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鏡用粒子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借助內窺鏡使用放射性粒子或化療粒子進行介入治療,直接將放射性粒子或化療粒子植入瘤體內,對于局部腫瘤的治療具有較好的作用。現有中國專利00259567.2公開了一種腫瘤的組織間植入微型放射源的植入器,中國專利00127851.7公開了腫瘤的組織間植入微型放射源的治療方法及其植入器,和中國專利01266258.5公開了放射性粒子植入器,在使用放射性粒子或化療粒子進行介入治療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提供了適合各自手術方法的設備。現有技術的粒子植入器在植入放化療粒子時必須在CT或B超的引導下進行,操作復雜,設備技術要求高。手術時必須進行經皮穿刺,屬于有創治療,僅能用于經皮穿刺到達的臟器,如肝臟,胰腺等。而空腔臟器如食管、賁門、胃、結腸和氣管不過經皮穿刺到達病變部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它能夠在內鏡下將粒子注入瘤體內,并且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手術效果好。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包括套管組件、內管推送組件和粒子推送組件,套管組件內開有貫通的內管通道,內管推送組件包括內管、內管助推管和內管手柄,內管內開有貫通的粒子注入通道,內管的一端為尖刃狀的刺入端,內管的另一端插裝在內管助推管內,內管手柄固定在內管助推管的尾端,內管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套管組件的內管通道內;粒子推送組件包括導絲、導絲助推管、推送桿和使導絲回復原位的回復機構,導絲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內管的粒子注入通道內,導絲助推管的一端與導絲固定連接,導絲助推管的另一端穿過內管手柄后與推送桿固定連接,推送桿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內管手柄內。進一步,所述的推送桿的前端與內管手柄接觸的部位安裝有密封圈。進一步,所述的套管組件包括外管、外管手柄、外管固定軸和固定套,外管固定在外管固定軸的一端,外管固定軸的另一端卡在固定套和外管手柄之間,固定套套裝在外管手柄的前端。進一步,所述的外管手柄的后端設置有用來限定內管推送組件在軸向上相對套管組件移動位置的鎖定件。進一步,所述的外管手柄上設置有帶注水通道的注水接頭,注水通道與內管通道連通。進一步,所述的外管手柄上設置有刻度標識。進一步,所述的回復機構為回復彈簧,該回復彈簧安裝在內管手柄內,并且回復彈簧的一端抵在內管手柄的前內壁上,另一端連接在推送桿上。[0011]更一步,所述的導絲為多股擰在一起的鋼絲。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在手術時,推動內管手柄,使內管的刺入端通過內鏡活檢孔插入瘤體中,到達合適部位后,通過鎖定件鎖緊內管推送組件,然后推動推動桿,將導絲內的粒子推入瘤體的指定位置,然后通過回復機構,使導絲回復到原位;通過內鏡方式將粒子注入瘤體,屬于無創或微創手術,能夠利用植入器的有效長度順利到達體內的深部,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手術效果好;鎖定件的設置能夠避免內管進入瘤體過程中出現回縮而導致手術失敗的現象;多股擰在一起的鋼絲直線運行好,在彎曲狀態下能保持一定的推注力;外管手柄上的刻度標識能夠實時掌握刺入端進入瘤體的深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2所示,一種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包括套管組件、內管推送組件和粒子推送組件,套管組件內開有貫通的內管通道14,內管推送組件包括內管9、內管助推管8和內管手柄2,內管9內開有貫通的粒子注入通道9-1,內管9的一端為尖刃狀的刺入端9-2,內管9的另一端插裝在內管助推管8內,內管手柄2固定在內管助推管8的尾端,內管9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套管組件的內管通道14內;粒子推送組件包括導絲13、導絲助推管5、推送桿I和使導絲13回復原位的回復機構,導絲13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內管9的粒子注入通道9-1內,導絲助推管5的一端與導絲13固定連接,導絲助推管5的另一端穿過內管手柄2后與推送桿I固定連接,推送桿I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內管手柄2內。推送桿I的前端與內管手柄2接觸的部位安裝有密封圈3。套管組件包括外管12、外管手柄7、外管固定軸11和固定套10,外管12固定在外管固定軸11的一端,外管固定軸11的另一端卡在固定套10和外管手柄7之間,固定套10套裝在外管手柄7的前端。通過內鏡方式將粒子注入瘤體,屬于無創或微創手術,能夠利用植入器的有效長度順利到達體內的深部,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手術效果好。