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系統及其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牙齒矯正系統,包含一隱形矯正牙套及一輔助調整單元。該隱形矯正牙套包含一界定一容置空間的本體,該容置空間用以容納一齒列。該本體具有一朝遠離該容置空間突出之主突出部。該輔助調整單元包括一設置于該齒列之一牙齒上的定位件,及至少一勾設于該定位件及該隱形矯正牙套之主突出部上而使該牙齒朝該主突出部之方向移動的束縛件。本發明亦提供該牙齒矯正系統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牙齒矯正系統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矯正系統及其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牙齒矯正系統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參閱圖1,為目前最常見的金屬矯正裝置1,包括多個分別設置于對應之牙齒100上的基座11,及一連接于所述基座11上的金屬絲線12。其使用方式是通過調整該金屬絲線12的松緊度來進行齒列位置的調整。然而,上述設計會產生美觀上的問題,因此便有如圖2所示,中國臺灣第M441455號新型專利案所揭露「復合材質之牙齒矯正器2 J,是于每一矯正基體21上包覆一層陶瓷層22,所述陶瓷層22的顏色與牙齒顏色較為接近。然而,上述設計仍然可見金屬絲線23,因此仍會影響美觀程度。另外,上述兩種矯正方式皆有不易清潔,而導致蛀牙與牙周病的可能。
[0003]圖3-1揭示一種用以容納齒列的矯正器20,該矯正器20與牙齒200接觸,并能推抵牙齒200使其依箭頭所示之方向移動。然而,該矯正器20所產生的力矩會導致牙齒200的旋轉而牙根201形成如圖3-2所示突出的態樣。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解決美觀問題,且能避免牙根突出的牙齒矯正系統。
[0005]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包含一個隱形矯正牙套,及一個輔助調整單元,該隱形矯正牙套以透明材質制成并包括一個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個位于頰側的第一側壁,及一個位于舌側且連接于該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共同配合界定出一個用以容納一排齒列的容置空間,而該本體還具有一個朝遠離該容置空間突出之主突出部,該輔助調整單元包括一個設置于該齒列的一牙齒上的定位件,及至少一個勾設于該定位件及該隱形矯正牙套的主突出部上而使該牙齒朝該主突出部的方向移動的束縛件。
[0006]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該隱形矯正牙套的本體還具有一個缺口,用以供設置有該定位件的牙齒由該缺口顯露出來。
[0007]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該本體還具有一個朝遠離該容置空間突出的輔助突出部,該主突出部與該輔助突出部分別位于該缺口的兩側,而該輔助調整單元包括兩個束縛件,所述束縛件分別勾設于該主突出部與該定位件之間,以及該輔助突出部與該定位件之間,以使該牙齒朝該主突出部的方向移動。
[0008]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該定位件具有兩個彎折部,所述束縛件是分別勾設于該定位件的所述彎折部。
[0009]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該本體的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個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該保留空間提供該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
[0010]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該本體的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分別具有一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而該隱形矯正牙套更包含兩個分別形成于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的凸塊,所述凸塊是凸伸至該容置空間內而將該牙齒分別往遠離所述凸塊的方向推擠。
[0011]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所述凸塊是垂直地彼此間隔,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0012]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所述凸塊中的其中一個凸塊對該牙齒產生一扭力,另一個凸塊則對該牙齒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抵消讓該牙齒產生旋轉的力量,而對該牙齒產生一平移力量。
[0013]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所述凸塊中的其中一個凸塊對該牙齒產生一扭力,另一個凸塊則對該牙齒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讓該牙齒移動及旋轉且不導致該牙齒之牙根突出。
[0014]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所述凸塊是以水平間隔的方式排列而使該牙齒偏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0015]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該牙齒矯正系統還包含一個調整鉗,該調整鉗包括一對互相樞接的控制臂,每一個控制臂具有一個握柄,及一個連接該握柄的夾頭,其中一個夾頭具有一個公成型件,另一個夾頭具有一個與該公成型件相配合的母成型件,該公、母成型件互相配合而能于該本體上形成所述凸塊、主突出部,及輔助突出部,該公成型件具有一個與該隱形矯正牙套之本體接觸的接觸面,且該接觸面的形狀是由平面、弧面、斜面中擇一。
