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桿及具有所述穿刺桿的穿刺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揭示了一種穿刺桿及具有所述穿刺桿的穿刺器,所述穿刺桿包括導引部及撥片,所述導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桿的端部,所述撥片于所述導引部的徑向上凸伸于所述導引部上;所述撥片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間形成有夾角,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的連接處為第一交界部,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導引部的連接處為第二交界部,所述第二側壁與所述導引部的連接處為第三交界部,所述第一交界部至所述導引部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交界部及所述第三交界部至所述導引部的距離本發明通過將穿刺桿上的撥片的側壁設計成具有夾角的第一側壁及第二側壁,可減小撥片對與其接觸的腹壁組織的損傷。
【專利說明】穿刺桿及具有所述穿刺桿的穿刺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用穿刺器。
【背景技術】
[0002]穿刺器是腔鏡手術中一個重要的基本器械,它的性能優劣直接會影響到手術的流 暢,同時也是腔內切割吻合器的配套器械。
[0003] 目前,穿刺器在臨床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對腹壁的損傷較大。從解剖學上來說, 腹壁的兩外側有皮膚全層、淺筋膜、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橫筋膜、腹膜等組成,穿 刺器進入會對腹壁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
【發明內容】
[0004]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穿刺桿及具有所述穿刺桿的穿刺器,通過將穿 刺桿上的撥片的側壁側壁設計成具有夾角的第一側壁及第二側壁,達到減小撥片對與其接 觸的腹壁組織的損傷的目的。
[0005]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穿刺桿,用于穿刺器中,所述穿刺桿包括導 引部及撥片,所述導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桿的端部;所述撥片于所述導引部的徑向上凸伸 于所述導引部上;其中,所述撥片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 間形成有夾角,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的連接處為第一交界部,所述第一側壁與所 述導引部的連接處為第二交界部,所述第二側壁與所述導引部的連接處為第三交界部,所 述第一交界部至所述導引部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交界部及所述第三交界部至所述導引部 的距離。
[0006]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側壁包括第一平面部及第一弧面部,所述第 一弧面部與所述導引部連接,所述第二側壁包括第二平面部及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二弧面 部與所述導引部連接。
[0007]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撥片還包括相對設置的正表面及背表面,所述側 壁夾設于所述正表面與所述背表面之間,所述正表面及所述背表面位于所述側壁與所述導 引部之間。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穿刺桿包括第一撥片和第二撥片,所述第一撥片 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表面的夾角為銳 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 表面的夾角為鈍角。
[0009]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穿刺桿包括第一撥片和第二撥片,所述第一撥片 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表面的夾角為鈍 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 表面的夾角為銳角。
[0010]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夾角的號折處通過圓弧過渡。
[0011]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穿刺桿,用于穿刺器中,所述穿刺桿包括導引部及撥片,所述 導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桿的端部;所述撥片于所述導引部的徑向上凸伸于所述導引部上;其 中,所述撥片上形成有至少一個尖部。
[0012]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撥片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 所述第二側壁連接間形成有夾角,所述夾角的外邊緣設置為所述尖部;所述第一側壁包括 第一平面部及第一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與所述導引部連接,所述第二側壁包括第二平 面部及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二弧面部與所述導引部連接;所述撥片還包括相對設置的正表 面及背表面,所述側壁夾設于所述正表面與所述背表面之間,所述正表面及所述背表面位 于所述側壁與所述導引部之間。
[0013]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穿刺桿包括第一撥片和第二撥片,所述第一撥片 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表面的夾角為銳 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 表面的夾角為鈍角。
[0014]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穿刺器,包括穿刺套管以及如上所述的穿刺桿,所述穿刺桿可 脫離地設置于所述穿刺套管內,且所述導引部伸出所述穿刺套管。
[001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穿刺桿的撥片的側壁設計成具有夾角的第一側壁及第二 側壁,可在不損傷腹壁肌肉組織的情況下保證穿刺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圖1是本發明穿刺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區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導引部及撥片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撥片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撥片及第二撥片撐開腹壁組織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撥片及第二撥片撐開腹壁組織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穿刺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 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 變換均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18] 本發明內所描述的表達位置與方向的詞,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為參照,靠近操作 者的一端為近端,遠離操作者的一端為遠端。
