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蘊毒腐潰型褥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蘊毒腐潰型褥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中,中藥組合物包括:黨參、黃芪、白術、山藥、荊芥、蒟醬葉、石斛、檉柳、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苦參、菟絲子、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膚子、萆薢和地耳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利用傳統中醫理論主治蘊毒腐潰型褥瘡,具有益氣養陰,理濕托毒的功效,在辨證論治的同時提高機體整體的免疫力,提高抗病邪的能力;防止創面感染、擴大、加深,去腐生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創面的修復能力,促進愈合等;制作簡單,成本價格低,給藥方便,療效好,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療效快,不容易復發。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蘊毒腐潰型褥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原料的醫用配制品,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蘊毒腐潰型褥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0003]
【背景技術】
[0004]褥瘡(decubitus)又名壓瘡(pressure sores),系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缺血而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席瘡”相似。如。外科真詮〃席瘡記載:“席瘡乃久病著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閭。”一般來說,長期臥床、體質衰弱、翻身不便及肢體感覺遲鈍者易患褥瘡,臨床上多見于以下三類患者:1.昏迷及癱瘓病人。2.臥床不起,體質衰弱的病人。3.骨折后長期固定或臥床的病人。
[0005]病因病理系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缺血而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以上原因所致的長期壓迫且集中于身體某一部位,足以使局部血循環受阻而導致組織缺氧, 從而引起組織損傷和壞死。若繼續受壓會導致全層皮膚壞死缺損。產生的潰瘍易導致細菌感染。由于潰瘍基部及邊緣的毛細血管和靜脈淤血,加之逐漸形成大量肉芽組織,使潰瘍或壞疽區在皮下迅速穿鑿擴大,于數天內可使其直徑達3~6cm,穿鑿范圍可距邊緣8~10cm,向深部發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質,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骨髓炎。
[0006]癥狀體征:多發生于骨骼突起受壓部位,根據其發生、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度:一度:局部僅表現為紅斑水腫,或蒼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觸痛。若及時處理,可于數天內好轉。二度:皮膚顏色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現水皰,皰壁破裂后形成淺表糜爛面。三度:潰瘍形成,淺者達皮下組織,深者可達骨組織,繼發感染后膿液多,且有臭味。并發癥:向深部發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質,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骨髓炎。
[0007]西醫治療褥瘡認為應該及早開始,原則是解除患處壓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強創面處理。一度褥瘡應定時按摩、變換體位,局部酒精涂擦或紅外線照射,若炎癥顯著,可用
0.5%的新霉素溶液濕敷。二度褥瘡可外涂抗生素軟膏后覆以無菌紗布。三度褥瘡應進行清創處理,潰瘍小者可外用0.5%硝酸銀濕敷,以去除感染。同時可外用促進肉芽組織形成的藥物。潰瘍大而清潔者可采用分層皮片移植,或覆以全層皮瓣。對壞疽性潰瘍應去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后再做上述處理。對于創面膿液宜經常培養并做藥敏試驗,從而指導選擇敏感抗生素外用。若無全身感染跡象,一般不需系統使用抗生素。此外對于重癥患者應加強支持療法。但是,西醫治療褥瘡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種類,治療方案受限,療程較長,療效不甚理想,給患者及家屬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0008]中醫認為,褥瘡是由于久臥傷氣,氣虛而血行不暢;外因為軀體局部連續長期受到壓迫及摩擦,導致氣虛血瘀,局部肌膚失養,皮肉壞死而成。初起受壓部位出現暗紅,漸趨暗紫,迅速變成黑色壞死皮膚,痛或不痛,壞死皮膚與周圍形成明顯分界,周圍腫勢平塌散漫。繼則壞死皮膚與正常皮膚分界處逐漸液化潰爛,膿液臭穢,腐爛自創面四周向壞死皮膚下方擴大,壞死皮膚脫落后,形成較大潰瘍面,可深及筋膜、肌層、骨膜。若創面腐爛組織逐漸脫落,出現鮮紅色肉芽,創周皮膚生長較快者,褥瘡可望愈合。若腐爛蔓延不止,潰瘍面日漸擴大,周圍腫勢繼續發展,潰瘍面有灰綠色膿水腥臭稀薄,或如粉漿污水,并且伴體弱形瘦者,則褥瘡遷延難愈,甚至出現膿毒走竄、內傳臟腑之重證,預后較差。
[0009]辨證分析為以下癥候:①氣滯血瘀證癥候:局部皮膚出現褐色紅斑,繼而紫暗紅腫,或有破損;苔薄,舌邊有瘀紫,脈弦。治法:理氣活血。②蘊毒腐潰證癥候:褥瘡潰爛,腐肉及膿水較多,或有惡臭,重者潰爛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腫;伴有發熱或低熱,口苦且干,精神萎靡,不思飲食;舌紅,苔少,脈細數。③氣血兩虛證癥候:創面腐肉難脫,或腐肉雖脫,新肌色淡,愈合緩慢;伴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納差食少;舌淡,苔少,脈沉細無力。治法:氣血雙補,脫毒生肌。
[0010]
【發明內容】
