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尿布(10)沿寬度方向具有:彈性構件(34、35)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C1、C2、D1、D2)和位于2個該伸縮區域之間的非伸縮區域(C3、D3)。吸收性芯(22)包含塊區域和位于該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或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216)。塊區域包含高克重部(214a)和低克重部(214b)。非塊區域(216)的厚度和克重為一定。在非伸縮區域(C3、D3)配置有塊區域。彈性構件(34、35)的固定端部位于非塊區域(216)。
【專利說明】吸收性物品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術】
[0002]已知有使用塊(block)狀的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參照專利文獻I),該塊狀的吸收體設置有沿平面方向延伸設置的槽狀的空間。在該文獻所記載的塊狀的吸收體中,通過壓花加工按壓吸收體而形成厚度較小的凹部,非按壓部分成為厚度較大的凸部。因此,在凹部和凸部中吸收體的克重(坪量)相同,凹部與凸部相比經壓密化。
[0003]關于使用塊狀的吸收體(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本 申請人:也在專利文獻2中提出了具備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芯具有多個小吸收部和位于其非肌膚抵接面側的基礎片材。相鄰的小吸收部之間被分割,其之間成為凹部。該凹部與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凹部不同,并不是經壓密化而形成的。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73921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36034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8]然而,在吸收性物品中,一般為了使該吸收性物品適合于穿戴者的身體,而使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配置。由于該彈性構件在吸收性物品的松弛狀態下收縮,所以存在如下情況:因該收縮而使上述塊狀的吸收體(吸收性芯)變形、或壓垮塊間的凹部,而無法充分表現塊狀的吸收體(吸收性芯)所具有的本來的吸收性能。尤其是塊的尺寸越小該傾向越強。
[0009]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配置于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的吸收體,且具有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的吸收性物品。
[0010]上述吸收體具有含有高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
[0011]上述吸收性物品沿寬度方向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和位于2個該伸縮區域之間的非伸縮區域。
[0012]上述吸收性芯具有塊區域、和位于該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或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
[0013]上述塊區域具有多個下述塊結構,該塊結構包含克重相對高的高克重部和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且各高克重部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該低克重部包圍,該高克重部各自獨立。上述高克重部規則地配置,在上述非伸縮區域配置有上述塊區域。
[0014]上述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上述非塊區域。
[0015]另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配置于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的吸收體,且具有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的吸收性物品。
[0016]上述吸收體具有含有高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
[0017]上述吸收性物品沿寬度方向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和位于2個該伸縮區域之間的非伸縮區域。
[0018]上述吸收性芯具有塊區域和位于該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或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
[0019]上述塊區域具有多個下述塊結構,該塊結構由克重相對高的高克重部與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一體成形而成,且各高克重部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該低克重部包圍,該高克重部各自獨立。并且,該塊結構的最外周由該低克重部包圍。
[0020]上述高克重部規則地配置,在上述非伸縮區域配置有上述塊區域。
[0021]上述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上述非塊區域。
[0022]發明的效果
[0023]根據本發明,吸收性芯由于具有塊結構而變得柔軟,從而能夠使吸收性芯易于沿著穿戴者的身體的形狀。另外,所排泄的液體被導引至塊結構的凹部,因此吸收性芯的朝向平面方向的擴散性提高。進而,能夠抑制因彈性構件的收縮而弓I起的吸收性芯的塊結構的變形,并且能夠通過彈性構件的收縮而使吸收性芯密合于穿戴者的身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從正面片材側觀察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短褲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平面圖。
[0025]圖2是從正面片材側觀察將圖1所示的尿布在其側封部打開而平面地展開的狀態的平面圖。
[0026]圖3是從其肌膚抵接面側觀察圖1所示的尿布的外裝體3的平面圖。
[0027]圖4是圖1所示的尿布的吸收性主體中的吸收性芯的分解立體圖。
[0028]圖5(a)是圖4所示的吸收性芯中的第二吸收性芯的平面圖,圖5 (b)和(C)分別是圖5(a)中的b-b線剖面圖和c-c線剖面圖。
[0029]圖6(a)是圖4所示的吸收性芯中的第一吸收性芯的平面圖,圖6 (b)和(C)分別是圖6(a)中的b-b線剖面圖和c-c線剖面圖。
[0030]圖7是表示圖4所示的吸收性芯中的第一吸收性芯和第二吸收性芯的制造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
[0031]圖8是圖7所示的旋轉筒中的外周面側的一部分(凹部)的沿寬度方向的示意剖面圖。
[0032]圖9是表示在圖7所示的旋轉筒的凹部堆積有吸收性材料的狀態的示意剖面圖。
[0033]圖10是從正面片材側觀察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展開型一次性尿布的平面圖。
[0034]圖11是圖10所示的尿布的分解立體圖。
[0035]圖12是圖10所示的尿布的吸收性芯的X-X線剖面圖。
[0036]圖13(a)至(C)是表示圖10所示的尿布中的吸收性芯的其它實施方式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以下,基于其優選實施方式,一面參照附圖一面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方式的短褲型一次性尿布的立體圖。圖2是從正面片材側觀察將圖1所示的尿布在其側封部打開而平面地展開的狀態的平面圖。圖1和圖2所示的尿布10是所謂的短褲型尿布。尿布10具有長度方向Y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X。尿布10具備吸收性主體20和位于該吸收性主體20的非肌膚抵接面側的外裝體30。尿布10具有位于長度方向X的中央區域的襠下部C、以及從該襠下部C分別向長度方向前方和后方延伸的腹側部A和背側部B。腹側部A在穿戴尿布10時配置于穿戴者的腹側。背側部B在穿戴尿布10時配置于穿戴者的背側。襠下部C在穿戴尿布10時配置于穿戴者的襠下。
[0038]在以下說明中,所謂“非肌膚抵接面側”,是指吸收性主體20等各構件的正背兩側(面)中在穿戴時在與穿戴者的肌膚側相反側配置的側(面)。所謂“肌膚抵接面側”,是指各構件的正背兩側(面)中在穿戴時在穿戴者的肌膚側配置的側(面)。另外,關于尿布10的長度方向,將腹側部A側也稱為“前側”,將背側部A側也稱為“后側”。
[0039]吸收性主體20呈縱長矩形形狀,通過熱熔型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手段,以使其長度方向與尿布的長度方向一致并從腹側部A遍及至背側部B的方式接合于外裝體30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外裝體30的位于腹側部A的部分的兩側緣部與位于背側部B的部分的兩側緣部通過熱密封、高頻密封、超聲波密封等公知的接合手段而相互接合。由此,在尿布10形成一對側封部S。另外,通過該接合,在尿布10形成腰部開口部11和一對腿部開口部12、12,從而使外裝體30成為短褲型的立體形狀。
[0040]吸收性主體20具備正面片材21、背面片材(未圖示)、和介于兩片材之間配置的吸收體。吸收體包括含有高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22和包覆該吸收性芯22的包覆材料。正面片材21由透液性的片材構成,且在尿布10的穿戴狀態下與穿戴者的肌膚相對。背面片材由不透液性至撥水性的片材構成,且與外裝體30相對。
[0041]作為正面片材21和背面片材并無特別限制,可使用與以往在該【技術領域】中所使用的同樣的片材。例如,可使用具有透液性的無紡布、穿孔膜作為正面片材21。可使用合成樹脂制的不透液性膜、紡粘-熔噴-紡粘疊層無紡布等耐水壓高的撥水性無紡布作為背面片材。在背面片材為不透液性的情況下,該背面片材也可具有水蒸氣透過性。從防漏性和透氣性的觀點出發,背面片材優選為具有水蒸氣透過性的合成樹脂制的不透液性膜。
[0042]圖3是表示從其肌膚抵接面側觀察外裝體30的平面圖。外裝體30包括內層片材31和外層片材32、以及固定于這2張片材之間的各部的彈性構件。關于各部的彈性構件將在后面進行敘述。外裝體30的外緣形成展開狀態的尿布10的輪廓。內層片材31和外層片材32為相同形狀。但是,外層片材32具有從內層片材31的前端緣和后端緣向長度方向外側延伸出去的延伸部。該延伸部從內層片材31的前端緣和后端緣向肌膚抵接面側折返,包覆吸收性主體20的長度方向前端區域和后端區域。內層片材31和外層片材32優選由相同或不同的透氣性片材、例如通過各種方法制造的無紡布構成。
[0043]在外裝體30中的腰部開口緣W,以拉伸狀態配置有沿該開口緣W在尿布10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多個腰部彈性構件33。另外,在外裝體30中的腿部開口緣L,沿該開口緣L以拉伸狀態配置有多個腿部彈性構件34。詳細而言,腿部彈性構件34的一端位于腹側部A與襠下部C的邊界附近以及背側部B與襠下部C的邊界附近,從此處沿腿部開口緣L延伸到襠下部C的長度方向中央區域,并且在襠下部C的長度方向中央區域朝寬度方向的內側改變朝向,在到達襠下部C的寬度方向中央區域之前終止。因此,在襠下部C的寬度方向中央區域,成為腿部彈性構件34非配置的狀態。因此,在襠下部C的長度方向中央區域,如果對該襠下部C沿其寬度方向觀察,則如圖3所示,形成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腿部彈性構件34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即襠下部伸縮區域C1、C2,以及位于它們之間的非伸縮區域、即襠下部非伸縮區域C3。總之,依次沿寬度方向形成有襠下部伸縮區域Cl、襠下部非伸縮區域C3和襠下部伸縮區域C2。