[0016]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該公成型件可使任一個凸塊為垂直凸條狀用以轉動該牙齒,亦可使任一個凸塊為水平凸條狀用以平移該牙齒,并使任一個主突出部及任一個輔助突出部為具有斜面的柱體。
[0017]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包含一個隱形矯正牙套,以透明材質制成并包括一個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個位于頰側的第一側壁,及一個位于舌側且連接于該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共同配合界定出一個用以容納一排齒列的容置空間,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個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該保留空間提供該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
[0018]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該本體之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分別具有一個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而該隱形矯正牙套更包含兩個分別形成于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的凸塊,所述凸塊是凸伸至該容置空間內而將該牙齒分別往遠離所述凸塊的方向推擠。
[0019]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所述凸塊是垂直地彼此間隔,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0020]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所述凸塊中的其中一個凸塊對該牙齒產生一扭力,另一個凸塊則對該牙齒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抵消讓該牙齒產生旋轉的力量,而對該牙齒產生一平移力量。
[0021]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所述凸塊中的其中一個凸塊對該牙齒產生一扭力,另一個凸塊則對該牙齒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讓該牙齒移動及旋轉且不導致該牙齒的牙根突出。
[0022]本發明的牙齒矯正系統,所述凸塊是以水平間隔的方式排列而使該牙齒偏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0023]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0024]依據使用者的齒列作出齒模;
[0025]將該齒模上的特定牙齒調整至預定位置;
[0026]將該齒模上的特定位置設置至少一個突起部;及
[0027]將該齒模以透明材料通過壓印的方式制作出一隱形矯正牙套,該隱形矯正牙套包含一個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個位于頰側的第一側壁,及一個位于舌側且連接于該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共同配合界定出一個用以容納一排齒列的容置空間,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其中之一具有一個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該保留空間是因為該齒模上的突起部所形成,用以提供該齒列矯正時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
[0028]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制造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將該齒模上的特定位置設置兩個突起部而使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分別具有一個保留空間,所述保留空間形成后,分別于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側壁各形成有一個凸塊,所述凸塊是凸伸至該容置空間內并與特定牙齒接觸,而將特定牙齒分別往遠離所述凸塊的方向推擠,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002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隱形矯正牙套以透明材質制作提供較佳的美觀效果。另外,借由所述保留空間提供該齒列矯正時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且能形成各種不同結構的凸塊對特定牙齒提供力矩,提供更佳的矯正效果并避免牙根的突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圖1是一示意圖,說明現有的金屬矯正裝置;
[0031 ] 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中國臺灣第M441455號新型專利案所揭露「復合材質之牙齒矯正器2」;
[0032]圖3-1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現有的另一種矯正裝置;
[0033]圖3-2是一示意圖,說明使用圖3-1所示的矯正裝置后,導致牙根突出的情形;
[0034]圖4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一隱形矯正牙套的結構;
[0035]圖5是一剖視示意圖,輔助說明圖4 ;
[0036]圖6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該隱形矯正牙套的兩個凸塊與兩個保留空間相配合的態樣;