[0019] 參見圖1,圖1為本發明穿刺桿的結構示意圖。穿刺桿10包括導引部11以及撥片 12,所述導引部11位于所述穿刺桿10的端部;所述撥片12于所述導引部11的徑向上凸伸 于所述導引部11上,其中,所述撥片的側壁包括第一側壁122及第二側壁121,所述第一側 壁122及所述第二側壁121間形成有夾角,所述第一側壁122與所述第二側壁121的連接 處為第一交界部,所述第一側壁122與所述導引部11的連接處為第二交界部,所述第二^ 壁121與所述導引部11的連接處為第三交界部,所述第一交界部至所述導引部11的距離 大于所述第二交界部及所述第三交界部至所述導引部11的距離。亦即,所述撥片12的第 一側壁122及第二側壁121之間的夾角相對于撥片12本體來說是外凸的。因腹壁具有多 層組織,將撥片12的側壁設計成具有夾角的第一側壁122及第二側壁121,可減小撥片12 對與其接觸的腹壁組織的損傷。
[0020] 如圖2所示,圖2是圖1中A區的放大結構示意圖。所述第一側壁122包括第一 平面部1221及第一弧面部1222,所述第一弧面部1222與所述導引部11連接,所述第二側 壁121包括第二平面部1211及第二弧面部1212,所述第二弧面部1212與所述導引部11連 接。將與導引部11相連接處設計成第一弧面部1222及第二弧面部1212,弧面設計可使撥 片12與導引部11的連接更為柔和,防止導引部11進入腹壁組織的時候撥片12與導引部 11的連接處因過為鋒利而損傷腹壁組織。
[0021] 如圖1所示,所述撥片12還包括正表面123及與所述正表面123相對設置的背表 面124,所述側壁夾設于所述正表面123及所述背表面124之間,所述正表面123及所述背 表面124位于所述側壁與所述導引部11之間。
[0022] 如圖3及圖4所示,圖3是本發明導引部及撥片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 撥片的仰視結構示意圖。所述撥片12包括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第一撥片13及第二 撥片14于所述穿刺桿10的軸線方向上中心對稱。所述第一撥片13的所述第一側壁132 與所述第一正表面133的夾角為第一夾角α,所述第一撥片13的第一側壁132與所述第一 背表面134的夾角為第二夾角β,所述第一夾角α為鈍角,所述第二夾角β為銳角;所述 第二撥片14的所述第一側壁142與所述第一正表面143的夾角為第三夾角 Υ,所述第二撥 片14的第一側壁142與所述第一背表面144的夾角為第四夾角δ,所述第三夾角γ為銳 角,所述第四夾角S為鈍角。所述第一夾角α與所述第三夾角γ為互補關系,所述第一 夾角α與所述第二夾角β為互補關系。但不以此為限,各個夾角的角度及關系可按具體 情況而定。但本發明的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的角度設計并不以此為限,例如可為,所 述第一夾角α為銳角,所述第二夾角β為鈍角,同時,所述第三夾角 Υ為鈍角,所述第四 夾角S為銳角。上述四個夾角的彎折處通過圓弧過渡,可以防止夾角彎折處因過鋒利而損 傷腹壁組織。
[0023] 如圖5所示,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撐開腹壁組織30 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中,將第一撥片13的第一側壁132的兩端分別定義為第一撐開端 I35及第一輔助端I36,將第二撥片14的第一側壁142的兩端分別定義為第二撐開端Η5 及第二輔助端14 6,可以看到,所述第一撐開端135及所述第二撐開端145為對角關系,此種 設計可使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對腹壁組織30的撐開作用更佳。
[0024] 下面就所述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的工作原理做詳細描述。第一撥片13及 第二撥片14對腹壁組織30沒有切割作用,第一撥片I3及第二撥片14的作用在于撐開腹 壁組織3〇。在使用時,先用手術刀將皮膚切開,再將穿刺桿10深入缺口處,旋轉穿刺桿 10, 從而帶動第一撥片I3及第二撥片Η旋轉而撐開腹壁組織3〇。在穿刺桿10旋轉過程中,對 腹壁組織30起撐開作用的主要為所述第一撐開端135及第二撐開端145。本發明具有第一 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當穿刺桿10進入腹壁組織 3〇時,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將腹 壁組織30撐開成大致為橢圓形的缺口,最佳在穿入時,使第一撥片 13及第二撥片14形成 的平面與腹壁組織3〇的纖維方向平行,從而防止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損傷腹壁組織 30的纖維。本發明優選為包括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若此時還有第三個撥片,則所述 第三個撥片可能會損傷組織纖維。如圖5所示,當穿刺桿1〇沿著逆時針方向B旋轉時,第 一撐開端134對與其接觸的腹壁組織30產生作用力而撐開所述部分腹壁組織30,此時第二 撐開端145也對與其接觸的腹壁組織30有作用力,并將所述部分腹壁組織30撐開。相較 于將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設計成軸對稱,中心對稱的設計可使得所述第一撐開端135 及所述第二撐開端145在穿刺桿10旋轉過程中均對腹壁組織30起到撐開作用,從而使撐 開效果更佳。
[0025]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撥片13及第二撥片14撐開腹壁組織30時的結 構示意圖。所述實施例于上述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所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撥片13的第一 側壁132及所述第一正表面133之間的夾角為銳角,而所述第二撥片14的第一側壁 142及 所述第一正表面143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此時,可按照順時針方向C旋轉所述穿刺桿10,從 而仍然可以保證所述第一撐開端135及所述第二撐開端145在穿刺桿10旋轉過程中均對 腹壁組織30起到撐開作用。