[0011]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具有益氣養陰,理濕托毒功能,可治療蘊毒腐潰型褥瘡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利用傳統中醫理論,講究整體觀,在辨證論治的同時提高機體整體的免疫力 ,提高抗病邪的能力;防止創面感染、擴大、加深,去腐生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創面的修復能力,促進愈合等;制作簡單,成本價格低,給藥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療效好,治愈率高,療效快,無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復發。
[0012]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蘊毒腐潰型褥瘡的中藥組合物,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藥:黨參、黃芪、白術、山藥、荊芥、筠醬葉、石斛、檉柳、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苦參、菟絲子、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紅景天、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膚子、萆蘚和地耳草。
[0013]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黨參5-12重量份、黃芪10-30重量份、白術12-26重量份、山藥10-27重量份、荊芥10-25重量份、菌醬葉14-22重量份、石斛15-30重量份、檉柳5-11重量份、銀耳10-25重量份、金銀花12-36重量份、蔓荊子14-26重量份、黃精10-24重量份、天花粉12-25重量份、淡竹葉14-25重量份、苦參4_12重量份、菟絲子5-12重量份、斬龍草15-28重量份、馬尾連10-32重量份、豬苓4_10重量份、龍膽15-34重量份、紅景天15-32重量份、楮實子10_25重量份、丹參12-35重量份、玉竹15-25重量份、大棗15-30重量份、南沙參12-25重量份、生姜10-28重量份、珍珠粉5_8重量份、地膚子15-34重量份、萆蘚12-28重量份和地耳草10-32重量份。
[0014]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優選為:黨參5-8重量份、黃芪10-20重量份、白術12-16重量份、山藥10-17重量份、荊芥15-25重量份、菌醬葉18-22重量份、石斛15-20重量份、檉柳5-9重量份、銀耳10-15重量份、金銀花12-16重量份、蔓荊子20-26重量份、黃精10-14重量份、天花粉12-15重量份、淡竹葉14-18重量份、苦參4_7重量份、菟絲子5-7重量份、斬龍草15-20重量份、馬尾連20-32重量份、豬苓4_16重量份、龍膽15-24重量份、紅景天15-22重量份、楮實子10-15重量份、丹參22-35重量份、玉竹15-20重量份、大棗15-20重量份、南沙參20-25重量份、生姜10-18重量份、珍珠粉5_7重量份、地膚子25-34重量份、萆蘚12-18重量份和地耳草20-32重量份。
[0015]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還可以優選為:黨參7重量份、黃芪20重量份、白術16重量份、山藥17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筠醬葉14重量份、石斛30重量份、檉柳5重量份、銀耳15重量份、金銀花16重量份、蔓荊子20重量份、黃精14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淡竹葉18重量份、苦參5重量份、菟絲子6重量份、斬龍草18重量份、馬尾連22重量份、豬苓6重量份、龍膽24重量份、紅景天22重量份、楮實子15重量份、丹參2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大棗20重量份、南沙參15重量份、生姜18重量份、珍珠粉6重量份、地膚子24重量份、萆蘚18重量份和地耳草22重量份。
[0016]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還可以優選為:黨參5重量份、黃芪20重量份、白術25重量份、山藥20重量份、荊芥16重量份、筠醬葉15重量份、石斛22重量份、檉柳5重量份、銀耳15重量份、金銀花14重量份、蔓荊子20重量份、黃精15重量份、天花粉22重量份、淡竹葉15重量份、苦參5重量份、菟絲子5重量份、斬龍草20重量份、馬尾連25重量份、豬苓4重量份、龍膽20重量份、紅景天20重量份、楮實子15重量份、丹參2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大棗25重量份、南沙參12重量份、生姜10重量份、珍珠粉5重量份、地膚子15重量份、萆蘚12重量份和地耳草15重量份。
[0017]當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貼劑,其制備方法為:
a.按比例取原料藥材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和萆蘚,加入2-3倍量的80-95%的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30-50分鐘,過濾得到藥渣和提取液,將兩次提取液合并為第一提取液;
b.再將上述藥渣及剩余原料藥材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和地耳草按比例加2-5倍量的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30-50分鐘,合并提取液得到第二提取液;
c.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將合并后的提取液抽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至0.05-0.lOMPa,濃縮至溫度至67°C _81°C時相對密度為1.21的浸膏;加熱濃縮至糊狀,用酒、醋、蜂蜜和所述珍珠粉調和敷于皮損處,貼藥之處需洗凈,用保鮮膜、醫用膠帶固定。
[0018]當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擦劑,其制備方法為:
第一步:按比例取原料藥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萆蘚混合,放入混合物1-3倍量的80-95%乙醇,浸泡15-25分鐘,然后加熱提取2次,每次15-25分鐘;加熱濃縮乙醇提取液,濃縮至溫度為85-90°C時相對密度為1.02的濃縮液,靜置備用;
