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中藥各原料藥材包括:木蝴蝶,綠萼梅,玳玳花,青皮,枇杷葉,蓽茇根,楠木皮,多穗石柯果,柿蒂,檀香,南瓜藤,魚香草和接骨仙桃。本發(fā)明中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能顯著改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時間,且毒副作用較小。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組份的醫(yī)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疾病。在我國本病的地區(qū)分布較廣,位于各種惡性腫瘤的首位。早期胃癌多數病人無明顯癥狀,少數人有惡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癥狀。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病人常有較為明確的上消化道癥狀,如上腹不適、進食后飽脹,隨著病情進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0003]西醫(yī)治療主要以手術和化療為主,但手術與化療療效都不甚理想,而且手術可能對身體特別虛弱的病人造成二次傷害。化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對人體傷害極大,具有明顯毒副作用。
[0004]祖國醫(yī)學并沒有對胃癌的確切稱謂,但根據胃癌的臨床表現,大略可歸屬于中醫(yī)學中“胃脘痛”、“噎膈”、“反胃” “痞滿”、“呃逆”、“積聚”等范疇。胃脘痛之病因病機大多與飲食、勞逸、氣滯、寒凝等相關,故《素問.舉痛論》指出:胃脘痛“皆因勞逸過甚,飲食失節(jié),中氣不足,寒邪趁虛而入客之,故猝然而作大痛。”《仁齋直指方》已認識到:關于胃脘痛的病因主要有“有寒,有熱,有死血,有食積,有痰飲,有蟲”。噎膈之癥,《內經》認為與津液和情志有關,《太平圣惠方》對其病因作了確切的描述,認為“寒溫失宜,食飲過度,或憤怒氣逆,思慮傷心,致使陰陽不和,胸膈痞塞,故名膈氣也?!币跤煞次秆葑兌鴣?,《壽世保元》曰:“夫反胃即噎膈,噎膈乃反胃之漸。大法有四,血虛,氣虛,有痰,有熱?!敝嗅t(yī)學將胃癌分型為:(I)脾胃虛弱型(2)肝胃不和型(3)瘀阻胃絡型(4)胃熱陰虛型(5)痰濕凝滯型(6)氣血兩虛型六型。`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中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能顯著改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時間,且毒副作用較小。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藥,其原料藥材包括:木蝴蝶,綠萼梅,玳玳花,青皮,枇杷葉,蓽茇根,楠木皮,多穗石柯果,柿蒂,檀香,南瓜藤,魚香草和接骨仙桃。
[0007]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如下:木蝴蝶10~20份,綠萼梅25~35份,玳玳花15~25份,青皮5~15份,枇杷葉10~20份,蓽茇根20~30份,楠木皮20~30份,多穗石柯果10~20份,柿蒂15~25份,檀香5~15份,南瓜藤20~30份,魚香草5~15份和接骨仙桃15~25份。
[0008]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可以優(yōu)選為:木蝴蝶10~15份,綠萼梅25~30份,玳玳花15~20份,青皮5~10份,枇杷葉10~15份,蓽茇根20~25份,楠木皮20~25份,多穗石柯果10~15份,柿蒂15~20份,檀香5~10份,南瓜藤20~25份,魚香草5~10份和接骨仙桃15~20份。
[0009]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也可以優(yōu)選為:木蝴蝶12份,綠萼梅28份,瑣瑣花16份,青皮8份,枇杷葉13份,蓽發(fā)根21份,楠木皮22份,多穗石柯果14份,柿蒂17份,檀香6份,南瓜藤24份,魚香草9份和接骨仙桃17份。
[0010]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也可以優(yōu)選為:木蝴蝶14份,綠萼梅26份,瑣瑣花18份,青皮6份,枇杷葉11份,蓽發(fā)根24份,楠木皮23份,多穗石柯果11份,柿蒂18份,檀香8份,南瓜藤22份,魚香草7份和接骨仙桃19份。
[0011]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所述中藥的劑型為片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2]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制劑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4~6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I~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加入相對于藥渣質量I~3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I~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獲得干骨;
[0013]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I~2小時,粉碎過篩獲得100~300目的超微細粉;
