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肢體托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肢體托起裝置。
背景技術:
患者在四肢發生外部創傷后,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護理等。在手術消毒、鋪巾等過程中,某些時候需將患者的四肢進行托起,才能進行相應的無菌操作,很不方便。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將患者的四肢托起。采用人托起患者的四肢時,托起者特別費力,特別是當托起持續時間較長或患者體重較重時,托起者體力難以支撐,極易造成污染而前功盡棄。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用于托起患者四肢的醫療器械,以替代托起者的托起工作,降低醫生、護士的勞動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患者在治療四肢外部創傷時,在手術消毒、鋪巾等過程中需要將患者的四肢進行托起,才能進行相應的無菌操作,而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將患者的四肢托起,托起者特別費力,特別是當托起持續時間較長或患者體重較重時,托起者體力難以支撐,極易造成污染而前功盡棄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肢體托起裝置。采用本實用新型后,能夠替代人力將患者的四肢托起,從而降低醫生、護士的勞動強度,同時為醫生在四肢手術時的消毒、鋪巾等操作帶來方便。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應性強,能夠用于不同患者的四肢治療。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支撐桿、伸縮裝置,所述支撐桿與伸縮裝置之間采用配合連接,所述伸縮裝置上設置有托腿裝置。所述伸縮裝置包括伸縮桿、旋轉桿,所述伸縮桿與支撐桿之間采用配合連接,所述伸縮桿、旋轉桿通過螺桿相連。所述伸縮桿、旋轉桿通過螺桿相連,所述伸縮桿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穿透螺紋孔,所述旋轉桿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開孔。所述伸縮桿、旋轉桿通過螺桿相連,所述旋轉桿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穿透螺紋孔,所述伸縮桿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開孔。所述托腿裝置包括套管、設置在套管內的調節螺桿、第一連接桿、與第一連接桿相連的托腿槽,所述調節螺桿與第一連接桿相連。 所述托腿槽上設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若干個滑輪。所述滑輪為萬向輪。所述托腿裝置包括套管、設置在套管內的調節螺桿、第一連接桿、與第一連接桿相連的托腿槽,所述調節螺桿與第一連接桿相連,所述旋轉桿與套管相連。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包括底座、支撐桿、伸縮裝置,支撐桿設置在底座上,支撐桿與伸縮裝置之間采用配合連接,伸縮裝置上設置有托腿裝置。伸縮裝置的一端套裝與支撐桿內,支撐桿上設置有螺孔,螺孔內設置有螺桿,螺孔與螺桿相配合,通過螺桿將伸縮裝置固定在支撐桿中。使用時,患者可以將腿置于本實用新型上。本實用新型為醫生提供了開闊的操作空間,可以方便醫生對患者腿部進行消毒、鋪巾等,提高醫生工作效率,降低了醫生、護士的勞動強度。由于支撐桿與伸縮裝置之間采用配合連接,因而能夠根據患者的情況,調節支撐桿與伸縮裝置的相對位置,從而改變托腿裝置的高度。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更好地應用于不同患者,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作為優選,伸縮裝置包括伸縮桿、旋轉桿,伸縮桿、旋轉桿通過螺桿相連。將伸縮裝置分為伸縮桿、旋轉桿,從而在滿足托腿裝置在豎直方向移動的同時,使托腿裝置能夠沿旋轉桿的圓周方向移動,以滿足某些情況下,對托腿裝置角度傾向的要求。采用上述結構,滿足了豎直和傾斜方向的要求,增強了本實用新型的適應性。其中,伸縮桿、旋轉桿通過螺桿相連,伸縮桿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穿透螺紋孔,旋轉桿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開孔;或者旋轉桿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穿透螺紋孔,伸縮桿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開孔。伸縮桿、旋轉桿中的一個設置有開孔,剩余一個設置有穿透螺紋孔,開孔為螺紋開孔,開孔不穿透管件。伸縮桿、旋轉桿通過螺桿相連,螺桿穿過穿透螺紋孔后進入開孔中。使用時,先將旋轉桿旋轉到所需位置,再將螺桿旋緊,螺桿經穿透螺紋孔后進入開孔中,由于開孔不穿透管件,因而螺桿旋轉到一定程度后,螺桿頂端與管件接觸,從而將伸縮桿與旋轉桿卡緊。作為優選,托腿裝置包括套管、調節螺桿、第一連接桿、托腿槽,調節螺桿設置在套管內,調節螺桿與第一連接桿相連,第一連接桿與托腿槽相連。使用時,轉動調節螺桿,使第一連接桿帶動托腿槽沿套管方向移動,從而調節托腿槽的位置。其中,調節螺桿可以為螺桿,第一連接桿的連接端上可以設置直齒槽,螺桿和直齒槽相嚙合。