第二步:將其余所述原料藥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耳草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100-150目后放入耐酸堿浸潰鍋內,在常溫常壓下,與濃度為85-93%的乙醇共同浸潰10-20天,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
第三步:將所述濾液與所述濃縮液混和;將所述混和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78-89 °C烘干后冷卻,粉碎成粉末摻入凡士林制成擦劑。
[0019] 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糖衣片劑、薄膜衣片劑、腸溶衣片劑、膠囊齊?、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口含劑、顆粒劑、沖劑、蜜丸劑、散劑、丹劑、溶液劑、注射齊?、栓劑、硬膏劑、糖漿劑、散劑、擦劑、灌腸劑和貼劑。[002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利用傳統中醫理論主治蘊毒腐潰型褥瘡,具有益氣養陰,理濕托毒的功效,在辨證論治的同時提高機體整體的免疫力,提高抗病邪的能力;防止創面感染、擴大、加深,去腐生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創面的修復能力,促進愈合等;制作簡單,成本價格低,給藥方便,療效好,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療效快,不容易復發。
[0021]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中醫學認為,中醫認為,褥瘡是由于久臥傷氣,氣虛而血行不暢;外因為軀體局部連續長期受到壓迫及摩擦,導致氣虛血瘀,局部肌膚失養,皮肉壞死而成。治療應加強護理,重在預防。外治為主,配合內治。積極治療全身疾病,并給予必要的支持療法,注意飲食營養。
[0023]因此,本發明治療褥瘡蘊毒腐潰證,以益氣養陰,理濕托毒為主要治療原則,提供一種治療褥瘡的中藥組合物,包括:黨參、黃芪、白術、山藥、荊芥、筠醬葉、石斛、檉柳、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苦參、菟絲子、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紅景天、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膚子、萆蘚和地耳草。
[0024]其中,荊芥、檉柳、金銀花、斬龍草、蔓荊子清熱解毒,祛風托毒;天花粉、淡竹葉、苦
參、馬尾連、豬苓、龍膽清熱燥濕,消癰止痛;黨參、黃芪、白術、山藥、菟絲子、紅景天、楮實子、玉竹、大棗、南沙參、石斛、黃精、銀耳益氣滋陰;生姜、地膚子、萆蘚、地耳草理濕、消癰托毒;筠醬葉、珍珠粉、丹參祛瘀止痛、去腐生肌。
[0025]現將各味藥分述如下:
荊芥:味辛,微苦,性微濕;入肺、肝經。《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頹,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疫,癰腫,瘡疥,產后血暈。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
[0026]筠醬葉:辛;溫,歸肺;胃經;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行氣化痰,解毒消腫,燥溫止癢。。主風寒咳嗽,哮喘,百日咳,院腹脹痛,食滯納呆,水腫,跌打傷腫,風濕骨痛,瘡瘍腫毒,痔瘡腫痛,湯火傷,風毒腳氣,疥癩,濕疹疫癢。《陸川本草》:〃驅蟲,消腫,止癢,去腐生肌。治疳疔,潰瘍,蟲牙痛。〃
石斛:甘,微寒。歸胃、腎經。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
[0027]檉柳:味甘、辛、性平;歸肺經、胃經、心經。《本草備要》治痧疹不出,喘嗽悶亂。”功用疏風,解表,透疹,解毒。主治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風濕痹痛,皮膚瘙癢。治麻疹難透,風疹身癢,感冒,咳喘,風濕骨痛。
[0028]銀耳:甘,平。功能主治:補肺益氣,養陰潤燥。用于病后體虛,肺虛久咳,痰中帶血,崩漏,大便秘結,高血壓病,血管硬化。
[0029]金銀花:甘;寒,歸肺;胃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
蔓荊子:辛、苦,微寒;歸膀胱、肝、胃經。《神農本草經》味苦,微寒。主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蔓荊子齒,利九竅,去白蟲。”《藥類法象》治太陽經頭痛,頭昏悶,除頭昏目暗。散風邪之藥也。若胃氣虛之人不可服,恐生痰疾。”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蔓荊子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其降壓作用與興奮中樞誘導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有關。
[0030]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主治: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于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
[0031]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清熱生津,消腫排膿。《本草正義》藥肆之所謂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無粉之實。其搗細澄粉之法。”《本草求真》天花粉,較之栝樓,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墻倒壁之功也。至《經》有言安中續絕,似非正說,不過云其熱除自安之意。”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
[0032]淡竹葉:性味,甘,微寒。《本草綱目》:“去煩熱,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癥惡毒。”功效清熱除煩,利尿通淋。《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煩熱,咳喘,吐血,嘔噦,小J L驚癇。”用于熱病煩渴,心胃火盛。
