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藥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清半夏為8~12%,山茱萸6~9%,大黃5~7%,夜交藤5~8%,夏枯草4~7%,橘紅4~6%,茯神3~5%,菟絲子4~6%,旱蓮草5~7%,女貞子3~5%,升麻4~6%,柴胡4~6%,枳實4~6%,葛根3~5%,蔓荊子3~6%,蒼術4~6%,鉤藤2~5%,桂枝4~6%,天南星5~7%,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本發明治療眩暈癥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癥,標本兼治。
【專利說明】治療眩暈癥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眩暈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眩是眼花,暈是頭暈,兩者同時出現,統稱目眩,亦稱眩暈。眩暈中有病情輕重的不同,輕者閉目自止,重者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甚至昏倒等癥狀。眩暈可由風、火、痰、虛等多種原因引起,多屬肝、腎、脾的病變,尤與肝的關系密切。現代醫學中的耳源性眩暈、高血壓、低血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貧血、神經官能癥等均能出現眩暈等癥狀。病因病機:肝陽上亢:憂郁惱怒,氣郁化火,肝陰暗耗、肝陽偏盛,風陽升動,上擾清空,發為眩暈;或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發為眩暈。腎精不足,氣血虧虛,痰濁中阻。總之眩暈一證,以內傷為主,尤以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濁中阻最為常見。臨床治療上一般對癥處理,但宜反復發作,給病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及精神、經濟上的負擔。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成本低,治療眩暈癥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癥,標本兼治。
[0004]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藥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清半夏為8~12%,山茱萸6~9%,大黃5~7%,夜交藤5~8%,夏枯草4~7%,橘紅4~6%,茯神3~5%,菟絲子4~6%,旱蓮草5~7%,女貞子3~5% ,升麻4~6%,柴胡4~6%,積實4~6%,葛根3~5%,蔓荊子3~6% ,蒼術4~6 %,鉤藤2~5%,桂枝4~6%,天南星5~7 %,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洛得濾液。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療眩暈癥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癥,標本兼治。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07]實施例1:
[0008]采用清半夏、山茱萸、大黃、夜交藤、夏枯草、橘紅、茯神、菟絲子、旱蓮草、女貞子、升麻、柴胡、枳實、葛根、蔓荊子、蒼術、鉤藤、桂枝、天南星為原料藥制備而成。其組分(重fi% )每付為清半夏9.9、山茱萸6.5、大黃6.2、夜交藤6.1、夏枯草5.5、橘紅5.5、茯神3.3、菟絲子4.9、旱蓮草5.5、女貞子3.4、升麻5.1、柴胡4.9、枳實5.1、葛根3.8、蔓荊子4.4、蒼術5.1、鉤藤3.2、桂枝5.5、天南星6.1。取上述19種原料總重量為181克,在室溫下將19種中草藥加水至800~1000ml,浸泡3~5分鐘,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90~100分鐘左右,去渣得濾液200ml,藥渣再加水250~300ml,煎熬30~40分鐘,去渣得濾液100ml,共得300ml左右藥汁,即制得用于眩暈癥的中藥。裝入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I劑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50ml左右,服用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再鞏固療效服用I周。
[0009]本發明清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濕痰咳嗽,風痰眩暈,痰厥;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固精縮尿止帶止崩,止汗,此外還有生津止渴。用于腰膝酸痛,頭暈耳鳴,健忘,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月經不調,大汗虛脫;大黃主要功能為攻積導滯、瀉下通便,用于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夜交藤治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夏枯草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癥;橘紅止咳化痰、平喘、寒咳、干咳、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慢性氣管炎、喉癢痰多、胸中痰滯、煙酒過量、飲食積滯、嘔惡痞悶、長期胃痛、氣痛、肺癆病、肺結核等都有獨特療效;茯神又叫茯神木,有寧心安神、利水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癥;菟絲子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灣。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浙、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旱蓮草能補益肝腎之陰,適用于肝腎陰虛或陰虛內熱所致須發早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遺精耳鳴等證;女貞子用于肝腎陰虛的目暗不明,視力減退,須發早白,腰酸耳鳴及陰虛發熱等;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柴胡具有舒肝和胃、和解少陽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頭痛目眩、月經不調、感冒發燒、子宮下垂等癥;枳實有破氣消積,化痰除痞的功效。主治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后重;葛根解表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用于外感發熱頭痛、高血壓頸項強痛、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蔓荊子味苦、辛,性平。功效:散風熱,清頭目。主治感冒風熱頭痛、頭風頭痛、目赤腫痛、頭目昏暗多淚等癥;蒼術治療腹脹氣。此外還有健胃、利尿、抗癌、祛痰、催眠、殺菌等作用;鉤藤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等功能,主治頭暈、高血壓及小兒驚風等;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 無汗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癥,身不出汗;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于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19味中草藥巧妙組合,藥物相互協調作用,共奏眩暈癥之特效。
[0010]本發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其加工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
[001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藥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清半夏為8~12%,山茱萸6~9%,大黃5~7%,夜交藤5~8%,夏枯草4~7%,橘紅4~6%,茯神3~5%,菟絲子4~6%,旱蓮草5~7%,女貞子3~5%,升麻4~6%,柴胡4~6%,枳實4~6%,葛根3~5%,蔓荊子3~6%,蒼術4~6%,鉤藤2~5%,桂枝4~6%,天南星5~7% ,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文檔編號】A61P1/08GK103690721SQ201310730658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陳芬, 董渭平, 張淳珂 申請人: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