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所述內服藥物為:白茯苓10~20份,當歸10~20份,天竺葵10~20份,川芎10~20份,黃芪10~20份,桃仁10~20份,蒼術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烏藤10~20份,白術10~20份,赤芍10~20份,烏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術10~20份,絞股藍10~20份,桑白皮10~20份;所述外用藥物為:白僵蠶10~20份,白芍10~20份,川芎10~20份,辛夷10~20份,白芨10~20份,白丁香10~20份,細辛10~20份,白蘞10~20份,獨活10~20份,天花粉10~20份,白芷10~20份,制白附子10~20份,烏梅10~20份,絲瓜絡10~20份。本發明內服外用配合使用,能加速治療肝氣郁結引起的黃褐斑,從氣、瘀論治,兼以補虛扶正。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組份的醫用配制品,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黃褐斑是一種發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謝異常性皮膚病,表現為顏面部面積大小不等的對稱性黃褐或淡黑色斑片,平攤于皮膚之上,撫之不礙手。祖國醫學將本病稱為“黧黑斑”、“肝斑”、“面塵”等。由于本病的發生既有明顯的內分泌、神經系統或消化系統等功能失調的病因可循,又受到許多外界的理化因素如日曬、熱幅射、外傷(搔抓、摩擦等)、接觸光敏性藥物或化合物、外用銀制劑、汞制劑等的影響,因此一般主張內外治結合。 [0003]中醫在黃褐斑的病因病機中所說的風邪似可以從廣義的角度理解,如現代醫學認識的日曬、熱幅射、接觸光敏性藥物或化合物、外用銀制劑、汞制劑等,均可以歸結為風邪。因此,針對風邪而治的外用藥還可以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配伍防紫外線、防輻射的藥物。在配方中還應結合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成果酌情添加上述藥物以使治療有據可循。另外,對于剝脫性的藥物,如附子、烏梅等,由于其皮膚剝脫作用會造成皮膚破損,易造成皮膚的色素沉著從而加重癥狀,應當慎用。
[0004]目前,多數研究認為,黃褐斑是由于黃褐斑患者皮損部位黑色素細胞活性增強,黑素和黑素小體均增加,進而表現出色斑。病理狀態下,真皮內巨噬細胞可吞噬滴落入真皮的黑色素體,或沉著于真皮上層,或在細胞內降解,一部分經淋巴轉移。色素的產生與排泄失去平衡,并過剩地聚集在表皮細胞內的部分,就形成色素沉著。黑色素的排泄有兩條途徑:一是從腎內排泄,另一是經皮膚排出,即黑色素被轉移到角質蛋白中,隨表皮生長移行到角質層,最后隨角質層周期換新而脫落。治療黃褐斑的方法包括針灸推拿(如局部針刺、體針、穴位注射、拔罐、刮痧、推拿、神闕穴貼敷、埋線、埋針、耳穴等)、外治法(如乳霜、面膜、洗劑、熏蒸方)和方藥治療等。已有方藥包括逍遙散、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湯、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二至丸、歸脾湯等;最常用的中藥依次為當歸、茯苓、川芎、白芍、柴胡、女貞子、甘草、熟地、白術、桃仁、丹皮、生地、赤茍、丹參、白£、山萸肉、益母草、山藥、女貞子、香附等。但這些治療方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黃褐斑,并且還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提高一種高效安全的防治黃褐斑的藥物已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近年來患病率有上升趨勢,給當今許多愛美之人精神和生活上造成了極大的痛苦。
[0005]黃褐斑屬皮膚科常見病,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現代醫學認為可能與內分泌失調、遺傳、藥物與化妝品、某些慢性疾病、紫外線過度照射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內分泌失調是首要發病因素。色素斑最初即可為多發性,傾向于融合形成大小不一、不規則的斑片,對稱分布于曝光露出的面部。以顴部、前額、兩頰最突出,有時呈蝶翼狀,偶見于上唇部。邊緣清楚或呈彌漫性,局部無炎癥及鱗屑。無自覺癥狀,色素隨季節、日曬、內分泌變化等因素可稍有變化,往往經久不退,一部分于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藥后可緩慢消退。
[0006]有關黃褐斑的治療,西藥主要是剝脫劑(如維甲酸、水楊酸)、糖皮質激素制劑、鉛汞制劑、氧化劑或還原劑(如氫醌、雙氧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引起某些并發癥。而中藥制品則因其取材天然、安全性好、低副作用、文獻資料豐富、臨床療效佳而備受青睞。中醫理論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五臟六腑十二經氣血,皆上行于面。”黃褐斑的發生與人體肝氣郁結、瘀血阻滯、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痰濁內停等多種因索有關。其發病機制或由肝氣郁結,日久化熱,熏蒸于面而生;或因氣滯血瘀,營衛失和,壅滯絡脈,結于面而發;或因肝腎虛損,沖任失調,精血不足,不能上榮于面而成;或為脾虛失健,痰濕內生,濁邪阻滯于面而致。其臨床多采內治、外治、針灸、按摩等治療途徑,側重于從肝、脾、腎入手,糾正臟腑功能紊亂,消除氣、瘀、痰、濕、熱等病理因素。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有關黃褐斑的西醫內調大部分使用激素,改善內分泌為主;外治藥物,臨床西藥雖有一定療效,但效果尚欠滿意,主要是剝脫劑(如維甲酸、水楊酸)、糖皮質激素制劑、鉛汞制劑、氧化劑或還原劑(如氫醌、雙氧水),內服外調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引起某些并發癥;而中藥內服藥物有一些療效,但是在藥物生產成本較高,而且制備周期較長,制備方法繁瑣;外用藥物針對性差,個體施藥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黃褐斑,并且還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尋找一種高效安全的治療黃褐斑的藥物已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
[0008]為解決這些技術難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由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組成,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為:白茯苓10~20份,當歸10~20份,天竺葵10~20份,川芎10~20份,黃芪10~20份,桃仁10~20份,蒼術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烏藤10~20份,白術10~20份,赤芍10~20份,烏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術10~20份,絞股藍10~20份,桑白皮10~20份;
[0009]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為:白僵蠶10~20份,白芍10~20份,川彎10~20份,辛夷10~20份,白芨10~20份,白丁香10~20份,細辛10~20份,白蘞10~20份,獨活10~20份,天花粉10~20份,白芷10~20份,制白附子10~20份,烏梅10~20份,絲瓜絡10~20份。
[0010]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其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可以為:白茯苓10~15份,當歸10~15份,天竺葵10~15份,川芎10~15份,黃芪10~15份,桃仁10~15份,蒼術10~15份,玉竹10~15份,薏仁10~15份,首烏藤10~15份,白術10~15份,赤茍10~15份,烏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術10~20份,絞股藍10~20份,桑白皮10~20份;