[0033]苦參:味苦,性寒;歸肝、腎、大腸、小腸經、膀胱、心經、膀胱經。《本草衍義補遺》:“苦參,能峻補陰氣,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氣降而不升也,非傷腎之謂也。其治大風有功,況風熱細疹乎。”《本草經百種錄》:“苦參,專治心經之火,與黃連功用相近。但黃連似去心臟之火為多,苦參似去心腑小腸之火為多,則以黃連之氣味清,而苦參之氣味濁也。按補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義也。”可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
[0034]菟絲子:甘,溫。歸肝、腎、脾經。功能主治: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浙, 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0035]斬龍草: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毒蛇咬傷,蝎、蜂蟄傷,瘡癤腫毒,濕疫,皮炎,急性結膜炎,咽炎。
[0036]馬尾連:性味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濕熱瀉痢,黃疸,熱病煩躁,肺熱咳嗽,癰瘡腫毒,目赤腫痛。現在應用于腸炎,傳染性肝炎,感冒,麻疹,癰腫瘡癤,結膜炎。
[0037]豬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池,帶下。
[0038]龍膽:味苦,性寒;歸肝、膽經。《本草綱目》療咽喉痛,風熱盜汗。相火寄在肝膽,有瀉無補,故龍膽之益肝膽之氣,正以其能瀉肝膽之邪熱也。《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則下泄太甚故也。”《藥性論》主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癰腫;治時疾熱黃,口瘡。”功用清熱燥濕,瀉肝定驚。主治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熱病驚風抽搐。
[0039]黨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該品為臨床常用的補氣藥,功能補脾益肺,效近人參而為較弱,適用于各種氣虛不足者。所含皂苷、菊糖、微量生物堿、淀粉等對人體多臟器有不同程度的強壯作用,能提高人體的適應性。有抗潰瘍,能增加腸張力、調節胃運動,在調理腸胃制劑中重用黨參的腸胃調神劑對慢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胃竇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頗有效驗。
[0040]黃芪: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本草備要》黃苗,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炙用補中,益元氣,壯脾胃。生血,生肌,排膿內托,瘡癰圣藥。《本草正義》:“黃芪,補益中土,溫養脾胃,凡中氣不振,脾土虛弱,清氣下陷者最宜。其皮直達人之膚表肌肉,固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功用固表斂汗,利水消腫,托瘡排膿,通調水道。黃芪使心臟收縮能力增強,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能擴張冠狀動脈、腎血管及拳參末梢血管、使皮膚血液循環旺盛;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對葡萄球菌、血溶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黃芪可顯著影響脾淋巴細胞信息傳導,實現免疫調節作用。可用于高血壓病,缺血性心臟病,急性腎小球腎炎,胃潰瘍,銀屑病,糖尿病,骨質疏松。
[0041]白術: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有補脾利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運脾潤燥的功效,主治脾失健運、氣不化水所致之痞滿腹瀉,痰飲水腫;中氣不足之心煩懶言,崩中漏下,久痢脫肛;脾虛氣弱之奏里不固、虛汗自汗等證,白術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小腸的吸收作用,對胃腸功能有調節作用。
[0042]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泄、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證。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0043]紅景天:甘,苦 ,平;歸肺、心經。紅景天為景天科植物大花紅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莖,紅景天的功效與作用是能補腎,理氣養血,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熱,并止帶下的功效,紅景天的副作用暫時沒有發現。紅景天能改善睡眠、生血活血、抗腦缺氧、抗疲勞、活血止血、清肺止咳、化淤消腫、解熱退燒、滋補元氣等功效;外用于治療跌打損傷和燒燙傷。
[0044]楮實子:甘,寒。入肝,脾、腎經。《日華子本草》:〃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助腰膝,益顏色。〃《大名本草》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助腰膝、益顏色。”補腎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軟、虛勞骨蒸、砂暈目昏、目生翳膜、水腫脹滿。楮實,書言味甘氣寒,雖于諸臟陰血有補。得此顏色潤,筋骨壯,腰膝健,肌肉充,水腫消,以致陰痿起,陽氣助,是明指其陽旺陰弱,得此陰血有補,故能使陽不勝而助,非云陽痿由于陽衰,得此可以助陽也。
[0045]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0046]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藥性論》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痛不安,加而用之良。”《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本草綱目》主風溫自汗灼熱,及勞瘧寒熱,脾胃虛乏,男子小便頻數,失精,一切虛損。”玉竹味甘多脂,質柔而潤,是一味養陰生津的良藥。
