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支架輸送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架輸送系統,其包括支架球囊導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被嵌套于表面光滑過渡的輸送微導管(7)內。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能夠使整個輸送系統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徑,從而可降低對血管的損傷。
【專利說明】一種支架輸送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架輸送系統,特別地涉及一種顱內覆膜支架輸送系統,該系統主要應用于顱內血管介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顱內血管介入治療腦動脈瘤的治療方法中,顱內覆膜支架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手術費用低、復發率低等優點。它主要是通過在傳統球擴式支架的外表面覆蓋一層生物相容性高的高分子薄膜,來阻斷正常血管的血液流向動脈瘤瘤體內,使得瘤體內形成血栓栓塞,消除了動脈瘤壁被血流沖擊破裂的風險。
[0003]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由于覆膜的存在,且球擴式輸送器連接點較多,顱內血管迂曲、彎折較多,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支架到達指定病變位置有難度,不能夠到達大腦中動脈或者前交通動脈等較高的位置,從而限制了覆膜支架的使用范圍。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開發一種支架輸送系統,其使得整個輸送系統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徑,從而可降低對血管的損傷。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支架輸送系統,包括支架球囊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球囊導管被嵌套于表面光滑過渡的輸送微導管內。
[0006]優選地,所述輸送微導管為單腔的三層結構,包括內層、中間層和外層。
[0007]優選地,所述輸送微導管的外徑范圍為1.6mm?3.3mm,內徑范圍為1.5mm?
3.0mm,長度范圍為80mm?170mm。
[0008]優選地,所述輸送微導管的外徑范圍為2.0mm?2.5mm。
[0009]優選地,所述輸送微導管的管體的硬度從近端到遠端逐級變小。
[0010]優選地,所述輸送微導管的內層的外徑的范圍為1.6mm?2.0mm。
[0011]優選地,所述輸送微導管的中間層由金屬絲通過纏繞或編織而成。
[0012]優選地,所述金屬絲以不同的間距進行纏繞或編織,從所述輸送微導管的近端到遠端所述間距逐漸增大。
[0013]優選地,所述金屬絲從近端到遠端根據間距不同被分為四段。
[0014]優選地,所述金屬絲的寬度為0.05mm?0.2mm。
[0015]優選地,所述支架球囊導管的球囊遠端連接點段的外徑為0.7mm?1.0mm,所述支架球囊導管的球囊近端連接點段的外徑為0.8mm?1.5_。
[0016]優選地,所述支架球囊導管為快速交換式結構,在所述輸送微導管的中間位置設有一個導絲口,且所述輸送微導管的導絲口段的外徑為1.4mm?1.7mm。
[0017]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能夠使整個輸送系統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徑,從而可降低對血管的損傷。特別地,本實用新型采用支架球囊導管外嵌套微導管的結構,以此使得整個輸送系統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徑、無臺階式過渡,從而可以降低支架球囊導管各連接點的外徑較大且無平滑過渡對血管的損傷。此外,本實用新型的輸送微導管的中間層由金屬絲以不同的間距編制或者纏繞而成,從而使得輸送微導管得到加強,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導管的抗彎曲性能和柔順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在支架的輸送過程中因輸送器外徑較大且連接點較多而造成的不能到達較高位置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的示意圖;并且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的輸送微導管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的輸送微導管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優選地是顱內覆膜支架輸送系統。參考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包括輸送微導管7和支架球囊導管8。所述輸送微導管7為同軸結構,具體地,所述輸送微導管7為單腔的三層結構,包括內層、中間層和外層。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穿入所述輸送微導管7內,從而支架球囊導管8外嵌套于輸送微導管7。即,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被嵌套于表面光滑過渡的輸送微導管7內。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近端連接有連接件6。在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中間位置設有一個導絲口 5,導絲I從導絲口 5穿入輸送微導管7。在正式使用時,支架球囊導管8中容納有覆膜支架3,支架輸送系統可以在導絲I的導引作用下整體到達患者的病變部位。
[0023]所述輸送微導管7由一種或多種材料構成。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管體的硬度從近端到遠端逐級變小。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外徑范圍為1.6mm?3.3mm,內徑范圍為1.5mm?