[0026] 本發明還提供另一實施例的穿刺桿,與上述實施例中的穿刺桿的區別在于:本實 施例的撥片上具有至少一個尖部,利用所述尖部來對腹壁組織起到撥開作用。本實施例與 上述實施例的結構大致相同,參閱圖1至圖3來說明本實施例,所述撥片12包括第一側壁 122和第二側壁121,所述第一側壁122和所述第二側壁121連接間形成有夾角,所述夾角 的外邊緣設置為所述尖部;所述第一側壁122包括第一平面部1221及第一弧面部1222,所 述第一弧面部1222與所述導引部11連接,所述第二側壁121包括第二平面部1211及第二 弧面部1212,所述第二弧面部1212與所述導引部11連接;所述撥片12還包括相對設置的 正表面123及背表面124,所述側壁夾設于所述正表面123與所述背表面124之間,所述正 表面123及所述背表面124位于所述側壁與所述導引部11之間。本實施例的穿刺桿包括 第一撥片13和第二撥片14,所述第一撥片13的第一側壁132與其正表面133的夾角為鈍 角,所述第一撥片13的第一側壁132與其背表面134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二撥片14的 第一側壁142與其正表面143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二撥片14的第一側壁142與其背表面 144的夾角為鈍角。本實施例的其他描述可參考上述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0027] 如圖7所示,為本發明穿刺器40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的穿刺器40包括穿刺套 管20,以及如上所述的穿刺桿10,所述穿刺桿10可脫離地設置于所述穿刺套管20內,且所 述導引部11伸出所述穿刺套管20。
[0028] 穿刺套管20的一端部設置有密封件21,穿刺器是一個腔外于腔內聯接的通道,手 術過程當中各種不同口徑的器械都有可能進出,為保持完整的氣腹,密封件5的閥門要能 適應多種直徑變化。另外,穿刺套管20的外壁還設置了倒齒22,可增加穿刺套管20與組織 之間的摩擦,避免手術過程中穿刺套管20滑出。
[0029] 本發明的穿刺桿10上設置有兩個中心對稱的撥片12,且撥片12的側壁設計成具 有夾角的第一側壁122及第二側壁121,可在不損傷腹壁肌肉組織的情況下保證穿刺效果, 且對腹壁肌肉組織的撐開效果較佳。
[0030]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括一 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 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 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31]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 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 或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穿刺桿,用于穿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桿包括: 導引部,所述導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桿的端部;以及 撥片,所述撥片于所述導引部的徑向上凸伸于所述導引部上; 其中,所述撥片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間形成有夾 角,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的連接處為第一交界部,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導引部的 連接處為第二交界部1 所述第二側壁與所述導引部的連接處為第三交界部,所述第一交界 部至所述導引部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交界部及所述第三交界部至所述導引部的距離。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包括第一平面部及第一弧 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與所述導引部連接,所述第二側壁包括第二平面部及第二弧面部,所 述第二弧面部與所述導引部連接。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撥片還包括相對設置的正表面及背 表面,所述側壁夾設于所述正表面與所述背表面之間,所述正表面及所述背表面位于所述 側壁與所述導引部之間。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桿包括第一撥片和第二撥片,所 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表面的 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 壁與其背表面的夾角為鈍角。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桿包括第一撥片和第二撥片, 所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表面 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 側壁與其背表面的夾角為銳角。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穿刺桿,其特征在于,上述夾角的彎折處通過圓弧過渡。
7· -種穿刺桿,用于穿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桿包括: 導引部,所述導引部位于所述穿刺桿的端部;以及 撥片,所述撥片于所述導引部的徑向上凸伸于所述導引部上; 其中,所述撥片上形成有至少一個尖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撥片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 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連接間形成有夾角,所述夾角的外邊緣設置為所述尖部;所述第 一側壁包括第一平面部及第一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與所述導引部連接,所述第二側壁 包括第二平面部及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二弧面部與所述導引部連接; 所述撥片還包括相對設置的正表面及背表面,所述側壁夾設于所述正表面與所述背表 面之間,所述正表面及所述背表面位于所述側壁與所述導引部之間。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桿包括第一撥片和第二撥片,所 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一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背表面的 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壁與其正表面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第二撥片的第一側 壁與其背表面的夾角為鈍角。
10. -種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包括, 穿刺套管;以及 如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穿刺桿,所述穿刺桿可脫離地設置于所述穿刺套管 內,且所述導引部伸出所述穿刺套管。
【文檔編號】A61B17/34GK104188713SQ20141046016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1日
【發明者】李茂富, 吳惟民 申請人:常州健瑞寶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