[0011]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可以為:白僵蠶10~15份,白芍10~15份,川彎10~15份,辛夷10~15份,白芨10~15份,白丁香10~15份,細辛10~15份,白蘞10~20份,獨活10~20份,天花粉10~20份,白芷10~20份,制白附子10~20份,烏梅10~20份,絲瓜絡10~20份。
[0012]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其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還可以為:白茯苓10~20份,當歸10~20份,天竺葵10~20份,川彎10~20份,黃芪10~20份,桃仁10~20份,蒼術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烏藤10~20份,白術10~20份,赤茍10~20份,烏梅10~15份,石菖蒲10~15份,桑葚10~15份,益母草10~15份,生地10~15份,冬瓜仁10~15份,女貞子10~15份,三棱10~15份,柴胡10~15份,莪術10~15份,絞股藍10~15份,桑白皮10~15份;
[0013]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還可以為:白僵蠶10~20份,白芍10~20份,川彎10~20份,辛夷10~20份,白芨10~20份,白丁香10~20份,細辛10~20份,白蘞10~15份,獨活10~15份,天花粉10~15份,白芷10~15份,制白附子10~15份,烏梅10~15份,絲瓜絡10~15份。
[001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所述內服制劑的劑型為膠囊劑,其制備方法包括:
[0015]a、取原料藥放入乙醇中浸泡,熱提取2次,成膏狀,為組分I ;
[0016]b、藥渣加水提取2次,濃縮過濾為膏狀,為組分2 ;
[0017]c、將上述兩種組分合并,濃縮成粉末裝入膠囊。
[0018]所述步驟a中,可以取原料藥加入5-10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_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靜置后去上清液,然后100-120目濾過,再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36的浸膏,靜置備用,成為組分I。
[0019]所述步驟b中,可以上述乙醇提取過的原料藥的藥渣加10倍量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時,將2次提取液合并靜置,成為組分2。
[0020]所述步驟c中,可以將組分I和組分2的合并,然后放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6g生藥/mL,抽濾至濾液的相對密度為20°C時1.06 ;上述濾液經體積為IO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吸附后,用10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溶劑,得到藥粉干燥后裝入膠囊。
[0021]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再提供一種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所述內服制劑的劑型為沖劑,制備方法包括:
[0022]可以將所述原料藥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1小時;將浸泡好的原料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總量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時,取兩次煎液混合,濾過;將過濾的濾液置入雙效真空濃縮器中,濃縮至90°C時相對密度為1.05的濃縮液,置O~5°C低溫冷藏24小時;將冷藏液加0.3%的助濾劑硅藻土,過濾,濾液再置入雙效真空濃縮器中,濃縮至每Iml含Ig生藥量,直接干燥成粉末后,調和蜂蜜或糊精制成顆粒沖劑。
[002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也提供一種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所述外用制劑的劑型為面膜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4]按照所述份數先將穿白芷、細辛和白及用水蒸氣法蒸餾,得到結晶物,作為組分I備用;取蒸餾后的藥渣混合剩余原料加入5-10倍量的60-90%乙醇浸泡1-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80-120目濾過,再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36的浸膏,加熱濃縮,30分鐘~45分鐘,將濃縮液靜置成浸膏狀,藥糊繼續加熱濃縮至浸膏狀,靜置備用,成為組分
2;將蒸餾提取的組分I和乙醇提取的組分2混合,加防腐劑香料調成面膜。
[0025]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其所述組合物的內服藥物劑型可以為:糖衣片劑、薄膜衣片劑、腸溶衣片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口含劑、顆粒劑、沖劑、丸劑、散劑、丹劑、溶液劑或注射劑;所述組合物的外用藥物劑型可以為:面膜劑、膏劑、噴霧劑、擦劑、紗布劑和軟膏劑。[0026]本發明使用時,水煎劑可一日一次,15日為一個療程。片劑、丸劑和膠囊劑使用時,一日三次,每次2到3片或丸;面膜劑使用時,每晚臨睡前清潔面部后,涂抹至有黃褐斑處,一個小時候清洗掉即可。
[0027]本發明本著治病求本的治療法則,從氣、瘀論治,兼以補虛扶正。通過理氣活血,調暢氣血、疏通經絡,兼以滋補肝腎,使人體調整到持久,穩定的陰陽平衡、氣血通暢的狀態。從而達到祛斑養顏、美化容貌的目的。本發明內服外用配合使用,能加速治療肝氣郁結引起的黃褐斑,從氣、瘀論治,兼以補虛扶正。通過理氣活血,調暢氣血、疏通經絡,兼以滋補肝腎,使人體調整到持久,穩定的陰陽平衡、氣血通暢的狀態。從而達到祛斑養顏、活血化瘀、美化容貌的目的。治療效果較理想,且價格低廉,制備方法簡便易行,能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28]黃褐斑亦稱“肝斑” “蝴蝶斑”,是發生于面部的常見色素沉著性皮膚病。是一種發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謝異常性皮膚病,表現為顏面部面積大小不等的對稱性黃褐或淡黑色斑片,平攤于皮膚之上,撫之不礙手。本病男女均可發生,以女性較多。其病理機制復雜,內分泌失調、紫外線照射、藥物與化妝品、精神因素等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黃褐斑與肝、腎有關而后天失調,脾失健運,氣血不能上榮于面,亦生褐斑。總之,本病與肝、脾、腎三臟,尤其與肝臟關系密切。黃褐斑又名黧黑斑,表現為面黑、黧黑、面塵、面皮、肝斑、面生黑斑等癥狀,為一種多因性色素沉著病,影響患者容貌,給其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但黃褐斑的發病原因和機理復雜,其中肝氣郁滯、腎水(陽)不足和血瘀內阻為其最多見的證型,其次是脾土虧虛。
[0029]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在中醫的經典文獻中,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有如下論述。《諸病源候論》說:“面黑者,或臟腑有痰飲,或皮膚受風邪,皆令氣血不調,致生黑。五臟六腑十二經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榮表里。人或痰飲潰藏,或腠理受風致血氣不和,或澀或濁,不能榮于皮膚,故變生黑”。《醫宗金鑒》曰:“由憂思抑郁,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于面上,婦女多有之。”《外科大成》曰:“黧黑斑多生于女子之面,由血弱不華,火燥結成,疑事不決所致。”《外科正宗》曰:“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發生的內因與肝、脾、腎三臟以及氣血運行的失常關系密切,因此內治在臟腑多從肝脾腎論治,在氣血多從理氣養血活血入手;本病發生的外因是因為“腠理受風致血氣不和,或澀或濁,不能榮于皮膚”,或“血弱不華,火燥結成”,即由于血虛或皮膚受風邪或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經脈失養。因此,外治應從補血行血驅風的角度來組方。
