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它由下述原料藥制成:黃芩、虎杖、苦參、黃柏、蘇木、黃連、川芎、蒲公英、浙貝母、天花粉、連翹、白芨、沒藥、金銀花、血竭、大黃、黃芪、當歸、生地黃、乳香和麻油。本發明的藥膏具有強力殺菌消炎的功效,促進創面新陳代謝,能在短時間內消腫散瘀,可快速收斂傷口、止滲液、快速結痂,減少疤痕,效果顯著。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燒燙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沸水、滾粥、熱油、熱蒸氣的燒燙是常會發生的事。對某些燒燙傷,如果處理及時,就不會導致不良的后果。
[0003]對于一些不太嚴重的燒燙傷,人們通常在家自行涂抹一些燙傷藥膏,我國目前對治療燒燙傷的藥物有很多,如凡士林等,但存在治療周期長、治好燒燙傷處往往會留下難看的癥痕等缺點。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能在治療燒燙傷引起的各種癥狀上達到自然愈合、治愈率高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黃芩25-35克、虎杖25-35克、苦參20-30克、黃柏20-30克、蘇木15-25克、黃連18-22克、川芎18-22克、蒲公英18-22克、浙貝母18-22克、天花粉18-22克、連翹18-22克、白芨18-22克、沒藥18-22克、金 銀花18-22克、血竭12-18克、大黃12-18克、黃芪12-18克、當歸8-12克、生地黃8-12克、乳香8-12克、麻油800-1200克。
[0006]優選配比:黃芩30克、虎杖30克、苦參25克、黃柏25克、蘇木20克、黃連20克、川芎20克、蒲公英20克、浙貝母20克、天花粉20克、連翹20克、白芨20克、沒藥20克、金銀花20克、血竭15克、大黃15克、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黃10克、乳香10克、麻油1000 克。
[0007]制備及使用方法:將血竭研為細粉,其余中藥材用麻油浸泡3~7天后,倒入鍋內加熱至100°C,將藥炸黃,去渣,過濾,藥油液備用,取白蠟倒入藥油液內熔化后,倒入容器內,液體白蠟與麻油混合均勻,待溫度降至40~50°C時,將血竭兌入,攪拌均勻,冷卻即得。外敷于患處皮膚,每天更換一次。
[0008]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0009]黃芩:苦,寒。入心、肺、膽、大腸經。瀉實火,去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0010]虎杖:苦,寒,歸肝、肺、膽經。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利濕退黃,止咳平喘。本品苦寒降泄,功擅清利肝膽濕熱,又能活血通經止痛。研究證實:其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嗜血性鏈球菌、卡他球菌、大腸桿菌、褐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所含虎杖思醌類化合物、能升高白細胞,有對抗輻射引起的白細胞降低的作用;白藜蘆醇甙有鎮靜作用,大黃素對大腸有調節作用。其煎劑對外傷出血有明顯的止血作用及良好的鎮痛作用。
[0011]苦參:苦,寒。入肝、腎、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濕,殺蟲。治熱毒血痢,腸風下血,黃疸,赤白帶下,小兒肺炎,疳積,急性扁桃體炎,痔漏,脫肛,皮膚瘙癢,疥癩惡瘡,陰瘡濕癢,瘰疬,燙傷。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0012]黃柏:苦,寒。入腎、膀胱經。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藥理研究表明,黃柏水煎液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和革蘭氏陰性球菌有抑制作用,同時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并能抑制由乙酰膽堿引起的收縮反應。
[0013]蘇木:甘咸,平。入心、肝經。行血,破瘀,消腫,止痛。治婦人血氣心腹痛,經閉,產后瘀血脹痛喘急,痢疾,破傷風,癰腫,撲損瘀滯作痛。
[0014]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0015]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16]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
[0017]浙貝母: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清熱化痰,散結解毒。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疬,瘡瘍腫毒。
[0018]天花粉:生津,止渴,降火,潤燥,排膿,消腫。治熱病□喝,消渴,黃疸,肺燥咳血,癰腫。
[0019]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咽喉腫痛,風疹。
[0020]白芨:補肺生肌,化瘀止血。治肺癆咳血,吐血,衄血,創傷,癰腫,湯火傷。
