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菌延長輸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無菌延長輸液器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適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無菌延長輸液器。背景技術:
公知的,現有的輸液器主要適用于普通病房病人使用,當針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進行輸液時,一般采用的是在現有輸液器的基礎上增設一根無菌延長管,即通過延長管來增加輸液管路的長度,從而達到適應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臨床需要;然而,由于這種增設無菌延長管的方法在連接過程中較易遭到污染,且其還存在有連接接頭處易松動、易斷開的風險,因此,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往往需要借助頻繁的觀察來避免意外的發生,從而極大的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此外,由于在針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輸液時,為避免藥物間配伍禁忌,輸入化療藥物和沖洗管路需要交替進行,而這就導致出現了在操作與治療過程中需要通過反復穿插穿刺針才能完成輸液的現象,這不僅增加了患者被針刺傷和穿刺針污染的機率,而且也相應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無菌延長輸液器,所述的輸液器不但適用于針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進行輸液,而且其還不存在管路接頭,在操作與治療過程中也無須反復穿插穿刺針。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菌延長輸液器,所述的輸液器包含穿刺針、莫菲氏滴管、滴速調節開關、力口長輸液管、空氣過濾器和頭皮針;所述的穿刺針設有兩根,且每根穿刺針均通過一根設有開關夾的管道與莫菲氏滴管上端的輸液管連通;所述的莫菲氏滴管下端的輸液管通過滴速調節開關與加長輸液管連通;所述的加長輸液管通過空氣過濾器與頭皮針連通。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菌延長輸液器采用將輸液管與延長管設為一體結構,從而在輸液時不但有效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也為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提供了高自由度的活動空間;此外,所述的輸液器還通過兩路穿刺針的設計達到了輸入化療藥物和沖洗管路同步進行的目的,從而不但有效的避免了藥物間的配伍禁忌,同時也滿足了在操作與治療過程中無須反復穿插穿刺針的要求。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中:1、穿刺針;2、開關夾;3、莫菲氏滴管;4、滴速調節開關;5、加長輸液管;6、空氣過濾器;7、頭皮針。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詳細的解釋本發明,公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護本實用新型范圍內的一切 變化和改進,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結合附圖1,所述的無菌延長輸液器包含穿刺針1、莫菲氏滴管3、滴速調節開關4、加長輸液管5、空氣過濾器6和頭皮針7 ;所述的穿刺針I設有兩根,且每根穿刺針均通過一根設有開關夾2的管道與莫菲氏滴管3上端的輸液管連通,即利用兩根穿刺針I來達到分別進行輸入化療藥物和沖洗管路的目的,從而不但無須再反復穿插穿刺針,同時也有效的避免了藥物間的配伍禁忌;所述的莫菲氏滴管3下端的輸液管通過滴速調節開關4與加長輸液管5連通,加長輸液管5再通過空氣過濾器與頭皮針連通,即通過加長輸液管5給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提供了活動的自由度。實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菌延長輸液器時,即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接受超大劑量化療時,先通過第一根穿刺針I輸入第一組化療藥物,當該組化療藥物輸完后,關閉該輸入管道中的開關夾2更換第二組化療藥物,在更換的同時,利用第二根穿刺針I輸入鹽水,對輸液管道進行沖洗,當沖洗完畢后關閉該管道中的開關夾2,再通過第一根穿刺針I輸入第二組化療藥物,然后如此反復操作直至完成輸液;需要注意的是,輸液時要在所輸化療藥物液體的瓶體或袋體上插入相應的排氣管,以防輸液不暢。本實用新型未詳 述部分為現有技術,故本實用新型未對其進行詳述。
權利要求1.一種無菌延長輸液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輸液器包含穿刺針(I)、莫菲氏滴管(3)、滴速調節開關(4)、加長輸液管(5)、空氣過濾器(6)和頭皮針(7);所述的穿刺針(I)設有兩根,且每根穿刺針(I)均通過一根設有開關夾(2)的管道與莫菲氏滴管(3)上端的輸液管連通;所述的莫菲氏滴管(3)下端的輸液管通過滴速調節開關(4)與加長輸液管(5)連通;所述的加長輸液管(5 )通過空氣過濾器(6)與頭皮針(7)連通。
專利摘要一種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的無菌延長輸液器,所述的輸液器包含兩根穿刺針、莫菲氏滴管、滴速調節開關、加長輸液管、空氣過濾器和頭皮針;所述的兩根穿刺針均通過一根設有開關夾的管道與莫菲氏滴管上端的輸液管連通;莫菲氏滴管下端的輸液管通過滴速調節開關與加長輸液管連通;加長輸液管通過空氣過濾器與頭皮針連通;所述的輸液器不但適用于針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進行輸液,而且其還不存在管路接頭,在操作與治療過程中也無須反復穿插穿刺針。
文檔編號A61M5/14GK203154437SQ20132016356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3日
發明者李蘭英, 婁朝暄, 吉暉暉 申請人: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