[0014]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加入相對于其質量0.1~0.3倍的微晶纖維素、0.05~0.1倍的乳糖、0.1~0.3倍的淀粉,過篩,混合均勻,制粒,干燥,加入相對于超微細粉質量0.002~0.02倍的硬脂酸鎂,整粒,壓片,制成。
[0015]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所述中藥的劑型為顆粒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6]第一步: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5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2~4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I~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0.05~0.07Mpa下減壓濃縮至60~70°C時相對密度為1.02~1.06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170~185°C、出風溫度80~90°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0017]第二步: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量0.3~0.5倍的蔗糖粉和0.1~0.3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40~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001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中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能顯著改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時間,且毒副作用較小。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藥,其原料藥材包括:木蝴蝶,綠萼梅,玳玳花,青皮,枇杷葉,蓽茇根,楠木皮,多穗石柯果,柿蒂,檀香,南瓜藤,魚香草和接骨仙桃。
[0020]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藥理如下: [0021]木蝴蝶:微苦,甘,微寒。歸肺,肝,胃經。利咽潤肺,疏肝和胃,斂瘡生肌。咽痛喉痹,聲音撕啞,咳嗽,肝胃氣痛,瘡瘍久潰不斂,浸淫瘡。[0022]綠萼梅:苦,微甘,平。平肝和胃。用于胸脅脹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經衰弱。
[0023]玳玳花:味甘,微苦。疏肝和胃,理氣解郁。主治胸中痞悶、脘腹脹痛、嘔吐少食。清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肝、和胃、理氣。《動植物民間藥》:治腹痛,胃病?!墩憬兴幨謨浴?調氣疏肝。治胸膈及脘宇痞痛。
[0024]青皮:苦,辛,溫。歸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于胸肋脘脹痛,乳癰、疝痛,食積氣滯。
[0025]枇杷葉:苦,微寒。歸肺,胃經。清肺止咳,降逆止嘔。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吐,噦逆。可治療口干消渴,肺風面瘡,粉刺。《綱目》: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0026]蓽茇根:辛,溫。歸腎,胃經。溫中行氣,降逆消食,散寒止痛,截瘧。主中寒脘腹脹滿,嘔逆,食積不化,疝腫,婦女宮寒不孕,瘧疾。
[0027]楠木皮:苦,辛,溫。歸脾,胃經。暖胃,和中降逆。主霍亂,吐瀉,轉筋,胃冷葉逆,足腫?!逗K幈静荨?主霍亂吐瀉,小兒吐乳,暖胃正氣,并宜煎服。
[0028]多穗石柯果:甘,澀,性平。和胃降逆。主呃逆,噎膈。
[0029]柿蒂:苦,潘,平。歸胃經。降逆下氣,用于呃逆。
[0030]檀香:辛,溫。歸脾,胃,肺經。理氣,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嘔吐,胸膈不舒。
[0031]南瓜藤:味甘,苦,性微寒。清肺,和胃,通絡。治肺結核低熱,胃痛,月經不調,燙傷?!侗静菰傩隆?平肝和胃,通經絡,利血脈,滋腎水。治肝風,和血養(yǎng)血,調經理氣,兼去諸風。
[0032]魚香草:味辛,性涼。祛風,解毒,和胃,潤膚。主感冒,目疾,胃痛,瘡癤,腳生皸裂?!端拇ㄖ兴幹尽?健胃止吐。治胃氣痛;外用涂腳生皸裂。
[0033]接骨仙桃:味辛,性涼。歸肺經?;钛?,止血,清肺熱,和肝胃。治跌打損傷,咳嗽痰中帶血,吐血,鼻衄,咽喉腫痛,肝胃氣痛,疝痛,痛經。《嶺南采藥錄》:和胃,理肝氣痛。治內傷咳嗽,痰中帶血,癰疽,跌打。外用煎洗,能祛風濕。
[0034]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如下:木蝴蝶10~20份,綠萼梅25~35份,玳玳花15~25份,青皮5~15份,枇杷葉10~20份,蓽茇根20~30份,楠木皮20~30份,多穗石柯果10~20份,柿蒂15~25份,檀香5~15份,南瓜藤20~30份,魚香草5~15份和接骨仙桃15~25份。
[0035]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可以優(yōu)選為:木蝴蝶10~15份,綠萼梅25~30份,玳玳花15~20份,青皮5~10份,枇杷葉10~15份,蓽茇根20~25份,楠木皮20~25份,多穗石柯果10~15份,柿蒂15~20份,檀香5~10份,南瓜藤20~25份,魚香草5~10份和接骨仙桃15~20份。