[0047]大棗:甘,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0048]南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經。清熱養陰,有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陰虛肺燥、干咳少痰、勞嗽痰血,胃陰不足、口感咽燥、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大便秘結、舌紅少苔等證。
[0049]生姜: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用于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
[0050]珍珠粉:甘、咸,寒。歸心、肝經。功能主治:安神定驚,明目消醫,解毒生肌。用于驚悸失眠,驚風癲癇,目生云翳,瘡瘍不斂。
[0051]地膚子:性寒,味辛、苦;入腎、膀胱經。《藥性論》:〃與陽起石同服,主丈夫陰痿不起,補氣益力;治陰卵癀疾,去熱風,可作湯沐浴。"《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積熱,洗皮膚之風,療婦人諸經客熱,清利胎熱,濕熱帶下。"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濕疹、皮膚瘙癢。
[0052]萆蘚:性平,味苦;入肝經、胃經、膀胱經。《藥性論》治冷風頑痹,腰腳不逐,手足驚掣,主男子腰痛久冷,是腎間有膀胱宿水。”《滇南本草》治風寒,溫經絡,腰膝疼,遍身頑麻,利膀脫水道,赤白便濁。”功能利濕去濁,祛風通痹。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用于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山萆蘚根莖中之薯蕷皂甙或薯蕷皂素毒甙有殺昆蟲作用,薯蕷皂甙、克拉塞林甙尚有抗真菌作用。
[0053]地耳草:味苦、平;歸肝、膽經。《生草藥性備要》治酒病,消腫脹,敷大惡瘡,理疳瘡腫。”《嶺南采藥錄》:〃去硝黃火毒,敷蝦箝瘡,理跌打、蛇傷。〃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傳染性肝炎,瀉痢,小兒驚風,疳積,喉蛾,腸癰,癤腫,蛇咬傷。
[0054]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黨參5-12重量份、黃芪10-30重量份、白術12-26重量份、山藥10-27重量份、荊芥10-25重量份、菌醬葉14-22重量份、石斛15-30重量份、檉柳5-11重量份、銀耳10-25重量份、金銀花12-36重量份、蔓荊子14-26重量份、黃精10-24重量份、天花粉12-25重量份、淡竹葉14-25重量份、苦參4_12重量份、菟絲子5-12重量份、斬龍草15-28重量份、馬尾連10-32重量份、豬苓4_10重量份、龍膽15-34重量份、紅景天15-32重量份、楮實子10_25重量份、丹參12-35重量份、玉竹15-25重量份、大棗15-30重量份、南沙參12-25重量份、生姜10-28重量份、珍珠粉12-35重量份、地膚子15-34重量份、萆蘚12-28重量份和地耳草10-32重量份。
[0055]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可以為:黨參5-8重量份、黃芪10-20重量份、白術12-16重量份、山藥10-17重量份、荊芥15-25重量份、筠醬葉18-22重量份、石斛15-20重量份、檉柳5-9重量份、銀耳10-15重量份、金銀花12-16重量份、蔓荊子20-26重量份、黃精10-14重量份、天花粉12-15重量份、淡竹葉14-18重量份、苦參4_7重量份、菟絲子5-7重量份、斬龍草15-20重量份、馬尾連20-32重量份、豬苓4_16重量份、龍膽15-24重量份、紅景天15-22重量份、楮實子10_15重量份、丹參22-35重量份、玉竹15-20重量份、大棗15-20重量份、南沙參20-25重量份、生姜10_18重量份、珍珠粉22-35重量份、地膚子25_34重量份、萆蘚12-18重量份和地耳草20-32重量份。
[0056]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可以為:黨參7重量份、黃芪20重量份、白術16重量份、山藥17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筠醬葉14重量份、石斛30重量份、檉柳5重量份、銀耳15重量份、金銀花16重量份、蔓荊子20重量份、黃精14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淡竹葉18重量份、苦參5重量份、菟絲子6重量份、斬龍草18重量份、馬尾連22重量份、豬苓6重量份、龍膽24重量份、紅景天22重量份、楮實子15重量份、丹參2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大棗20重量份、南沙參15重量份、生姜18重量份、珍珠粉25重量份、地膚子24重量份、萆蘚18重量份和地耳草22重量份。
[0057]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可以為:黨參5重量份、黃芪20重量份、白術25重量份、山藥20重量份、荊芥16重量份、筠醬葉15重量份、石斛22重量份、檉柳5重量份、銀耳15重量份、金銀花14重量份、蔓荊子20重量份、黃精15重量份、天花粉22重量份、淡竹葉15重量份、苦參5重量份、菟絲子5重量份、斬龍草20重量份、馬尾連25重量份、豬苓4重量份、龍膽20重量份、紅景天20重量份、楮實子15重量份、丹參2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大棗25重量份、南沙參12重量份、生姜10重量份、珍珠粉12重量份、地膚子15重量份、萆蘚12重量份和地耳草15重量份。
[0058]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貼劑時,其制備方法為:
a.取原料藥材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和萆蘚按比例加入2-3倍量的80-95%的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30-50分鐘,過濾得到藥渣和提取液,將兩次提取液合并為第一提取液;
b.再將上述藥渣及剩余原料藥材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和地耳草按比例加2-5倍量的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30-50分鐘,合并提取液得到第二提取液;
c.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將合并后的提取液抽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至
