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用以解決現有氫水制劑的不同組分過早調和或與外界接觸,而有變質的問題;其包括有:一結合件,有一第一結合部、一第二結合部及一第三結合部;一第一囊體,有一第四結合部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一結合部,使該第一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一第二囊體,有一第五結合部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二結合部,使該第二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一第三囊體,有一第六結合部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三結合部,使該第三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在前述第一囊體、第二囊體及第三囊體容裝氫水制劑的不同組分。
【專利說明】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具有多個隔開的容置空間的微膠囊結構,用以容裝氫水制劑的不同組分。
【背景技術】
[0002]氫水制劑可以供人體適時的補充氫分子,維持人體較佳的體態及健康,例如增加細胞含水量、抗老化、幫助傷口修復、支氣管紓緩等等。
[0003]其中,可將氫水制劑溶于熱的洗澡水中或添加于保養品,使氫分子由皮膚滲入,氫分子是極佳的抗氧化劑,對紫外線所造成的皮膚衰老有明顯改善作用,其原理在于可增加皮膚膠原的合成。
[0004]另外,由于一般藥物類抗氧化劑維他命C、E因需通過消化道吸收的過程,所以達到血藥峰值的時間較慢,因此對于某些急性疾病的治療效果不佳,而氫分子具有很快的擴散速度,因此達到血藥峰值的時間較快,可以較快速掃除人體內的自由基。
[0005]但是,氫分子在常壓下溶解度低,易從溶液中釋放出來,所以如何在氫水制劑中維持氫分子濃度是急需克服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其可避免氫水制劑的不同組分過早調和或與外界接觸,而有變質的問題,有助于長期保存,且可供人體吸收較高濃度的氫分子。
[0007]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8]一種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其包括有:
[0009]一結合件,有一第一結合部、一第二結合部及一第三結合部;一第一囊體,有封閉的一第一容置空間,在該第一囊體上并有一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一結合部的第四結合部,該第一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一第二囊體,有封閉的一第二容置空間,在該第二囊體上并有一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二結合部的第五結合部,該第二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一第三囊體,有封閉的一第三容置空間,在該第三囊體上并有一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三結合部的第六結合部,該第三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
[0010]上述第一囊體上設有一第一注入孔及一第一排氣孔,及兩塞子填塞前述第一注入孔及第一排氣孔。
[0011]上述第二囊體上設有一第二注入孔及一第二排氣孔,及兩塞子填塞前述第二注入孔及第二排氣孔。
[0012]上述第三囊體上設有一第三注入孔及一第三排氣孔,及兩塞子填塞前述第三注入孔及第三排氣孔。
[0013]上述結合件的第一結合部、第二結合部及第三結合部為嵌槽,前述第一囊體的第四結合部、前述第二囊體的第五結合部及前述第三囊體的第六結合部為對應前述嵌槽的嵌塊。
[0014]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的功效在于:
[0015]1.將氫水制劑的不同組分分別裝容在不同容置空間,在使用時,才將各組分混合產生溶解的氫分子,可供人體吸收較高濃度的氫分子。
[0016]2.借由前述第一囊體、第二囊體及第三囊體儲存氫水制劑的不同組分,可阻隔各組分與外界接觸,避免受環境影響產生質變,有助于長期保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0020]符號說明 [0021]I結合件11第一結合部 12第二結合部
[0022]13第三結合部 2第一囊體21第一容置空間
[0023]22第四結合部 23第一注入孔 24第一排氣孔
[0024]25塞子3第二囊體31第二容置空間
[0025]32第五結合部 33第二注入孔 34第二排氣孔
[0026]35塞子4第三囊體41第三容置空間
[0027]42第六結合部 43第三注入孔 44第三排氣孔
[0028]45 塞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30]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有:
