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太子參19-21份,山藥14-16份,陳皮14-16份,雞內金4-6份,垂盆草9-11份,虎杖9-11份,白蛇花舌草4-6份,郁金14-16份,丹皮14-16份,梔子14-16份,丹參14-16份,升麻9-11份,地錦草9-11份,白芨9-11份,旋復花4-6份。本發(fā)明組方嚴謹,從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整體調理,治療脾胃濕熱,臨床療效顯著,明顯改善癥狀,可減少患者病情復發(fā)和對藥物依賴作用,而且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組合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脾胃濕熱,中醫(yī)證候名,亦稱中焦?jié)駸?。是指濕熱蘊結脾胃,脾胃運化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癥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發(fā)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治以清熱利濕為主。該證在門診診療中幾乎每天均可見到,它涉及消化、腫瘤、泌尿等多個系統(tǒng)的多種疾病,而消化系統(tǒng)疾病更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膽石癥、膽囊息肉等。在肝癌手術、食管或胃或腸癌手術后,其各自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均可能出現(xiàn),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0003]脾胃濕熱證的形成,雖有多種病因,但脾胃功能狀態(tài)是決定因素。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谷物水液,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濕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fā)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濕熱。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和情志因素。臨床表現(xiàn)為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飲,或口甜黏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惡心,身重肢 倦;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
[0004]其治療原則采用清熱化濕,理氣和中。慢性脾胃病的臨床表現(xiàn)多為本虛標實,濕熱是標實的表現(xiàn)之一?!凹眲t治標”,當濕熱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就要以清化濕熱為主,健脾助運為輔。調理脾胃時,還可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谷,化谷如慪,肺主布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xié)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
【發(fā)明內容】
[0005]基本【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組方嚴謹,從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整體調理,治療脾胃濕熱,臨床療效顯著,明顯改善癥狀,可減少患者病情復發(fā)和對藥物依賴作用,而且無毒副作用。
[0006]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
太子參19-21份,山藥14-16份,陳皮14-16份,雞內金4-6份,垂盆草9-11份,虎杖9-11份,白蛇花舌草4-6份,郁金14-16份,丹皮14-16份,桅子14-16份,丹參14-16份,升麻9-11份,地錦草9-11份,白芨9-11份,旋復花4-6份。
[0007]太子參,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氣,又可養(yǎng)陰生津,且藥力平和,為一味清補之品,適用于脾肺虧虛、氣陰不足、氣津不足諸癥,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癥。太子參對淋巴細胞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0008]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不燥不膩;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泄、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病癥。
[0009]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jīng);能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
[0010]雞內金,雉科動物家雞的砂囊內壁。殺雞后,取出雞肫,立即取下內壁,洗凈,曬干。生用或炒用。味甘,性寒。歸脾、胃、小腸、膀胱經(jīng)。能消食健胃,澀精止遺。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并能健運脾胃。
[0011]垂盆草,味甘、淡,性 涼。歸肝、膽、小腸經(jīng)。清利濕熱,解毒。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急、慢性肝炎。
[0012]虎杖,味微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能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祛風利濕,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關節(jié)痹痛,濕熱黃疸,經(jīng)閉,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
[0013]白蛇花舌草,味苦、甘,性寒,無毒,歸心、肝、脾、大腸經(jīng);清熱解毒,利濕。主治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癌腫。
[0014]郁金,姜黃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味辛、苦,性涼,入心、肺、肝經(jīng)。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jīng),黃疸。其炮制方法為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凈,干燥,打碎。
[0015]丹皮,即牡丹皮,歸心、肝、腎經(jīng)。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胃經(jīng)。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退蒸的功效。用于血熱吐衄,發(fā)斑,陰虛內熱,無汗骨蒸,經(jīng)閉痛經(jīng),跌打損傷,瘡瘍腫痛,腸癰腹痛。
[0016]丹參,具有活血散淤、消腫止血、消炎止痛、調經(jīng)止痛、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狀況、降低血壓、安神靜心、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對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血行不暢、跌打損傷、瘡瘍腫痛、心煩失眠、心絞痛等病癥有一定的療效。
[0017]升麻,味辛、微甘、苦,性涼,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fā)斑;脫肛,子宮脫垂。
[0018]地錦草,在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味辛,性平,歸肺、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主治泄瀉、黃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腫痛及熱毒瘡瘍等。
[0019]白芨,味苦、甘、澀,性寒,歸肺、胃、肝經(jīng)。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用于內外出血諸證及癰腫、燙傷等。
[0020]旋復花,味咸,性溫。入肺、肝、胃經(jīng)。消痰,下氣,軟堅,行水。用于胸中痰結,脅下脹滿,咳喘,呃逆,唾如膠漆,心下痞粳,噫氣不除,大腹水腫。
[0021]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太子參20份,山藥15份,陳皮15份,雞內金5份,垂盆草10份,虎杖10份,白蛇花舌草5份,郁金15份,丹皮15份,桅子15份,丹參15份,升麻10份,地錦草10份,白芨10份,旋復花5份。
[0022]優(yōu)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為煎劑。
[0023]煎劑又稱湯劑,是中草藥加水煎煮,濾去藥渣的液體制劑。
[0024]本發(fā)明經(jīng)10多年來的臨床實踐運用,組方嚴謹,從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整體調理,主治脾胃濕熱,其中以郁金配伍丹皮、桅子,郁金活血涼血,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桅子清熱涼血,三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活血之功效;又以太子參、山藥、陳皮、雞內金配合使用,達到健脾益氣,宣通肺氣的功效,使臨床療效顯著,明顯改善癥狀,治愈疾病,減少復發(fā),無毒副作用,深得患者信賴與歡迎。本發(fā)明制得的中藥煎劑經(jīng)過大量臨床使用,使用3個月時,84%的患者已基本治愈,臨床癥狀改善,胃脘灼熱疼痛、反酸、口干口苦、納呆惡心等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在實施例1-3中,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原料按重量份如下表所示組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太子參19-21份,山藥14-16份,陳皮14-16份,雞內金4-6份,垂盆草9-11份,虎杖9-11份,白蛇花舌草4-6份,郁金14-16份,丹皮14-16份,桅子14-16份,丹參14-16份,升麻9-11份,地錦草9-11份,白芨9-11份,旋復花4-6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太子參20份,山藥15份,陳皮15份,雞內金5份,垂盆草10份,虎杖10份,白蛇花舌草5份,郁金15份,丹皮15份,桅子15份,丹參15份,升麻10份,地錦草10份,白芨10份,旋復花5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為煎 劑。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4013922SQ201410296697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田麗華 申請人:田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