0.05-0.lOMPa,濃縮至溫度至67V -81 °C時相對密度為1.21的浸膏;加熱濃縮至糊狀,用酒、醋、蜂蜜調和敷于皮損處,貼藥之處需洗凈,用保鮮膜、醫用膠帶固定。
[0059]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擦劑,其制備方法為:
第一步:將藥材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萆蘚按比例放入乙醇浸泡15-25分鐘,后加熱溫度為79-81°C提取2次,每次15-25分鐘;所用乙醇為藥材的總重量的倍量1-3倍,濃度為85-93% ;加熱濃縮乙醇提取液,濃縮至溫度為85-90°C時相對密度為1.02的濃縮液,靜置備用;
第二步:將其余所述原料藥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耳草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100-150目后放入耐酸堿浸潰鍋內,在常溫常壓下,與濃度為85-93%的乙醇共同浸潰10-20天,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
第三步:將所述濾液與所述濃縮液混和;將所述混和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78-89 V烘干后冷卻,摻入凡士林制成擦劑。
[0060]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0061 ] 實施例1本發明的貼劑
黨參70g、黃苗200g、白術160g、山藥170g、荊芥150g、菌醬葉140g、石斛300g、檉柳50g、銀耳150g、金銀花160g、蔓荊子200g、黃精140g、天花粉150g、淡竹葉180g、苦參50g、菟絲子60g、斬龍草180g、馬尾連220g、豬苓60g、龍膽240g、紅景天220g、楮實子150g、丹參250g、玉竹200g、大棗200g、南沙參150g、生姜180g、珍珠粉70g、地膚子240g、萆蘚180g和地耳草220g。
[0062] 其制備方法為:
a.按比例取原料藥材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和萆蘚,加入2倍量的90%的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40分鐘,過濾得到藥渣和提取液,將兩次提取液合并為第一提取液;
b. 再將上述藥渣及剩余原料藥材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和地耳草按比例加3倍量的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40分鐘,合并提取液得到第二提取液;
c.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將合并后的提取液抽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至
0.08MPa,濃縮至溫度至72°C時相對密度為1.21的浸膏;加熱濃縮至糊狀,用酒、醋、蜂蜜和所述珍珠粉調和敷于皮損處,貼藥之處需洗凈,用保鮮膜、醫用膠帶固定。
[0063]實施例2本發明的擦劑
黨參50g、黃芪200g、白術250g、山藥200g、荊芥160g、筠醬葉150g、石斛220g、檉柳50g、銀耳150g、金銀花140g、蔓荊子200g、黃精150g、天花粉220g、淡竹葉150g、苦參50g、菟絲子50g、斬龍草200g、馬尾連250g、豬苓40g、龍膽200g、紅景天200g、楮實子150g、丹參250g、玉竹200g、大棗250g、南沙參120g、生姜100g、珍珠粉50g、地膚子150g、萆蘚120g和地耳草150g。
[0064]其制備方法為:
第一步:按比例取原料藥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萆蘚混合,放入混合物2倍量的90%乙醇,浸泡20分鐘,然后加熱提取2次,每次20分鐘;加熱濃縮乙醇提取液,濃縮至溫度為85°C時相對密度為1.02的濃縮液,靜置備用;
第二步:將其余所述 原料藥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耳草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120目后放入耐酸堿浸潰鍋內,在常溫常壓下,與濃度為90%的乙醇共同浸潰15天,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
第三步:將所述濾液與所述濃縮液混和;將所述混和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78-89 °C烘干后冷卻,粉碎成粉末摻入凡士林制成擦劑。
[0065]實施例3本發明的噴霧劑
黨參80g、黃芪200g、白術160g、山藥170g、荊芥250g、筠醬葉220g、石斛200g、檉柳90g、銀耳150g、金銀花160g、蔓荊子260g、黃精140g、天花粉150g、淡竹葉180g、苦參70g、菟絲子70g、斬龍草1200g、馬尾連320g、豬苓160g、龍膽240g、紅景天220g、楮實子150g、丹參350g、玉竹200g、大棗200g、南沙參250g、生姜180g、珍珠粉50g、地膚子340g、萆蘚180g和地耳草320g。
[0066]其制備方法為:
a、取原料藥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耳草加3倍的水提取2次,每次45分鐘,過濾得到提取液加熱濃縮成浸膏狀,為組分I ;
b、藥渣及剩余原料藥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萆蘚可以將藥渣加80%乙醇浸泡20分鐘,提取兩次,每次15分鐘,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130目濾過,6100轉/分鐘離心后的上清液,經截流分子量為58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5°C時1.25的浸膏,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0分鐘,提取活性成份,將2次提取液合并靜置成浸膏狀,作為組分2 ;
C、將組分I和組分2合并,加入3倍的蒸餾水進行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的十分之一的鈉氯化鈉、山梨酸等輔料,制得噴霧劑。
[0067]毒性試驗急性經皮毒性實驗
一次限量試驗法,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體重90g~180g,提出背部毛,隨進分為實驗組15只和對照組15只,將本發明實施例1獲得的貼劑,一次經皮涂抹5000mg/kg體重劑量,觀察15天,實驗組未發現明顯中毒癥狀、無死亡,動物大體解剖未見異常,判斷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經皮試無毒。