[0030]中醫理論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五臟六腑十二經氣血,皆上行于面。”黃褐斑的發生與人體肝氣郁結、瘀血阻滯、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痰濁內停等多種因索有關。其發病機制或由肝氣郁結,日久化熱,熏蒸于面而生;或因氣滯血瘀,營衛失和,壅滯絡脈,結于面而發;或因肝腎虛損,沖任失調,精血不足,不能上榮于面而成;或為脾虛失健,痰濕內生,濁邪阻滯于面而致。其臨床多采內治、外治、針灸、按摩等治療途徑,側重于從肝、脾、腎入手,糾正臟腑功能紊亂,消除氣、瘀、痰、濕、熱等病理因素。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理氣活血、滋補肝腎、疏肝健脾、溫陽運脾、利濕化痰、清利濕熱等。
[0031]中醫氣血理論認為,氣血循環過程是人體一切組織器官進行工作的物質基礎,氣血以流暢平衡為貴,如果氣血不流暢就會產生瘀血,瘀血阻于體內,將進一步導致氣血循環的惡化,造成更嚴重的瘀塞,故中醫以氣血為綱,通過調氣活血使之流暢平衡,可祛病強身、養血美容。皮膚斑點之根本在瘀,退斑必先祛瘀、祛瘀當須活血,活血更須補氣、理氣,氣為血之帥,血隨之而運行;血為氣之守,氣得之而靜謐,氣結則血凝,氣虛則血脫,氣迫則血走。氣血和則俱和。而理氣在肝,補氣在肺腎,肺主皮毛。因氣滯血瘀,影響到肺脾肝腎的氣血運行功能,而致面部出現黃褐斑、雀斑等色斑,甚至出現頭發脫落、斑禿。本發明主要根據傳統中醫學辨正施治的原理,集眾醫家所長,廣采博收地區奇藥妙方,提取精華;基于中醫學對面部色斑的發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古今中醫學藥理研究成就,篩選補氣活血、補氣升陽、疏肝解郁、平肝潛陽、滋陰補腎、清熱解毒、清熱瀉火的天然中藥,扶正祛邪,通腑泄毒,活血散瘀,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機能,提高人體血液循環及肝臟解毒能力,并經長期診療病例的臨床實踐總結而成。
[0032]祖國醫學將本病稱為“黧黑斑”、“肝斑”、“面塵”等。由于本病的發生在中醫的經典文獻中,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有如下論述。《諸病源候論》說:“面黑者,或臟腑有痰飲,或皮膚受風邪,皆令氣血不調,致生黑。五臟六腑十二經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榮表里。人或痰飲潰藏,或腠理受風致血氣不和,或澀或濁,不能榮于皮膚,故變生黑”。《醫宗金鑒》曰:“由憂思抑郁,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于面上,婦女多有之。”《外科大成》曰:“黧黑斑多生于女子之面,由血弱不華,火燥結成,疑事不決所致。”《外科正宗》曰:“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發生的內因與肝、脾、腎三臟以及氣血運行的失常關系密切,因此內治在臟腑多從肝脾腎論治,在氣黃褐斑雖然是發于面部皮膚表面之皮損,但也是身體內部平衡失調的外在反映。所以在治療上要從整體出發,辨證施治。肝脾精血`充盈、沖任調暢,則血絡自有載藥之資。肝主疏泄,能調達氣血,舒暢情志。若肝氣郁結則氣血失和.氣滯血瘀.壅滯絡脈,上結于面則致面斑。肝主藏血。肝血充和,則體健面潤。若肝腎不足,精血虧虛,不能上榮則易生面斑。
[0033]黃芪以補虛為主,能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黃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膿腫化膿生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內含而多種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還能用于預防某些傳染病的發生。《本草逢原》載:“黃芪能補五臟諸虛,治脈弦自汗,瀉陰火,去肺熱,無汗則發,有汗則止。”是增進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藥。
[0034]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佐之以攻則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營虛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劑,大能散表衛熱,而表不斂者,佐以大黃之類,又能固表。惟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
[0035]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川穹性溫,是婦科常用藥品,有活血順氣的作用,但也不能多用,尤其是身體有出血現象的人不適合服用,如女性經期。同時,川穹又是藥膳中常用的藥材之一,與烏雞同食,可以養陰活血,是女性滋補佳品。
[0036]桃仁苦,甘,平為血瘀血閉之專藥。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藥品化義》:桃仁,味苦能瀉血熱,體潤能滋腸燥。若連皮研碎多用,走肝經,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經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搗爛少用,入大腸,治血枯便閉,血燥便難,以其濡潤涼血和血,有開結通滯之力。
[0037]白術味苦、甘,溫。歸脾、胃經。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白術對瘤細胞有細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細胞的增殖率,減低瘤組織的侵襲性,提高機體抗腫瘤反應的能力。白術揮發油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Ecal09)、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白術內酯B腹腔注射對小鼠肉瘤民。也有顯著抑制作用。《藥性論》載其:君,味甘,辛,無毒。能主大風痹,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涎,除寒熱,止下泄。主面光悅,駐顏,去黑。治水腫脹滿,吐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 及胃氣虛冷痢。
[0038]薏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仁又是一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對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薏米的種仁和根又能入藥治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濕。炊飯食,治冷氣。煎飲,利小便熱淋。〃近年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薏米還是一種抗癌藥物,初步鑒定,它對癌癥的抑制率可達35%以上。
[0039]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熱涼血力勝。多用于溫病熱入血分的身熱出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勝,清熱涼血作用較弱。多用于閉經或痛經,跌打損傷。赤芍能清血分實熱,散瘀血留滯。本品功能與丹皮相近,故常與丹皮相須為用。但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既能清血分實熱,又能治陰虛發熱;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實熱,以活血散瘀見長。