[0044]在背側部A和腹側部B的兩者中,在腰部彈性構件33與腿部彈性構件34之間,以拉伸狀態配置有沿尿布1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多個腰身彈性構件35。該腰身彈性構件35的一端位于各側封部S的附近,另一端在到達至尿布10的寬度方向中央區域之前終止,在寬度方向中央區域形成非伸縮區域。因此,如果對配置有腰身彈性構件35的區域沿其寬度方向觀察,則形成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腰身彈性構件35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即腰身伸縮區域Dl、D2,以及位于它們之間的未配置彈性構件的非伸縮區域、即腰身非伸縮區域D3。該非伸縮區域D3是位于腰身彈性構件35中伸縮區域的寬度方向內側的部位,并且配置在位于吸收性芯22的左右的非塊區域的、該彈性構件35的固定部之間。沿寬度方向依次形成有腰身伸縮區域D1、腰身非伸縮區域D3和腰身伸縮區域D2,且D1、D2夾著D3在寬度方向兩側存在。
[0045]尿布10具有從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的前后端部分別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并且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腹側腰翼40A和背側腰翼40B。腹側腰翼40A和背側腰翼40B由外裝體30構成。
[0046]圖4是表示吸收性主體20中的吸收性芯22的分解立體圖。如該圖所示,吸收性芯22由第一吸收性芯210和第二吸收性芯220構成。第一吸收性芯210配置于非肌膚抵接面側,第二吸收性芯220配置于肌膚抵接面側。此外,雖未圖示,但第一吸收性芯210和第二吸收性芯220其整體由透液性的片材包覆,由此構成吸收性芯22。
[0047]圖5(a)是表示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平面圖。圖5(b)和(C)分別是圖5(a)中的b-b線剖面圖和c-c線剖面圖。第二吸收性芯220在俯視時成為在與尿布I的長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縱長的形狀,且相對于長度方向中心線CL呈對稱形狀。第二吸收性芯220具有前端緣221a和后端緣221b。前端緣221a位于靠近腹側部A,并且朝寬度方向以直線狀延伸。后端緣221b位于靠近背側部B,并且朝寬度方向以直線狀延伸。前端緣221a與后端緣221b大致平行。另外,后端緣221b比前端緣221a長。
[0048]進而,第二吸收性芯220具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對側緣222。側緣222的形狀相對于長度方向中心線CL對稱。側緣222具有位于靠近前端緣221a的第一直線部222a、位于靠近后端緣221b的第二直線部222b、和連結第一直線部222a與第二直線部222b的曲線部222c。一對第一直線部222a相互平行,其延伸方向與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長度方向一致。同樣地,一對第二直線部222b也相互平行,其延伸方向與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長度方向一致。一對第一直線部222a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對第二直線部222b之間的距離。另外,一對第二直線部222b之間的距離與后端緣221b的長度大致一致。另一方面,一對第一直線部222a之間的距離與前端緣221a的長度大致一致。第一直線部222a的延伸長度比第二直線部222b的延伸長度短。連結第一直線部222a與第二直線部222b的曲線部222c形成朝向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寬度方向內側略微彎曲的曲線,而平滑地連結第一直線部222a與第二直線部222b。
[0049]如圖5(b)和圖5(c)所示,第二吸收性芯220具有第一面223a和第二面223b。第一面223a為肌膚抵接面,朝向正面片材21或視需要而使用的中間片材(未圖示)側。第二面223b為非肌膚抵接面側,朝向第一吸收性芯210偵U。
[0050]第二吸收性芯220具有:高克重部224a,其克重相對高,具有向非肌膚抵接面側突出的凸形狀;和低克重部224b,其鄰接于高克重部224a,并且克重相對低,向肌膚抵接面側凹陷。高克重部224a與低克重部224b —體成形。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非肌膚抵接面側成為凹凸結構,并且肌膚抵接面側平坦。
[0051]如圖5(a)所示,多個低克重部224b與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長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另外,多個低克重部224b也沿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寬度方向延伸。其結果,低克重部224b成為沿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延伸的正交的格子狀的形狀。而且,高克重部224a位于由低克重部224b形成的格子內。因此,各個高克重部224a由低克重部224b劃分,而各自獨立。各高克重部224a的形狀大致相同,在俯視時呈矩形,且長度方向的長度大于寬度方向的長度。另一方面,關于低克重部224b,該低克重部224b沿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延伸并相互連結,成為連續體。沿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224b的寬度與沿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224b的寬度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
[0052]如上所述,第二吸收性芯220具有包含克重相對高的多個高克重部224a和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224b的塊結構,并且具備各高克重部224a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低克重部224b所包圍從而各自獨立的塊區域。塊結構的最外周由低克重部224b包圍。
[0053]低克重部224b的克重相對于高克重部224a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20%,進而優選為30%。上限值優選為80%,進而優選為70%。高克重部224a本身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150g/m2,進而優選為250g/m2。上限值優選為800g/m2,進而優選為700g/m2。關于低克重部224b,其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50g/m2,進而優選為100g/m2。上限值優選為500g/m2,進而優選為400g/m2。克重以如下方法測定。即,使用FEATHER公司制造的單刃剃刀,沿第二吸收性芯220中的高克重部224a與低克重部224b的邊界線切斷。分別使用電子天平(A&D公司制造的電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數點以后4位)測定切斷后所得的10個高克重部224a的小片,求出I個高克重部224a的小片的平均重量。將所求出的平均重量除以每I個高克重部224a的小片的平均面積,算出高克重部224a的克重。
[0054]繼而,沿高克重部224a與低克重部224b的在縱向(Y方向)上延伸的邊界線,以長度100mm、寬度比照低克重部224b的寬度的設計尺寸,使用FEATHER公司制造的單刃剃刀,切下5個細條帶狀的低克重部224b的小片。分別使用電子天平(A&D公司制造的電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數點以后4位)測定所得的5個小片,并加以平均而求出I個低克重部224b的小片的平均重量。將所求出的平均重量除以每I個低克重部224b的小片的平均面積,算出低克重部224b的克重。
[0055]高克重部224a不僅克重大于低克重部224b,而且厚度也較大。低克重部224b的厚度相對于高克重部224a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30%,進而優選為40%。上限值優選為90%,進而優選為80%。高克重部224a本身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1.5mm,進而優選為2.5mm。上限值優選為8mm,進而優選為6mm。關于低克重部224b,其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0.5mm,進而優選為1mm。上限值優選為5mm,進而優選為4mm。就高克重部224a和低克重部224b的厚度而言,將樣品切成規定的尺寸,對測定部位以5kPa加壓10分鐘,除重后立即利用以下方法進行測定。測定部位在每I張中設為包含腹側部、襠部、背側部中的任意分別I點以上的3點以上,以尿布樣品2張(測定部位為6點以上)的平均求出厚度。例如利用銳利的剃刀,將尿布I沿圖2所示的縱向(Y方向)或橫向(X方向)切斷,測定該切斷后的樣品的剖面。在難以利用肉眼測定的情況下,例如也可使用顯微鏡(KEYENCE公司制造的VHX-1000)以20?100倍的倍率觀察上述切斷后的樣品的剖面,進行測定。但是,關于不存在吸收性芯的部位或面積小的部位,也可減少測定部位等而進行測定。
[0056]塊區域從第二吸收性芯220的襠下部C遍及至腹側部A而配置。而且,塊區域包括: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27C,其設置于與襠下部C相對應的位置;和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27A,其設置于與腹側部A相對應的位置。各高克重部群連結。在各高克重部群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24a的數量不同。詳細而言,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27A中的高克重部224a的配置的數量多于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27C中的高克重部224a的配置的數量。例如圖5(a)所示,在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27A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24a的數量為6個,與此相對,在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24a的數量為2個。這樣,塊區域的寬度根據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寬度而變化,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寬度越大的部位,塊區域的寬度也越大。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高克重部224a的尺寸在各高克重部群中相同,所以,所謂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27A中的高克重部224a的配置的數量多于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27C中的高克重部224a的配置的數量,是指腹側部A中的塊區域的寬度大于襠下部C中的塊區域的寬度。
