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及其制備方法,包括:西紅花5g,金錢草15g,木通15g,青骨藤15g,狗脊20g,黑骨頭20g,紅馬蹄烏20g,馬尾草20g,茜草20g,桑寄生20g,伸筋草20g,杜仲25g,小南木香25g,玉帶草25g,黑面防己30g,淮牛膝30g,透骨草30g,小紅參30g,小血藤30g,大血藤40g,見血飛50g,雞血藤50g,五爪金龍25g,石筋草30g;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制備方法包括:將配方中的藥材,用粉碎機打碎裝入醫用脫脂紗布袋中,放入玻璃容器內,加入酒精度數在50度的食用白酒5000ml密封避光保存3周。本發明實現了疏通經絡、祛風除濕、扶正固本、祛瘀止痛的功效,改善了肢體小關節微循環,改善了機體免疫功能。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中醫【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中醫學上常把風濕病統稱之為“痹證”,而西醫學卻習慣稱之為風濕性疾病和類風濕性疾病。該疾病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風濕熱、強直性脊柱炎
坐寸ο
[0003]我國是風濕病的發病大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多發病、常見病,也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必須引起的高度重視。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種由多因素所引起的綜合征。
[0004]類風濕關節炎是常見的風濕性疾病之一,也是一個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因其發病率、致殘率均高,病情纏綿,且病因病機尚不清楚,目前已成為世界性攻關項目之一。其主要特征為對稱性、周圍性多個關節慢性炎性病變,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病變呈持續、反復的發作過程。多見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現為對稱性、慢性 、進行性多關節炎,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癥、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關節軟骨、軟骨下骨、韌帶和肌腱等,造成關節軟骨、骨和關節囊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它主要累及雙手、雙足等四肢小關節,嚴重者可累及全身大關節,慢性炎癥造成關節破壞、畸形、殘疾,最終喪失勞動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0005]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數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病程遷延,如不及早合理治療,3年內關節破壞率將達70%。積極、正確的治療可使80%以上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
[0006]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西藥常見有過敏反應及毒副作用,而中醫藥在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中藥完全有可能通過多層次、多環節、多靶點、多途徑發揮其改善類風濕病病情的作用。眾所周知,最理想的藥物就是作用于全身多個系統,且副作用小,而中藥正好具有這樣的優點。因此采用中醫藥方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前景非常廣闊,值得繼續努力深入研究下去。
[0007]風濕類疾病的病因和病機
[0008]屬祖國醫學“痹證” “虺痹” “骨痹”等范疇,《內經》最早提出了風寒濕邪與機體“內外相合”致痹的觀點,認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陰氣少,陽氣多,故為病熱;陽氣少,陰氣多,故為病寒”等,指出痹證的發生除了風寒濕外邪的侵襲外,還由于機體內部臟腑經絡陰陽失調逆亂,“兩氣相感”而發病,強調先有臟腑內傷、陰陽失調及營衛不和,后風寒濕邪乘虛內侵而致病。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和免疫學的不斷發展,運用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闡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對于認識和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探討中醫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0009]祖國醫學對該病早有精辟記載。古代醫家所稱的“白虎歷節”、“痛風”、“痹”都與這類疾病相似,認為多由風寒濕邪氣乘虛侵入人體,或素有蘊熱,風寒濕郁久化熱,留滯經絡,閉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腎虧損,筋骨失于濡養,以致關節畸形僵硬。
