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及其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及其固定結構,包括彈性堵頭和緊固裝置;彈性堵頭包括依次同軸連接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和中部均呈圓柱狀,下部呈圓臺狀,下部的大頭連接中部;中部的直徑大于上部的直徑和下部大頭的直徑;彈性堵頭上沿其軸線開設有通孔,彈性堵頭的一側設有連通通孔且貫穿彈性堵頭的開口狹縫;緊固裝置,用于將彈性堵頭與三腔兩囊管進行固定。本實用新型牽引固定夾固定效果好,不會脫位,保證了三腔兩囊管的止血效果,而且病人可以翻身;彈性堵頭對病人鼻腔的受力均勻,對鼻翼的損傷比較小,而且可以反復使用,也可以與任意型號的三腔兩囊管相配合使用。
【專利說明】—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及其固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
【背景技術】
[0002]參考圖1,傳統的三腔兩囊管在對肝硬化病人胃底及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進行止血時,將三腔兩囊管的胃囊及食管囊充氣后分別卡到病人的胃賁門及食管中下段,然后將三腔兩囊管的另一端通過重物懸吊起來,從而達到牽拉壓迫止血作用。在治療過程中,由于重物懸吊牽拉,病人會感到胸骨后疼痛及胸悶不適,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常會不自覺的松動三腔兩囊管牽拉,從而不能有效的進行止血。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及其固定結構,該牽引固定夾可以提高三腔兩囊管的壓迫止血效果,減輕病人的痛苦。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包括彈性堵頭和緊固裝置;彈性堵頭包括依次同軸連接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和中部均呈圓柱狀,下部呈圓臺狀,下部的大頭連接中部;中部的直徑大于上部的直徑和下部大頭的直徑;彈性堵頭上沿其軸線開設有通孔,彈性堵頭的一側設有連通通孔且貫穿彈性堵頭的開口狹縫;緊固裝置,用于將彈性堵頭與三腔兩囊管進行固定。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部的外周設有固定槽;緊固裝置固定在固定槽中。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通孔內設有若干間隔排布的凸肋。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緊固裝置為彈簧夾或緊固圈。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彈性堵頭的通孔的直徑與三腔兩囊管的直徑相吻
八
口 ο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部的直徑為10mm,高度為6mm ;中部的直徑為16mm,高度為5mm ;下部的大頭直徑為IOmm,小頭直徑為7mm ;通孔的直徑為4.6mm。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下部的外周設有若干凹槽。
[0012]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的固定結構,包括三腔兩囊管和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彈性堵頭扣合在三腔兩囊管上,且位于三腔兩囊管的食管囊與體外端的入口之間;緊固裝置安裝在彈性堵頭上將彈性堵頭與三腔兩囊管固定。
[0013]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包括彈性堵頭及彈簧夾;在使用過程中,先將三腔兩囊管置入在病人的體內,然后將彈性堵頭扣合在三腔兩囊管上,胃囊及食管囊充氣后,牽拉三腔兩囊管至合適位置,調整彈性堵頭的位置,將彈性堵頭的下部插入于病人的鼻子內,同時彈性堵頭上的中部卡在病人鼻子的外側,起到牽引固定三腔兩囊管的作用,最后通過彈簧夾將彈性堵頭固定在三腔兩囊管上,這樣就可以避免使用重物對三腔兩囊管牽拉固定的過程中,病人不自覺的松動三腔兩囊管而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牽引固定夾結構簡單、操作性強,固定效果好,不會脫位,保證了三腔兩囊管的止血效果,而且病人可以翻身;彈性堵頭對病人鼻腔的受力均勻,對鼻翼的損傷比較小,而且可以反復使用,也可以與任意型號的三腔兩囊管相配合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傳統的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結構示意圖;