[0057]在塊區域內,在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L上的位置,沿該長度方向中心線CL形成有縱長的中央開口部225。中央開口部225貫通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厚度方向整體區域。中央開口部225形成于第二直線部222b和曲線部222c的位置。在第一直線部222a的位置沒有形成中央開口部225。另外,中央開口部225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并未到達前端緣221a,而在較前端緣221a更靠近后端緣221b的位置終止。一對高克重部224a位于中央開口部225的寬度方向兩側。
[0058]在第二吸收性芯220中的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和寬度方向外側配置有非塊區域226。S卩,第二吸收性芯220由包含高克重部224a和低克重部224b的塊區域、以及非塊區域226構成。非塊區域226將塊區域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而加以包圍。塊區域與非塊區域226由位于塊區域的最外周的低克重部224b劃分。在非塊區域226,其任意位置中的厚度和克重為一定。
[0059]如圖5(b)和(C)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非塊區域226的厚度與塊區域的高克重部224a的厚度大致相同。當然,非塊區域226的厚度與高克重部224a的厚度的關系并不限于此,可使非塊區域226的厚度較大,反之,也可使高克重部224a的厚度較大。具體而言,非塊區域226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2mm,進而優選為3mm。上限值優選為6mm,進而優選為5mm。厚度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060]關于非塊區域226的克重,可以與塊區域的高克重部224a的克重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另外,可以與塊區域的低克重部224b的克重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具體而言,非塊區域226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150g/m2,進而優選為250g/m2。上限值優選為800g/m2,進而優選為700g/m2。克重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061]如上所述,高克重部224a和低克重部224b—體成形。另外,包含高克重部224a和低克重部224b的塊區域與位于其外周的非塊區域226也一體成形。所謂“一體成形”,是指這些部位不經由粘接劑或熱熔接等接合手段而相互不可分離地一體化,并由相同的材料一體地形成。如果這些部位一體成形,則會具有可使體液順利地移動的連續性。將在后面對這種結構的吸收性芯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0062]以上為吸收性芯22中的第二吸收性芯220的說明,但關于配置于該第二吸收性芯220的非肌膚抵接面側的第一吸收性芯210的構成如下所述。
[0063]如圖4所示,第一吸收性芯210從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周緣向外側延伸出去,且其外形大于第二吸收性芯220。因此,在第一吸收性芯210上配置第二吸收性芯220而形成吸收性芯22的狀態下,該吸收性芯22成為向肌膚抵接面側突出的山型的形狀。
[0064]圖6(a)是表不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平面圖。圖6(b)和(C)分別是圖6(a)中的b-b線剖面圖和c-c線剖面圖。第一吸收性芯210在俯視時成為在與尿布I的長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縱長的形狀,且相對于長度方向中心線CL呈對稱形狀。第一吸收性芯210具有前端緣211a和后端緣211b。前端緣211a位于靠近腹側部A,并且向寬度方向直線狀地延伸。后端緣211b位于靠近背側部B,并且向寬度方向直線狀地延伸。前端緣211a與后端緣211b大致平行。另外,前端緣211a與后端緣211b成為大致相同的長度。進而,第一吸收性芯210具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對側緣212。一對側緣212大致平行,且向長度方向直線狀地延伸。這樣,第一吸收性芯210在俯視時成為在長度方向上具有長邊的矩形的形狀。
[0065]如圖6 (b)和圖6 (C)所不,第一吸收性芯210具有第一面213a和第二面213b。第一面213a為肌膚抵接面,朝向正面片材21或視需要而使用的中間片材(未圖示)側。第二面213b為非肌膚抵接面側,朝向背面片材側。
[0066]第一吸收性芯210包括:高克重部214a,其克重相對高且具有向非肌膚抵接面側突出的凸形狀;和低克重部214b,其鄰接于高克重部214a并且克重相對低,且向肌膚抵接面側凹陷。高克重部214a與低克重部214b—體成形。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非肌膚抵接面側成為凹凸結構,且肌膚抵接面側平坦。
[0067]如圖6(a)所示,多個低克重部214b與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長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另外,多個低克重部214b也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寬度方向延伸。其結果,低克重部214b成為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延伸的正交的格子狀的形狀。而且,高克重部214a位于由低克重部214b形成的格子內。因此,各個高克重部214a由低克重部214b劃分,而各自獨立。各高克重部214a的形狀大致相同,在俯視時呈矩形,且長度方向的長度大于寬度方向的長度。另一方面,關于低克重部214b,該低克重部214b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延伸并相互連結,成為連續體。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214b的寬度與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214b的寬度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
[0068]如上所述,第一吸收性芯210具有包含克重相對高的多個高克重部214a和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214b的塊結構,且具備各高克重部214a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低克重部214b包圍從而各自獨立的塊區域。進而,塊結構的最外周由低克重部214b包圍。通過各高克重部214a由低克重部214b包圍、以及塊結構的最外周由低克重部214b包圍,而將因配置于塊區域的寬度方向外側的腿部彈性構件34和腰身彈性構件35的收縮而引起的應力均勻地施加于塊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側部,因此可有效地防止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塊結構被破壞。尤其是,如果位于塊結構的最外周的低克重部214b的角部帶有形成為向外側凸的曲線的圓角,則因腿部彈性構件34和腰身彈性構件35的收縮而引起的應力不易集中于該角部,所以可進一步有效地防止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塊結構被破壞。
[0069]低克重部214b的克重相對于高克重部214a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20%,進而優選為30%。上限值優選為80%,進而優選為70%。高克重部214a本身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100g/m2,進而優選為150g/m2。上限值優選為600g/m2,進而優選為500g/m2。關于低克重部214b,其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20g/m2,進而優選為50g/m2。上限值優選為400g/m2,進而優選為350g/m2。克重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070]高克重部214a不僅克重大于低克重部214b,而且厚度也較大。低克重部214b的厚度相對于高克重部214a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20%,進而優選為30%。上限值優選為80%,進而優選為70%。高克重部214a本身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1.0mm,進而優選為1.5mm。上限值優選為6mm,進而優選為5mm。關于低克重部214b,其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0.5mm,進而優選為1.0mm。上限值優選為4mm,進而優選為3.5mm。厚度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071]塊區域從第一吸收性芯210的腹側部A遍及至背側部B而配置。而且,塊區域包括: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17A,其設置于與腹側部A相對應的位置;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17B,其設置于與背側部B相對應的位置;和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其設置于與襠下部C相對應的位置。各高克重部群連結。在各高克重部群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14a的數量不同。詳細而言,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1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17B中的高克重部214a的配置的數量多于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中的高克重部214a的配置的數量。例如圖6 (a)所示,在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17A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14a的數量為8個或6個,在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17B中為8個或4個,與此相對,在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14a的數量為2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高克重部214a的尺寸在各高克重部群中相同,所以,所謂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1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17B中的高克重部214a的配置的數量多于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中的高克重部214a的配置的數量,是指腹側部A和背側部B中的塊區域的寬度大于襠下部C中的塊區域的寬度。通過采用這樣的構成,能夠效率良好地進行從作為與排尿部相對應的部位的襠下部C向腹側部A或背側部B的液體的擴散,從而能夠有效地利用離襠下部C有一定距離的腹側部A或背側部B的吸收區域。