[0036]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也可以優(yōu)選為:木蝴蝶12份,綠萼梅28份,瑣瑣花16份,青皮8份,枇杷葉13份,蓽發(fā)根21份,楠木皮22份,多穗石柯果14份,柿蒂17份,檀香6份,南瓜藤24份,魚香草9份和接骨仙桃17份。
[0037]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也可以優(yōu)選為:木蝴蝶14份,綠萼梅26份,瑣瑣花18份,青皮6份,枇杷葉11份,蓽發(fā)根24份,楠木皮23份,多穗石柯果11份,柿蒂18份,檀香8份,南瓜藤22份,魚香草7份和接骨仙桃19份。
[0038]本發(fā)明還提供了 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所述中藥的劑型為片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0039]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制劑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4~6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I~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加入相對于藥渣質量I~3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I~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獲得干骨;
[0040]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I~2小時,粉碎過篩獲得100~300目的超微細粉;
[0041]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加入相對于其質量0.1~0.3倍的微晶纖維素、0.05~0.1倍的乳糖、0.1~0.3倍的淀粉,過篩,混合均勻,制粒,干燥,加入相對于超微細粉質量0.002~0.02倍的硬脂酸鎂,整粒,壓片,制成。
[0042]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所述中藥的劑型為顆粒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3]第一步: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5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2~4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I~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0.05~0.07Mpa下減壓濃縮至60~70°C時相對密度為1.02~1.06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170~185°C、出風溫度80~90°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0044]第二步: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量0.3~0.5倍的蔗糖粉和0.1~0.3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40~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0045]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發(fā)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達成技術效果并據以實施。
`[0046]實施例1:片劑
[0047]取木蝴蝶120g,綠萼梅280g, iftift花160g,青皮80g,枇杷葉130g,蓽發(fā)根210g,楠木皮220g,多穗石柯果140g,柿蒂170g,檀香60g,南瓜藤240g,魚香草90g和接骨仙桃170g;
[0048]按以下步驟制備:
[0049]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制劑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6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加入相對于藥渣質量3倍的醇濃度為85%的乙醇,加熱回流I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獲得干膏;
[0050]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2小時,粉碎過篩獲得300目的超微細粉;
[0051]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加入相對于其質量0.3倍的微晶纖維素、0.1倍的乳糖、0.3倍的淀粉,過篩,混合均勻,制粒,干燥,加入相對于超微細粉質量0.01倍的硬脂酸鎂,整粒,壓片,制成。
[0052]實施例2:顆粒劑
[0053]取木蝴蝶120g,綠萼梅280g, iftift花160g,青皮80g,枇杷葉130g,蓽發(fā)根210g,楠木皮220g,多穗石柯果140g,柿蒂170g,檀香60g,南瓜藤240g,魚香草90g和接骨仙桃170g;[0054]按以下步驟制備:
[0055]第一步: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4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0.07Mpa下減壓濃縮至70°C時相對密度為1.04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180°C、出風溫度90°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0056]第二步: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量0.5倍的蔗糖粉和0.2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0057]毒性實驗:
[0058]急性毒性實驗:應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體重28~38g,進行急性毒性試驗。小鼠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給藥組,實驗前禁食12小時,將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片劑溶解在水中,(濃度為7.42g生藥/ml,最高濃度)灌胃,灌胃容積為5ml/kg (即單次給藥劑量為37.1生藥/kg),對照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一天給藥2次,給藥間隔時間6小時,給藥后連續(xù)觀察14天,并記錄小鼠的的毒性反應及死亡數。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給藥后小鼠未見明顯差異,實驗連續(xù)觀察14天,小鼠全身狀況、飲食、飲水、體重增長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發(fā)明的藥片即LD50>37.1生藥/kg,每日最大給藥量為74.2生藥/kg/日。本發(fā)明的中藥臨床用藥量為7.5g生藥/日/人,成人體重以60KG計,平均用藥劑量為
0.125g生藥/kg/日。按體重計:小鼠(平均體重以33g計)口服灌胃本發(fā)明的中藥的耐受量為臨床用量的596倍。因此本發(fā)明的中藥急性毒性極低,臨床用藥安全。
[0059]長期毒性實驗:本發(fā)明中藥實施例1片劑對小鼠按13.82、19.32和38.14g生藥/kg連續(xù)用藥15周(1.0ml/100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3周后,結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對小鼠的毛發(fā)、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均無明顯影響,臟器肉眼沒有發(fā)現異樣變化和組織學檢查結果表明,用藥15周及停藥3周后,小鼠各臟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fā)明中藥對小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有異樣反應,應用安全。
[0060]臨床資料:
[0061]病例選擇:全部65例病例均經纖維胃鏡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胃癌。其中男性40人,女性25人,年齡36~79歲。分期按--Μ法,其中II期16例,III期35例,IV期14例。其中潰瘍性腺癌12例,浸潤性腺癌14例,乳頭狀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20例,印戎細胞癌2例,粘液性腺癌11例。
[0062]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3人,男性21人,女性12人,年齡36~79歲。II期8例,III期18例,IV期7例。其中潰瘍性腺癌6例,浸潤性腺癌8例,乳頭狀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戎細胞癌I例,粘液性腺癌5例;對照組32人,男性19人,女性13人,年齡36~79歲。II期8例,III期17例,IV期7例。其中潰瘍性腺癌6例,浸潤性腺癌6例,乳頭狀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戎細胞癌I例,粘液性腺癌6例。兩組在年齡、性別、臨床分期、癥狀及病理分 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
[0063]診斷標準:通過以下西醫(yī)診斷標準診斷為胃癌,然后通過以下中醫(yī)診斷標準進一步分型為肝胃不和型胃癌。
[0064]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WS316-2010)胃癌診斷標準:
(I)癥狀:胃癌缺少特異性臨床癥狀;早期胃癌常無癥狀,上腹不適或疼痛、食欲減退、消瘦、乏力、惡心、嘔吐、嘔血或黑便、腹瀉、便秘、發(fā)熱、腹部出現腫塊等癥狀有可能出現在胃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但均無特異性。(2)體征:胃癌缺少特異性體征;早期胃癌常無明顯的體征,晚期胃癌或存在遠處轉移病灶時有可能出現上腹部腫塊、直腸前方觸及腫物、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體征。(3)纖維胃鏡檢查:纖維胃鏡檢查診斷胃癌的敏感性高,通過纖維胃鏡檢查可以準確定位腫瘤的位置,可以同時獲得組織標本以完成病理活檢。幾乎所有經過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診斷為胃癌的患者都需要再接受纖維胃鏡檢查和病理活檢以確診。因此,宜直接選擇胃鏡代替上消化道造影作為診斷胃癌的首選檢查方法。(4)上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安全、無創(chuàng)、無需鎮(zhèn)靜且應用廣泛。但對于胃癌(特別是早期胃癌)診斷敏感性低于纖維胃鏡檢查。宜在不能開展纖維胃鏡檢查的醫(yī)療機構、或對無法耐受胃鏡檢查的患者選擇作為胃癌診斷的檢查方法。(5)組織學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是胃癌的確定診斷依據,在實施各種腫瘤治療手段之前,應盡可能獲得病理學診斷依據。(6)計算機體層掃描(CT):計算機體層掃描在在評價胃癌的病變范圍、局部淋巴結轉移情況和遠處轉移情況等方面具有價值,宜作為胃癌術前分期的首選檢查方法。(7)診斷:胃癌的診斷無法單純依靠病史、癥狀和體征等臨床資料得以確立。臨床上常規(guī)應用上消化道造影和纖維胃鏡檢查等方法確立胃癌的臨床診斷,應以后者作為診斷的首選方法。胃癌的確診依據是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
