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丹參10-15、益母草15-20、干姜8-12、紅棗10-15、川芎7-13、桃仁14-18、向日葵籽16-22、熟地10-15、杜仲5-10、劉寄奴8-12、荔枝核10-15、小茴香12-16、高粱花15-20、延胡索10-15、烏藥5-10、梧桐根8-12、五靈脂6-11、香附10-15、紫荊木5-10、赤芍9-14、茯苓10-15、當歸5-10、蘇鐵花16-22、桂枝15-20、枸杞10-15。本發明中藥制劑具有溫經散寒、滋陰補腎、化瘀止痛、疏肝解郁、補血通經、行氣活血、補氣養血的功效,治療痛經療效顯著,起效快,作用持久,療程短,不易復發,無毒副作用,無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痛經,多見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婦女,疼痛通常發生在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凡勞傷風冷,寒客胞中,氣滯血瘀,瘀血內阻,肝腎虛損,氣血不足等,均可導致本病。主要癥狀是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目前中醫藥治療痛經方面,還存在療效不確切,見效慢,易復發等缺點,治療效果不甚理想。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顯著、起效快、作用持久、不易復發的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丹參10-15、益母草15-20、干姜8-12、紅棗10-15、川芎7-13、桃仁14-18、向日葵籽16-22、熟地10-15、杜仲5-10、劉寄奴8-12、荔枝核10-15、小茴香12-16、高粱花15-20、延胡索10-15、烏藥5-10、梧桐根8-12、五靈脂6-11、香附10-15、紫荊木5-10、赤芍9-14、茯苓10-15、當歸5-10、蘇鐵花16-22、桂枝15-20、 枸杞 10-15。
[0005]優選地,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丹參15、益母草15、干姜10、紅棗15、川芎11、桃仁16、向日葵籽18、熟地15、杜仲6、劉寄奴10、荔枝核12、小茴香14、高粱花18、延胡索10、烏藥8、梧桐根10、五靈脂9、香附12、紫荊木7、赤芍12、茯苓10、當歸8、蘇鐵花18、桂枝16、枸杞12。
[0006]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干姜、紅棗、桃仁、向日葵籽、荔枝核、茯苓、枸杞混合均勻,粉碎,過100-150目篩,備用;
(2)取余下中藥材混合均勻,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煎煮2-3h,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l_2h,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加乙醇使含醇量為50-60%,攪勻,靜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5-1.40的稠膏,備用,
(3)將步驟(2)制得的稠膏與步驟(1)制得的細粉攪拌均勻,然后加入適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顆粒劑,干燥,即得。
[0007]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3_6g, —日2-3次。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藥制劑是在研究純中草藥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試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選取丹參、益母草、干姜、紅棗、川芎、桃仁、向日葵籽等多種中草藥制成,具有溫經散寒、滋陰補腎、化瘀止痛、疏肝解郁、補血通經、行氣活血、補氣養血的功效,治療痛經療效顯著,起效快,作用持久,療程短,不易復發,無毒副作用,無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具體實施方式】
[0009]—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丹參15、益母草15、干姜10、紅棗15、川芎11、桃仁16、向日葵籽18、熟地15、杜仲6、劉寄奴10、荔枝核12、小茴香14、高粱花18、延胡索10、烏藥8、梧桐根10、五靈脂9、香附12、紫荊木7、赤芍12、茯苓10、當歸8、蘇鐵花18、桂枝16、枸杞12。
[0010]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干姜、紅棗、桃仁、向日葵籽、荔枝核、茯苓、枸杞混合均勻,粉碎,過150目篩,備
用;
(2)取余下中藥材混合均勻,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lh,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4,加乙醇使含醇量為55%,攪勻,靜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8的稠膏,備用, (3)將步驟(2)制得的稠膏與步驟(1)制得的細粉攪拌均勻,然后加入適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顆粒劑,干燥,即得。
[0011]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3_6g, —日2-3次 典型病例:
病例1:高某,女,18歲。腹痛2日。患者經期適來2日,少腹隱痛連及胃脘,飲食俱廢,夜不能安;語聲低微,面色白光白、口唇色淡無華、舌體胖質青黯苔白。癥屬痰濕瘀阻、寒凝氣滯,給以本發明顆粒劑治療,服用2天后,脘痛即除,少腹墜痛感亦減,繼續服用3天后,飲食轉好,夜眠亦安,諸癥悉除。隨訪至今未復發。
[0012]病例2:李某,女,28歲。痛經半年。患者于半年以來,每以經期前及行經第I天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得溫痛減,并伴有腰骶疼痛、酸冷、下墜感,嚴重時伴有惡心嘔吐。月經量少,色暗,有血塊及膜樣剝脫。每次行經需服止痛劑如芬必得等,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此次行經癥狀加劇,至就診時腰腹仍有輕度冷痛,白帶偏多,清稀。患者自述病前飲冷較多,患病后,已節制生冷飲食。平素喜暖,納可,睡眠欠佳,余無特殊不適。舌淡暗,苔白潤,脈沉。證屬腎虛宮寒血瘀。治以補腎暖宮,活血止痛。給予本發明顆粒劑治療。服藥3天后,腹痛大減,白帶、血塊減少,未見膜樣物排出,繼續服藥3天后,腰腹痛消失,睡眠正常,白帶、血塊消失,諸癥悉除。隨訪至今未復發。
[0013]病例3:黃某,女,32。痛經2年余。患者每以經期小腹疼痛已經2年,月經量逐漸減少,經色暗,有血塊,塊下痛減,經前乳脹,性情急躁,口干喜冷飲,睡眠不佳,多夢。平素工作壓力較大,自覺與同事關系緊張,經常暗自生氣,自覺有焦慮情緒,尿黃,大便偏干。脈弦細,舌淡暗苔白。癥屬肝郁氣滯血瘀,治以疏肝理氣活血。給予本發明顆粒劑治療。服藥5天后,腹痛大減,血塊減少,繼續服藥4天后,腹痛消失,諸癥悉除,月經量、睡眠恢復正常。隨訪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丹參10-15、益母草15-20、干姜8-12、紅棗10-15、川芎7-13、桃仁14-18、向日葵籽16-22、熟地10-15、杜仲5-10、劉寄奴8-12、荔枝核10-15、小茴香12-16、高粱花15-20、延胡索10-15、烏藥5-10、梧桐根8-12、五靈脂6-11、香附10-15、紫荊木5_10、赤芍9_14、茯苓10-15、當歸5-10、蘇鐵花 16-22、桂枝 15-20、枸杞 10-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丹參15、益母草15、干姜10、紅棗15、川彎11、桃仁16、向日葵籽18、熟地15、杜仲6、劉寄奴10、荔枝核12、小茴香14、高粱花18、延胡索10、烏藥8、梧桐根10、五靈脂9、香附12、紫荊木7、赤芍12、茯苓10、當歸8、蘇鐵花18、桂枝16、枸杞12。
3.—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痛經的中藥顆粒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取干姜、紅棗、桃仁、向日葵籽、荔枝核、茯苓、枸杞混合均勻,粉碎,過100-150目篩,備用; (2)取余下中藥材混合均勻,加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煎煮2-3h,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l_2h,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加乙醇使含醇量為50-60%,攪勻,靜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5-1.40的稠膏,備用, (3)將步驟(2)制得的稠膏與步驟(1)制得的細粉攪拌均勻,然后加入適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顆粒劑,干 燥,即得。
【文檔編號】A61K35/24GK103638505SQ201310676941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3日
【發明者】李修強, 王光輝, 焦倩 申請人:青島友銘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