[0037]圖7_1、7_2皆為不意圖,說明需要矯正牙齒的不同狀況;
[0038]圖8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一調整鉗的結構;
[0039]圖9至圖13皆為局部放大立體圖,說明該調整鉗的公、母成型件的不同形態;
[0040]圖14是一前視圖,說明不同形態的調整鉗于該隱形矯正牙套成型出不同形狀的凸塊;
[0041]圖15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
[0042]圖16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隱形矯正牙套形成有一缺口的態樣;
[0043]圖17是一立體圖,說明該一輔助調整單元的一定位件的結構;
[0044]圖18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
[0045]圖19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及
[0046]圖20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制造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48]參閱圖4與圖5,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隱形矯正牙套3,該隱形矯正牙套3以透明材質制成并包括一本體31。該本體31具有一位于頰側的第一側壁312,及一位于舌側且連接于該第一側壁312的第二側壁313,該第一側壁312與該第二側壁313共同配合界定出一用以容納一齒列6的容置空間311。
[0049]如圖5所示,該第一側壁312與該第二側壁313分別具有一與該容置空間311連通的保留空間3110,所述保留空間3110提供該齒列6矯正時牙齒61移動的彈性空間。具體實施時,也可以選擇該第一側壁312與該第二側壁313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個與該容置空間311連通的保留空間3110。
[0050]參閱圖6,當牙齒61需要通過沿X軸(圖未示)旋轉(pitching)或平移(translating)的方式矯正時,該隱形矯正牙套3更包含兩個分別形成于該第一側壁312與該第二側壁313的凸塊32,通過以力矩產生扭力的方式加速牙齒61往預定方向移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塊32是垂直地彼此間隔,并凸伸至該容置空間311內而將牙齒61分別往遠離所述凸塊32的方向推擠。位于該第二側壁313上的保留空間3110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312上的凸塊32,而位于該第一側壁312上的保留空間3110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313上的凸塊32。
[0051 ] 其中一凸塊32對牙齒61產生一扭力,而另一凸塊32則對牙齒61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抵消讓牙齒61產生旋轉的力量,而對牙齒61產生一如圖6中箭頭所示的平移力量。在此狀態下,牙齒61不會相對于齒槽骨(圖未示)旋轉,因此可以避免牙齒61的傾斜以及牙根60的突出。
[0052]參閱圖7-1,為凸塊32的另一種排列型態。當牙齒61需要以圖7_1中箭頭所示的方向進行扭轉時,所述凸塊32是以水平間隔的方式排列而將牙齒61推往預定方向。所述凸塊32分別對牙齒61施以反方向的力量而使牙齒61沿Y軸(圖未示)旋轉(yawing)。要說明的是,在此種排列型態下,所述保留空間3110(見圖6)則會對應所述凸塊32的位置而改變。另外要說明的是,如圖7-2所示,也可以是只于該第二側壁313上形成一個凸塊32,以因應使用者的個別需求而提供對牙齒61的推力。
[0053]雖然于本實施例中該本體31是用以容納上排的齒列6,在其他實施例中仍可用以容納下排的齒列6,不以本實施例所揭露者為限。該本體31會覆蓋至部分的牙齦及上顎而產生較佳的結構強度,亦增加矯正的齒列6的力度。該本體31的容置空間311內也可添加美白藥劑或治療牙周病的藥劑,在矯正牙齒的過程中同步進行牙齒美白或治療。
[0054]如圖8所示,該牙齒矯正系統還包含一調整鉗4,所述凸塊32 (見圖6)可由該調整鉗4形成,該調整鉗4包括一對互相樞接的控制臂40。每一控制臂40具有一握柄42,及一連接該握柄42的夾頭41。其中一夾頭41具有一公成型件43,另一夾頭41具有一與該公成型件43相配合的母成型件44。該公成型件43是一由其所設置的夾頭41凸伸的凸柱,其具有一與該隱形矯正牙套3的本體31接觸的接觸面431,而該母成型件44是對應該公成型件43的位置與形狀的穿槽。該公、母成型件43、44互相配合而能于該本體31上形成所述凸塊32。
[0055]參閱圖9至圖13,該公成型件43的接觸面431可如圖8、9、10所示為弧面,或如圖11所示為平面,或如圖12、13所示為斜面。操作者可視配戴者的齒列6的實際排列狀況而選用不同的調整鉗4來成型出如圖14所示的不同形狀的凸塊32’。要說明的是,圖9所示的該公成型件43可成型出如圖6所示的凸塊32的結構,用以使牙齒61平移(translating)或沿X軸旋轉(pitching),而圖10所示的該公成型件43可成型出如圖7_1、圖7_2所示的凸塊32的結構,用以使牙齒61沿Y軸旋轉(yawing)。故,該公成型件43可使凸塊32’為垂直凸條狀用以轉動該牙齒61,亦可使凸塊32’為水平凸條狀用以平移該牙齒61。
[0056]參閱圖15至17,為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處在于:該牙齒矯正系統還包含一輔助調整單元5。在本實施例中,當使用者的門牙相當凸出,單獨使用該本體31不足以產生足夠的矯正力量時,則需要使用該輔助調整單元5。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讓門牙有足夠的空間移動,需先對特定的牙齒62(例如:犬齒)進行矯正。該輔助調整單元5包括一定位件51及兩個束縛件52。該定位件51為Z字形,并具有兩個彎折部511。首先,如圖16所示,先將該隱形矯正牙套3的本體31對應該牙齒62的位置形成一缺口 310,使該本體31安裝于該齒列6上時,設置有該定位件51的牙齒62能由該缺口 310顯露出來。接著,于該本體31上位于該缺口 310的一側形成一主突出部33,位于該缺口 310的另一側形成一輔助突出部34。該主突出部33與該輔助突出部34是往遠離該容置空間311的方向向外突出凸伸,并且是以圖12、13所示具有斜面的接觸面431的調整鉗4的該公、母成型件43、44互相配合而于該本體31上形成具有斜面的柱體。