[0010]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痹證范疇,但歷代又有“歷節”、“痛風”、“骨痹”、“頑痹”、“鶴膝風”、“鼓槌風”等稱謂。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于一般痹證,在病因病機上有其特殊性。目前對本病病因病機較為一致的觀點是:內因是脾胃肝腎氣血陰陽不足,衛外不固,而以腎虛為本;外因為風寒濕熱邪氣侵襲關節、肌肉、筋骨,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致血停為瘀,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閉阻經絡,深入骨骱,而致關節腫脹、畸變。故痰瘀貫穿疾病的始終。[0011]中醫學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多因稟賦不足,臟腑功能低下,風、寒、濕、熱之邪內侵所致。《內經》在論述痹證的發病機制時指出:“血氣皆少,感于寒濕,則善痹骨痛”;《靈樞.五變》血氣皆少,……善痿厥足痹”;“粗里肉不堅,善病痹”。著名醫學家張仲景首次以“歷節病”命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指出歷節病是一種特殊的頑固性痹證,其血虛歷節的病機、證候是“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說明氣血不足、體質虛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的基礎。在活動期由于風、寒、濕、熱之邪痹阻經絡關節,氣血運行不暢,免疫反應性炎癥突出,表現為“邪氣實”,關節疼痛明顯,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0012]現代醫學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是由現在尚未知的環境中某種抗原,對具有敏感性的某些遺傳背景的人,刺激產生免疫反應而發病。在其發病過程中主要發生T細胞免疫反應、滑膜細胞免疫反應、細胞因子的自分泌及旁分泌作用、B細胞產生自身抗體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關節局部免疫細胞、炎性細胞、細胞因子、炎癥介質等大量聚集,尤其細胞因子是形成滑膜炎,造成關節破壞、骨與軟骨吸收的主要介質。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中藥清熱利濕藥有利于消除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外來抗原對機體免疫反應的影響,中斷免疫反應的始動環節,抑制炎癥的滲出、壞死,減少纖維粘連,清除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感染誘因,恢復亢進的體液免疫以及減少炎癥細胞的浸潤,阻止病情進展。活血化瘀中藥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障礙,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降低血粘度,減輕炎癥過程紅腫熱痛,增加氧運,減少滲出,有望達到防治骨纖維化,修復骨質的破壞,減少關節致殘。
[0013]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完整和統一的有機整體,當受到內因的影響或外因的侵襲時,人體內環境的穩定性及機體內外相對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大量的研究證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與多種因素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均參與了這一病變。
[0014]現有西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西藥常見有過敏反應及毒副作用,不利于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的痊愈。
【發明內容】
[0015]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及其制備方法,旨在解決現有西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西藥常見有過敏反應及毒副作用的問題。
[0016]本發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制備方法,該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7]步驟一,按照西紅花5g,金錢草15g,木通15g,青骨藤15g,狗脊20g,黑骨頭20g,紅馬蹄烏20g,馬尾草20g,茜草20g,桑寄生20g,伸筋草20g,杜仲25g,小南木香25g,玉帶草25g,黑面防己30g,淮牛膝30g,透骨草30g,小紅參30g,小血藤30g,大血藤40g,見血飛50g,雞血藤50g,五爪金龍25g,石筋草30g準備藥材;
[0018]步驟二,將步驟一的藥材用酒精度數在25度的黃酒浸泡10分鐘,取出晾干,用粉碎機打碎成200目細小顆粒,裝入醫用脫脂紗布袋中,放入玻璃容器內,加入酒精度數在50度的食用白酒5000ml密封避光保存,3周后將紗布袋取出,將剩余白酒用5層紗布過濾后使用。
[0019]進一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使用方法:不空腹睡前口服,每次30_50ml或涂擦患處后揉搓發熱即可。
[0020]一種基于上述的制備方法制備的中藥藥酒