[0072]在塊區域內,在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L上的位置,沿該長度方向中心線CL形成有縱長的中央開口部215a。中央開口部215a貫通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厚度方向整體區域。中央開口部215a形成于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的形成位置。在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1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17B的位置沒有形成中央開口部215a。成為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的一部分的一對高克重部214a位于中央開口部215a的寬度方向兩側。中央開口部215a的長度和寬度與形成于上述第二吸收性芯220的中央開口部225的長度和寬度大致一致。
[0073]在第一吸收性芯210中的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和寬度方向外側配置有非塊區域216。即,第一吸收性芯210由包含高克重部214a和低克重部214b的塊區域、以及非塊區域216構成。非塊區域216將塊區域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而加以包圍。塊區域與非塊區域216由位于塊區域的最外周的低克重部214b劃分。在非塊區域216,其任意位置的厚度和克重為一定。
[0074]如圖6(b)和(C)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非塊區域216的厚度與塊區域的高克重部214a的厚度大致相同。當然,非塊區域216的厚度與高克重部214a的厚度的關系并不限于此,可使非塊區域216的厚度較大,反之,也可使高克重部214a的厚度較大。具體而言,非塊區域216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1.5mm,進而優選為2.0_。上限值優選為4.0mm,進而優選為3.5_。厚度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075]關于非塊區域216的克重,可以與塊區域的高克重部214a的克重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另外,可以與塊區域的低克重部214b的克重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具體而言,非塊區域216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100g/m2,進而優選為150g/m2。上限值優選為600g/m2,進而優選為500g/m2。克重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076]塊區域的高克重部214a和低克重部214b—體成形。另外,包含高克重部214a和低克重部214b的塊區域與位于其外周的非塊區域216也一體成形。
[0077]在位于塊區域的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216a形成有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側部開口部215b。側部開口部215b是出于如下目的而形成的: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襠下部的區域較大地彎曲,以便使第一吸收性芯210易于追隨襠下部的寬度。側部開口部215b貫通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厚度方向整體區域。側部開口部215b形成于上述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的形成位置的寬度方向外側。側部開口部215b在相對于長度方向中心線CL對稱的位置形成有一對。另外,側部開口部215b相對于長度方向中心線CL呈對稱形狀。側部開口部215b呈具有沿長度方向直線狀地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內側邊218a和外側邊218b的扁平的大致梯形的形狀。內側邊218a比外側邊218b短。一對內側邊218a之間的距離大于上述第二吸收性芯220中的一對第一直線部222a之間的距離。側部開口部215b的長度為與中央開口部215a相同程度或比其更長。另外,側部開口部215b的寬度為與中央開口部215a相同程度或比其更寬。
[0078]如圖4所示,在具有以上構成的第一吸收性芯210上配置有上述第二吸收性芯220的狀態下,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與第二吸收性芯220的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27C的形成位置一致。另外,也使第一吸收性芯210的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17A與第二吸收性芯220的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27A的形成位置一致。進而,使形成在第一吸收性芯210的中央開口部215a與形成在第二吸收性芯220的中央開口部225的位置一致,而形成遍及吸收性芯22的厚度方向整體區域而貫通的開口部。形成該開口部,由此通過與形成在該開口部的周圍的塊區域的協同效果,使所排泄的液體易于進一步在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兩者擴散。這樣,如圖4所示,在所得的吸收性芯22中,在第二吸收性芯220中的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27C的寬度方向外側的位置露出有形成在第一吸收性芯2210的一對側部開口部215b。
[0079]第一吸收性芯210和第二吸收性芯220均由吸液性材料構成。可使用與在吸收性物品的【技術領域】中以往所使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作為吸液性材料。例如能夠使用包含解纖紙漿、水凝膠材料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第一吸收性芯210和第二吸收性芯220中的吸液性材料的組成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第一吸收性芯210和第二吸收性芯220可分別由包含襯紙、無紡布等的透液性片材包覆,或也可利用該透液性片材包覆第一吸收性芯210與第二吸收性芯220的疊層體。
[0080]回到圖2,在外裝體30的肌膚抵接面配置有吸收性主體20的狀態下,在形成于外裝體30的襠下部非伸縮區域C3的位置配置有形成于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包含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17C的塊區域。進而,在形成于外裝體30的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腰身非伸縮區域D3的位置配置有形成于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包含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17A的塊區域和包含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17B的塊區域。這樣,在塊區域未配置彈性構件,塊區域成為非伸縮的狀態,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0中不易損害由塊區域發揮的有利的效果。詳細而言,通過具有包含低克重部和高克重部的塊區域,而使吸收性芯22在其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兩者變得柔軟,由此使吸收性芯22易于沿著穿戴者的身體的形狀。進而,所排泄的液體被導引并流動至厚度較薄的低克重部,由此能夠提高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的擴散性。通過維持因采用塊區域而發揮的這些有利的效果,并且將塊區域設為非伸縮的,能夠有效地防止低克重部被彈性構件的收縮力壓垮而無法發揮作為液體的流通路徑的作用。
[0081]如圖2所示,在形成于外裝體30的襠下部伸縮區域Cl、C2的位置,腿部彈性構件34的固定端部中的靠近寬度方向內側的固定端部位于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非塊區域216a。詳細而言,尤其是腿部彈性構件34中的靠近寬度方向內側的固定端部位于形成于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非塊區域216a的側部開口部215b。進而,在形成于外裝體30的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腰身伸縮區域D1、D2的位置,腰身彈性構件35的固定端部中的靠近寬度方向內側的固定端部位于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非塊區域216a。S卩,這些彈性構件34、35的靠近寬度方向內側的固定端部并未到達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塊區域。根據與非塊區域216a的關系而這樣設置彈性構件34、35的配置,由此產生以下(一)?(三)的優點。
[0082](一 )利用彈性構件34、35的收縮力易于將吸收性芯22拉至穿戴者的身體,能夠減小尿布I與穿戴者的身體之間所產生的間隙。
[0083]( 二)能夠將彈性構件34、35的伸縮應力施加在第一吸收性芯210的相對強韌的部位,故而,第一吸收性芯210即便在濕潤下的狀態也不易損壞。因此,即便第一吸收性芯210濕潤,也可將該第一吸收性芯210充分地拉至身體。
[0084](三)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非塊區域216a中的側部開口部215b在襠下部成為彎曲部,由此,第一吸收性芯210在非肌膚抵接面側變形為凸形狀。通過使腿部彈性構件34的固定端部位于側部開口部215b,能夠在變形為凸形狀的第一吸收性芯210中的凸部的頂部阻止腿部彈性構件34的收縮力。其結果,能夠使腿部彈性構件34的收縮力難以影響到相對于非肌膚抵接面側而呈凹形狀的塊區域。由此,充分賦予在腰身的合身(fit)性,并且不易阻礙吸收性芯22的液體擴散性的效果。
[0085]此外,針對腿部彈性構件34,也可以使靠近寬度方向內側的固定端部位于第一吸收性芯210的非塊區域216a中的除側部開口部215b以外的部位。通過使腿部彈性構件34的固定端部位于非塊區域216a的除側部開口部215b以外的部位,能夠將腿部彈性構件34的收縮力施加在吸收性芯210的相對強韌的部位,故而,吸收性芯210即便在濕潤下的狀態也不易損壞,從而可將其充分地拉至身體。
[0086]如圖2所示,而且,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腰身非伸縮區域D3位于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前端部附近或后端部附近。此外,如果腰身非伸縮區域D3優選為越過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前端部或后端部而延伸到腹側腰翼40A和背側腰翼40B,則更加有利。其原因在于:通過采用這種構成,不易使因腰身彈性體35的收縮力而引起的應力過度地施加在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的端部區域,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具有導引液體的作用的部位即低克重部214b被壓垮而無法發揮液體流通路徑的作用。進而,通過采用這種構成,可在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
[0087]向端部附近的腰翼40A、40B形成發揮防止漏出的作用的袋狀物。
