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所述力線對線輔助器包括用于套設在股骨髓內定位桿外的套管,以及與所述套管的外壁連接的脛骨力線測量桿。使用時將套管套設在股骨髓內定位桿上,如果脛骨力線測量桿與脛骨力線桿平行,則說明脛骨力線基本準確,否則通過調整脛骨力線桿進行校正,直到脛骨力線測量桿與脛骨力線桿平行。通過力線對線輔助器可以幫助醫生在手術時確認脛骨力線的準確性,從而實現假體的設計功能,提高假體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人工膝蓋置換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
【背景技術】
[0002]現代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始于上世紀60年代,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斷發展,業已成為治療晚期關節病變的比較理想有效的治療方案,10年以上的臨床優良率已在90%以上,被譽為二十世紀骨科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全球每年進行的膝關節置換術已超過100萬例,我國每年約有3-5萬人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膝關節置換是利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與重建被疾病或損傷所破壞的關節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以緩解癥狀、消除疼痛,恢復與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對有骨壞死、粉碎性骨折脫位不能復位者、疼痛及活動障礙的骨關節病、僵直或活動困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癥狀能得到顯著的緩解或消除,關節活動幅度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變形肢體的外觀可明顯改善。人工膝關節置換能有效矯正畸形、緩解疼痛、改善功能,圍手術期并發癥少,是膝關節晚期病變的有效治療措施。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膝關節置換術從手術技術到假體設計理念均獲得極大改善和提高,被越來越多的醫患所接受。
[0003]人工膝關節置換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重建并恢復下肢力線,對線不良容易導致膝關節活動受限、膝前痛;假體不穩、松動及磨損;髕股關節功能紊亂等。目前的膝關節手術的股骨側截骨,由于股骨髓內定位對于指導股骨遠端截骨更為準確而被大多數外科醫生使用。股骨髓內定位是通過術前觀察患者腿部的X光片確定股骨外翻角度,在手術中以通髁線或前后軸線(whiteside line)或后髁線為參考來確定外旋角度,并用力線測量桿來觀察股骨力線51 (參見圖1)對線是否準確。
[0004]而脛骨截骨多通過髓外定位的方法。由于髓外定位通過定位桿進行力線對線,對脛骨沒有損傷,適合大部分病人使用。髓內定位是將髓內定位桿打入到脛骨髓腔內部,損壞脛骨結構,可能會增加脂肪栓塞和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骨質不好的病人容易引起后期脛骨骨折等并發癥。因此,大部分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選擇髓外定位。脛骨的髓外定位通常使用固定在脛骨外部的抱踝器,通過固定在踝部及脛骨關節面上前交叉韌帶附著點附近的連桿來確定脛骨力線61 (參見圖1),從而根據脛骨力線進行脛骨截骨。這種方法容易由于手術器械操作時固定的不準確而產生偏差,也沒有其他的可參考的方式對其進行確認。
[0005]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來確認和校正脛骨力線的準確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確認和校正脛骨力線的準確性的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所述力線對線輔助器包括用于套設在股骨髓內定位桿外的套管,以及與所述套管的外壁連接的脛骨力線測量桿。
[0008]優選地,所述脛骨力線測量桿為長條形的平面桿,所述脛骨力線測量桿的軸線與所述套管的軸線相互垂直,所述脛骨力線測量桿的寬度方向與所述套管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 5。-7。。
[0009]優選地,所述脛骨力線測量桿的寬度方向與所述套管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6°。
[0010]優選地,所述套管為兩頭大中間小的圓管,所述套管的最小內徑略大于所述股骨髓內定位桿的外徑。
[0011]優選地,所述套管的管壁上沿所述套管的軸線開有一條缺口。
[0012]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時將套管套設在股骨髓內定位桿上,如果脛骨力線測量桿與脛骨力線桿平行,則說明脛骨力線基本準確,否則通過調整脛骨力線桿進行校正,直到脛骨力線測量桿與脛骨力線桿平行。通過力線對線輔助器可以幫助醫生在手術時確認脛骨力線的準確性,從而實現假體的設計功能,提高假體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股骨力線和脛骨力線的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力線對線輔助器的立體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力線對線輔助器的俯視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力線對線輔助器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 一實施例中抱踝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標記對照表:
[0019]I—力線對線輔助器 2—股骨髓內定位桿 3—抱踝器
[0020]4——脛骨力線桿5——股骨6——脛骨
[0021]10——套管20——胚骨力線測量桿11——缺口
[0022]31——第一旋鈕32——第二旋鈕33——調節桿
[0023]51——股骨力線61——胚骨力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5]如圖2所示,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1,包括用于套設在股骨髓內定位桿2外的套管10,以及與套管10的外壁連接的脛骨力線測量桿20。參見圖4,圖4為力線對線輔助器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套管10套設在股骨髓內定位桿2的外面。抱踝器3套設在踝關節處,脛骨力線桿4的下端固定在抱踝器3上,上端搭靠在脛骨關節面上前交叉韌帶附著點上。脛骨力線桿4用于確定脛骨力線61,從而根據脛骨力線61進行脛骨6的截骨。
[0026]測量時,膝關節屈曲90°的狀態,即股骨5與脛骨6成90°角的情形。首先,將套管10套設在股骨髓內定位桿2外,脛骨力線測量桿20在重力的作用下處于垂直的狀態。然后,利用脛骨力線測量桿20測量脛骨力線桿4,如果脛骨力線測量桿20與脛骨力線桿4平行,則說明脛骨力線61基本準確,否則通過調整脛骨力線桿4進行校正,直到脛骨力線測量桿20與脛骨力線桿4平行。如圖5所示,由于脛骨力線桿4的上端固定在脛骨關節面上前交叉韌帶的附著點上,脛骨力線桿4的下端可以通過抱踝器3上的兩個旋鈕來調節脛骨力線桿4的位置。旋開第一旋鈕31,脛骨力線桿4的下端可沿調節桿33前后移動,旋開第二旋鈕32,脛骨力線桿4的下端可以左右移動。調節好后,鎖緊第一旋鈕31和第二旋鈕32,固定脛骨力線桿4。通過力線對線輔助器I可以幫助醫生在手術時確認脛骨力線61的準確性,從而實現假體的設計功能,提高假體的使用壽命。
[0027]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只能適用圖4和圖5所示的脛骨力線桿和抱踝器,本實用新型還可以與其他能夠用于確認脛骨力線準確性的脛骨力線桿和抱踝器配合使用。
[0028]另外,本實施例中利用了股骨髓內定位時的股骨髓內定位桿。利用了現有的設備,不需要增加新的設備,就可以實現脛骨力線桿的校正。當然,在不使用股骨髓內定位時,也可以預先插入股骨髓內定位桿,再利用力線對線輔助器來測量和校正脛骨力線桿。
[0029]本實施例中,如圖2-3所示,脛骨力線測量桿20為長條形的平面桿,脛骨力線測量桿20的軸線與套管10的軸線相互垂直,脛骨力線測量桿20的寬度方向與套管10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6°。脛骨力線測量桿20的寬度方向與套管10的軸線之間的夾角是根據通常人體的脛骨6與股骨5之間的外翻角來決定的,大部分人的平均外翻角為6°。脛骨力線桿4可為圓柱桿,當脛骨力線桿4與脛骨力線測量桿20平行時,脛骨力線測量桿20的寬度方向與調節桿33相互平行。
[0030]較佳地,脛骨力線測量桿20的寬度方向與套管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5° -7°。根據外翻角的不同,可以做成一系列不同角度、相同結構的力線對線輔助器。
[0031]較佳地,如圖2-3所示,套管10為兩頭大中間小的圓管,套管10的最小內徑略大于股骨髓內定位桿2的外徑,中間最小處與股骨髓內定位桿2是間隙匹配。兩頭大是為了放入股骨髓內定位桿2時更方便,中間最小處使力線對線輔助器I定位在股骨髓內定位桿2上,不會發生晃動。
[0032]較佳地,如圖2所示,套管10的管壁上沿套管10的軸線開有一條缺口 11。缺口11是為了使套管10具有一定的彈性,方便放入和取出。
[0033]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脛骨髓外定位的力線對線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線對線輔助器包括用于套設在股骨髓內定位桿外的套管,以及與所述套管的外壁連接的脛骨力線測量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力線對線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脛骨力線測量桿為長條形的平面桿,所述脛骨力線測量桿的軸線與所述套管的軸線相互垂直,所述脛骨力線測量桿的寬度方向與所述套管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5° -V。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力線對線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脛骨力線測量桿的寬度方向與所述套管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力線對線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為兩頭大中間小的圓管,所述套管的最小內徑略大于所述股骨髓內定位桿的外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力線對線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管壁上沿所述套管的軸線開有一條缺口。
【文檔編號】A61B17/56GK203506854SQ20132053023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8日
【發明者】李子劍 申請人:李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