[0040]白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茯苓之利水,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與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藥不同。用于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0041]天竺葵,拉丁學名:Pelargonium hortorum,具有止血,收縮血管,氣喘,肝排毒,膽結石,腎排毒,腎結石,利尿,肌肉酸痛,油性皮膚,老化皮膚活化,皰疹,皮膚蒼白,減肥,促進結疤,濕疹,灼傷曬傷,癬,月經不順,乳房充血發炎,減輕憂郁不安,驅趕惡魔,補身,除臭,抗菌,殺菌,戒煙〔酒〕。天竺葵的主要功能在于調膚,天竺葵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與天然有機脂具有很強的親和性,因此,天竺葵常與有機脂結合制成凝脂產品。一般的清潔用品在清洗過后,護膚的功能性成分大部分會被水沖洗流失,瑞士的科研人員在三高新鮮提取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添加擇向活性酶等手段,使天竺葵的有效成分在與凝脂親和的同時也與肌膚表皮層產生親和性,這種親和性超越了與水的親和性,因此,在清洗的過程中,天竺葵的大部分有效成分仍能夠被皮膚吸收,起到調膚的效果,天竺葵幾乎適合各種皮膚狀況,因為它能平衡皮脂分泌而使皮膚飽滿。可能對濕疹、灼傷、帶狀皰疹、皰疹、癬及凍瘡有益。對松垮、毛孔阻塞及油性皮膚也很好,由于天竺葵可以收縮毛孔,促進血液循環,使用后會讓蒼白的皮膚較為紅潤有活力,使皮膚亮澤細膩。
[0042]蒼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甓,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主濕困脾胃;倦怠嗜臥;胞痞腹脹;食欲不振;哎吐泄瀉;痰飲;濕腫;表證夾濕;頭身重痛;痹證溫性;肢節酸痛重著;痿襞。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的功效。主治濕阻中焦,風寒濕痹,腳膝腫痛,痿軟無力,雀目夜盲。
《珍珠囊》日:“能健胃安脾,諸濕腫非此不能除。”《本草綱目》曰:“治濕痰留飲......及脾
濕下流,濁浙帶下,滑瀉腸風。”《新修本草》稱其能“利小便”。
[0043]玉竹: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玉竹味甘多脂,質柔而潤,是一味養陰生津的良藥。玉竹中所含的維生素A,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膚狀況,使之柔軟潤滑。起到美容護膚的作用。《本草經集注》云“莖干強直,似竹箭桿,有節。”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莖可供藥用,中藥名亦為玉竹,秋季采挖,洗凈,曬至柔軟后,反復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曬干,切厚片或段用。《本草正義》:“治肺胃燥熱,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癥,而胃火熾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饑者,尤有捷效”。
[0044]烏梅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Prunusmume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曬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類似,宜忌相同。`據現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烏梅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因此,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梅子中國含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種有機酸,有改善肝臟機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推遲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現代人喜歡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類、精白面包、精白面條、精白糖、化學調味料及動物性食物。吃了這些食物會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劇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環惡化而產生酸素。每天吃一個烏梅可幫助清掃血液,使血液流動量正常化,排除過量的酸素。
[0045]首烏藤甘,平。歸心、肝經。功能與主治:養血安神,祛風通絡。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該品養血祛風,通經活絡止痛,用治血虛身痛,常與雞血藤、當歸、川芎等配伍,用治風濕痹痛,常與羌活、獨活、桑寄生、秦艽等祛風濕、止痹痛藥同用。用于周身酸痛。夜交藤既有養血作用,還可通利經絡,治血虛周身酸痛,可配合當歸、地黃、雞血藤、絡石藤等同用。
[0046]石菖蒲其性微溫,味辛,具有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濕痹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癥。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本經》: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別錄》:〃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聰耳目,益心智。〃《藥性論》:〃治風濕頑痹,耳鳴,頭風,淚下,殺諸蟲,治惡瘡疥瘙。
[0047]桑葚滋陰養血藥;生津藥;潤腸藥。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于眩暈耳鳴,心悸失目民,須發早白,津傷□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秘。補肝,益腎,熄風,滋液。治肝腎陰虧,消渴,便秘,目暗,耳鳴,瘰疬,關節不利。既可入食,又可入藥,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為滋補強壯、養心益智佳果。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須發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結等癥。
[0048]益母草味辛苦、涼。活血、祛淤、調經、消水。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益母草含益母草堿、延胡索酸等物質,有活血調經、降血壓、利尿消腫等作用。
[0049]冬瓜仁甘,涼。《本經》:味甘,平。清肺化痰;消癰排膿;利濕。主痰熱咳嗽;肺癰;腸癰;白濁;帶下;腳氣;水腫;淋證。《日華子本草》:去皮膚風剝黑皮,潤肌膚。《綱目》:治腸癰。《本草經疏》:能開胃醒睥。
[0050]生地:生地也叫生 地黃,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鮮或干燥的塊根。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金瘡瘀、涼血、止血;鮮地黃和生地黃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鮮地黃清熱生津,可以止血和涼血,經常是用于熱病傷陰,吐血、咽喉腫痛、舌絳煩渴、發斑發疹以及衄熱等病癥。相對于鮮地黃,生地黃是涼血清熱,也可以生津,還可以養陰,多用于治療陰虛內熱、骨蒸勞熱、舌絳煩渴、發斑發疹等問題。生地性寒,功能為滋陰補腎。不只生津止渴和涼血清熱,還對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便秘等有作用,凡是血分有熱傷陰的人,都可以經常服用。如果想要治療溫熱病,可以用生地做清營湯;如果是治療溫病的后期,由于佘熱還沒消盡,應該把生地用來煮青蒿鱉甲湯;另外,針對血熱毒盛,斑疹紫黑,溫熱病嚴重熱入營血的癥狀,可以服用生地制成的四生丸;一般要養陰生津來治療內熱消渴和便秘的,應該食用生地煮的曾液湯