3.0mm,長度范圍為80mm?170m。優選地,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外徑范圍為2.0mm?2.5mm。
[0024]在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三層結構中,外層材料為聚氨酯、尼龍、高密度聚乙烯或者嵌段聚醚酰胺彈性體(PEBAX);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中間層由金屬絲通過纏繞或編織而成,其中所述金屬絲可以為不銹鋼絲、鎳鈦絲和鎢絲中的任一種;內層材料為聚碳氟化合物、聚甲醒、尼龍66 (PA66)或尼龍6 (PA6)。
[0025]在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中間層中,所述金屬絲以不同的間距進行纏繞或編織,從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近端到遠端所述間距逐漸增大。所述金屬絲從近端到遠端根據間距不同可以被分為四段。
[0026]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外層材料的硬度從近端到遠端逐漸變小或者保持不變。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內層的外徑的范圍為1.6mm?2.0mm,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外徑為2.0mm?
2.5mm,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長度為80cm?160cm。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中間層的金屬絲的寬度為0.05mm?0.2臟。
[0027]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由聚氨酯、尼龍、高密度聚乙烯和嵌段聚醚酰胺彈性體(PEBAX)中的任一種材料構成。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的硬度從遠端到近端可逐漸增大。[0028]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的球囊遠端連接點段2的外徑為0.7mm?1.0mm,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的球囊近端連接點段4的外徑為0.8mm?1.5_。
[0029]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為快速交換式結構。在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中間位置設有一個導絲口 5,且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導絲口段的外徑為1.4mm?1.7mm。
[0030]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文中,“近端”是指距離操作者較近的一端;而“遠端”是指距離操作者較遠的一端。具體地,在圖1和圖2中,“近端”是指圖中的右側一端;而“遠端”是指圖中的左側一端。
[0031]下面更詳細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支架球囊導管8具有兩個由鉬依合金構成的顯影點,支架球囊導管8安裝在輸送微導管7的頭端處,輸送微導管7的管體采用三層結構,輸送微導管7的管體的外層材料優選尼龍和嵌段聚醚酰胺彈性體(PEBAX),外層從近端到遠端硬度逐級變小,分別為72D、55D、40D (邵氏硬度);輸送微導管7的管體的中間層材料優選不銹鋼304V,且優選為不銹鋼編織網,其編織密度由近端到遠端逐漸變小;輸送微導管7的管體的內層材料優選聚四氟乙烯(PTFE)。輸送微導管7整體連接完成后,外表面采用親水材料涂層,親水材料選用聚維酮(PVP),并進行紫外光固化處理。支架球囊導管8的材料優選尼龍或嵌段聚醚酰胺彈性體(PEBAX)且為單腔單層管。在輸送微導管7的中間位置有一個導絲口 5。
[0033]本實用新型的支架輸送系統能夠使整個輸送系統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徑,從而可降低對血管的損傷。特別地,本實用新型采用支架球囊導管外嵌套微導管的結構,以此使得整個輸送系統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徑、無臺階式過渡,從而可以降低支架球囊導管各連接點的外徑較大且無平滑過渡對血管的損傷。此外,本實用新型的輸送微導管的中間層由金屬絲以不同的間距編制或者纏繞而成,從而使得輸送微導管得到加強,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導管的抗彎曲性能和柔順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在支架的輸送過程中因輸送器外徑較大且連接點較多而造成的不能到達較高位置的問題。
[0034]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對以上所述的實施例進行各種組合或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組合、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和構思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支架輸送系統,包括支架球囊導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被嵌套于表面光滑過渡的輸送微導管(7)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微導管(7)為單腔的三層結構,包括內層、中間層和外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外徑范圍為L 6mm?3.3mm,內徑范圍為1.5mm?3.0mm,長度范圍為80mm?170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微導管(J)的外徑范圍為 2.0mm ?2.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微導管(J)的管體的硬度從近端到遠端逐級變小。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內層的外徑的范圍為1.6mm?2.0mm。
7.根據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中間層由金屬絲通過纏繞或編織而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絲以不同的間距進行纏繞或編織,從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近端到遠端所述間距逐漸增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絲從近端到遠端根據間距不同被分為四段。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絲的寬度為0.05mm?0.2mm。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的球囊遠端連接點段(2)的外徑為0.7_?1.0_,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的球囊近端連接點段(4)的外徑為0.8mm?1.5mm。
12.根據權利要求1-6和11中任一項所述的支架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球囊導管(8)為快速交換式結構,在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中間位置設有一個導絲口(5),且所述輸送微導管(7)的導絲口段的外徑為1.4mm?1.7mm。
【文檔編號】A61F2/958GK203802611SQ201320890301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方淳, 常孟琪, 洪莉莉, 潘麗萍, 陳宇芬 申請人: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