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可有效解決小兒感冒治療的外用藥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9-11g、細辛4-6g、延胡索9-11g、甘遂4-6g、肉桂1.5-3.5g、生姜14-16g和氮酮0.2-0.4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本發明原料豐富,方法簡單,易生產,使用方便,效果好,有效用于治療小兒感冒,是小兒感冒治療藥物上的創新。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藥,特別是一種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
【背景技術】
[0002]小兒“肺常不足、腎常虛”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衛外功能不足,易為外邪所侵襲,最容易患外感疾病,如感冒、咳嗽等。所述的小兒為0-6歲的嬰幼兒,一旦小兒患外感疾病,需要及時治療,而目前治療一是打針輸液,二是服藥治療,而打針輸液由于小兒血管隱蔽性強,不但給醫生帶來麻煩,而且還會給小兒帶來痛苦,若采用服藥,小兒很難服用,而且小兒內服用藥一定要慎重,且喂藥困難,大大影響了使用和療效,那么能否研制一種內病外治的中藥物,以用于小兒感冒的治療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可有效解決小兒感冒治療的外用藥問題。
[0004]本發明解決的技術方案是,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9-llg、細辛 4-6g、延胡索 9-llg、甘遂 4-6g、肉桂 1.5-3.5g、生姜 14_16g 和氮酮 0.2-0.4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 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0005]本發明原料豐富,方法簡單,易生產,使用方便,效果好,有效用于治療小兒感冒,是小兒感冒治療藥物上的創新。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07]實施例1
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9g、細辛4g、延胡索9g、甘遂4g、肉桂1.5g、生姜14g和氮酮0.2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X5-7cm,每片含藥膏20_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0008]實施例2
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log、細辛5g、延胡索10g、甘遂5g、肉桂2.5g、生姜15g和氮酮0.3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2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X5-7cm,每片含藥膏20-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0009]實施例3
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Hg、細辛6g、延胡索Hg、甘遂6g、肉桂3.5g、生姜16g和氮酮0.4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 X 5-7cm,每片含藥膏20-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0010]實施例4
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9.5g、細辛4.5g、延胡索9.5g、甘遂4.5g、肉桂2g、生姜14.5g和氮酮0.25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 X 5-7cm,每片含藥膏20-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0011]實施例5
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10.5g、細辛5.5g、延胡索10.5g、甘遂5.5g、肉桂3g、生姜15.5g和氮酮0.35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 X 5-7cm,每片含藥膏20-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0012]上述藥物的有效組合,互相支持,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痰之功效,有效用于治療小兒感冒,并經臨床 實驗取得了滿意的有益技術效果,相關試驗資料如下:
1.選擇病例標準
臨床以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畏寒發熱,或全身不適為主要癥狀,多有氣候驟變、冷暖失宜或與感冒患者接觸史。全年均可發病,尤以春季多見。嬰幼兒全身癥狀較明顯,多有高熱,年長兒以局部癥狀較突出。
[0013]2.診斷標準
凡具有上述I所述癥狀,均確診為小兒感冒患者。
[0014]3.治療方案
凡對確診患有小兒感冒者,均給予本發明穴位貼治療,適用于外感風寒的患兒,出現鼻流清涕、咳嗽、痰飲喘咳者尤為適宜。使用時將膏貼分別貼于大椎、風門、肺俞穴處。若痰多者,可選配天突穴;若咳喘嚴重者,可選配定喘穴;若遇冷氣咳嗽加重者,可選配腎俞穴。
[0015]將貼劑固定于所選穴上,一般1-2小時后取下,以敷貼處皮膚潮紅為佳,貼敷后患兒哭鬧不止的應立即取下,每穴一貼,每天一次,5-7天為一療程。對于體質較弱的患兒可于夏季頭伏、二伏、三伏各貼敷I次,用于提高免疫、預防感冒。
4.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
[0016]好轉:癥狀有明顯改善或改善。
[0017]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0018]5.統計學處理
按診斷標準,對確診的165例小兒感冒患者進行穴位貼治療,年齡0-6歲,其中,治療一個療程后,治愈81例,好轉78例,未愈6例;經統計學分析總有效率達96%以上,并且在貼敷治療過程中,未見任何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表明用藥安全有效。
[0019] 6.結論
由上述試驗資料表明,本發明是由純中藥制成,貼敷效果好,無毒副作用,通過直接貼敷途徑,具有操作方便,功效顯著等特點,就臨床試用的小兒感冒患者,有效率達96%以上,是外用貼劑上的創新,具有實際的臨床意義,為小兒感冒患者提供了有效地治療藥物,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其特征在于,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9-llg、細辛4-6g、延胡索9-llg、甘遂4-6g、肉桂1.5-3.5g、生姜14_16g和氮酮0.2-0.4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其特征在于,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9g、細辛4g、延胡索9g、甘遂4g、肉桂1.5g、生姜14g和氮酮0.2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X5-7cm,每片含藥膏20_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SP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其特征在于,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10g、細辛5g、延胡索10g、甘遂5g、肉桂2.5g、生姜15g和氮酮0.3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2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X5-7cm,每片含藥膏20_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4.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其特征在于,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llg、細辛6g、延胡索llg、甘遂6g、肉桂3.5g、生姜16g和氮酮0.4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X5-7cm,每片含藥膏20_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其特征在于,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9.5g、細辛4.5g、延胡索9.5g、甘遂4.5g、肉桂2g、生姜14.5g和氮酮0.25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X 5-7cm,每片含藥膏20_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穴位貼,其特征在于,該穴位貼劑是由以下重量計的原料藥物制成:白芥子10.5g、細辛5.5g、延胡索10.5g、甘遂5.5g、肉桂3g、生姜15.5g和氮酮0.35g,其中,將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磨成細粉,過110-130目篩,混合均勻成藥粉;再將生姜榨成汁,加入藥粉中,加入作為透皮滲透劑的氮酮,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5-7X 5-7cm,每片含藥膏20_25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成。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3830702SQ201410082267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7日
【發明者】馬巧琳, 胡斌, 馬奔, 徐翠香 申請人:河南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