[0057]再如圖15所示,將該隱形矯正牙套3的本體31安裝于該齒列6上,該牙齒62能由該缺口 310顯露出來,并將該定位件51黏設于該齒列6的一牙齒62上,而其中一束縛件52是勾設于該主突出部33與該定位件51的其中一彎折部511上,另一束縛件52則勾設于該輔助突出部34與另一彎折部511上,借此對該牙齒62提供位移的力量,以使該牙齒62朝該主突出部33的方向移動。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束縛件52為彈力帶,而該定位件51與該主突出部33之間的距離是可調整的,用以產生所需要的力矩。
[0058]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前述束縛件52以及主突出部33的數量可依據特定需求而改變。當該牙齒62需要拉力而非平移的力量時,束縛件52以及主突出部33的數量可以皆只要一個,而將該牙齒62拉往該主突出部33的方向。若是有多顆牙齒62需要矯正,可使該隱形矯正牙套3上能形成多個對應的缺口 310,并配合使用多個定位件51。
[0059]參閱圖18,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該隱形矯正牙套3還包括一位于該容置空間311內且設置于該本體31的第一側壁312上的顯色層35。該顯色層35的顏色是接近一般牙齒的顏色,而能對配載者的齒列6提供遮蔽的效果,以提升美觀度。
[0060]參閱圖19,本發明牙齒矯正系統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于,該輔助調整單元5還包括一固設于該隱形矯正牙套3的本體31上且位于該容置空間311內的假牙53。借此設計,若配載者的齒列6有缺牙63的情形,該假牙53可用以填補缺牙的位置,避免在矯正的過程中有牙齒往缺牙的位置偏移的現象。
[0061]參閱圖20,為前述牙齒矯正系統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于步驟SI中,依據使用者的齒列6作出齒模。于步驟S2中,將該齒模上的特定牙齒調整至預定位置。于步驟S3中,將該齒模上的特定位置設置至少一個突起部,具體實施時,可以是于該齒模上的特定位置設置兩個突起部。于步驟S4中,以透明材料壓印(imprinting)于該齒模上以制作出前述的隱形矯正牙套3。該隱形矯正牙套3包含本體31。該本體31具有位于頰側的第一側壁312,及位于舌側且連接于該第一側壁312的第二側壁313,該第一側壁312與該第二側壁313共同配合界定出用以容納齒列6的容置空間311。其中,該第一側壁312與該第二側壁313其中之一具有與該容置空間311連通的保留空間3110。可以理解的是,該齒模上設置兩個突起部可以使該第一側壁312與該第二側壁313分別具有一與該容置空間311連通的保留空間3110,所述保留空間3110即是因為該齒模上的突起部所形成,用以提供該齒列6矯正時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
[0062]當特定牙齒已朝向預定位置的方向而移動至中間位置時,于步驟S5中,即分別于該第一側壁312及該第二側壁313形成有一凸塊32,所述凸塊32是凸伸至該容置空間311內并與特定牙齒接觸,而將特定牙齒分別往遠離所述凸塊32的方向推擠以加快特定牙齒的矯正。其中位于該第二側壁313上的保留空間3110的位置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312上的凸塊32,而位于該第一側壁312上的保留空間3110的位置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313上的凸塊32。
[0063]綜上所述,該隱形矯正牙套3以透明材質制作提供較佳的美觀效果。另外,借由所述保留空間3110提供該齒列6矯正時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且能形成各種不同結構的凸塊32對特定牙齒提供力矩,提供更佳的矯正效果并避免牙根的突出。
【權利要求】
1.一種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個隱形矯正牙套,及一個輔助調整單元,該隱形矯正牙套以透明材質制成并包括一個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個位于頰側的第一側壁,及一個位于舌側且連接于該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共同配合界定出一個用以容納一排齒列的容置空間,而該本體還具有一個朝遠離該容置空間突出之主突出部,該輔助調整單元包括一個設置于該齒列的一牙齒上的定位件,及至少一個勾設于該定位件及該隱形矯正牙套的主突出部上而使該牙齒朝該主突出部的方向移動的束縛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隱形矯正牙套的本體還具有一個缺口,用以供設置有該定位件的牙齒由該缺口顯露出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本體還具有一個朝遠離該容置空間突出的輔助突出部,該主突出部與該輔助突出部分別位于該缺口的兩側,而該輔助調整單元包括兩個束縛件,所述束縛件分別勾設于該主突出部與該定位件之間,以及該輔助突出部與該定位件之間,以使該牙齒朝該主突出部的方向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定位件具有兩個彎折部,所述束縛件是分別勾設于該定位件的所述彎折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個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該保留空間提供該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分別具有一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而該隱形矯正牙套更包含兩個分別形成于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的凸塊,所述凸塊是凸伸至該容置空間內而將該牙齒分別往遠離所述凸塊的方向推擠。