[0088]此外,在以上實施方式中,只要在襠下部非伸縮區域C3和腰身非伸縮區域D3配置有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塊區域即可,關于第二吸收性芯220,其塊區域也可以不配置于襠下部非伸縮區域C3和腰身非伸縮區域D3。當然,關于第二吸收性芯220,就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塊區域的保形性的方面而言優選為其塊區域也配置于襠下部非伸縮區域C3和腰身非伸縮區域D3。
[0089]另外,關于第一吸收性芯210,優選為在襠下部非伸縮區域C3和腰身非伸縮區域D3兩者配置有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塊區域,但也可代替其,而在襠下部非伸縮區域C3和腰身非伸縮區域D3中的任一者配置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塊區域。同樣地,優選為在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腰身非伸縮區域D3兩者配置有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塊區域,但也可代替其,而在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腰身非伸縮區域D3中的任一者配置第一吸收性芯210的塊區域。
[0090]其次,對構成上述尿布I的吸收體的吸收性芯22中的第一吸收性芯210和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優選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圖7是表示第一吸收性芯210和第二吸收性芯220的制造方法的一個實施方式及用于其的制造裝置。以下,有時將兩吸收性芯總稱并簡稱為“吸收性芯”。另外,以符號41表示作為兩吸收性芯的總稱的吸收性芯。吸收性芯41的制造裝置具備:旋轉筒50,其沿箭頭Rl方向旋轉驅動;導管60,其對旋轉筒50的外周面供給作為吸收性芯41的原料的含有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材料45 ;轉移輥70,其配置在旋轉筒50的下游側的斜下方,且沿箭頭R2方向旋轉驅動;真空箱65,其配置在旋轉筒50的周向上的導管60與轉移輥70之間;網帶75,其以通過真空箱65與旋轉筒50之間以及轉移輥70與旋轉筒50之間的方式而配置,且為片狀的透氣性構件;和真空輸送機80,其配置在轉移輥70的下方。
[0091 ] 如圖7所示,旋轉筒50呈圓筒狀,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的動力,而使形成其外周面的構件繞水平軸旋轉。在旋轉筒50的內側(旋轉軸側)的非旋轉部分形成有可使內部減壓的空間56。在空間56連接有吸氣扇等公知的排氣裝置(未圖標),通過使該排氣裝置工作,能夠將空間56內維持為負壓。另一方面,在旋轉筒50的內側(旋轉軸側)的空間57和58連接有能夠取入裝置外的空氣的配管(未圖示)。
[0092]如圖7所示,在旋轉筒50的外周面,在Rl方向上隔開等間隔形成有多個與所制造的吸收性芯41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的筒凹部51。如圖8所示,在各筒凹部51的底面部配置有形成有多個細孔的網板52和金屬制或樹脂制的難透氣性構件53。此處,難透氣性構件53以突出在網板52上的方式設置,且以與上述低克重部214b、224b的形狀和位置相對應的方式配置。如圖8所示,僅包含由以此方式配置的難透氣性構件53劃分的網板52的區域54成為與高克重部214a、224a相對應的部分,僅包含由難透氣性構件53劃分的部分的外周整體區域中的網板52的區域55成為與非塊部216、226相對應的部分。另外,未形成筒凹部51且旋轉筒50的外周面的部分包括包含金屬制剛體的旋轉筒50的框體,為非透氣性。
[0093]如圖7所示,導管60的一端側覆蓋位于維持在負壓的空間56上的旋轉筒50的外周面,且在未圖示的另一端側具有纖維材料導入裝置。纖維材料導入裝置具備粉碎器,該粉碎器將例如片狀的木漿粉碎而成為解纖紙漿,并將該解纖紙漿(纖維材料)送入至導管內,且在導管60的途中具備導入吸收聚合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導入部。
[0094]轉移輥70包括具有透氣性的圓筒狀的外周部,且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的動力,使其外周部沿R2方向旋轉。在轉移輥70的內側(旋轉軸側)的非旋轉部分形成有能夠使內部減壓的空間71。在空間71連接有吸氣扇等公知的排氣裝置(未圖標),通過使該排氣裝置工作,能夠將空間71內維持為負壓。
[0095]真空箱65在旋轉筒50的旋轉方向Rl上,配置在導管60的下游側端部61與轉移輥70之間。真空箱65具有箱狀的形狀,且在與旋轉筒50相對向的部位具有朝向旋轉筒50方向開口的開口部。真空箱65經由排氣管67而與吸氣扇等公知的排氣裝置(未圖標)連接,且通過該排氣裝置的工作能夠將真空箱65內維持為負壓。
[0096]網帶75是具有網眼的帶狀的透氣性帶以無端狀連結而成的,由多個自由輥和轉移輥70導引而在規定的路徑上連續地移動。網帶75通過轉移輥70的旋轉而驅動。網帶75在通過真空箱65的上述開口部之前的期間,與旋轉筒50的外周面接觸,在轉移輥70與旋轉筒50最接近的最接近部附近離開旋轉筒50的外周面而向轉移輥70上轉移。
[0097]真空輸送機80具備:無端狀的透氣性帶83,其架設于驅動輥81和從動輥82 ;和真空箱84,其夾持透氣性帶83而配置在與轉移輥70相對向的位置。
[0098]其次,對使用上述吸收性芯的制造裝置連續地制造吸收性芯的方法進行說明。首先,使分別連接于旋轉筒50內的空間56和真空箱65內的排氣裝置工作而使空間56和真空箱65內成為負壓。其原因在于:通過使空間56內成為這樣的負壓,在導管60內產生將吸液性材料45搬運至旋轉筒50的外周面的空氣流。其次,使旋轉筒50和轉移輥70旋轉,另外,使真空輸送機80工作。并且,如果使上述纖維材料導入裝置工作,而對導管60內供給纖維材料,進而供給高吸收性聚合物,則這些吸液性材料45搭乘在導管60內流動的空氣流,而成為飛散狀態并朝向旋轉筒50的外周面供給。
[0099]在搬運由導管60所覆蓋的部分的期間,將吸液性材料(纖維材料與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物)45抽吸至旋轉筒50的筒凹部51。如圖9所示,吸液性材料45逐漸堆積在筒凹部51的各區域54和區域55的網板52上。在以此方式獲得的堆積物46中,吸液性材料45堆積在難透氣性構件53上而成的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的吸液性材料45的堆積量相對較少,其它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和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的吸液性材料45的堆積量相對較多,從而使堆積物46整體上具有凹凸結構。
[0100]繼而,如果旋轉筒50旋轉,而使筒凹部51轉至真空箱65的相對向位置,則筒凹部51內的堆積物46通過來自真空箱65的抽吸,而成為吸附在網帶75的狀態。筒凹部51內的堆積物46在該狀態下搬運至緊靠轉移輥70與旋轉筒50的最接近部的前方,且在該最接近部附近,通過來自轉移輥70側的抽吸,保持著吸附于網帶75的狀態從筒凹部51脫模,向轉移輥70上轉移。
[0101]這樣,與網帶75 —并轉移至轉移輥70上的具有凹凸結構的堆積物46保持吸附于轉移輥70上的網帶75的狀態,被搬運至與真空輸送機80的交接部(轉移輥70的最下端部),且在該交接部,通過利用真空箱84的抽吸而向真空輸送機80上轉移。
[0102]在本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的制造裝置中,如圖7所示,在載置堆積物46之前的真空輸送機80上導入包含襯紙、親水性的無紡布的包覆材料42,使堆積物46轉移至包覆材料42上。然后,進而,由折返板(未圖示)彎折包覆材料42而利用包覆材料42包覆堆積物46后,將由包覆材料42包覆的狀態的堆積物46隔開規定的間隔而切斷,連續地制造切斷成相當于I個吸收體的尺寸的吸收體前體49。
[0103]繼而,在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體的制造裝置中,將以此方式獲得的吸收體前體49由加壓機構90壓縮,使構成吸收體前體49的堆積物46的厚度積極地減少,從而獲得目標的吸收體(吸收性芯41)。如圖7所示,加壓機構90構成為具備至少一個的表面平滑的一對輥91、92,且可對導入至輥91、92之間的被加壓物從上下表面進行加壓而在厚度方向上將其壓縮。
[0104]如果通過加壓機構90壓縮吸收體前體49,則吸液性材料相對較多且厚度較大的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和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比吸液性材料45相對較少且厚度較小的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受到更強的壓縮。其結果,在使用上述制造裝置而制造的吸收性芯中,堆積物46中的部位(區域54對應部)46b(凸部)和部位(區域55對應部)46c在吸收性芯41中成為密度相對高的高克重部214a、224a和非塊區域216、226,堆積物46中的部位(難透氣性構件53對應部)46a (凹部)在吸收性芯41中成為密度相對低的低克重部214b、224b。
[0105]圖10表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圖11是圖10所示的尿布的分解立體圖。這些圖所示的尿布是所謂的展開型一次性尿布。此外,關于圖10和圖11所示的尿布,關于未特別說明的點,可適當地應用關于上述實施方式的尿布10而詳細敘述的說明。另外,在圖10和圖11中,對與圖1至圖9相同的構件標注相同符號。
[0106]尿布100具備:正面片材21,其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膚抵接面側;背面片材23,其配置在非肌膚抵接面側;和縱長的吸收性芯22,其配置在這些兩片材21、23之間。尿布100具有長度方向Y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X。而且,相對于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L左右對稱地形成。尿布100具備位于長度方向的中央區域的襠下部C、以及從襠下部C分別向長度方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出去的腹側部A和背側部B。
[0107]尿布100的腹側部A的左右兩側緣和背側部B的左右兩側緣分別較襠下部C的左右兩側緣更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去。襠下部C的左右兩側緣向寬度方向內側圓弧狀地彎曲,且整體上具有長度方向的中央區域朝內側變細的形狀。正面片材21和背面片材23分別從吸收性芯22的左右兩側緣和前后兩端緣向外側延伸出去。正面片材21和背面片材23在分別從吸收性芯22的周緣向外側延伸出去的延伸部中直接或隔著其它構件相互接合,夾持、固定吸收性芯22。
[0108]在尿布100中,在背側部B的左右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搭扣帶F、F。如圖11所示,在腹側部A的外表面(非肌膚抵接面)即背面片材23的非肌膚抵接面設置有使搭扣帶(Fastening tape)F、F 固定的搭著帶(landing tape)L。
[0109]在沿尿布100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各自,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以拉伸狀態固定的彈性構件161的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配置并固定于正面片材21的側部。由此,在尿布100的肌膚抵接面側形成沿尿布10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一對立體褶皺。另外,在沿尿布100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各自,在與襠下部C大致相對應的部位,以在長度方向上拉伸狀態配置有腿部褶皺形成用的多個腿部彈性構件163。腿部彈性構件163被夾持固定于立體褶皺形成用片材162與背面片材23之間。通過使腿部彈性構件163收縮,在尿布100的襠下部C形成腿部褶皺。進而,在尿布100的背側部B側的長度方向端部配置有腰部褶皺形成用的彈性片材164。彈性片材164構成為沿尿布10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多條彈性構件165a、165b以拉伸狀態夾持固定在2張片材構件164a、164b之間。