[0051]女貞子用于肝腎陰虛的目暗不明,視力減退,須發早白,腰酸耳鳴及陰虛發熱等。本品能補肝腎陰,但藥力平和,須緩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枸杞等同用,治須發早白,常配桑葚同用,陰虛發熱,常配地骨皮。肝腎陰虛,頭昏目眩、遺精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冠心病、高脂血癥、高血壓、慢性肝炎。對肝臟的保護作用研究認為,女貞子含有齊墩果酸,給大鼠皮下注射,可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對四氯化碳誘發的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并能促進肝細胞再生.齊墩果酸亦可使肝內甘油三酯蓄積減少、肝細胞變性壞死明顯減輕、糖原蓄積增加、血清Y球蛋白下降;超微結構可見肝細胞內線粒體腫脹與內質網囊泡變性減輕、肝組織間質炎癥反應減弱。
[0052]三棱黑三棱又名帶皮三棱。為莎草科植物荊三棱Scirpusflaviatilis (Torr.)A.Gray的塊根。以上均以質堅、體重、干燥、去凈外皮、表面黃白色者為佳。治癥瘕積聚、氣血凝滯、心腹疼痛、脅下脹疼、經閉、產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瘡腫堅硬。.《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脈不調,心腹痛,落胎,消惡血,補勞,通月經,治氣脹,消撲損瘀血,產后腹痛、血運并宿血不下。《開寶本草》:主老癖癥瘕結塊。
[0053]莪術辛、苦,溫。歸肝、脾經。主治“氣血凝滯,心腹脹痛,癥瘕,積聚,宿食不消,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有行氣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莪術醇提取物及揮發油對四氯化碳(CCI4)硫代乙酰胺(TAA)引起的小鼠丙氨酸轉氨酶(ALT)升高有明顯的降低作用,使磺溴酞鈉(BSP)潴留量減少,相應肝組織病變減輕。
[0054]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主產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蘇、湖南等地。功效: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癥。《藥性論》:使,平。能治肺氣喘滿,水氣浮腫,主傷絕,利水道,消水氣,虛勞客熱頭痛,內補不足。《日華子本草》:溫,調中,下氣。消痰止渴,利大小腸,開胃,下食,殺腹藏蟲,止霍亂吐瀉。
[0055]絞股藍:經過藥理,毒理及臨床證明,絞股藍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對多種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此外,絞股藍還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鎮靜、催眠、抗緊張、抗潰瘍、抗疲勞、延長細胞壽命以及增進食欲,增強抵抗力,通暢大便,平喘止咳,消痔、減肥、治療虛癥、抑制膽結石形成、防治糖皮質激素副作用、抗衰老等多種功效。除具有人參的功效外,還具有人參不具備的多種作用,并且沒有人參過量服用的反應以及任何其他毒副作用。 [0056]柴胡清虛熱中藥,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歸肝經、膽經。功能:疏散退熱,升陽舒肝。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治療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Iml含生藥2g) 10~20ml加入50 %葡萄糖液靜注或5 %葡萄糖液250~500ml靜滴,每日I次,10次為I療程,治療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為100%,對改善癥狀、回縮肝脾、恢復肝功及乙肝抗原陰轉率均有較好作用。
[0057]外用藥物有:
[0058]絲瓜絡性涼,味甘。功能主治通絡,活血,祛風。用于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絲瓜始載于《本草綱目》,列入菜部、瓜菜類。李時珍說:“此瓜老則筋絲羅織,故有絲絡之名”。“絲瓜老者,筋絡貫串,房隔聯屬,故能通入脈絡臟腑,而去見毒,消腫化痰,祛痛殺蟲及治諸血病也。”《本草便讀》:絲瓜絡,入經絡,解邪熱。熱除則風去,絡中津液不致結合而為痰,變成腫毒諸癥,故云解毒耳。
[0059]白芍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能蝕膿,益女子血。《日華子本草》:治風、補勞,主女人一切病,并產前后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瘺。發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補氣,白者治血。
[0060]白芨性苦、甘、澀,微寒。歸肺、肝、胃經。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神農本草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本草綱目》:“氣味(根)苦、平、無毒。
[0061]白芷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胃經。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瘰疬、腸風、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軒疵瘢。
[0062]白僵蠶入肝、肺,胃經。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痹,瘰疬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本經》: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酣,男子陰瘍病。《別錄》:女子崩中赤白,產后佘痛,滅諸瘡瘢痕。未之,封疔腫,根當自出。《藥性論》:治口噤,發汗,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0063]辛夷性溫,味辛微苦。歸經歸肺、胃經。散風寒,通鼻竅。用于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本經》: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酐。《別錄》: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面腫引齒痛,眩冒、身幾幾如在車船之上者。生須發,去白蟲。《藥性論》:能治面生酐。面脂用,主光華。
[0064]細辛,中藥名,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鸞。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全草入藥,用為解熱、利尿、鎮痛、鎮靜藥。治頭痛,有發汗、祛痰之效。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解熱作用細辛揮發油灌服對多種原因如溫刺法、四氫萘胺、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實驗性發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發熱也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還能降低正常大鼠的體溫。