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是垂直地彼此間隔,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中的其中一個凸塊對該牙齒產生一扭力,另一個凸塊則對該牙齒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抵消讓該牙齒產生旋轉的力量,而對該牙齒產生一平移力量。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中的其中一個凸塊對該牙齒產生一扭力,另一個凸塊則對該牙齒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讓該牙齒移動及旋轉且不導致該牙齒之牙根突出。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是以水平間隔的方式排列而使該牙齒偏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牙齒矯正系統還包含一個調整鉗,該調整鉗包括一對互相樞接的控制臂,每一個控制臂具有一個握柄,及一個連接該握柄的夾頭,其中一個夾頭具有一個公成型件,另一個夾頭具有一個與該公成型件相配合的母成型件,該公、母成型件互相配合而能于該本體上形成所述凸塊、主突出部,及輔助突出部,該公成型件具有一個與該隱形矯正牙套之本體接觸的接觸面,且該接觸面的形狀是平面、弧面或斜面。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公成型件可使任一個凸塊為垂直凸條狀用以轉動該牙齒,亦可使任一個凸塊為水平凸條狀用以平移該牙齒,并使任一個主突出部及任一個輔助突出部為具有斜面的柱體。
13.一種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個隱形矯正牙套,該隱形矯正牙套以透明材質制成并包括一個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個位于頰側的第一側壁,及一個位于舌側且連接于該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共同配合界定出一個用以容納一排齒列的容置空間,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個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該保留空間提供該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本體之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分別具有一個與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而該隱形矯正牙套更包含兩個分別形成于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的凸塊,所述凸塊是凸伸至該容置空間內而將該牙齒分別往遠離所述凸塊的方向推擠。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是垂直地彼此間隔,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中的其中一個凸塊對該牙齒產生一扭力,另一個凸塊則對該牙齒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抵消讓該牙齒產生旋轉的力量,而對該牙齒產生一平移力量。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中的其中一個凸塊對該牙齒產生一扭力,另一個凸塊則對該牙齒產生一相反的扭力,以讓該牙齒移動及旋轉且不導致該牙齒的牙根突出。
18.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牙齒矯正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是以水平間隔的方式排列而使該牙齒偏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19.一種牙齒矯正系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依據使用者的齒列作出齒模; 將該齒模上的特定牙齒調整至預定位置; 將該齒模上的特定位置設置至少一個突起部;及 將該齒模以透明材料通過壓印的方式制作出一隱形矯正牙套, 該隱形矯正牙套包含一個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個位于頰側的第 一側壁,及一個位于舌側且連接于該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該 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共同配合界定出一個用以容納一排齒 列的容置空間,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其中之一具有一個與 該容置空間連通的保留空間,該保留空間是因為該齒模上的突 起部所形成,用以提供該齒列矯正時牙齒移動的彈性空間。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牙齒矯正系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以下步驟:將該齒模上的特定位置設置兩個突起部而使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分別具有一個保留空間,所述保留空間形成后,分別于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側壁各形成有一個凸塊,所述凸塊是凸伸至該容置空間內并與特定牙齒接觸,而將特定牙齒分別往遠離所述凸塊的方向推擠,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保留空間是對應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凸塊,而位于該第一側壁上的保留空間則是對應位于該第二側壁上的凸塊。
【文檔編號】A61C7/12GK104224333SQ201410249668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3日
【發明者】曾振文 申請人:曾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