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威靈仙25-35克、香樟木25-35克、蘇木屑25-35克、鹿銜草25-35克、伸筋草25-35克、透骨草25-35克、羌活10-20克、白芷10-20克、郁金10-20克、梓木10-20克、木瓜10-20克、黃柏10-20克、三七10-20克、土鱉蟲10-20克、補骨脂10-20克、乳香10-20克、沒藥10-20克、紅花10-15克、血竭8-15克。本發明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7.5%。是治療足跟痛的有效驗方。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醫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
【背景技術】
[0002]足跟痛,是足跟骨質增生導致的一種常見病。其主要癥狀是:足跟壓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及針刺的痛感,手摩有麻痹感覺,活動開后,癥狀逐漸減輕,該病多見于中老年人。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肝腎不足或久病體虛,引起足底部組織退化,是主要致病機理。在治療上,應內服外浸同時用藥,療效更加可靠。外用中藥以開竅透骨之高效、高濃度純中藥藥液,用局部滲透法對患處進行浸泡,使之產生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活血散瘀,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營養作用,達到修復骨病組織之目的。用內服外浸中藥治療足跟痛,其療效優于其他治療方法,得到了醫學界的普遍認可。針對上述情況,發明人在臨床實踐中,對用外浸內服中藥治療足跟痛,進行了長期研究總結,優選出一種療效十分顯著的外用中藥驗方。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外用中藥由下列原料藥材及重量組成:威靈仙25-35克(30克)、香樟木25-35克(30克)、蘇木屑25-35克(30克)、鹿銜草25-35克(30克)、伸筋草25-35克(30克)、透骨草25-35克(30克)、羌活10-20克(15克)、白芷10-20克(15克)、郁金10-20克(15克)、梓木10-20克(15克)、木瓜10-20克(15克)、黃柏10-20克(15克)、三七10-20克(15克)、土鱉蟲10-20克(15克)、補骨脂10-20克(15克)、乳香10-20克(15克)、沒藥10-20克(15克)、紅花10-15克(12克)、血竭8-15克(10克)。
[0004]本發明中藥最佳組方重量為括號內數字。
[0005]本發明各味藥材的 功能主治分析如下:威靈仙一祛風濕,通絡止痛。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屈伸不利,腰膝關節酸痛等。香樟木-祛風,化積。治:腹痛,食積不化,腳氣,疥癬風癢。蘇木屑一活血通經,消腫止痛。治:經閉,癰腫,跌打損傷等。鹿銜草-祛風,解毒。治:風濕痹痛,瘡瘍腫毒,外傷出血,目赤腫痛等。伸筋草一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絡。治:風寒濕痹,肢遠麻木,絡脈拘攣,疼痛,腫痛。透骨草-活血止痛,祛風濕。治:跌打損傷,風濕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羌活一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治:頭痛身痛,風濕痹痛等。白芷一散風,燥濕,排膿,止痛。治:感冒頭痛,瘡癰腫毒等。郁金-行氣解郁,化瘀止痛,涼血清心,利膽退黃。治:胸悶脅痛,月經失調,濕熱黃疸等。梓木-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治:風濕性關節炎,手足痛風等。木瓜-舒筋活絡,化濕和胃。治:筋脈拘急,風濕痛,關節不利,腳氣脹痛。黃柏-清熱,瀉火,退虛熱。治:足膝腫痛,瘡瘍腫毒,濕疹等。三七-化瘀止血,活血止痛。治:跌打損傷,內外出血,瘀血疼痛等。土鱉蟲-破瘀血,續筋骨。治瘀血腹痛,跌打骨折損傷,瘀滯疼痛等。補骨脂-補腎益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治:腎虛,腰膝冷痛,脾腎陽虛泄瀉等。乳香一活血消腫,止痛,去腐,生肌。治:跌打傷痛,癰腫瘡瘍,風濕痹痛,瘡癰潰破,久不收口等。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治:跌打傷痛,癰腫瘡瘍,風濕痹痛等。紅花--活血散瘀,痛經。治: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關節酸痛等。血竭--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刀傷出血,潰瘍不合等。從上述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分析可以看出,這些藥物多數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能,對治療足跟痛針對性很強,部分藥物雖不直接作用于足跟,但該中藥除對患部直接進行治療外,同時也對全身進行調理,既治標又治本,最終從根本上清除病源,徹底治愈病癥。縱觀處方用藥,按主、輔、佐、使相配伍,在各種藥材相互配合下,使其發揮最大效率。用藥取疊加方式,可增強藥物的療效。本發明中藥是在臨床實踐中優選出的有效驗方。
[0006]本發明的制備方法:
[0007]按處方及重量精選原料中藥,用砂鍋或鋁鍋煎,加適量水先浸泡I小時,然后煎至水量下降約1/4停火,濾出藥液,藥渣留著下次再煎,每劑藥可復煎使用5天。
[0008]本發明的用法用量及禁忌:
[0009]將藥液趁熱置能保溫的容器內,用厚毛巾或布蓋嚴腳面,足跟放在容器上進行熏蒸,待藥液溫度適宜時,將腳全部浸入藥液中,泡到藥液涼至常溫即可。用完的藥液再加入藥渣中復煎重復使用。每天泡2次,15天為I療程。禁忌:治療期間勿用涼水洗腳。
[0010]本發明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 %,治愈率87.5%。是治療足跟痛的有效驗方。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1
[0012]1、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威靈仙25克、香樟木25克、蘇木屑25克、鹿銜草25克、伸筋草25克、透骨草25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郁金10克、梓木10克、木瓜10克、黃柏10克、三七10克、土鱉蟲10克、補骨脂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紅花10克、血竭8克。
[0013]2、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按處方及重量精選原料中藥,用砂鍋或鋁鍋煎,加適量水先浸泡I小時,然后煎至水量下降約1/4停火,濾出藥液,藥渣留著下次再煎,每劑藥可復煎使用5天。
[0014]3、本發明的用法用量及禁忌:將藥液趁熱置能保溫的容器內,用厚毛巾或布蓋嚴腳面,足跟放在容器上進行熏蒸,待藥液溫度適宜時,將腳全部浸入藥液中,泡到藥液涼至常溫即可。用完的藥液再加入藥渣中復煎重復使用。每天泡2次,15天為I療程。禁忌:治療期間勿用涼 水洗腳。
[0015]實施例2
[0016]1、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威靈仙30克、香樟木30克、蘇木屑30克、鹿銜草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郁金15克、梓木15克、木瓜15克、黃柏15克、三七15克、土鱉蟲15克、補骨脂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紅花12克、血竭10克。
[0017]2、制備方法及用法用量禁忌,同實施例1。
[0018]實施例3
[0019]1、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威靈仙35克、香樟木35克、蘇木屑35克、鹿銜草35克、伸筋草35克、透骨草35克、羌活20克、白芷20克、郁金20克、梓木20克、木瓜20克、黃柏20克、三七20克、土鱉蟲20克、補骨脂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紅花15克、血竭15克。
[0020]2、制備方法及用法用量禁忌,同實施例I。
[0021]足跟痛診斷、治療標準及本發明外用中藥療效總結:
[0022]I、診斷標準:足跟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及針刺的痛感,手摩有麻痹感覺,活動開后,癥狀逐漸減輕。可發生在雙足或一足,該病多見于中老年人。
[0023]2、治療標準:有效一病癥減輕。治愈一病癥消失,恢復正常。
[0024]3,2010年I月至2012年12月,有32名患者使用本發明中藥,治愈28人,占87. 5%,癥狀減輕5人,有效100%。
[0025]4、本發明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7. 5%。是治療足跟痛的有效驗方。
[0026]病例介紹:
[0027]以下病例處方 用藥重量,按實施例2標準使用。
[0028]I、于某某,男,68歲,2010年3月就診,患者雙腳跟痛半年多,行走困難,X光片顯示骨質增生明顯,服藥、理療效果甚微。使用本發明外用中藥熏洗3療程,同時內服治療足跟痛中藥3療程,癥狀消失,恢復正常。
[0029]2、喬某某,女,57歲,2011年10月就診,患者左腳3年前曾受過外傷,近I年來腳跟疼痛不斷加重,走路腳跟不敢著地,X光檢查診斷為足跟骨質增生。使用本發明中藥熏洗2療程,同時內服治療足跟痛中藥2療程,治愈。隨訪,未復發。
[0030]3、朱某某,男,60歲,2012年5月就診,患者腳跟痛I年之久,左腳重右腳輕,用過偏方燙洗也未見好轉,醫院檢查診斷為足跟骨質增生。使用本發明中藥熏洗2療程,同時內服治療足跟痛中藥2療程,治愈。隨訪,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威靈仙25-35克、香樟木25-35克、蘇木屑25-35克、鹿銜草25-35克、伸筋草25-35克、透骨草25-35克、羌活10-20克、白芷10-20克、郁金10-20克、梓木10-20克、木瓜10-20克、黃柏10-20克、三七10-20克、土鱉蟲10-20克、補骨脂10-20克、乳香10-20克、沒藥10-20克、紅花10-15克、血竭8-15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足跟痛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威靈仙30克、香樟木30克、蘇木屑30克、鹿銜草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郁金15克、梓木15克、木瓜15克、黃柏15克、三七15克、土鱉蟲15克、補骨脂 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紅花12克、血竭10克。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3751726SQ201410044690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3日
【發明者】初紅霞, 初華蕾 申請人:初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