[0068]急性皮膚刺激實驗
取日本大耳白兔雄性8只,體重2kg~3kg,按照上述“急性經皮毒性試驗”的方法,將本發明實施例2的擦劑0.5g直接涂抹在動物左側剃除毛后的皮膚上(另一側作為對照),采用封閉試驗,用藥時間4小時,試驗結束后用溫水沖洗殘留受試物,于除去受試物后lh、12h、24h、48h和72h分別觀察動物受試區和對照區的皮膚反應,兩側皮膚均無異常,判斷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對動物皮膚無刺激性。 [0069]過敏試驗:
取健康白色豚鼠20只,體重250-300g,雌雄兼用,試驗前剔除兩側背毛,每側3X3cm,隨機分為試驗組、空白對照組(基質)和陽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組用2,4_ 二硝基氯苯,致敏用I %濃度,激發用0.1%濃度。取本發明實施例3的噴霧劑噴于背部去毛區,每日I次,共3次。于末次接觸后14天,在背部同一區域噴本品0.lg,6h后去除藥品后即刻觀察,并于12、24、48、72h觀察有無過敏反應。空白對照組和陽性對照組用同法激發接觸和觀察。試驗結果:陽性對照組動物皮膚在致敏I小時后即出現局限性紅斑和輕微水腫,24小時過敏反應癥狀加重,并有硬結形成,致敏率為100%,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動物皮膚均未出現任何過敏反應癥狀,致敏率為O %。判斷,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沒有致敏性。
[0070]臨床試驗
病例選擇:取來源于本院蘊毒腐潰型褥瘡病人的150例,男70人,女80人;年齡36~75歲,病史2個月~6個月;一度患者50例,二度患者60例,三度患者40例。150例病人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和中成藥對照組,中藥治療組75人,男34人,女41人;中成藥對照組75人,男36人,女39人。
[0071]診斷標準:
1.多見于截癱、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積燒傷及深度昏迷等長期臥床患者。2.多發于骶骨、坐骨結節等骨隆突處。3.在持續受壓部位出現紅斑、水泡、潰瘍三步曲病理改變。
[0072]昏迷及癱瘓病人,臥床不起,體質衰弱的病人,骨折后長期固定或臥床的病人,發生于骨骼突起受壓部位,一度:局部僅表現為紅斑水腫,或蒼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觸痛;二度:繼之皮膚顏色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現水皰,皰壁破裂后形成淺表糜爛面;三度:潰瘍形成,淺者達皮下組織,深者可達骨組織,即可診斷。
[0073]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組:本組75人,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的貼劑進行治療。每日2次,每次將貼劑貼于創面。10天為一個療程,治療進行2個療程。隨訪半年。
[0074]西藥對照組:本組75人,使用過氧苯甲酰凝膠進行治療。每日2次,涂抹于創面。10天為一個療程,治療進行2個療程。隨訪半年。
[0075]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經治療創面完全愈合。顯效:經治療后創面縮小明顯,有較多的肉芽生長。好轉:經治療創面腐爛組織已經清除,分泌物減少。無效:治療前后創面無變化。
[0076]治療結果:
表1為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的療效結果對比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蘊毒腐潰型褥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藥:黨參、黃芪、白術、山藥、荊芥、筠醬葉、石斛、檉柳、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苦參、菟絲子、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紅景天、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膚子、萆蘚和地耳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黨參5-12重量份、黃苗10-30重量份、白術12-26重量份、山藥10-27重量份、荊芥10-25重量份、筠醬葉14-22重量份、石斛15-30重量份、檉柳5_11重量份、銀耳10-25重量份、金銀花12-36重量份、蔓荊子14-26重量份、黃精10-24重量份、天花粉12-25重量份、淡竹葉14-25重量份、苦參4-12重量份、菟絲子5-12重量份、斬龍草15-28重量份、馬尾連10-32重量份、豬苓4-10重量份、龍膽15-34重量份、紅景天15-32重量份、楮實子10-25重量份、丹參12-35重量份、玉竹15-25重量份、大棗15-30重量份、南沙參12-25重量份、生姜10-28重量份、珍珠粉5_8重量份、地膚子15-34重量份、萆蘚12-28重量份和地耳草10-32重量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黨參5-8重量份、黃苗10-20重量份、白術12-16重量份、山藥10-17重量份、荊芥15-25重量份、筠醬葉18-22重量份、石斛15-20重量份、檉柳5_9重量份、銀耳10-15重量份、金銀花12-16重量份、蔓荊子20-26重量份、黃精10-14重量份、天花粉12-15重量份、淡竹葉14-18重量份、苦參4-7重量份、菟絲子5-7重量份、斬龍草15-20重量份、馬尾連20-32重量份、豬苓4-16重量份、龍膽15-24重量份、紅景天15-22重量份、楮實子10-15重量份、丹參22-35重量份、玉竹15-20重量份、大棗15-20重量份、南沙參20-25重量份、生姜10-18重量份、珍珠粉5-7重量份、地膚子25-34重量份、萆蘚12-18重量份和地耳草20-32重量份。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黨參7重量份、黃芪20重量份、白術16重量份、山藥17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菌醬葉14重量份、石斛30重量份、檉柳5重量份、銀耳15重量份、金銀花16重量份、蔓荊子20重量份、黃精14重量份、天花粉15重量份、淡竹葉18重量份、苦參5重量份、菟絲子6重量份、斬龍草18重量份、馬尾連22重量份、豬苓6重量份、龍膽24重量份、紅景天22重量份、楮實子15重量份、丹參2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大棗20重量份、南沙參15重量份、生姜18重量份、珍珠粉6重量份、地膚子24重量份、萆蘚18重量份和地耳草22重量份。