[0065]白蘞歸經:心經;肺經;肝經;脾經。功能: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主治:瘡瘍腫毒,瘰疬,燙傷,濕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白蘞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根,每年春、秋季采挖,除去莖及細須根,洗凈后多縱切成兩瓣、四瓣或斜片,曬干即可入藥。其性涼,味苦甘辛,具有清熱、解毒、散結、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癰腫、疔瘡、瘰疬、燙傷、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等癥
[0066]天花粉為葫蘆科植物栝萎的根,是一種中藥,為清熱瀉火類藥物,其具體功效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主治:治熱病口渴、消渴、黃疸、肺燥咳血、癰腫、痔痿。對于治療糖尿病,常用它與滋陰藥配合使用,以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本草匯言》:天花粉,退五臟郁熱,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腫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齒腫,痰火盛而咳嗽不寧。若肝火之脅脹走注,腎火之骨蒸煩熱,或癰疽已潰未潰,而熱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黃,而小水若淋若澀,是皆火熱郁結所致,惟此劑能開郁結,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從補藥而治虛渴,從涼藥而治火渴,從氣藥而治郁渴,從血藥而治煩渴,乃治渴之要藥也。
[0067]制白附子:制白附子取凈白附子,分開大小個,浸泡,每日換水2-3次,數日后如起粘沫,換水后加白礬(每白附子lOOmg,用白礬2mg),泡一日后再進行換水,至口嘗微有麻舌感為度,取出。將生姜片、白礬粉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無干心,撈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白附子lOOmg,用生姜、白礬各12.5mg。性味歸經:白附子味辛、甘,性溫,有毒。歸胃、肝經。功效: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解毒散結止痛。主治:風痰所致中風口眼斜、中風`痰壅、半身不遂、破傷風、頭痛、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瘰疬結核、陰疽腫毒辣,毒蛇咬傷、驚風癲癇、癰疽腫毒。
[0068]獨活,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干燥根。主產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春初或秋末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發軟后再炕至全干。切片,生用。《本草正》:“專理下焦風濕,兩足痛痹,濕癢拘攣。”現代研究,獨活有抗炎、鎮痛及鎮靜作用;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壓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腫瘤作用。
[0069]白丁香:入肝、腎二經。功能主治化積,消翳。治疝瘕,癥癖,目翳,胬肉,齲齒。療目痛,決癰癤,女子帶下,溺不利,除疝瘕。《日用本草》:“去面上雀子斑、酒刺。”
[0070]具體實施例1
[0071]本發明蜜丸劑的制備:將白茯苓lOOOg,當歸lOOOg,天竺葵lOOOg,川芎lOOOg,黃芪lOOOg,桃仁lOOOg,蒼術lOOOg,玉竹lOOOg,薏仁1000g,首烏藤1000g,白術lOOOg,赤芍1000g,烏梅1000g,石菖蒲1000g,桑葚1000g,益母草1000g,生地1000g,冬瓜仁1000g,女貞子lOOOg,三棱lOOOg,柴胡lOOOg,莪術lOOOg,絞股藍lOOOg,桑白皮lOOOg,加水浸泡,加熱煮沸3次,每次1-2小時,過濾,濾液備用;將合并后3次的濾液抽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溫度至60°C-70°C的浸膏;放入烘箱,放入烘箱,控制在75°C,烘干后冷卻成粉末狀與蜂蜜混和在一起搓成細條;以每5g為一丸臘封包裝。
[0072]具體實施例2
[0073]本發明膠囊劑的制作過程為:取白茯苓1200g,當歸1300g,天竺葵1200g,川芎1300g,黃芪1200g,桃仁1300g,蒼術1200g,玉竹1300g,薏仁llOOg,首烏藤1200g,白術IlOOg,赤茍1200g,烏梅1200g,石菖蒲1200g,桑葚1200g,益母草IlOOg,生地1200g,冬瓜仁1200g,女貞子llOOg,三棱1200g,柴胡1200g,莪術1200g,絞股藍1200g,桑白皮llOOg,取原料藥加入5-10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靜置后去上清液,然后100-120目濾過,再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36的浸膏,靜置備用,成為組分I。上述乙醇提取過的原料藥的藥渣加10倍量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時,將2次提取液合并靜置,成為組分2。將組分I和組分2的合并,然后放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6g生藥/mL,抽濾至濾液的相對密度為20°C時1.06 ;上述濾液經體積為10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吸附后,用10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溶劑,得到藥粉干燥后裝入膠囊。
[0074]具體實施例3
[0075]將所述原料藥白茯苓llOOg,當歸1200g,天竺葵1200g,川芎1300g,黃芪1200g,桃仁1300g,蒼術1200g,玉竹llOOg,薏仁llOOg,首烏藤1200g,白術llOOg,赤芍1200g,烏梅1200g,石菖蒲1200g,桑葚1200g,益母草1300g,生地1200g,冬瓜仁IlOOg,女貞子IlOOg,三棱1200g,柴胡1200g,莪術llOOg,絞股藍1200g,桑白皮1300g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小時;將浸泡好的原料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總量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時,取兩次煎液混合,濾過;將過濾的濾液置入雙效真空濃縮器中,濃縮至90°C時相對密度為
1.05的濃縮液,置O~5°C低溫冷藏24小時;將冷藏液加0.3%的助濾劑硅藻土,過濾,濾液再置入雙效真空濃縮器中,濃縮至每Iml含Ig生藥量,直接干燥成粉末后,調和蜂蜜或糊精制成顆粒沖劑。
[0076]具體實施例4
[0077]本發明外用面膜劑的制作過程為:按照所述份數先將白芷1500g、細辛1500g和白及1500g用水蒸氣法蒸餾,得到結晶物,作為組分I備用;取蒸餾后的藥渣混合剩余原料白僵蠶1500g,白芍1500g,川芎1500g,烏梅1500g,辛夷1500g,白丁香1500g,白蘞1500g,獨活1500g,天花粉1500g,制白附子1500g,絲瓜絡1500g,加入5_10倍量的60-90 %乙醇浸泡1-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80-120目濾過,再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36的浸膏,加熱濃縮,30分鐘~45分鐘,將濃縮液靜置成浸膏狀,藥糊繼續加熱濃縮至浸膏狀,靜置備用,成為組分2 ;將蒸餾提取的組分I和乙醇提取的組分2混合,加防腐劑香料調成面膜用C060輻照劑量8k滅菌裝瓶。