采用上述結構,能夠使托腿槽相對于套管移動,從而調節托腿槽的位置。其中,旋轉桿與套管相連。作為優選,托腿槽上設置有弧形凹槽,底座上設置有若干個滑輪。弧形凹槽能夠更好適應人體腿部的形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同時,底座上設置有若干個滑輪,能夠便于本實用新型的移動。作為優選,滑輪為萬向輪。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應性強;2、本實用新型能夠沿豎直方向上下移動,從而調節托腿裝置的高度;3、本實用新型中的托腿裝置能夠沿旋轉桿圓周方向轉動,同時托腿槽能夠沿套管的軸向移動,具有更好的適應性;4、本實用新型能夠為醫生在四肢手術時的操作帶來方便,降低醫生的勞動強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托腿槽的主視圖。圖中標記:I為底座,2為支撐桿,3為伸縮桿,4為旋轉桿,5為套管,6為調節螺桿,7為第一連接桿,8為托腿槽,9為滑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7]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底座1、支撐桿2、伸縮裝置,支撐桿2設置在底座I上,支撐桿2與伸縮裝置之間采用配合連接,伸縮裝置上設置有托腿裝置。伸縮裝置包括伸縮桿3、旋轉桿4,伸縮桿3的一端與支撐桿2配合連接,伸縮桿3與旋轉桿4之間通過螺桿相連。托腿裝置包括套管5、調節螺桿6、第一連接桿7、托腿槽8,托腿槽8上還設置有弧形凹槽,調節螺桿6設置在套管5內,套管5與旋轉桿4的一端相連,調節螺桿6與第一連接桿7相連,第一連接桿7與托腿槽8相連。底座I上還設置有若干個滑輪9,滑輪9可以為萬向輪。 使用時,醫生可以調節支撐桿2與伸縮桿3、伸縮桿3與旋轉桿4、套管5與托腿槽8的相對位置,從而代替人工托起患者肢體,方便醫生對患者進行消毒、鋪巾等操作。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解放人力,同時其遠離手術床,不會影響醫生的操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設置在底座(I)上的支撐桿(2)、伸縮裝置,所述支撐桿(2)與伸縮裝置之間采用配合連接,所述伸縮裝置上設置有托腿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裝置包括伸縮桿(3)、旋轉桿(4),所述伸縮桿(3)與支撐桿(2)之間采用配合連接,所述伸縮桿(3)、旋轉桿(4)通過螺桿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桿(3)、旋轉桿(4)通過螺桿相連,所述伸縮桿(3)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穿透螺紋孔,所述旋轉桿(4)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開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桿(3)、旋轉桿(4)通過螺桿相連,所述旋轉桿(4)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穿透螺紋孔,所述伸縮桿(3)上設置有與螺桿相配合的開孔。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腿裝置包括套管(5)、設置在套管(5)內的調節螺桿(6)、第一連接桿(7)、與第一連接桿(7)相連的托腿槽(8),所述調節螺桿(6)與第一連接桿(7)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腿槽(8)上設置有弧形凹槽。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設置有若干個滑輪(9)。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9)為萬向輪。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肢體托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腿裝置包括套管(5)、設置在套管(5)內的調節螺桿(6)、第一連接桿(7)、與第一連接桿(7)相連的托腿槽(8),所述調節螺桿(6)與第一連接桿(7)相連,所述旋轉桿(4)與套管(5)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肢體托起裝置,目的在于解決患者在治療四肢外部創傷時,在手術消毒、鋪巾過程中需要將患者的四肢進行托起,才能進行相應的無菌操作,而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將患者的四肢托起,托起者特別費力,特別是當托起持續時間較長或患者體重較重時,托起者體力難以支撐,極易造成污染而前功盡棄。該裝置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支撐桿、伸縮裝置,所述支撐桿與伸縮裝置之間采用配合連接,所述伸縮裝置上設置有托腿裝置。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應性強,能夠用于不同患者的四肢治療。
文檔編號A61G13/12GK203089762SQ20132006811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6日
發明者葛方英, 劉育蓉, 曾祥玉 申請人: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