[0031]一結合件1,有一第一結合部11、一第二結合部12及一第三結合部13 第一囊體2,有封閉的一第一容置空間21,在該第一囊體2上并有一第四結合部22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I的第一結合部11,使該第一囊體2固定在該結合件I上;一第二囊體3,有封閉的一第二容置空間31,在該第二囊體3上并有一第五結合部32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I的第二結合部12,使該第二囊體3固定在該結合件I上;一第三囊體4,有封閉的一第三容置空間41,在該第三囊體4上并有一第六結合部42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I的第三結合部13,使該第三囊體4固定在該結合件I上。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結合部11、第二結合部12及第三結合部13為嵌槽,而前述第四結合部22、第五結合部32及第六結合部42為相對應的嵌塊。其中,前述結合件1、第一囊體2、第二囊體3及第三囊體4由可溶解于水的材質制成,例如人體可食用的動物明膠等。
[0032]進一步,在前述第一囊體2上設有一第一注入孔23及一第一排氣孔24,以及兩塞子25用以填塞前述第一注入孔23及第一排氣孔24 ;前述第二囊體3上設有一第二注入孔33及一第二排氣孔34,以及兩塞子35用以填塞前述第二注入孔33及第二排氣孔34 ;前述第三囊體4上設有一第三注入孔43及一第三排氣孔44,以及兩塞子45用以填塞前述第三注入43及第三排氣孔44。
[0033]透過前述第三注入孔43,在該第三容置空間41中充填氫氧化鈣或珊瑚鈣,充填過程中,該第三容置空間41內的氣體由該第三排氣孔44排出,充填完成后再以前述塞子45填塞前述第三注入孔43及第三排氣孔44 ;將乳糖、微晶纖維素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輕丙甲纖維素methocel K100M、聚乙烯卩比咯燒酮povidone, PVP K-30、二氧化娃、硬脂酸鎂magnesium stearate、胺基酸、Q10、珍珠粉及膠原蛋白充份混合后,透過前述第二注入孔33充填在該第二容置空間31中,充填過程中,該第二容置空間31內的氣體由該第二排氣孔34排出,充填完成后再以前述塞子35填塞前述第二注入孔33及第二排氣孔34 ;透過前述第一注入孔23,在該第一容置空間21中充填含有鉀離子、鈉離子或鈣離子等電解質,充填過程中,該第一容置空間21內的氣體由該第一排氣孔24排出,充填完成后再以前述塞子25填塞前述第一注入孔23及第一排氣孔24。
[0034]可將本實用新型的多個微膠囊混合于泡澡錠、化妝品、藥品或健康食品中,由前述第一容置空間21內的電解質、第二容置空間31內的乳糖、微晶纖維素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輕丙甲纖維素methocel K100M、聚乙烯卩比咯燒酮povidone, PVP K-30、二氧化娃、硬脂酸鎂magnesium stearate、胺基酸、Q10、珍珠粉及膠原蛋白的混合物,以及第三容置空間41內的氫氧化鈣或珊瑚鈣混合成為氫水制劑,可產生氫分子供人體吸收。并且借由前述第一囊體2、第二囊體3及第三囊體4來阻隔前述氫水制劑的各組分,在使用時,才借由被搓破或被人體體溫融解,而將各組分混合產生溶解的氫分子,供人體吸收較高濃度的氫分子。
[0035]另外,將本實用新型微膠囊混合于動物飼料中可提高家禽、家畜的成長速度達10%至40%;將本實用新型微膠囊溶于水中作為植物營養劑可幫助植物生長速度提高20%至 40%。
[0036]由前述第一囊體2、第二囊體3及第三囊體4來裝容前述氫水制劑的各組分,可阻隔各組分與外界接觸,避免受環境影響產生質變,有助于長期保存。
[0037]上述實施例和附圖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結合件,有一第一結合部、一第二結合部及一第三結合部; 一第一囊體,有封閉的一第一容置空間,在該第一囊體上并有一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一結合部的第四結合部,該第一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 一第二囊體,有封閉的一第二容置空間,在該第二囊體上并有一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二結合部的第五結合部,該第二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 一第三囊體,有封閉的一第三容置空間,在該第三囊體上并有一用以對應結合在該結合件的第三結合部的第六結合部,該第三囊體固定在該結合件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囊體上設有一第一注入孔及一第一排氣孔,及兩塞子填塞前述第一注入孔及第一排氣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囊體上設有一第二注入孔及一第二排氣孔,及兩塞子填塞前述第二注入孔及第二排氣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囊體上設有一第三注入孔及一第三排氣孔,及兩塞子填塞前述第三注入孔及第三排氣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容裝氫水制劑的微膠囊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結合件的第一結合部、第二結合部及第三結合部為嵌槽,前述第一囊體的第四結合部、前述第二囊體的第五結合部及前述第三囊體的第六結合部為對應前述嵌槽的嵌塊。
【文檔編號】A61K8/11GK203777342SQ201320886205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林先文 申請人:聯群生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