[0110]在彈性片材164中,多條彈性構件165a、165b中的作為位于靠近腰部開口緣W的彈性構件的彈性構件165b,從尿布100的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緣部的附近的位置遍及至另一側緣部的附近的位置連續地配置。另一方面,作為位于較彈性構件165b更靠近吸收性芯的彈性構件的彈性構件165a僅配置在尿布100的寬度方向上的左右的兩側部,在寬度方向的中央區域并未配置有彈性構件165a。詳細而言,彈性構件165a在尿布100的寬度方向上的側緣部附近具有一端。另一端在到達至尿布100的寬度方向中央區域之間終止。因此,如果對配置有彈性構件165a的區域沿其寬度方向進行觀察,則形成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彈性構件165a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即背側部伸縮區域E1、E2、以及位于它們之間的未配置有彈性構件的非伸縮區域即背側部非伸縮區域E3。該背側部非伸縮區域E3是位于彈性構件165a中的伸縮區域的寬度方向內側的部位,且配置在位于吸收性芯22的左右的非塊區域的該彈性構件165a的固定部之間。這樣,依次沿寬度方向形成有背側部伸縮區域E1、背側部非伸縮區域E3和背側部伸縮區域E2。
[0111]吸收性芯22在俯視時成為在與尿布I的長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縱長的形狀,且相對于長度方向中心線CL呈對稱形狀。吸收性芯22從尿布100中的腹側部A遍及至背側部B而配置。吸收性芯22的左右的側緣在長度方向的中央區域即與尿布100中的襠下部C相對應的部位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彎曲。
[0112]圖12是表示圖10所示的吸收性芯22的X-X線剖面圖。如該圖所示,吸收性芯22具有第一面223a和第二面223b。第一面223a為肌膚抵接面,且朝向正面片材21或視需要而使用的中間片材(未圖示)側。第二面223b為非肌膚抵接面側,且朝向背面片材23偵U。
[0113]吸收性芯22具有:高克重部234a,其克重相對高,且具有向非肌膚抵接面側突出的凸形狀;和低克重部234b,其鄰接于高克重部234a,并且克重相對低,且向肌膚抵接面側凹陷。高克重部234a與低克重部234b —體成形。吸收性芯22的非肌膚抵接面側成為凹凸結構,并且肌膚抵接面側平坦。
[0114]如圖10所示,多個低克重部234b與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另外,多個低克重部234b也沿吸收性芯22的寬度方向延伸。其結果,低克重部234b成為在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正交的格子狀的形狀。而且,高克重部234a位于由低克重部234b形成的格子內。因此,各個高克重部234a由低克重部234b劃分,而各自獨立。各高克重部234a的形狀大致相同,在俯視時呈矩形,且長度方向的長度大于寬度方向的長度。另一方面,關于低克重部234b,該低克重部234b沿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延伸并相互連結,成為連續體。沿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234b的寬度與沿吸收性芯22的寬度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234b的寬度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
[0115]如上所述,吸收性芯22具有包含克重相對高的多個高克重部234a和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234b的塊結構,并且具備各高克重部234a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而由低克重部234b包圍從而各自獨立的塊區域。進而,塊結構的最外周由低克重部234b包圍。位于塊結構的最外周的低克重部234b的角部優選帶有形成為向外側凸的曲線的圓角。
[0116]低克重部234b的克重相對于高克重部234a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20%,進而優選為30%。上限值優選為80%,進而優選為70%。高克重部234a本身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300g/m2,進而優選為350g/m2。上限值優選為900g/m2,進而優選為800g/m2。關于低克重部234b,其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100g/m2,進而優選為150g/m2。上限值優選為500g/m2,進而優選為400g/m2。克重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117]高克重部234a不僅克重大于低克重部234b,而且厚度也較大。低克重部234b的厚度相對于高克重部234a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30%,進而優選為40%。上限值優選為90%,進而優選為80%。高克重部234a本身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2mm,進而優選為3mm。上限值優選為8mm,進而優選為7mm。關于低克重部234b,其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1.5臟,進而優選為2.5mm。上限值優選為4.5mm,進而優選為4.0mm。厚度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118]塊區域從吸收性芯22的腹側部A遍及至背側部B而配置。而且,塊區域包括: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其設置于與腹側部A相對應的位置;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其設置于與背側部B相對應的位置;和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其設置于與襠下部C相對應的位置。各高克重部群連結。在各高克重部群,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不同。詳細而言,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中的高克重部234a的配置的數量多于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中的高克重部234a的配置的數量。例如圖10所示,在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為5個,與此相對,在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為3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高克重部234a的尺寸在各高克重部群中相同,所以,所謂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C中的高克重部234a的配置的數量多于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B中的高克重部234a的配置的數量,是指腹側部A和背側部B中的塊區域的寬度大于襠下部C中的塊區域的寬度。
[0119]在吸收性芯22中的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和寬度方向外側配置有非塊區域236。即,吸收性芯22由包含高克重部234a和低克重部234b的塊區域、以及非塊區域236構成。非塊區域236將塊區域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而加以包圍。塊區域與非塊區域236由位于塊區域的最外周的低克重部234b劃分。在非塊區域236中,其任意位置中的厚度和克重為一定。
[0120]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非塊區域236的厚度與塊區域的高克重部234a的厚度大致相同。當然,非塊區域236的厚度與高克重部234a的厚度的關系并不限于此,可使非塊區域236的厚度較大,反的,也可使高克重部234a的厚度較大。具體而言,非塊區域236的厚度的下限值優選為3mm,進而優選為4mm。上限值優選為8mm,進而優選為7mm。厚度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121]關于非塊區域236的克重,可以與塊區域的高克重部234a的克重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另外,可以與塊區域的低克重部234b的克重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具體而言,非塊區域236的克重的下限值優選為300g/m2,進而優選為350g/m2。上限值優選為900g/m2,進而優選為800g/m2。克重的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0122]塊區域的高克重部234a和低克重部234b—體成形。另外,包含高克重部234a和低克重部234b的塊區域與位于其外周的非塊區域236也一體成形。
[0123]如圖10所示,在尿布100中的背側部非伸縮區域E3的位置配置有包含形成于吸收性芯22的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的塊區域。另外,在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和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的形成位置并未配置任何彈性構件。這樣,在尿布100中,在塊區域并未配置彈性構件,塊區域成為非伸縮的狀態。
[0124]如圖10所示,在尿布100中的背側部伸縮區域El、E2的位置,彈性構件165a的固定端部中的靠近寬度方向內側的固定端部位于吸收性芯22的非塊區域236。S卩,彈性構件165a的靠近寬度方向內側的固定端部并未到達吸收性芯22的塊區域。通過使彈性構件165a的固定端部位于非塊區域236,而存在如下優點:易于利用彈性構件165a的收縮力將吸收性芯22拉至穿戴者的身體,從而能夠減少在尿布100與穿戴者的身體之間所產生的間隙。進而,通過使彈性構件165a的固定端部位于非塊區域236,能夠將彈性構件165a的收縮力施加在吸收性芯22的相對強韌的部位,故而,吸收性芯22即便在濕潤下的狀態也不易損壞。因此,即便吸收性芯22濕潤,也可將該吸收性芯22充分地拉至身體。由此,充分地賦予由腰部褶皺的合身性,而且不易阻礙吸收性芯22的液體擴散性的效果。
[0125]如圖10所示,背側部非伸縮區域E3位于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前端部附近或后端部附近。此外,背側部非伸縮區域E3越過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前端部或后端部而延伸到背側腰翼40B。通過采用這種構成,不易將因腰部褶皺彈性構件165a的收縮力產生的應力過度地施加在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上的端部區域,因此可有效地防止作為具有導引液體的作用的部位的低克重部234b被壓垮而無法發揮液體流通路徑的作用。進而,通過采用這種構成,可在吸收性芯22的長度方向端部附近的腰翼40B形成發揮防止漏出的作用的袋狀物。
