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屬于骨科手術器械【技術領域】,用于對股骨等四肢長管狀骨骨折實施牽拉復位。其技術方案是:它的復位支架由四條支腿和方型框架組成,方型框架的后橫桿的螺孔中旋有牽引螺桿,牽引螺桿的前端與牽引弓的上端相連接,牽引弓的下端與牽引針連接,方型框架的前橫桿與固定桿的后端連接,固定桿的前端與固定針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復位支架放置在長管狀骨近端,固定桿前端與長管狀骨近端或相鄰軀干骨相連接,旋轉牽引螺桿牽拉被牽引的長管狀骨,使縮短的骨折復位,并有效地維持和控制其長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產生巨大的復位力量,解決了長管狀骨骨折術中復位困難的問題,是臨床手術中實效性很強的器具。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骨折手術中對四肢長管狀骨骨折進行牽引的復位器,屬于骨科手術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股骨、脛骨、肱骨等四肢長管狀骨骨干骨折和四肢長管狀骨遠端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手術治療是其首選治療方法,包括髓內釘固定和接骨板固定。以股骨骨折為例,由于股骨四頭肌等大腿肌肉力量強大,患者發生股骨骨折由于肌肉牽拉往往存在短縮畸形等,術中復位、恢復其長度并有效維持較為困難。如果術中不能解剖復位,術后可能發生畸形愈合和下肢力線不良等并發癥。在有關文獻中,Winquist等報道520例股骨干骨折經髓內釘治療,8%的患者發生超過10度的外旋畸形。Yang等報道的42例患者中4例(9.5%)發生超過15度的旋轉畸形。Braten等測量了 110例交鎖髓內釘治療單側股骨干骨折患者雙側股骨的前傾角,21例(19%)患者存在旋轉畸形(雙側股骨前傾角相差超過15度)。股骨骨折術后下肢力線不良和畸形愈合等并發癥可能導致創傷性關節炎或骨性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
[0003]術中牽引是復位股骨等長管狀骨骨折、恢復下肢長度的重要手段。目前術中需助手幫助牽引患者,輔助復位骨折并恢復下肢長度。然而,骨折復位往往不滿意,術中需要兩位助手分別把持近端和遠端,不能穩定維持骨折復位和下肢長度,可能影響治療效果;此夕卜,兩位助手可能擠占術者空間,影響術者手術操作。因此設計一種用于股骨骨折復位、恢復下肢長度并有效維持的可控性復位裝置是十分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這種復位器能夠在術中對患者的四肢長管狀骨骨折部位實施快速復位,并進行有效調節和維持,使用方便、復位準確、把持牢固。
[0005]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它包括復位支架、牽引螺桿、牽引弓、牽引針、固定桿、固定針,復位支架由四條支腿和上部連接的方型框架組成,方型框架的后橫桿中部有螺孔,牽引螺桿旋在后橫桿的螺孔中,牽引螺桿的后端有旋轉把手,牽引螺桿的前端與牽引弓的上端相連接,牽引弓的下端與牽引針相連接,牽引針與股骨的被牽引端相連接,方型框架的前橫桿與固定桿的后端相連接,固定桿為長桿,固定桿的前端與固定針相連接,固定針與骨盆髂骨相連接,或與股骨遠端相連接。
[0007]上述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所述復位支架的四條支腿分別為套筒結構,內套筒和外套筒上分別有對應的可調節支腿長度的銷孔,復位支架的方型框架的后橫桿、前橫桿與兩側的支腿的上端為可轉動的活動連接,后橫桿、前橫桿的兩端端面上有垂直于橫桿端面的螺孔,連接螺栓橫向垂直穿過支腿上部與橫桿的端面螺孔相連接,連接螺栓的后端有旋鈕。
[0008]上述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所述固定桿的桿體為分體結構,固定桿的桿體為套筒,前后套筒上有可調節桿體長度的對應的銷孔,或固定桿的桿體為分段,桿體由多段組成,各段之間由螺紋、或卡銷、或卡扣相連接,固定桿桿體的前端有萬向頭,萬向頭與固定針相連接。
[0009]上述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所述固定桿的桿體上由多個復位調節孔,復位調節孔為多個,復位調節孔的軸向位于水平方向,與固定桿的軸線垂直,復位調節孔的直徑與克氏針或schanz釘相匹配。
