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用消毒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消毒用具,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醫用消毒桶。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護理過程中,許多醫用護理器械需要進行浸泡消毒處理,如止血帶、吸氧后的濕化瓶等。傳統的方法是用一個普通的桶,里面裝滿含氯消毒劑,將需消毒的醫用護理器械投入含氯消毒劑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用手撈出,用清水沖凈。其缺點是:含氯消毒劑對人體皮膚有損傷,不利于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而且需要將浸泡消毒后的醫用護理器械逐一撈出,工作量大且繁瑣。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醫用消毒桶。其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醫用消毒桶,包括外桶體,在外桶體的內側設置有內桶體,內桶體的外徑小于外桶體的內徑,內桶體的桶高小于外桶體的桶高,在內桶體的桶底和桶壁上開設有濾水孔,在內桶體的上部設置有提手。優選的,在內桶體的桶沿外側兩端設置有耳板,內桶體通過耳板搭接在外桶體上,在耳板上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提手為弧形,提手的兩端向內側或外側彎曲,且分別穿過連接孔與內桶體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外桶體內設置一內桶體,醫用護理器械消毒后可隨內桶體一塊提出,內桶體中的消毒液經濾水孔漏到外桶體中,這樣可防止醫護人員直接接觸消毒液,避免消毒液對醫護人員的皮膚造成損傷;并且內桶體搭接在外桶體上,方便從外桶體中提出,操作簡單、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中:1-外桶體,2_內桶體,3_濾水孔,4_提手,5_耳板,6_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一種醫用消毒桶,包括外桶體1,在外桶體I的內側設置有內桶體2,內桶體2的外徑小于外桶體I的內徑,內桶體2的桶高小于外桶體I的桶高。在內桶體2的桶底和桶壁上開設有濾水孔3,濾水孔3可設置為圓形、方形或菱形等,并在桶底和桶壁上規則排布。在內桶體2的上部設置有提手4。在內桶體2的桶沿外側兩端設置有耳板5,耳板5可為弧形或方形等,且耳板5與內桶體2為一體式設計。內桶體2通過其上設置的耳板5搭接在外桶體I上。在耳板5上開設有連接孔6。所述提手4設置為弧形,提手的兩端向外側彎曲,且分別穿過連接孔6與內桶體連接。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顯變型方式,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醫用消毒桶,包括外桶體,其特征在于:在外桶體的內側設置有內桶體,內桶體的外徑小于外桶體的內徑,內桶體的桶高小于外桶體的桶高,在內桶體的桶底和桶壁上開設有濾水孔,在內桶體的上部設置有提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消毒桶,其特征在于:在內桶體的桶沿外側兩端設置有耳板,內桶體通過耳板搭接在外桶體上,在耳板上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提手為弧形,提手的兩端向內側或外側彎曲,且分別穿過連接孔與內桶體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消毒桶,包括外桶體,在外桶體的內側設置有內桶體,內桶體的外徑小于外桶體的內徑,內桶體的桶高小于外桶體的桶高,在內桶體的桶底和桶壁上開設有濾水孔,在內桶體的上部設置有提手;在內桶體的桶沿外側兩端設置有耳板,內桶體通過耳板搭接在外桶體上,在耳板上開設有連接孔;所述提手為弧形,提手的兩端向內側或外側彎曲,且分別穿過連接孔與內桶體連接。本實用新型在外桶體內設置一內桶體,醫用護理器械消毒后可隨內桶體一塊提出,內桶體中的消毒液經濾水孔漏到外桶體中,這樣可防止醫護人員直接接觸消毒液,避免消毒液對醫護人員的皮膚造成損傷;并且內桶體搭接在外桶體上,方便從外桶體中提出,操作簡單、方便。
文檔編號A61L2/18GK203029663SQ20132005676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孫金濤, 安萌 申請人:孫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