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該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以白果、地骨皮、豬骨、花椒、樟腦、茄蒂、杏仁、徐長卿、蒼耳子、芭蕉根、露蜂房、薄荷、金銀花、五倍子、蝸牛殼和韭子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制成。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
[0001](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
[0002](二)【背景技術】
齲齒,也叫蛀牙,是一種極常見的口腔疾患,齲齒是發生在牙齒硬組織上的一種破壞性疾病,是牙齒在肌體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下逐漸發生硬組織軟化和有機溶解,使牙齒組織遭到破壞、缺損的疾病,齲齒不但破壞咀嚼器官,妨礙消化功能,而且還會并發牙髓炎、牙周炎、牙齦炎等,進行影響全身健康。
[0003]現有治療齲齒的方法是采用藥物水劑口含法、漱口發、冰片去火法;西藥用麻醉劑點滴發、麻醉劑藥棉球滲透法,嚴重病例用抗生素靜脈點滴法,進行消炎、牙周清理法等手段,但效果都不甚明顯,而且大都為西藥,毒副作用大,容易復發。近年來,將中藥應用于預防和治療齲齒的藥理和機理的研究開始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和重視,因此研制一種療效確切、方便實用的防治齲齒并緩解牙痛的藥物已經成為必然。
[0004](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制備簡單、療效顯著的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
[0005]本發明是通過 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混合制成:
白果3-9份、地骨皮9-15份、豬骨3-9份、花椒2-6份、樟腦0.06-0.12份、茄蒂3_9份、杏仁3-9份、徐長卿3-9份、蒼耳子3-9份、色蕉根10-20份、露蜂房4_10份、薄荷2_6份、金銀花10-20份、五倍子3-9份、蝸牛殼2-6份、韭子6-12份。
[0006]其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白果6份、地骨皮12份、豬骨6份、花椒4份、樟腦0.09份、茄蒂6份、杏仁6份、徐長卿6份、蒼耳子6份、芭蕉根15份、露蜂房7份、薄荷4份、金銀花15份、五倍子6份、蝸牛殼4份、韭子9份。
[0007]本發明所述中藥為散劑將各原料清洗干凈后打粉混合,制成散劑,填充于患處。
[0008]本發明采用的各原料的藥用性能如下所示:
白果:斂肺定喘,止帶縮尿。主治哮喘咳嗽,白帶白濁,遺精尿頻,無名腫毒,癬瘡;地骨皮:清虛熱,瀉肺火,涼血。主治陰虛勞熱,骨蒸盜汗,小兒疳積發熱,肺熱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
豬骨:止渴,補虛,解毒。主治消渴,肺結核,產后乳少,下痢,疽毒,牛皮癬;
花椒:溫中止痛,除濕止瀉,殺蟲止癢。主治脾胃虛寒型脘腹冷痛,蛔蟲腹痛,嘔吐泄瀉,肺寒咳喘,齲齒牙痛,陰陽帶下;
樟腦:通竅辟穢,殺蟲止癢,消腫止痛。主治熱病神昏,中惡猝倒,禿瘡,凍瘡,臁瘡,水火燙傷,跌打損傷,牙痛,風火赤眼;
茄蒂:涼血,解毒。主治腸風下血,癰腫,對口瘡,牙痛;
杏仁: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主治外感咳嗽喘滿,腸燥便秘;徐長卿:祛風除濕,行氣活血,祛痛止癢。主治風濕痹痛,腰痛,脘腹疼痛,牙痛,跌撲傷痛,小便不利,泄瀉,痢疾,濕疹,蕁麻疹;
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癢。主治鼻淵,風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濕疹,疥
癬;
芭蕉根:清熱解毒,止渴,利尿。主治熱病,煩悶,消渴,癰腫疔毒,丹毒,崩漏,淋濁,水腫,腳氣;
露蜂房:祛風止痛,攻毒消腫,殺蟲止癢。主治風濕痹痛,風蟲牙痛,癰疽惡瘡,瘰疬,喉舌腫痛,痔漏,風疹瘙癢,皮膚頑癬;
薄荷: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主治風熱表征,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肝郁脅痛;
金銀花:清熱解毒。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病發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
五倍子:斂肺,止汗,澀腸,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虛久咳,自汗盜汗,久痢久瀉,脫肛,遺精,白池,各種出血, 癰腫瘡癤;
蝸牛殼:清熱,殺蟲,消腫。主治小兒疳積,齲齒,瘰疬,酒渣鼻,脫肛;