[0126]以上,對本發明基于其優選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受上述實施方式限制。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非塊區域216、226、236將塊區域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而加以包圍,但代替于此,只要使非塊區域位于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或寬度方向外側中的任一位置即可。
[0127]圖13(a)至(C)是表示用于本實施方式的尿布100的吸收性芯22的其它實施方式。圖13(a)至(c)所示的吸收性芯22A、22B、22C與圖10所示的吸收性芯22同樣地具有塊結構,該塊結構包括:高克重部234a,其克重相對高,且具有向非肌膚抵接面側突出的凸形狀;和低克重部234b,其鄰接于高克重部234a,并且克重相對低,且向肌膚抵接面側凹陷。高克重部234a與低克重部234b —體成形。吸收性芯22的非肌膚抵接面側成為凹凸結構,并且肌膚抵接面側平坦。
[0128]在吸收性芯22A、22B、22C中的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和寬度方向外側配置有非塊區域236。S卩,吸收性芯22A、22B、22C由包含高克重部234a和低克重部234b的塊區域、以及非塊區域236構成。非塊區域236將塊區域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而加以包圍。
[0129]吸收性芯22A、22B、22C中的塊區域從腹側部A遍及至背側部B而配置。而且,塊區域包括: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其設置于與腹側部A相對應的位置;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其設置于與背側部B相對應的位置;和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其設置于與襠下部C相對應的位置。各高克重部群連結。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中的高克重部234a的配置的數量多于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中的高克重部234a的配置的數量。在圖13(a)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為4個,與此相對,在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為3個。在圖13(b)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為5個或4個,與此相對,在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為3個。如圖13(c)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腹側部高克重部群237A和背側部高克重部群237B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為6個或4個,與此相對,在襠下部高克重部群237C中,沿寬度方向配置的高克重部234a的數量為2個。這樣,在各實施方式的吸收性芯22A、22B、22C中,腹側部A和背側部B中的塊區域的寬度均大于襠下部C中的塊區域的寬度。在使用這些吸收性芯22A、22B、22C的情況下,也可發揮與在使用圖10所示的吸收性芯22的情況下相同的有利的效果。
[0130]關于上述實施方式,本發明進而公開以下吸收性物品。
[0131]< I >
[0132]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配置于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的吸收體,且具有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
[0133]上述吸收體具有包含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
[0134]上述吸收性物品沿寬度方向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和位于2個該伸縮區域之間的非伸縮區域,
[0135]上述吸收性芯具有塊區域和位于該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或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
[0136]上述塊區域具有多個下述塊結構,該塊結構包含克重相對高的高克重部和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且各高克重部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該低克重部所包圍,該高克重部各自獨立,該高克重部規則地配置,在上述非伸縮區域配置有上述塊區域,
[0137]上述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上述非塊區域。
[0138]< 2 >
[0139]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配置于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的吸收體,且具有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
[0140]上述吸收體具有含有高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
[0141]上述吸收性物品沿寬度方向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和位于2個該伸縮區域之間的非伸縮區域,
[0142]上述吸收性芯具有塊區域和位于該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或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
[0143]上述塊區域具有多個塊結構,該塊結構是由克重相對高的高克重部與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一體成形而成的,且各高克重部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該低克重部所包圍,該高克重部各自獨立,且該塊結構的最外周由該低克重部包圍,
[0144]上述高克重部規則地配置,在上述非伸縮區域配置有上述塊區域,
[0145]上述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上述非塊區域。
[0146]< 3 >
[0147]如< I >或< 2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位于長度方向的中央區域的襠下部、以及從該襠下部分別向長度方向前方和后方延伸的腹側部和背側部,
[0148]上述塊區域從上述腹側部遍及至上述背側部而配置,
[0149]上述腹側部和上述背側部中的上述塊區域的寬度大于上述襠下部的上述塊區域的寬度。
[0150]< 4 >
[0151]如< I >至< 3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從上述吸收性芯的長度方向前后端部分別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出去、并且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腹側腰翼和背側腰翼,
[0152]在上述腹側部或上述背側部配置有腰身彈性構件,形成有2個腰身伸縮區域和位于它們之間的腰身非伸縮區域,
[0153]上述腰身非伸縮區域位于上述吸收性芯的長度方向前端部附近或后端部附近,并且越過該吸收性芯的長度方向前端部或后端部,延伸到上述腹側腰翼或上述背側腰翼。
[0154]< 5 >
[0155]如< 4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非伸縮區域包括上述腰身彈性構件的固定部,該腰身彈性構件的固定部為上述腰身彈性構件中的位于上述腰身伸縮區域的寬度方向內側的部位,并且該腰身彈性構件的固定部位于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非塊區域。
[0156]< 6 >
[0157]如< I >至< 5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非塊區域將上述塊區域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而加以包圍。
[0158]< 7 >
[0159]如< 6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包圍上述塊結構的最外周的上述低克重部的角部帶有圓角。
[0160]< 8 >
[0161]如< I >至< 7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作為上述彈性構件的腿部彈性構件沿上述襠下部的左右的周緣而配置,并且從該周緣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配置,
[0162]從上述周緣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配置的上述腿部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上述非塊區域。
[0163]< 9 >
[0164]如< I >至< 8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位于上述塊區域的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形成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側部開口部,
[0165]作為上述彈性構件的腿部彈性構件沿上述襠下部的左右的周緣而配置,并且從該周緣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配置,
[0166]從上述周緣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配置的上述腿部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上述側部開口部。
[0167]< 10 >
[0168]如< I >至< 9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包括上述正面片材、上述背面片材和上述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體;以及配置于該吸收性主體中的該背面片材側的外裝體,
[0169]上述彈性構件配置于上述外裝體。
[0170]< 11 >
[0171]如< I >至< 10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由第一吸收性芯和第二吸收性芯構成,第一吸收性芯配置于非肌膚抵接面側,第二吸收性芯配置于肌膚抵接面側,
[0172]第二吸收性芯具有上述高克重部和上述低克重部,
[0173]上述低克重部的克重相對于高克重部的克重的下限值為20%。
[0174]< 12 >
[0175]如< 11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限值為30%。
[0176]< 13 >
[0177]如< 11 >或< 12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克重部的克重相對于高克重部的克重的上限值為80%。
[0178]< 14 >
[0179]如< 13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限值為70%。
[0180]< 15 >
[0181]如< 11 >至< 14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高克重部的克重的下限值為150g/m2。
[0182]< 16 >
