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及其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及其制作方法,所述中藥散劑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組成:燈心草15-30份,吳茱萸15-30份,蒲公英15-20份,竹葉15-20份,牛蒡子12-15份,地丁12-15份,椿皮12-15份,知母10-12份,玄參10-12份,甘草3-5份。本發明采用多種中藥材調配而成,具有制備方法簡單,無副作用,見效快,不復發。而且本發明的中藥散劑是通過敷在人體的穴位上,減輕患者食藥的痛苦,使藥物更好的起到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口腔潰瘍,又稱為“ 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潰瘍具有周期性、復發性及自限性等特點,好發于唇、頰、舌緣等。病因及致病機制仍不明確。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及微生物在其發生、發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治療主要以局部治療為主,嚴重者需全身治療。
[0003]雖然至今仍不能完全明確口腔潰瘍的確切病因,但專家認為口腔潰瘍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免疫、遺傳和環境可能是口腔潰瘍發病的“三聯因素”,即遺傳背景與適當的環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經體質、心理行為狀態、生活工作和社會環境等)可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而出現口腔潰瘍特征性病損。也有人提出“二聯因素”論,即外源性因素(病毒和細菌)和內源性誘導因素(激素的變化、精神心理因素、營養缺乏、系統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亂)相互作用而致病。
[0004]祖國醫學界早已對口腔潰瘍有記載。按照中醫的理論體系,口腔潰瘍有以下幾種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主要是燥、火兩邪,燥邪干澀,易傷津液,火為陽邪,其性炎上,津傷火灼,口瘡乃發。故口瘡多在秋季及氣候突變時容易復發。二是飲食不節,由于過食辛辣肥厚之品或偏食,致火熱內生,循經上攻,熏蒸口舌,并常耗傷心肺腎之陰津,致口瘡發生。三是情志過極,患者素日思慮過度 ,心煩不寐,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于小腸,循經上攻于口,均可致口舌生瘡;或平素多有郁怒,肝郁氣滯,肝氣不疏,郁而化火,暗耗陰血,致沖任經脈不調,經行之時,經氣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灼口舌而致口瘡。四是素體陰虧,患者素體陰液不足,或久病陰損,虛火內生,灼傷口舌,乃至口舌生瘡。五是勞倦內傷,或久病傷脾,脾氣虛損,水濕不運,上潰口舌,而致口瘡;或郁久化熱,濕熱上蒸,亦可致口瘡。更有甚者,脾氣虛極,傷及脾陽,脾陽不足,寒濕生熱,上潰于口,可發口瘡。六是先天察賦不足,或久用寒涼,傷及脾腎,脾腎陽虛,陰寒內盛,寒濕上潰口舌,寒凝血淤,久致口舌生瘡。總之外感六淫燥火,內傷臟腑熱盛是致病主因,主病之臟在于心和脾(胃)。
[0005]現有的粉狀口腔潰瘍中成藥,治療口腔潰瘍時,將藥粉噴撒在口腔潰瘍面上。使用不方便,患者能感受到藥苦味道,而且有時出現的潰瘍面不易噴撒上藥粉,這樣就造成了用藥困難,因而影響治療效果。而且,目前的口腔潰瘍藥物的藥療效較慢,易復發。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療效快,敷在人體穴位上的治療口腔潰瘍的治療中藥散劑及制作方法。
[0007]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在此方案基礎上,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所述中藥散劑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組成:燈心草25份,吳茱萸25份,蒲公英18份,竹葉18份,牛蒡子13份,地丁 13份,椿皮13份,知母11份,玄參11份,甘草4份。
[0008]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的制作方法,
[0009]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所述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的制作方法如下:
[0010]I)按重量份配比稱取燈心草25g,吳茱萸25g,蒲公英18g,竹葉18g,牛蒡子13g,地丁 13g,甘草4g,粉碎后,加入500g清水經高溫蒸煮I小時,提取400g的濾液待用;toon] 2)按重量份配比稱取椿皮i3g,知母lig,玄參lig,粉碎后加入到蛇油IOg中,攪拌均勻,放置半小時;[0012]3)提取步驟I的400g濾液與步驟2的蛇油混合,攪拌均勻;
[0013]4)提取步驟3的濾液與蛇油的混合物進行干燥,成散劑;
[0014]5 )用醋或茶水調成糊狀,睡前敷足心涌泉穴處,次日晨取下。
[0015]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其藥材功效作用分別為:
[0016]1.燈芯草:微寒;甘、淡。歸心經;肺經;小腸經;膀胱經。利水通淋;清心降火。主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尿少澀痛;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痹;口舌生瘡;創傷。
[0017]2.吳茱萸: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于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痛經,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聞血壓。
[0018]3.蒲公英: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病,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
[0019]4.竹葉:甘淡,寒。歸經入心、肺、膽、胃經。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瘡。