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黨參5重量份、黃芪20重量份、白術25重量份、山藥20重量份、荊芥16重量份、菌醬葉15重量份、石斛22重量份、檉柳5重量份、銀耳15重量份、金銀花14重量份、蔓荊子20重量份、黃精15重量份、天花粉22重量份、淡竹葉15重量份、苦參5重量份、菟絲子5重量份、斬龍草20重量份、馬尾連25重量份、豬苓4重量份、龍膽20重量份、紅景天20重量份、楮實子15重量份、丹參25重量份、玉竹20重量份、大棗25重量份、南沙參12重量份、生姜10重量份、珍珠粉5重量份、地膚子15重量份、萆蘚12重量份和地耳草15重量份。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貼劑,其制備方法為: a.按比例取原料藥材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和萆蘚,加入2-3倍量的80-95%的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30-50分鐘,過濾得到藥渣和提取液,將兩次提取液合并為第一提取液; b.再將上述藥渣及剩余原料藥材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和地耳草按比例加2-5倍量的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30-50分鐘,合并提取液得到第二提取液; c.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將合并后的提取液抽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至.0.05-0.lOMPa,濃縮至溫度至67°C _81°C時相對密度為1.21的浸膏;加熱濃縮至糊狀,用酒、醋、蜂蜜和所述珍珠粉調和敷于皮損處,貼藥之處需洗凈,用保鮮膜、醫用膠帶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擦劑,其制備方法為: 第一步:按比例取原料藥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萆蘚混合,放入混合物1-3倍量的80-95%乙醇,浸泡15-25分鐘,然后加熱提取2次,每次15-25分鐘;加熱濃縮乙醇提取液,濃縮至溫度為85-90°C時相對密度為1.02的濃縮液,靜置備用; 第二步:將其余所述原料藥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耳草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100-150目后放入耐酸堿浸潰鍋內,在常溫常壓下,與濃度為85-93%的乙醇共同浸潰10-20天,進 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 第三步:將所述濾液與所述濃縮液混和;將所述混和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78-89 °C烘干后冷卻,粉碎成粉末摻入凡士林制成擦劑。
8.—種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貼劑,其制備方法為: a.按比例取原料藥材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和萆蘚,加入2-3倍量的80-95%的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30-50分鐘,過濾得到藥渣和提取液,將兩次提取液合并為第一提取液; b.再將上述藥渣及剩余原料藥材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和地耳草按比例加2-5倍量的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30-50分鐘,合并提取液得到第二提取液; c.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將合并后的提取液抽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至.0.05-0.lOMPa,濃縮至溫度至67°C _81°C時相對密度為1.21的浸膏;加熱濃縮至糊狀,用酒、醋、蜂蜜和所述珍珠粉調和敷于皮損處,貼藥之處需洗凈,用保鮮膜、醫用膠帶固定。
9.一種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擦劑,其制備方法為: 第一步:按比例取原料藥黨參、黃芪、白術、荊芥、檉柳、苦參、山藥、紅景天、斬龍草、馬尾連、豬苓、龍膽、地膚子、萆蘚混合,放入混合物1-3倍量的80-95%乙醇,浸泡15-25分鐘,然后加熱提取2次,每次15-25分鐘;加熱濃縮乙醇提取液,濃縮至溫度為85-90°C時相對密度為1.02的濃縮液,靜置備用;第二步:將其余所述原料藥筠醬葉、石斛、銀耳、金銀花、蔓荊子、黃精、天花粉、淡竹葉、菟絲子、楮實子、丹參、玉竹、大棗、南沙參、生姜、珍珠粉、地耳草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100-150目后放入耐酸堿浸潰鍋內,在常溫常壓下,與濃度為85-93%的乙醇共同浸潰10-20天,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 第三步:將所述濾液與所述濃縮液混和;將所述混和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78-89 °C烘干后冷卻,粉碎成粉末摻入凡士林制成擦劑。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糖衣片劑、薄膜衣片劑、腸溶衣片劑、膠囊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口含劑、顆粒劑、沖劑、蜜丸劑、散劑、丹劑、溶液劑、注射劑、栓劑、硬膏劑、糖漿劑、散劑、擦劑、灌腸劑和 貼劑。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4013950SQ201410309324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張德玲, 王紅艷, 宋晶 申請人:張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