韭子:補益肝腎,壯陽固精。主治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遺精,尿頻,尿濁,帶下清稀,及頑固性呃逆。
[0009]配方中,選用地骨皮、茄蒂、芭蕉根、蝸牛殼,用于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加配白果、豬皮、杏仁、五倍子,用于斂肺定喘、補虛解毒、降氣化痰;又配花椒、樟腦、徐長卿、露蜂房,用于溫中止痛、殺蟲止癢、行氣活血、攻毒消腫;再配蒼耳子、薄荷、金銀花、韭子,用于散寒通鸞、祛風止癢、疏肝解郁。
[0010]本發明基于中醫治療齲齒牙痛的辨病及辯證相結合的原則,標本兼治,虛實并治,內外通調,緩急兼收,篩選出清熱瀉火、殺蟲止癢、攻毒消腫的天然植物藥,根據中醫理論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對齲齒牙痛有顯著的療效和作用。
[0011]臨床觀察:
(I)臨床資料
本發明人于2008年至今,對368例齲齒牙痛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12-77歲。
[0012](2)治療方法
涂覆,一日二到三次,用棉簽蘸藥末涂覆于患處,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連用7-10天,重病患者連服20-30天。
[0013](3)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癥判斷療效標準》中有關療效標準。
[0014]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
[0015]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試驗室檢查各相關指標接近正常水平。
[0016]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試驗室檢查各相關指標有所改善,體征有改善。
[0017]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18](4)臨床結果
臨床治愈 302 M (82.07%),顯效 33 例(8.97%),有效 28 例(7.61%),無效 5 例(1.36%),總有效率為98.64%。[0019]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0020](四)【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白果3g、地骨皮9g、豬骨3g、花椒2g、樟腦0.06g、茄蒂3g、杏仁3g、徐長卿3g、蒼耳子3g、芭蕉根10g、露蜂房4g、薄荷2g、金銀花10g、五倍子3g、蝸牛殼2g、韭子6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
[0021]用法用量:涂覆,一日二到三次,用棉簽蘸藥末涂覆于患處。
[0022]實施例2:
取白果9g、地骨皮15g、豬骨9g、花椒6g、樟腦0.12g、茄蒂9g、杏仁9g、徐長卿9g、蒼耳子9g、芭蕉根20g、露蜂房10g、薄荷6g、金銀花20g、五倍子9g、蝸牛殼6g、韭子12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
[0023]用法用量:涂覆,一日二到三次,用棉簽蘸藥末涂覆于患處。
[0024]實施例3:
取白果6g、地骨皮12g、豬骨6g、花椒4g、樟腦0.09g、爺蒂6g、杏仁6g、徐長卿6g、蒼耳子6g、芭蕉根15g、 露蜂房7g、薄荷4g、金銀花15g、五倍子6g、蝸牛殼4g、韭子9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
[0025]用法用量:涂覆,一日二到三次,用棉簽蘸藥末涂覆于患處。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混合制成:白果3-9份、地骨皮9-15份、豬骨3-9份、花椒2-6份、樟腦0.06-0.12份、茄蒂3_9份、杏仁3_9份、徐長卿3-9份、蒼耳子3-9份、芭蕉根10-20份、露蜂房4-10份、薄荷2_6份、金銀花10-20份、五倍子3-9份、蝸牛殼2-6份、韭子6-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混合制成:白果6份、地骨皮12份、豬骨6份、花椒4份、樟腦0.09份、茄蒂6份、杏仁6份、徐長卿6份、蒼耳子6份、芭蕉根b 15份、露蜂房7份、薄荷4份、金銀花15份、五倍子6份、蝸牛殼4份、韭子9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齲齒牙痛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為散劑。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961519SQ201410210575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9日
【發明者】劉艷菊 申請人:濟南偉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