[0183]如< 15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限值為250g/m2。
[0184]< 17 >
[0185]如< 11 >至< 16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高克重部的克重的上限值為800g/m2。
[0186]< 18 >
[0187]如< 17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限值為700g/m2。
[0188]< 19 >
[0189]如< 11 >至< 18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克重部的克重的下限值為50g/m2。
[0190]< 20 >
[0191]如< 19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限值為100g/m2。
[0192]< 21 >
[0193]如< 11 >至< 20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克重部的克重的上限值為500g/m2。
[0194]< 22 >
[0195]如< 21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限值為400g/m2。
[0196]< 23 >
[0197]如< 11 >至< 22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克重部的厚度相對于上述高克重部的厚度的下限值為30%。
[0198]< 24 >
[0199]如< 23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限值為40%。
[0200]< 25 >
[0201]如< 11 >至< 24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克重部的厚度相對于上述高克重部的厚度的上限值為90%。
[0202]< 26 >
[0203]如< 25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限值為80%。
[0204]< 27 >
[0205]如< 11 >至< 26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高克重部的厚度的下限值為1.5mm。
[0206]< 28 >
[0207]如< 27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限值為2.5mm。
[0208]< 29 >
[0209]如< 11 >至< 28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高克重部的厚度的上限值為8mm。
[0210]< 30 >
[0211]如< 29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限值為6mm。
[0212]< 31 >
[0213]如< 11 >至< 30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克重部的厚度的下限值為0.5mm。
[0214]< 32 >
[0215]如< 31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限值為1mm。
[0216]< 33 >
[0217]如< 11 >至< 32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克重部的厚度的上限值為5mm。
[0218]< 34 >
[0219]如< 33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限值為4mm。
[0220]< 35 >
[0221]如< 11 >至< 34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二吸收性芯具有上述非塊區域,該非塊區域的厚度的下限值為2mm。
[0222]< 36 >
[0223]如< 35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限值為3mm。
[0224]< 37 >
[0225]如< 11 >至< 36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二吸收性芯具有上述非塊區域,該非塊區域的厚度的上限值為6mm。
[0226]< 38 >
[0227]如< 37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限值為5mm。
[0228]< 39 >
[0229]如< 11 >至< 38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二吸收性芯具有上述非塊區域,該非塊區域的克重的下限值為150g/m2。
[0230]< 40 >
[0231]如< 39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限值為250g/m2。
[0232]< 41 >
[0233]如< 11 >至< 40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二吸收性芯具有上述非塊區域,該非塊區域的克重的上限值為800g/m2。
[0234]< 42 >
[0235]如< 41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限值為700g/m2。
[0236]< 43 >
[0237]如< I >至< 42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為展開型的一次性尿布。
[0238]< 44 >
[0239]如< I >至< 42 >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為短褲型一次性尿布。
【權利要求】
1.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配置于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的吸收體,且具有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 所述吸收體具有含有高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 所述吸收性物品沿寬度方向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和位于2個該伸縮區域之間的非伸縮區域,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塊區域和位于該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或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 所述塊區域具有多個塊結構,該塊結構包含克重相對高的高克重部和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且各高克重部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該低克重部所包圍,該高克重部各自獨立,該高克重部規則地配置,在所述非伸縮區域配置有所述塊區域, 所述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所述非塊區域。
2.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配置于該正面片材與該背面片材之間的吸收體,且具有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寬度方向, 所述吸收體具有含有高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 所述吸收性物品沿寬度方向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彈性構件以拉伸狀態固定配置而成的2個伸縮區域和位于2個該伸縮區域之間的非伸縮區域;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塊區域和位于該塊區域的長度方向外側或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 所述塊區域具有多個塊結構,該塊結構是由克重相對高的高克重部和克重相對低的低克重部一體成形而成的,且各高克重部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該低克重部所包圍,該高克重部各自獨立,且該塊結構的最外周由該低克重部包圍, 所述高克重部規則地配置,在所述非伸縮區域配置有所述塊區域, 所述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所述非塊區域。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位于長度方向的中央區域的襠下部、以及從該襠下部分別向長度方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出去的腹側部和背側部, 所述塊區域從所述腹側部遍及至所述背側部而配置, 所述腹側部和所述背側部中的所述塊區域的寬度大于所述襠下部中的所述塊區域的覽度。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從所述吸收性芯的長度方向前后端部分別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出去、并且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腹側腰翼和背側腰翼, 在所述腹側部或所述背側部配置有腰身彈性構件,形成有2個腰身伸縮區域和位于它們之間的腰身非伸縮區域, 所述腰身非伸縮區域位于所述吸收性芯的長度方向前端部附近或后端部附近,并且越過該吸收性芯的長度方向前端部或后端部,延伸到所述腹側腰翼或所述背側腰翼。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塊區域的周圍遍及其整體區域由所述非塊區域所包圍。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圍所述塊結構的最外周的所述低克重部的角部帶有圓角。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作為所述彈性構件的腿部彈性構件沿所述襠下部的左右的周緣而配置,并且從該周緣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配置, 從所述周緣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配置的所述腿部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所述非塊區域。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塊區域的寬度方向外側的非塊區域形成有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側部開口部, 作為所述彈性構件的腿部彈性構件沿所述襠下部的左右的周緣而配置,并且從該周緣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配置, 從所述周緣朝向寬度方向內側而配置的所述腿部彈性構件的固定端部位于所述側部開口部。
9.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具有:包括所述正面片材、所述背面片材和所述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體;以及配置于該吸收性主體中的該背面片材側的外裝體, 所述彈性構件配置于所述外裝體。
【文檔編號】A61F13/49GK104334141SQ201380029609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1日
【發明者】佐藤信也, 柳原茂人, 富田美奈, 鈴木彥行 申請人:花王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