[0065]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參照2003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所制定的胃癌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中的中醫(yī)辨證標準執(zhí)行,將胃癌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0066](I)脾胃虛弱型:食少,腹脹,食后尤甚,或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惡心欲嘔,嘔吐食物,大便溏薄或排便無力,或久瀉甚則五更瀉,完谷不化,下肢浮腫,神疲乏力,舌淡胖或有齒痕,苔白,脈細弱或沉細;
[0067](2)肝胃不和型:胃脘漲悶疼痛,竄至兩脅,情緒抑郁,疼痛與情緒相關,噯氣、吞酸、呃逆、不欲食,舌淡紅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0068](3)瘀阻胃絡型`:胃脘刺痛或如刀割,痛有定處,痛處拒按,可及腫塊質硬,吐血,便黑,口唇爪甲紫暗,面色黧黑,舌紫暗或見瘀斑瘀點,脈細澀或澀;
[0069](4)胃熱陰虛型:胃內灼熱,胃脘嘈雜,食后脘痛,口干欲飲,饑不欲食,五心煩熱,大便干結,舌紅或紅絳,少苔或光剝苔,脈細數;
[0070](5)痰濕凝滯型:腺腹痞悶脹痛,惡心欲嘔或嘔吐痰涎,不欲食或進食不暢,甚至反食夾有多量黏液,口淡不欲飲,頭暈身重,便溏,面黃虛胖,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滑或緩或細緩;
[0071](6)氣血兩虛型:形體消瘦,全身乏力,聲低氣怯,頭暈目眩,面色白或萎黃,唇甲蒼白,虛煩不寐,心悸氣短,自汗盜汗,下肢浮腫,舌淡,苔白或少苔,脈沉細弱。
[0072]治療方法:
[0073]治療組:給予本發(fā)明實施例1片劑每日3次,每次4片。30天為I療程,連續(xù)服用6個月
[0074]對照組:根據病情需要,選用聯合化療方案,所用方案為:F0LF0X4方案(L-0HP85mg/m2,靜脈滴注 2h,第一天;CF200mg/m2,靜脈滴注 2h,第 2,3 天;5-FU400mg/m2,靜脈推注,第2,3天;5-FU600mg/m2,持續(xù)靜注22h,第2,3天),用藥按以上順序進行,每2周重復,30天為一個周期,連用6個周期,在化療期間及化療后予以對癥支持治療,如靜脈給予奧美拉唑注射液,托烷司瓊注射液等。
[0075]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前后記錄腫瘤大小,B超、CT檢查結果;全部患者常規(guī)檢查血、尿、糞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反應,療效評定按照RECIST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完全緩解(CR):全部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腫瘤標志物降至正常,并至少維持4周;部分緩解(PR):腫瘤最長徑之和縮小> 30%以上,并至少維持4周;病變穩(wěn)定(SD):腫瘤最大徑之和縮小未達PR,或增大未達H);病變進展(PD):最大徑增大>20%,或出現新病灶;但原病灶分裂不算在內。以CR+PR為有效(RR)。
[0076]觀察方法:中期療效在治療6個月后觀察癥狀緩解情況、生存質量,化療后病人在化療結束3周后檢測;遠期療效主要進行生存時間的調查。
[0077]癥狀緩解情況:胃癌常出現體倦乏力,面色不華,食欲減退,大便不調,食后飽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根據這些癥狀表現不同程度計分,并計算積分值,治療后癥狀平均積分值比治療前下降1/3以上者均為改善。
[0078]生存質量:以體力狀況評分kamofsky標準進行評定,提高10分以上為提高,下降10分以下為下降,治療前后變化小于10分為不變。
[0079]治療結果:
[0080]表1治療6個月后兩組療效對比情況:
[008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包括:木蝴蝶,綠萼梅,玳玳花,青皮,枇杷葉,蓽茇根,楠木皮,多穗石柯果,柿蒂,檀香,南瓜藤,魚香草和接骨仙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如下:木蝴蝶10~20份,綠萼梅25~35份,玳玳花15~25份,青皮5~15份,枇杷葉10~20份,革發(fā)根20~30份,捕木皮20~30份,多糖石柯果10~20份,柿蒂15~25份,植香5~15份,南瓜藤20~30份,魚香草5~15份和接骨仙桃15~25份。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如下:木蝴蝶10~15份,綠萼梅25~30份,玳玳花15~20份,青皮5~10份,枇杷葉10~15份,蓽發(fā)根20~25份,楠木皮20~25份,多穗石柯果10~15份,柿蒂15~20份,檀香5~10份,南瓜藤20~25份,魚香草5~10份和接骨仙桃15~20份。
