油等;
[0015]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腎經。【功效】清熱生津滋陰,養血。【主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煩渴、發斑發疹、陰虛內熱、吐血、衄血、糖尿病、傳染性肝炎。
[0016]當歸:【化學成分】含基本內酯、正丁烯酰內酯、阿魏酸、煙酸、蔗糖和多種氨基酸,以及倍半萜類化合物等。【性味歸經】性溫,昧甘、辛。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0017]本發明所選用的原料藥材藥性效互補,規避了藥物之間配伍的相惡、相畏、相殺之選,使藥物相須、相使作用顯著,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具有清熱泄火、滋陰解毒、利濕通瘀的功效,是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內服純中草藥組成制劑。臨床應用時具有良好的確切效果。
[0018]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內服制劑。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散劑沖服;可以將這些原料藥一起水煎,然后濃縮煎液服用,或者把濃縮煎液濃縮成膏加工成丸劑服用;為了使該藥物的各原料更好地發揮藥效,針對某原料藥進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19]本發明所述藥物具有清熱泄火、滋陰解毒、利濕通瘀的功效,用于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本發明人經過反復研究,并通過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更好療效的內服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0020]臨床藥效試驗材料及典型病例:
[0021]1.位XX,女,37歲。會診日期2009年7月10日。
[0022]患者于2008年10月,開始在舌體兩旁起豆粒大之潰瘍面,疼痛影響食欲,長期不愈。2009年5月外陰部也發生多個潰瘍,疼痛,走路不便。同時感到視物模糊不清。在某醫院就診檢查:眼結膜充血。舌兩旁及外陰部有多個潰瘍,小如米粒大至黃豆。表面附有白色滲出物,疼痛觸及尤甚。病情時輕時重,經久不愈。診斷為貝赫切特綜合征。于2009年7月10日來本院就診。患者口苦納呆,全身無力,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滑。此屬肝膽實火,肝經濕熱彌漫所致,治宜清熱瀉火,滋陰解毒。服本方20劑后,舌及外陰潰瘍面有所好轉。繼續服用本方I個月后,舌及外陰潰瘍面完全愈合,舌脈正常,病已痊愈。
[0023]方法和有效量:甘草8份、黃柏10份、苦參15份、龍膽草15份、蒲公英35份、大黃12份、柴胡12份、桑葉12份、白菊花10份、地丁 30份、生地黃30份、當歸15份;取處方規定量中藥材飲片,置適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適宜時間,加熱至沸,保持微沸狀態一定時間(約25?30分鐘),分離煎出液,藥渣再加水適量煎煮,按規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過濾或沉降分離煎出液供使用。
[0024]湯劑內服為主,每日早晚2次內服,每次150ml溫服。湯劑則作用快而力峻,適應于病情較急重者。如病情較輕或緩者,宜為丸劑內服求其功。
【具體實施方式】
[0025]所述用于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選擇的中藥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甘草8份、黃柏10份、苦參15份、龍膽草15份、蒲公英35份、大黃12份、柴胡12份、桑葉12份、白菊花10份、地丁 30份、生地黃30份、當歸15份;
[0026]制備方法:取甘草8份、黃柏10份、苦參15份、龍膽草15份、蒲公英35份、大黃12份、柴胡12份、桑葉12份、白菊花10份、地丁 30份、生地黃30份、當歸15份;分別制成飲片,置適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適宜時間,加熱至沸,保持微沸狀態一定時間(約25?30分鐘),分離煎出液,藥渣再加水適量煎煮,按規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過濾或沉降分離煎出液供使用。
【權利要求】
1.用于治療貝赫切特綜合征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選擇的中藥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甘草8份、黃柏10份、苦參15份、龍膽草15份、蒲公英35份、大黃12份、柴胡12份、桑葉12份、白菊花10份、地丁 30份、生地黃30份、當歸15份; 其特征在于: 其制備方法:取甘草8份、黃柏10份、苦參15份、龍膽草15份、蒲公英35份、大黃12份、柴胡12份、桑葉12份、白菊花10份、地丁 30份、生地黃30份、當歸15份;分別制成飲片,置適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適宜時間,加熱至沸,保持微沸狀態一定時間(約25?30分鐘),分離煎出液,藥渣再加水適量煎煮,按規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過濾或沉降分離煎出液供使用。
【文檔編號】A61K36/86GK104225094SQ201410488150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5日
【發明者】吳肖慧 申請人:吳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