[0016]圖2a為本實用新型中彈性堵頭的半剖示意圖;圖2b為圖2a所示彈性堵頭的左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彈簧夾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a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三腔兩囊管上的結構示意圖;圖4b為彈性堵頭連接處的局部半剖放大圖;
[0019]圖5a為采用為本實用新型的三腔兩囊管安裝在病人體內的結構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請參閱圖2a至圖5b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包括彈性堵頭I和緊固裝置;緊固裝置用于固定連接彈性堵頭I及三腔兩囊管3。
[0021]彈性堵頭I為彈性材料制作的旋轉對稱體,其包括依次同軸連接的上部10、中部11和下部12 ;上部10和中部11均呈圓柱狀,下部12呈與人體鼻腔相配合的圓臺狀,下部12的大頭連接中部11 ;中部11的直徑大于上部10的直徑和下部12大頭的直徑。彈性堵頭I上沿其軸線開設有通孔13,彈性堵頭I的一側設有連通通孔13且貫穿彈性堵頭I的開口狹縫14。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例,上部10的直徑為10mm,高度為6mm沖部11的直徑為16mm,高度為5mm ;下部12的大頭直徑為10mm,小頭直徑為7mm ;通孔13的直徑為
4.6mm。上部10外周設有固定槽100,下部12的外周設有若干凹槽120 ;通孔13內設有若干間隔排布的凸肋以增加彈性堵頭I與三腔兩囊管之間的摩擦力。
[0022]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例中緊固裝置可以采用圖3所示的彈簧夾2,也可以采用能夠調節松緊程度的緊固圈。緊固裝置固定在固定槽100中,以將彈性堵頭I和三腔兩囊管緊固。
[0023]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操作過程為:
[0024]在使用過程中,先將三腔兩囊管安裝在病人的體內,然后掰開彈性堵頭I,使開口狹縫14張開,通過張開的開口狹縫14將三腔兩囊管塞入通孔13并調整彈性堵頭I的位置使下部12插入于病人的鼻子內,中部11卡于病人鼻子的外側,然后松開彈性堵頭I,使開口狹縫14閉合;彈性堵頭I的通孔直徑13與三腔兩囊管的直徑相吻合,使得三腔兩囊管被彈性堵頭I夾緊;本實用新型在彈性堵頭I的固定槽100中設置緊固裝置,以進一步保證彈性堵頭I和三腔兩囊管之前的固定效果,從而防止彈性堵頭I在三腔兩囊管上移動。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其特征在于,包括彈性堵頭(I)和緊固裝置; 彈性堵頭(I)包括依次同軸連接的上部(10)、中部(11)和下部(12);上部(10)和中部(11)均呈圓柱狀,下部(12)呈圓臺狀,下部(12)的大頭連接中部(11);中部(11)的直徑大于上部(10)的直徑和下部(12)大頭的直徑;彈性堵頭(I)上沿其軸線開設有通孔(13),彈性堵頭(I)的一側設有連通通孔(13)且貫穿彈性堵頭(I)的開口狹縫(14); 緊固裝置,用于將彈性堵頭(I)與三腔兩囊管進行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其特征在于,上部(10)的外周設有固定槽(100);緊固裝置固定在固定槽(100)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其特征在于,通孔(13)內設有若干間隔排布的凸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裝置為彈簧夾(2)或緊固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其特征在于,彈性堵頭(O的通孔(13)的直徑與三腔兩囊管的直徑相吻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其特征在于,下部(12)的外周設有若干凹槽(120)。
7.一種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腔兩囊管和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三腔兩囊管的牽引固定夾;彈性堵頭(I)扣合在三腔兩囊管上,且位于三腔兩囊管的食管囊與體外端的入口之間;緊固裝置安裝在彈性堵頭(I)上將彈性堵頭(I)與三腔兩囊管固定。
【文檔編號】A61B17/12GK203693673SQ201320884607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明者】劉欣, 王深皓, 程研, 周子涵, 劉亞萍, 于力, 王雙妮, 宋亞華, 趙紅莉, 楊會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