為了能夠避免內管9進入瘤體過程中出現回縮而導致手術失敗的現象,如圖1所示,外管手柄7的后端設置有用來限定內管推送組件在軸向上相對套管組件移動位置的鎖定件6。為了方便手術時可能進行沖洗的需要,如圖1所示,外管手柄7上設置有帶注水通道的注水接頭7-1,注水通道與內管通道14連通。為了能夠實時掌握刺入端進入瘤體的深度,外管手柄7上設置有刻度標識7-2。為了使導絲13在彎曲狀態下能保持一定的推注力,導絲13為多股擰在一起的鋼絲,直線運行好。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實用新型在手術時,推動內管手柄2,使內管9的刺入端9-2通過內鏡活檢孔插入瘤體中,到達合適部位后,通過鎖定件6鎖緊內管推送組件,然后推動推動桿I,將導絲13內的粒子推入瘤體的指定位置,然后通過回復機構,使導絲13回復到原位,粒子導入完畢。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包括套管組件、內管推送組件和粒子推送組件,套管組件內開有貫通的內管通道(14),其特征在于:內管推送組件包括內管(9)、內管助推管(8)和內管手柄(2),內管(9)內開有貫通的粒子注入通道(9-1),內管(9)的一端為尖刃狀的刺入端(9-2),內管(9)的另一端插裝在內管助推管(8)內,內管手柄(2)固定在內管助推管(8)的尾端,內管(9)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套管組件的內管通道(14)內;粒子推送組件包括導絲(13)、導絲助推管(5)、推送桿(I)和使導絲(13)回復原位的回復機構,導絲(13)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內管(9)的粒子注入通道(9-1)內,導絲助推管(5)的一端與導絲(13)固定連接,導絲助推管(5)的另一端穿過內管手柄(2)后與推送桿(I)固定連接,推送桿(I)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內管手柄(2)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送桿(I)的前端與內管手柄(2 )接觸的部位安裝有密封圈(3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組件包括外管(12)、外管手柄(7)、外管固定軸(11)和固定套(10),夕卜管(12)固定在外管固定軸(11)的一端,夕卜管固定軸(11)的另一端卡在固定套(10)和外管手柄(7)之間,固定套(10)套裝在外管手柄(7)的前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手柄(7)的后端設置有用來限定內管推送組件在軸向上相對套管組件移動位置的鎖定件(6)。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手柄(7)上設置有帶注水通道的注水接頭(7-1),注水通道與內管通道(14)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手柄(7)上設置有刻度標識(7-2)。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手柄(7)上設置有刻度標識。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復機構為回復彈簧(4),該回復彈簧(4)安裝在內管手柄(2)內,并且回復彈簧(4)的一端抵在內管手柄(2)的前內壁上,另一端連接在推送桿(I)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絲(13)為多股擰在一起的鋼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鏡用粒子植入器,包括套管組件、內管推送組件和粒子推送組件,套管組件內開有貫通的內管通道,內管推送組件包括內管、內管助推管和內管手柄,內管內開有貫通的粒子注入通道,內管的一端為尖刃狀的刺入端,內管的另一端插裝在內管助推管內,內管手柄固定在內管助推管的尾端,內管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套管組件的內管通道內;粒子推送組件包括導絲、導絲助推管、推送桿和使導絲回復原位的回復機構,導絲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內管的粒子注入通道內,導絲助推管的一端與導絲固定連接,導絲助推管的另一端穿過內管手柄后與推送桿固定連接,推送桿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內管手柄內。本實用新型能夠在內鏡下將粒子注入瘤體內,并且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手術效果好。
文檔編號A61M36/06GK203043324SQ20132001783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居文彬, 李兆飛, 謝洪濤, 秦亞芬 申請人:常州賀利氏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