[0078]具體實施例5[0079]本發明外用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按照所述份數先將白芷1200g、細辛1300g和白及1200g用水蒸氣法蒸餾,得到結晶物,作為組分I備用;取蒸餾后的藥渣混合剩余原料白僵蠶1200g,白芍1200g,川芎1300g,烏梅1200g,辛夷1200g,白丁香llOOg,白蘞1200g,獨活1200g,天花粉I 100g,制白附子1200g,絲瓜絡1200g,加入5_10倍量的60-90 %乙醇浸泡1-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80-120目濾過,再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36的浸膏,加熱濃縮,30分鐘~45分鐘,將濃縮液靜置成浸膏狀,藥糊繼續加熱濃縮至浸膏狀,靜置備用,成為組分2 ;將蒸餾提取的組分I和乙醇提取的組分2混合,加凡士林成膏劑。
[0080]藥理學毒性試驗
[0081]實施例1:急性毒性實驗
[0082]一、試驗材料:
[0083]動物:昆明種小鼠,體重21_24g,雌雄各半,山東大學生物試驗室育種。實驗物:本發明內服顆粒劑。
[0084]二、方法:
[0085]1、LD50計算:采用改良寇氏法,將小鼠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將本發明加蒸餾水溶解,配成最大濃度,按小鼠最大允許容量給藥,所給劑量按生藥量依次為18,14.4,11.5,9.2,7.4 (g.kg-1),在動物禁食(不禁水)18小時后,一日內分兩次給藥(間隔半小時),每次0.5ml,觀察動物死亡情況。
[0086]2、最大耐受劑量測`定(MTD值):取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將本發明加蒸餾水溶解,配成最高濃度,按動物的最大耐受量,以注射灌喂器能抽動為準。在動物禁食(不禁水)18小時后,一日內分兩次給藥(間隔半小時),每次0.5ml (每ml含生藥0.36g),總藥量為18g生藥/kg.d,相當臨床成人50Kg體重用量的300倍。給藥后連續觀察7天。
[0087]三、試驗結果:
[0088]在LD50計算中當用最大允許濃度和最大允許容量給予小鼠時(18g/Kg.d),未見小鼠死亡,即未測出LD50,只可求最大耐受劑量,在7天觀察期中,動物其食欲、活動、毛色、精神狀態等皆正常,發育正常,未見有死亡。即選用相當于臨床劑量的300倍藥量,并無不良反應發生,表明急性毒性極小,MTD > 18g/Kg.d。
[0089]實驗例2:長期毒性實驗資料
[0090]本發明內服顆粒劑的煎煮劑經灌胃給藥6個月的動物長期毒性試驗結果:SD大鼠分成三組,每組30只,雌雄各半(分成高、中、低三個劑量組,每組10只),其中第一組經灌胃給生理鹽水;第二組經灌胃給本發明的劑量為0.25g、2.5g和12.5g/kg.d ;第三組經灌胃給洛伐他汀的劑量為0.5mg、5.0mg和50.0mg/kg.d。在給藥期間,分別觀察各組動物給藥后的臨床表現、血液學、血生化、臟器系數和組織病理學等指標進行藥物毒性的評價。研究結果:主要毒性反應表現在洛伐他汀50mg/kg.d和5.0mg組,表現在給藥后SD大鼠出現了流涎、毛蓬松、忙碌、腹瀉、踏腳等反應和癥狀,總攝食量和體重減輕;血液檢查顯示白細胞總數有所增加,紅細胞總數、血紅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計數明顯下降(P均<0.05);血液生化檢查顯示ALT、AST、ALP和CK升高I~8倍(P均< 0.05),肌酐和尿素氮有所升高(P均< 0.05),但未引起動物死亡;組織病理學分析結果顯示洛伐他汀50mg/kg.d組出現了與人相似的肝腎病理改變。而生理鹽水組和本發明0.25g、2.5g和12.5g/kg.d三個劑量組和洛伐他汀0.5mg/kg.d劑量組在整個給藥期間均未出現類似反應,在恢復期觀察期間,出現反應的各組動物的癥狀逐漸消失恢復正常狀態。可見本發明不但能夠降低洛伐他汀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使洛伐他汀的臨床無毒劑量增加至5~25倍(P均< 0.01)。
[0091 ] 試驗例3:累積毒性實驗:
[0092]本發明煎煮劑對小鼠按7.69、19.18和43.21g生藥/kg連續用藥15周(1.0ml/100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3周后,結果表明:本發明中藥制劑對大鼠的毛發、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均無明顯影響,臟器肉眼沒有發現異樣變化和組織學檢查結果表明,用藥15周及停藥3周后,大鼠各臟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明中藥制劑內服膠囊劑對大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有異樣反應,應用安全。
[0093]實施例4:皮膚刺激實驗
[0094]一、實驗方法
[0095]將豚鼠背部脊柱兩側將脫毛劑均勻涂上,使去毛范圍約20平方厘米。洗凈脫毛劑歸籠觀察24小時,每組豚鼠分別涂本發明外用膏劑4、8和12g,分別含生藥92mg、184mg和368mg,另一組涂溶媒0.8ml每日二次,連續一周,實驗結束后,將豚鼠處死,心,肝,腎及脫毛皮膚做病理檢驗。
[0096]二、結果
[0097]上述三組用藥 豚鼠軀干脫毛區,未見局部皮膚有水腫、充血、紅斑、出血點及潰瘍。用藥組豚鼠毛發色澤、攝食、四肢活動等對照組無明顯差異,病理組織學檢查,給藥組心、肝、腎及脫毛皮與對照字比較也無明顯差異。結果提示,本發明無局部刺激作用,也未見全身毒性表現。表明本發明外用制劑使用安全。
[0098]藥理學實驗說明:
[0099]I 材料
[0100]1.1動物:健康3月齡純系昆明種雌性小鼠60只,體重25~35g,山東大學實驗動物學部提供。動物飼養條件:每組小鼠按組別分籠飼養。在自然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常規飼食飲水,保持自然光照,無不良因素影響,飼養I周適應實驗環境后開始進行實驗,
[0101]1.2實驗藥品:本發明內服膠囊劑,按實施例2方法制備,濃度:0.12mg/ml,本院藥劑科生產。3%氫醌霜:武漢市中醫醫院藥劑科生產,批號20050905。黃體酮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050115。
[0102]1.3試劑:硫化鈉(NaS):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可,批號:20020118,臨用前配成10%水溶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0D)、丙二醛(MDA)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號:20059116o
[0103]1.4主要儀器:DY89-1I型電動玻璃勻漿機:寧波新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統生物顯微鏡:0LYMPUS ;BX50F4北航病理圖像分析系統。
[0104]2實驗方法
[0105]2.1模型制作:參照黃褐斑實驗動物模型復制方法。小鼠2.5%戊巴比妥鈉麻醉后,以0.4%的黃體酮注射液按0.02g/kg劑量小鼠后肢肌肉注射,每周6次,連續4周。正常組按0.02g/kg肌肉注射滅菌注射用水。
[0106]2.2動物分組及給藥:取健康雌性小鼠60只,3個劑量組,隨機分為6組,每組10只。正常組、模型組、本發明膠囊劑3個劑量組(0.15,0.3,0.6mg/ml)、3%氫醌陽性對照組(0.6mg/ml)。本發明3個劑量治療組分別在小鼠造模當日用藥,每日2次,每周6次,連續用藥30天。正常組和模型組于相應時間給予蒸餾水;3%氫醌陽性藥對照組于造模當日開始局部用藥,時間和療程同祛斑養顏口服液治療組。
[0107]2.3觀察指標及檢測:用藥30天后,頸椎脫白處死小鼠,背部去毛,迅速取肝組織及涂藥部位的皮膚組織各2塊,其中一塊用冰冷的生理鹽水沖洗,除去血液,濾紙吸干,切取肝臟及皮膚各0.5g,分別放入2.0ml預冷生理鹽水的燒杯中,剪碎組織,再倒入試管中,以高速分散器10r/min勻漿兩次,每次10秒;再以3500r/min轉速離心15分鐘,取上清液。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按試劑盒檢測說明書方法測定SOD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按試劑盒檢測說明書方法測定MDA值。同時,分離小鼠背部皮膚,取去毛的皮膚組織一塊(2cm*lcm左右),10%多聚甲醛固定,常規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常規組織病理檢測,光鏡觀察,計數上皮增生、真皮血管數及真皮炎細胞數;免疫組化染色,觀察黑色素細胞染色和數目(陽性細胞:無,計O分;< 15%,計0.5分,< 30%,計I分;> 30%計2分)。