[0021]本發明提供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及其制備方法,按照中醫學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多因稟賦不足,臟腑功能低下,風、寒、濕、熱之邪內侵所致,采用以見血飛、黑骨頭、石筋草、白防己、黑骨藤、紅馬蹄烏、馬尾草、木通、金錢草、透骨草等祛風散寒、鎮痛消炎、祛瘀活血、消腫利尿;小紅參、西紅花、牛膝、杜仲、狗脊、玉帶草血藤等補肝強腎、活血補血、祛瘀行血、從而達到祛風除濕,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效,使痹癥自除,實現了疏通經絡、祛風除濕、扶正固本、祛瘀止痛的功效,為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和痛風性關節炎提供一種效果良好的中藥,解決了西藥副作用大的問題。本發明同時將搜風除濕藥與活血通絡藥聯合應用,改善了肢體小關節微循環,促進了炎癥病灶的消退及增生病變的軟化和吸收,改善了機體免疫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制備方法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4]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0025]本發明實施例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包括:西紅花5g,金錢草15g,木通15g,青骨藤15g,狗脊20g,黑骨頭20g,紅馬蹄烏20g,馬尾草20g,茜草20g,桑寄生20g,伸筋草20g,杜仲25g,小南木香25g,玉帶草25g,黑面防己30g,淮牛膝30g,透骨草30g,小紅參30g,小血藤30g,大血藤40g,見血飛50g,雞血藤50g,五爪金龍25g,石筋草30g。
[0026]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7]SlOl:按照中的西紅花5g,金錢草15g,木通15g,青骨藤15g,狗脊20g,黑骨頭20g,紅馬蹄烏20g,馬尾草20g,茜草20g,桑寄生20g,伸筋草20g,杜仲25g,小南木香25g,玉帶草25g,黑面防己30g,淮牛膝30g,透骨草30g,小紅參30g,小血藤30g,大血藤40g,見血飛50g,雞血藤50g,五爪金龍25g,石筋草30g準備藥材;
[0028]S102:將中的藥材,用粉碎機打碎裝入醫用脫脂紗布袋中,放入玻璃容器內,加入酒精度數在50度的食用白酒5000ml密封避光保存,3周后就可以使用。
[0029]步驟S102的具體方法為:將中的藥材用酒精度數在25度的黃酒浸泡10分鐘,取出晾干,用粉碎機打碎成200目細小顆粒,裝入醫用脫脂紗布袋中,放入玻璃容器內,加入酒精度數在50度的食用白酒5000ml密封避光保存,3周后將紗布袋取出,將剩余白酒用5層紗布過濾后就可以使用。
[0030]本發明實施例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使用方法:
[0031]1、睡前口服:每次30_50ml (不得空腹);
[0032]2取本品適量涂擦患處后揉搓發熱即可。
[0033]本發明的原理:
[0034]本發明藥方中以見血飛、黑骨頭、石筋草、白防己、黑骨藤、紅馬蹄烏、馬尾草、木通、金錢草、透骨草等祛風散寒、鎮痛消炎、祛瘀活血、消腫利尿;小紅參、西紅花、牛膝、杜仲、狗脊、玉帶草血藤等補肝強腎、活血補血、祛瘀行血、從而達到祛風除濕,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效,使痹癥自除。
[0035]通過以下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使用效果做進一步的說明:
[0036]一、臨床資料:
[0037]類風濕性關節 炎患者病例選擇100例均為我院患者,來源2012年I月~2014年I月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診斷標準符合美國風濕病協會1987年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晨僵至少Ih ;3個或3個以上關節部位的關節炎;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對稱性關節炎;類風濕結節;手X線改變;類風濕因子陽性,符合以上4條或4條以上),按就診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20~73歲,病程I~14年,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19~71歲,病程I~13年。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0038]二、治療方法:
[0039]觀察組患者服用“本發明的藥酒”治療,然后觀4項主癥:類風濕因子、血沉、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指標的變化。
[0040]對照組治療方法:給予甲氨蝶呤片(10mg/d),柳氮磺吡啶片(0.75g3次/d)、戴芬膠囊(雙氯芬酸鈉,75mg/d)及復方丹參注射液(30ml/d靜脈滴注)等藥物治療。
[0041 ] 二、療效標準:
[0042]1、療效標準:兩組患者治療觀察3周,記錄治療如后的臨床指標: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晨僵時間、握力;實驗室指標: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
[0043]癥狀療效判定標準參照1993年衛生部制定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標準量化,臨床治愈:主要癥狀、體征改善率> 90,血沉及C反應蛋白正常或明顯改善或接近正常,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改善率> 70,血沉及C反應蛋白有改善,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改善率> 50,血沉及C反應蛋白有改善或無改善,無效:主要癥狀、體征改善率< 30,血沉及C反應蛋白無改善;
[0044]2、觀察指標:
[0045]證候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 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 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 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 30,計算方式為/治療前積分X 100 ;