4.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如下:木蝴蝶12份,綠萼梅28份,iftift花16份,青皮8份,枇杷葉13份,蓽發(fā)根21份,楠木皮22份,多穗石柯果14份,柿蒂17份,檀香6份,南瓜藤24份,魚香草9份和接骨仙桃17份。
5.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比如下:木蝴蝶14份,綠萼梅26份,iftift花18份,青皮6份,枇杷葉11份,蓽發(fā)根24份,楠木皮23份,多穗石柯果11份,柿蒂18份,檀香8份,南瓜藤22份,魚香草7份和接骨仙桃19份。
6.如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制劑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4~6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I~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加入相對于藥渣質量I~3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I~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獲得干膏;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I~2小時,粉碎過篩獲得100~300目的超微細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加入相對于其質量0.1~0.3倍的微晶纖維素、0.05~0.1倍的乳糖、0.1~0.3倍的淀粉,過篩,混合均勻,制粒,干燥,加入相對于超微細粉質量0.002~0.02倍的硬脂酸鎂,整粒,壓片,制成。
7.如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5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2~4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I~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0.05~0.07Mpa下減壓濃縮至60~70°C時相對密度為1.02~1.06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170~185°C、出風溫度80~90°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量0.3~0.5倍的蔗糖粉和0.1~0.3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40~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8.—種權利要求1至5所述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片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制劑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4~6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I~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加入相對于藥渣質量I~3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I~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獲得干膏;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I~2小時,粉碎過篩獲得100~300目的超微細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加入相對于其質量0.1~0.3倍的微晶纖維素、`0.05~0.1倍的乳糖、0.1~0.3倍的淀粉,過篩,混合均勻,制粒,干燥,加入相對于超微細粉質量0.002~0.02倍的硬脂酸鎂,整粒,壓片,制成。
9.一種權利要求1至5所述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顆粒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5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2~4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I~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0.05~0.07Mpa下減壓濃縮至60~70°C時相對密度為`1.02~1.06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170~185°C、出風溫度80~90°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量0.3~0.5倍的蔗糖粉和0.1~0.3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40~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3599236SQ201310588836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趙冬梅 申請人: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