[0108]2.4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組間比較t檢驗;分層計算資料采用秩和檢驗進行統計處理。
[0109]3 結果
[0110]3.1各組小鼠皮膚、肝組織MDA、SOD含量的測定見表1。
[0111]表1各組小鼠皮膚及肝組織MDA、SOD含量的測定(_x土s)
[0112]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組成, 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包括:白茯苓10~20份,當歸10~20份,天竺葵10~20份,川彎10~20份,黃芪10~20份,桃仁10~20份,蒼術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烏藤10~20份,白術10~20份,赤芍10~20份,烏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術10~20份,絞股藍10~20份,桑白皮10~20份;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包括:白僵蠶10~20份,白芍10~20份,川芎10~20份,辛夷10~20份,白芨10~20份,白丁香10~20份,細辛10~20份,白蘞10~20份,獨活10~20份,天花粉10~20份,白芷10~20份,制白附子10~20份,烏梅10~20份,絲瓜絡10~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包括:白茯苓10~15份,當歸10~15份,天竺葵10~15份,川彎10~15份,黃芪10~15份,桃仁10~15份,蒼術10~15份,玉竹10~15份,薏仁10~15份,首烏藤10~15份,白術10~15份,赤芍10~15份,烏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術10~20份,絞股藍10~20份,桑白皮10~20份;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包括:白僵蠶10~15份,白芍10~15份,川芎10~15份,辛夷10~15份,白芨10~15份,白丁香10~15份,細辛10~15份,白蘞10~20份,獨活10~20份,天花粉10~20份,白芷10~20份,制白附子10~20份,烏梅10~20份,絲瓜絡10~2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包括:白茯苓10~20份,當歸10~20份,天竺葵10~20份,川彎10~20份,黃芪10~20份,桃仁10~20份,蒼術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烏藤10~20份,白術10~20份,赤芍10~20份,烏梅10~15份,石菖蒲10~15份,桑葚10~15份,益母草10~15份,生地10~15份,冬瓜仁10~15份,女貞子10~15份,三棱10~15份,柴胡10~15份,莪術10~15份,絞股藍10~15份,桑白皮10~15份;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包括:白僵蠶10~20份,白芍10~20份,川芎10~20份,辛夷10~20份,白芨10~20份,白丁香10~20份,細辛10~20份,白蘞10~15份,獨活10~15份,天花粉10~15份,白芷10~15份,制白附子10~15份,烏梅10~15份,絲瓜絡10~15份。
4.一種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制劑的劑型為膠囊劑,其制備方法包括: a、取原料藥放入乙醇中浸泡,熱提取2次,成膏狀,為組分I; b、藥渣加水提取2次,濃縮過濾為膏狀,為組分2; c、將上述兩種組分合并,濃縮成粉末裝入膠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治療黃褐斑的膠囊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取原料藥加入5-10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靜置后去上清液,然后100-120目濾過,再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36的浸膏,靜置備用,成為組分I。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治療黃褐斑的膠囊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上述乙醇提取過的原料藥的藥渣加10倍量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時,將2次提取液合并靜置,成為組分2。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治療黃褐斑的膠囊劑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將組分I和組分2的合并,然后放入減壓濃縮罐內,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6g生藥/mL,抽濾至濾液的相對密度為20°C時1.60 ;上述濾液經體積為IO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吸附后,用10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去除溶劑,得到藥粉干燥后裝入膠囊。
8.—種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制劑的劑型為沖劑,制備方法包括: 將所述原料藥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小時;將浸泡好的原料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總量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時,取兩次煎液混合,濾過;將過濾的濾液置入雙效真空濃縮器中,濃縮至90°C時相對密度為1.05的濃縮液,置O~5°C低溫冷藏24小時;將冷藏液加0.3%的助濾劑硅藻土,過濾,濾液再置入雙效真空濃縮器中,濃縮至每Iml含Ig生藥量,直接干燥成粉末后,調和蜂蜜或糊精制成顆粒沖劑。
9.一種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制劑的劑型為面膜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按照所述份數先將穿白芷、細辛和白及用水蒸氣法蒸餾,得到結晶物,作為組分I備用;取蒸餾后的藥渣混合剩余原料加入5-10倍量的60-90%乙醇浸泡1-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2小時,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80-120目濾過,再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1.36的浸膏,加熱濃縮,30分鐘~45分鐘,將濃縮液靜置成浸膏狀,藥糊繼續加熱濃縮至浸膏狀,靜置備用,成為組分2 ;將蒸餾提取的組分I和乙醇提取的組分2混合,加防腐劑香料調成面膜。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治療黃褐斑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的內服藥物劑型為:糖衣片劑、薄膜衣片劑、腸溶衣片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口含劑、顆粒劑、沖劑、丸劑、散劑、丹劑、溶液劑或注射劑;所述組合物的外用藥物劑型為:面膜劑、膏劑、噴霧劑、擦劑、紗布劑和軟膏劑。
【文檔編號】A61K36/898GK103751709SQ201310750864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青島恒波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