[0020]5.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潤腸通便,熱毒咽喉紅腫疼痛,兼有熱結便秘尤宜。用于熱毒瘡腫尚未潰者,常與地丁,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配伍。
[0021]6.地丁:苦,寒。入心、肝經。清熱解毒。治疔瘡癰腫,黃疸內熱,小兒鼻血,闌尾炎,毒蛇咬傷。
[0022]7.椿皮:苦,澀,寒,歸大腸,肝經,清熱燥濕,收澀止帶,止瀉,止血。用于赤白帶下,濕熱瀉痢,久瀉久痢,便血,崩漏。
[0023]8.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用于氣分實熱證,陰虛燥咳。
[0024]9.玄參:甘、苦、咸,寒,歸肺、胃、腎,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溫邪入營,內陷心包,溫毒發斑,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0025]10.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經。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6]本發明燈芯草、吳茱萸,具有清心降火、散寒止痛的功效,為本方的君藥;蒲公英,竹葉,牛蒡子,地丁,椿皮具有清熱解毒、清熱除煩、清熱燥濕的功效,協助君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上述藥為本方的臣藥;知母,玄參具有活血散瘀,瀉火解毒,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在君藥和臣藥的作用下,進一步通過滋陰養血,清降虛火,為本方的佐藥;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瀉火解毒,起到調和諸藥的功效,為本方的使藥。上述諸藥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有效治愈口腔潰瘍病。
[0027]本發明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及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0029]實施例1
[0030]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所述中藥散劑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組成:燈心草25份,吳茱萸25份,蒲公英18份,竹葉18份,牛蒡子13份,地丁 13份,椿皮13份,知母11份,玄參11份,甘草4份。
[0031]所述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的制作方法如下:
[0032]I)按重量份配比稱取燈心草25g,吳茱萸25g,蒲公英18g,竹葉18g,牛蒡子13g,地丁 13g,甘草4g,粉碎后,加入500g清水經高溫蒸煮I小時,提取400g的濾液待用;
[0033]2)按重量份配比稱取椿皮13g,知母llg,玄參llg,粉碎后加入到蛇油IOg中,攪拌均勻,放置半小時;
[0034]3)提取步驟I的400g濾液與步驟2的蛇油混合,攪拌均勻;
[0035]4)提取步驟3的濾液與蛇油的混合物進行干燥,成散劑;
[0036]5)用醋或茶水調成糊狀,睡前敷足心涌泉穴處,次日晨取下。
[0037]具體實施式
[0038]實驗例1:
[0039]實驗方法和時間:使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敷于足心涌泉穴處。每日睡前涂一次,次日晨取下,連續使用5天為一個療程。
[0040]實驗對象:
[0041] 輕型口腔潰瘍:最常見,約占80%,一般直徑2_4mm,圓或橢圓形,周圍清晰,孤立散在,數目不多,每次I~5個不等,好發于角化程度較差的區域,如唇頰黏膜,角化程度高的齦腭部較少,發作時潰瘍有“凹、紅、黃、痛”特征,即潰瘍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邊圍有約Imm的充血紅暈帶,表面覆有淺黃色假膜,灼痛感明顯,感染嚴重時伴頜下淋巴結腫痛,發熱,一般持續1-2周,間歇期長短不一,因刺激痛影響語言、進食、心情,從而對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2、重型口腔潰瘍:發作時潰瘍大而深,“似彈坑”直徑10-30_,深及粘膜下層直至肌層,周邊紅腫隆起,捫之基底較硬,但邊緣整齊清晰,常單個發生,發作期可達月余甚至數月,疼痛較重,愈后可留瘢痕,少見3、皰疹樣口腔潰瘍:潰瘍小而多,直徑2mm,可達數十個之多,可伴頭痛、低熱、全身不適、局部淋巴腫大等癥狀,少見。
[0042]選取符合上述病癥的100例病例均為門診患者,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齡10_70歲,平均28歲;病程1天-12個月。
[0043]實驗結果:
[0044]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所述中藥散劑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組成:燈心草15-30份,吳茱萸15-30份,蒲公英15-20份,竹葉15-20份,牛蒡子12-15份,地丁 12-15份,椿皮12-15份,知母10-12份,玄參10-12份,甘草3_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所述中藥散劑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組成:燈心草25份,吳茱萸25份,蒲公英18份,竹葉18份,牛蒡子13份,地丁13份,椿皮13份,知母11份,玄參11份,甘草4份。
3.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的步驟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稱取燈心草25g,吳茱萸25g,蒲公英18g,竹葉18g,牛蒡子13g,地丁13g,甘草4g,粉碎后,加入500g清水經高溫蒸煮I小時,提取400g的濾液待用; 2)按重量份配比稱取椿皮13g,知母llg,玄參llg,粉碎后加入到蛇油IOg中,攪拌均勻,放置半小時; 3)提取步驟I的400g濾液與步驟2的蛇油混合,攪拌均勻; 4)提取步驟3的濾液與蛇油的混合物進行干燥,成散劑; 5)用醋或茶水調成糊狀,睡前敷足心涌泉穴處,次日晨取下。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610972SQ201310597226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李濤, 董剛, 李海濤 申請人:青島市市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