[0010]上述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所述固定桿的兩側有滑槽和側翼,滑槽沿著固定桿的軸向,側翼為水平放置的弧形片,弧形片上有多個針孔,針孔沿弧形片軸線均布,針孔的直徑與克氏針或schanz釘相匹配,側翼的一端嵌在滑槽內,與滑槽為滑動配
口 ο
[0011]上述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所述復位支架的兩條后支腿為三層套筒結構,外層套筒和中層套筒結構與復位支架的兩條前支腿相同,中層套筒的上端與兩側的側桿相連接,內層套筒與中層套筒之間為多個可調節高度的銷孔連接,內層套筒的上端連接可轉動的后橫桿。
[0012]上述四肢長管狀骨骨折快速復位器,所述牽引針和固定針為schanz釘、克氏針或斯氏針。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
[0014]以股骨骨折為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復位支架放置在股骨近端,牽引弓通過牽引針與被牽引的股骨相連接,固定桿通過固定針與骨盆髂骨相連接,通過旋轉牽引螺桿牽拉被牽引的股骨,調整股骨近端和遠端中間的距離,使縮短的骨折復位,并有效地維持和控制其長度;通過復位調節孔、側翼結合schanz釘、克氏針或斯氏針可以對有垂直方向和左右側方位移的骨折實施有效復位;調節復位支架的高度和固定桿的長度可以調整牽引的距離,使牽引效果更好。
[0015]本實用新型通過骨性連接與下肢固定牢固,可以產生巨大的復位力量,保證骨折部位的順利復位,避免術中助手進行人工復位影響手術的進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解決了股骨骨折術中復位困難的問題,是臨床手術中實效性很強的器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18]圖3是圖1的A-A剖視圖;
[0019]圖4是圖1的另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0]圖中標記如下:復位支架1、支腿2、方型框架3、前橫桿4、后橫桿5、牽引螺桿6、牽引弓7、牽引針8、固定桿9、固定針10、銷孔11、旋鈕12、旋轉把手13、萬向頭14、復位調節孔15、滑槽16、側翼17、針孔18。
【具體實施方式】[0021]本實用新型由復位支架1、牽引螺桿6、牽引弓7、牽引針8、固定桿9、固定針10組成。
[0022]圖中顯示,復位支架I由四條支腿2和上部連接的方型框架3組成。復位支架I的四條支腿2分別為套筒結構,內套筒和外套筒上分別有對應的可調節支腿長度的銷孔11,可以整體調節復位支架I的高度。除此之外,復位支架I的兩條后支腿為三層套筒結構,夕卜層套筒和中層套筒結構與復位支架I的兩條前支腿相同,中層套筒的上端與兩側的側桿相連接,內層套筒與中層套筒之間為多個可調節高度的銷孔11連接,內層套筒的上端連接可轉動的后橫桿5,這樣可以單獨將后橫桿5和后支腿升高,有利于提高牽引長度和改變牽引角度,其他三個橫桿高度不變。
[0023]圖中顯示,復位支架I的方型框架3的后橫桿5、前橫桿4與兩側的支腿2的上端為可轉動的活動連接,后橫桿5、前橫桿4的兩端端面上有垂直于橫桿端面的螺孔,連接螺栓橫向垂直穿過支腿2上部與橫桿的端面螺孔相連接,連接螺栓的后端有旋鈕12。后橫桿5可以轉動的作用是調整穿在后橫桿5上的牽弓I螺桿6的方向,使牽弓I螺桿6與牽弓丨弓7位于同一軸線上。圖中的實線和虛線顯示的是不同的轉動位置。前橫桿4轉動可以調整固定桿9的方向和角度,使固定桿9前端的固定針10連接更方便和牢固。
[0024]圖中顯示,牽引螺桿6旋在后橫桿5中,牽引螺桿6的后端有旋轉把手13,牽引螺桿6的前端與牽引弓7的上端相連接,牽引弓7的下端與牽引針8相連接,牽引針8與股骨的被牽引端相連接。
[0025]圖中顯示,固定桿9的后端連接在方型框架3的前橫桿4上,固定桿9的前端與固定針10相連接,固定針10與骨盆髂骨(一般固定在髂前上棘)相連接。固定桿9桿體的前端有萬向頭14,萬向頭14與schanz釘尾端的球狀結構相連接。
[0026]固定桿9的桿體為分體結構,分體結構可以是套筒結構或是分段結構。套筒結構的前后套筒上有可調節桿體長度的對應的銷孔,分段結構的桿體由多段組成,各段之間由螺紋、或卡銷、或卡扣相連接。調節固定桿9桿體的長度可以適應不同位置的股骨骨折和不同身高的患者的需要。
[0027]圖中顯示,固定桿9的桿體上由多個復位調節孔15,復位調節孔15為多個,復位調節孔15的軸向位于水平方向,與固定桿9的軸線垂直,復位調節孔15的直徑與克氏針或schanz釘相匹配。使用時,將克氏針或schanz釘置入復位調節孔15中,對有垂直方向移位的骨折進行復位操作。
