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解剖防下沉型頸前路鈦網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解剖防下沉型頸前路鈦網,結構包括橢圓形體部、橢圓形上下端面,鈦網表面渡有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其特征在于橢圓形的體部與頸椎椎體次全切后的解剖結構相匹配,使鈦網與次全切除后的椎體殘留骨質充分接觸,增加接觸面積,促進融合。其特征在于上下端面為橢圓形,與上下椎體終板接觸。其特征在于上下端面的防下沉架減少與上下椎體終板接觸面的應力,從而降低遠期發生鈦網下沉的發生率。其特征在于鈦網表面渡有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誘導新骨形成,增加融合的概率。
【專利說明】一種生物解剖防下沉型頸前路鈦網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解剖防下沉型頸前路鈦網。
【背景技術】
[0002]頸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植骨融合術在脊柱外科廣泛應用于治療頸椎病、頸椎骨折及頸椎腫瘤,具有操作方便,減壓徹底,療效確切等優點,手術的關鍵在于減壓和植骨融合,植骨融合可以重建頸椎生理彎曲和椎間高度,保證手術的遠期療效。目前植骨最常見的是自體髂骨植骨或鈦網植骨,其中鈦網植骨因操作簡單,避免取自體髂骨手術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但是傳統的鈦網為圓柱狀,周邊與次全切除后的椎體接觸面積小,不容易融合;而且鈦網上下端口容易插入上下椎體,出現鈦網下沉。因此,需要一種鈦網,既能在解剖結構上充分與頸椎次全切除后的椎體充分接觸,增加融合率,又能分散與上下椎體終板接觸面的應力,從而降低遠期發生鈦網下沉的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內容目的在于設計一種鈦質網狀頸椎融合器,能在解剖結構上充分與頸椎次全切除后的椎體充分接觸,增加融合率,又能分散與上下椎體終板接觸面的應力,從而降低遠期發生鈦網下沉的發生。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生物解剖防下沉型頸前路鈦網,由橢圓柱體、上下端面組成,整個鈦網表面渡有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
[0006]本體為橢圓柱體形,周邊為菱形鏤空,長度為15mm-80mm,厚度為內部可植入自體骨或人工骨。
[0007]上下端面為橢圓形,與上下椎體終板接觸,長度12mm-20mm,寬度8mm-14mm。上下端面內部由防下沉架組成,防下沉架由一根12mm-20mm、寬度2mm的鈦金屬與兩根長度6mm-12mm、寬度2mm的鈦金屬相交組成,形狀類似漢字偏旁草字頭。
[0008]鈦網表面渡有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誘導新骨形成,增加融合的概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解剖防下沉型頸前路鈦網正面立體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解剖防下沉型頸前路鈦網俯視圖。
[0011]圖中1.橢圓柱體;2.上下端面;3.防下沉架;4.生物因子涂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實用新型鈦網可用于頸前路單個椎體或多個椎體次全切除術后的植骨融合。
[0013]按照常規手術步驟實行頸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減壓,減壓槽修整后,測量減壓槽的高度、寬度及深度選擇合適規格的鈦網。
[0014]橢圓柱體內放入自體骨或人工骨,安裝鈦網。透視鈦網位置及大小是否合適。
[0015]鈦網橢圓柱體與頸椎椎體次全切后的解剖結構相匹配,使鈦網與次全切除后的椎體殘留骨質充分接觸,增加接觸面積,促進融合。
[0016]鈦網上下端面防下沉架減少與上下椎體終板接觸面的應力,從而降低遠期發生鈦網下沉的發生率。
[0017]鈦網表面渡有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誘導新骨形成,增加融合的概率。
【權利要求】
1.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解剖防下沉型頸前路鈦網,結構包括橢圓形體部、橢圓形上下端面,鈦網表面渡有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其特征是:橢圓形的體部與頸椎椎體次全切后的解剖結構相匹配,使鈦網與次全切除后的椎體殘留骨質充分接觸,增加接觸面積,促進融合,上下端面為橢圓形,與上下椎體終板接觸,上下端面的防下沉架減少與上下椎體終板接觸面的應力,從而降低遠期發生鈦網下沉的發生率,鈦網表面渡有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_2,即rhBMP-2,誘導新骨形成,增加融合的概率。
【文檔編號】A61F2/44GK203829098SQ201320822260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2日
【發明者】孫建忠 申請人:孫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