[0046]3、療效標準臨床治愈:癥狀全部消失,功能活動恢復正常,主要實驗室檢查指標正常;顯效:全部癥狀消除,或主要癥狀消除、關節功能基本恢復,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實驗室檢查指標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除,主要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或有明顯進步,生活不能自理轉為能夠自理,或失去工作和勞動能力轉為勞動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復,主要實驗室檢查指標基本正常;無效:與治療前相比較,各方面均無進步者或惡化;
[0047]4、治療效果:
[0048]觀察組臨床治愈40例,顯效48例,有效49例,無效I例,總有效率98 %,對照組臨床治愈10例,顯效25例,有效30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60%,
[0049]臨床結果表明服用“藥酒”可以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晨僵時間、關節腫脹數、關節疼痛數減少,并且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說明“藥酒”有一定的鎮痛、抗炎作用,經“本發明的中藥藥酒”治療后的患者的血沉、C反應蛋白與對照組比下降更為明顯,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說明兩者均有抑制疾病活動,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但“本發明的中藥藥酒”療效較好,起效較快;
[0050]四、典型病例:
[0051]病例一:李某,女,24歲,患類風濕性關節炎2年,2012年7月來我院就診,患者見雙踝、雙膝、雙肘、雙腕關節疼痛,雙手指關節腫脹、僵硬、晨僵達3小時以上,踝、膝關節疼痛,肢體沉重、手腳乏力,心情煩躁,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脈搏沉細澀滯、舌質淡、苔白,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患者采用“本發明的中藥藥酒”內服加外擦,I個療程后,患者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癥狀減輕,無疲乏感,2個療程后,患者關節疼痛、腫脹、晨僵消失,血壓、血糖等化驗指標恢復正常,且無腸胃刺激反應和不適感,2013年10月隨訪,患者病情穩定,無復發;
[0052]張某,女,38歲,臨床表現為雙手腕關節紅腫、疼痛,有輕度變形,手指僵硬并難以屈伸,晨僵達六小時以上,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讓其服用“本發明的中藥藥酒”和患處外擦,兩個療程后,患者腫脹消除,晨僵消失,疼痛減輕,為鞏固療效,令其再單獨口服“本發明的中藥藥酒” I個療程。隨訪患者至今無復發情況。
[0053]中醫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人體營衛不調,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感受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如《素問.痹論篇》云:“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肝主筋、腎主骨,痹癥日久累及肝腎,耗傷氣血,故治療痹癥采用疏通經絡、祛風除濕、扶正固本、祛瘀止痛,之法;
[0054]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中醫痹證范疇,其病因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病機乃素體腎虛,寒濕深浸人骨,骨損筋攣;寒濕、賊風、痰濁、瘀血等互為膠結,凝聚不散,經絡閉阻,氣血不行所致,其病變表現出晨僵,關節痛、腫、變形等氣滯血瘀特點,故治療上以益氣扶正,補腎祛寒,活血化瘀為總的原則;
[0055]據有關中藥藥理研究,滋陰養血、`補肝腎強筋骨及補腎壯陽、祛風濕的藥能增強細胞免疫,促進淋巴細胞轉移,對細胞免疫低下有升高作用,對正常T細胞系統無影響,為本發明重用扶正補腎祛邪藥治愈類風濕病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搜風除濕藥與活血通絡藥聯合應用,可改善肢體小關節微循環,促進炎癥病灶的消退及增生病變的軟化和吸收,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因此對晨僵,關節腫大,疼痛等臨床癥狀體征有較明顯的改善。[0056]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照西紅花5g,金錢草15g,木通15g,青骨藤15g,狗脊20g,黑骨頭20g,紅馬蹄烏20g,馬尾草20g,茜草20g,桑寄生20g,伸筋草20g,杜仲25g,小南木香25g,玉帶草25g,黑面防己30g,淮牛膝30g,透骨草30g,小紅參30g,小血藤30g,大血藤40g,見血飛50g,雞血藤50g,五爪金龍25g,石筋草30g準備藥材; 步驟二,將步驟一的藥材用酒精度數在25度的黃酒浸泡10分鐘,取出晾干,用粉碎機打碎成200目細小顆粒,裝入醫用脫脂紗布袋中,放入玻璃容器內,加入酒精度數在50度的食用白酒5000ml密封避光保存,3周后將紗布袋取出,將剩余白酒用5層紗布過濾后使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藥藥酒使用方法:不空腹睡前口服,每次30-50ml或涂擦患處后揉搓發熱即可。
3.一種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的中藥藥酒。
【文檔編號】A61P19/02GK103877334SQ201410140954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明者】王有德 申請人:王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