[0028]圖中顯示,固定桿9的兩側有滑槽16和側翼17,滑槽16沿著固定桿9的軸向,側翼17為水平放置的弧形片,弧形片上有多個針孔18,針孔18沿弧形片軸線均布,針孔18的直徑與克氏針或schanz釘相匹配,側翼17的一端嵌在滑槽16內,可以在滑槽16內前后滑動。使用時,將克氏針或schanz釘置入側翼17的針孔18中,頂住骨骼,對有兩側方向移位的骨折進行復位操作。
[0029]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以股骨骨折為例說明):
[0030]在髂前上棘做一小切口,依次分離皮膚、皮下組織、筋膜和肌肉,切開骨膜暴露髂骨,鉆孔后植入固定針10,近端這種連接方式的優點是固定牢固,通過固定針10與可調節長短的固定桿9連接。在股骨遠端自外向內植入schanz釘、克氏針或斯氏針等牽弓丨針8,將其與牽引弓7的一端連接,牽引弓7的另一端和牽引螺桿6連接,通過旋轉牽引螺桿6以復位短縮骨折,并有效地維持和控制其長度。
[0031]手術操作中,可以通過調節固定桿9桿體的長度,適應不同位置的股骨骨折和不同身高的患者的需要;還可以通過復位調節孔15配合克氏針或schanz釘,對有垂直方向移位的骨折進行復位操作;還可以利用固定桿9兩側的滑槽16和側翼17,移動側翼17,將克氏針或schanz釘置入側翼17的針孔18中,頂住骨骼,對有兩側方向移位的骨折進行復位操作。
[0032]本實用新型通過骨性連接與下肢固定牢固,可以產生巨大的復位力量,具有使用方便、復位準確、固定牢固的優點。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復位支架(I)、牽引螺桿(6)、牽引弓(7)、牽引針(8)、固定桿(9)、固定針(10),復位支架(I)由四條支腿(2)和上部連接的方型框架(3)組成,方型框架(3)的后橫桿(5)中部有螺孔,牽引螺桿(6)旋在后橫桿(5)的螺孔中,牽引螺桿(6)的后端有旋轉把手(13),牽引螺桿(6)的前端與牽引弓(7)的上端相連接,牽引弓(7)的下端與牽引針(8)相連接,牽引針(8)與股骨的被牽引端相連接,方型框架(3)的前橫桿(4)與固定桿(9)的后端相連接,固定桿(9)為長桿,固定桿(9 )的前端與固定針(10 )相連接,固定針(10 )與骨盆髂骨相連接,或與股骨遠端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支架(I)的四條支腿(2)分別為套筒結構,內套筒和外套筒上分別有對應的可調節支腿(2)長度的銷孔(11),復位支架(I)的方型框架(3)的后橫桿(5)、前橫桿(4)與兩側的支腿(2)的上端為可轉動的活動連接,后橫桿(5)、前橫桿(4)的兩端端面上有垂直于橫桿端面的螺孔,連接螺栓橫向垂直穿過支腿(2)上部與橫桿的端面螺孔相連接,連接螺栓的后端有旋鈕(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9)的桿體為分體結構,固定桿(9)的桿體為套筒,前后套筒上有可調節桿體長度的對應的銷孔,或固定桿(9)的桿體為分段,桿體由多段組成,各段之間由螺紋、或卡銷、或卡扣相連接,固定桿(9)桿體的前端有萬向頭(14),萬向頭(14)與固定針(10)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9)的桿體上由多個復位調節孔(15),復位調節孔(15)為多個,復位調節孔(15)的軸向位于水平方向,與固定桿(9)的軸線垂直,復位調節孔(15)的直徑與克氏針或schanz釘相匹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9)的兩側有滑槽(16)和側翼(17),滑槽(16)沿著固定桿(9)的軸向,側翼(17)為弧形片,弧形片上有多個針孔(18),針孔(18)沿弧形片軸線均布,針孔(18)的直徑與克氏針或schanz釘相匹配,側翼(17)的一端嵌在滑槽(16)內,與滑槽(16)為滑動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支架(I)的兩條后支腿為三層套筒結構,外層套筒和中層套筒結構與復位支架(I)的兩條前支腿相同,中層套筒的上端與兩側的側桿相連接,內層套筒與中層套筒之間為多個可調節高度的銷孔(11)連接,內層套筒的上端連接可轉動的后橫桿(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的快速復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針(8)和固定針(10)為schanz釘、克氏針或斯氏針。
【文檔編號】A61B17/56GK203591313SQ201320762654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張英澤, 陳偉, 張奇, 王娟 申請人:張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