[0021]沒藥:苦,辛,平,無毒。肝,脾,心,腎經。活血定痛,消腫生肌,主治跌打損傷,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瘡瘍潰后久不收口。
[0022]金銀花:清熱,解毒。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
[0023]血竭:性味,甘咸,平;歸經,入心、肝經。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治跌打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疬,臁瘡潰久不合。
[0024]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肝經。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治實熱便秘,譫語發托,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亦,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
[0025]黃芪:性溫,味甘。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氣虛血脫,表虛自汗、盜汗。
[0026]當歸:甘辛,溫。入心、肝、脾經。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0027]生地黃:苦寒清熱,甘寒 質潤養陰,為清涼滋潤之品,擅長于滋陰清熱涼血。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
[0028]乳香: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
[0029]麻油:外用作為軟膏及硬膏基質;外敷用,如燙傷、燒傷、瘡等,用麻油和(拌)藥(粉狀),敷在患處,不干不裂,加快傷口愈合。
[0030]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不僅在治療時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之功效,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具有強力殺菌消炎的功效,促進創面新陳代謝,能在短時間內消腫散瘀,可快速收斂傷口、止滲液、快速結痂,減少疤痕,效果顯著。
[0031]以下結合臨床資料及典型病例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0032]一、臨床觀察
[0033]80例患者均為2011年7月~2013年9月門診病人,其中熱水燙傷52例,拔火罐、艾灸傷等理療燙傷17例,其它熱力傷11例。燒燙傷部位:80例患者的燒燙傷部位包括:前胸部、頭面部、手部、前臂部、腿部、臀部、肩背部、腹部等處。
[0034]二、燒燙傷面積及深度估算
[0035]參考全國高等醫學教材《外科學》第6版第15章,本組患者均為小面積燒燙傷病例,以手掌法進行估算,以患者本人手掌為準,五指并攏單掌面積為體表面積1%,五指稍分開為體表面積1.25%。I度燒傷,面積〈1%的64例,淺II度燒傷,面積〈1%的10例,深II度燒傷,面積〈1%的2例,面積>1%的2例,III度燒傷,面積〈1%的2例。
[0036]三、治療方法與護理
[0037]將本發明治療燒燙傷的藥膏直接外敷于患處皮膚,每天更換一次。
[0038]四、結果
[0039]檢驗結果顯示:80例燒燙傷患者,I度愈合時間為I個療程、淺II度愈合時間為3 - 4個療程、深II度燒燙傷患者愈合`時間為5 - 6個療程,面積>1%的2例深II度燒傷患者愈合時間為8個療程。除了這兩例患者留下較淺疤痕外,其余患者均未留疤痕。
[0040]五、結論:本發明藥物有消炎、止痛、促進組織再生等作用,使傷口早結痂、早愈合,縮短愈合周期。對燒燙傷、外傷傷口、皮膚潰瘍等等炎癥性疾病也具有顯著療效。且治療方法簡單,安全有效,無痛苦和并發癥。
[0041]表1治療結果
[0042]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黃芩25-35克、虎杖25-35克、苦參20-30克、黃柏20-30克、蘇木15-25克、黃連18-22克、川芎18-22克、蒲公英18-22克、浙貝母18-22克、天花粉18-22克、連翹18-22克、白芨18-22克、沒藥18-22克、金銀花18-22克、血竭12-18克、大黃12-18克、黃芪12-18克、當歸8_12克、生地黃8_12克、乳香8-12克和麻油800-1200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膏,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黃芩30克、虎杖30克、苦參25克、黃柏25克、蘇木20克、黃連20克、川芎20克、蒲公英20克、浙貝母20克、天花粉20克、連翹20克、白芨20克、沒藥20克、金銀花20克、血竭15克、大黃15克、黃芪15克、當歸1 0克、生地黃10克、乳香10克和麻油1000克。
【文檔編號】A61P17/02GK103877388SQ201410153266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任愛玲 申請人:山東省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