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絲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導絲,課題是提供一種在分枝部較多的末梢血管中,在導絲的前端被側枝掛住的狀態下,即使將導絲向前端方向推入的情況下,也不易成為環狀且操作性高的導絲。在導絲(1)中,由于第二彎曲部(32)的柔軟性比第一彎曲部(30)及第三彎曲部(34)高,因此第二彎曲部(32)附近能夠較大地撓曲。由此,導絲(1)的前端(14)從被側枝掛住的狀態釋放,可防止以第二彎曲部(32)為支點的前端區域(15)的旋轉。
【專利說明】導絲【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插入到血管內的導絲。
【背景技術】
[0002]作為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等的血管內治療所使用的醫療用器械之一,已知有導絲。導絲是用于將導管、支架等引導到血管內的目的部位的醫療用器械。
[0003]以往,作為將導絲插入到血管內的方法,從鼠徑部向大腿動脈的穿刺(TFI)為主流,通過促進醫療用器械的小型化,近年來過度到能夠減輕對患者的負擔的、從上臂部向上臂動脈的穿刺(TBI)及從手腕向橈骨動脈的穿刺(TRI)。
[0004]處于上臂動脈及橈骨動脈等的末梢血管較細,而且主枝和側枝的分枝部較多。因此,存在導絲的前端被末梢血管的側枝掛住而不能順暢地到達目的部位的問題。因此,已知有具備能夠提高導絲的操作性的多彎曲形狀的前端部的導絲(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2)。引用文獻2的導絲如如下結構,即、在前端區域設有三個彎曲部,從前端側朝向后端側而各彎曲部的剛性變高(換言之,越是前端側的彎曲部越柔軟的結構)。
[0005]然而,即使在具備由第一彎曲部300、第二彎曲部320和第三彎曲部340構成的前端區域的導絲100中,在末梢血管的分枝部500中的主枝和側枝的角度為銳角的情況下,有時導絲100的前端140也會被側枝掛住(參照圖5 (a))。在導絲100的前端140被側枝掛住的狀態下,若將導絲100向前端方向推入,則出現以下的問題。導絲100的剛性由于后端側的第一彎曲部300比前端側的第二彎曲部320高,因此在接觸主枝的側壁的第二彎曲部320附近,向前端方向推入導絲100的力600轉換為將第二彎曲部320的主枝的側壁推向外部方向的力640,并以第二彎曲部320為支點進行旋轉,導絲100的前端區域成為環狀(參照圖5 (b)),甚至導 絲100被破損(參照圖5 (C))。
[0006]現有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 — 76415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7 / 105531號公報小冊子
【發明內容】
[0010]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1]本發明是鑒于這種情形而提出的方案,課題是提供一種在分枝部較多的末梢血管中,在導絲的前端被側枝掛住的狀態下,即使將導絲向前端方向推入的情況下,也不易成為環狀且操作性高的導絲。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0013]上述課題通過以下列舉的方法來解決。
[0014]本發明的方案I是一種導絲,由芯軸和覆蓋上述芯軸的外周的線圈體構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導絲的前端區域具有:向第一方向彎曲的第一彎曲部;形成于比上述第一彎曲部靠前端側且向與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彎曲的第二彎曲部;以及形成于比上述第二彎曲部靠前端側且向與上述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彎曲的第三彎曲部,上述第二彎曲部的柔軟性比上述第一彎曲部的柔軟性及上述第三彎曲部的柔軟性高。
[0015]本發明的方案2根據方案I所述的導絲,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彎曲部中的上述芯軸的外徑比上述第一彎曲部中的上述芯軸的外徑及上述第三彎曲部中的上述芯軸的外徑細,與此相對,上述第二彎曲部中的上述線圈體的外徑與上述第一彎曲部中的上述線圈體的外徑及上述第三彎曲部中的上述線圈體的外徑相同。
[0016]本發明的方案3根據方案I或2所述的導絲,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端區域的后端側具有直線狀的主體部,上述導絲的前端從上述主體部的軸位移并向前端側延伸。
[0017]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0018]就本發明的方案I的導絲而言,前端區域中的第二彎曲部的柔軟性比第一彎曲部的柔軟性及第三彎曲部的柔軟性高。因此,即使在導絲的前端被末梢血管的側枝掛住的狀態下向前端方向推入,也由于第二彎曲部柔軟而能夠在第二彎曲部附近較大地撓曲。由此,能夠減輕將導絲推向前端方向的力轉換成將第二彎曲部的主枝的側壁推向外部方向的力,能夠不易產生以第二彎曲部為支點的前端區域的旋轉。因此,導絲的前端不會成為環狀,能夠正常地在主枝行進。
[0019]就本發明的方案2的導絲而言,盡管芯軸的外徑在第二彎曲部變細,但線圈體的外徑在各彎曲部相同。因此,能夠不改變導絲的前端區域中的線圈體的外徑地使第二彎曲部的柔軟性比第一彎曲部及第三彎曲部高。另外,由于前端區域中的線圈體的外徑在各彎曲部不改變,因此能夠使醫生對導絲的推入力不衰減地傳遞到前端。
[0020]就本發明的方案3的導絲而言,導絲的前端從主體部的軸位移并向前端側延伸。因此,容易將醫生對 導絲的推入力傳遞到前端。另外,能夠利用從將導絲推向前端方向的力轉換的、將第二彎曲部的主枝的側壁推向外部方向的力的反作用,使導絲的前端從導絲的軸向朝向稍微向垂直方向傾斜的方向。因此,即使在末梢血管的主枝急劇彎曲的情況下,也能夠自由地改變導絲的行進方向。由此,能夠提供操作性高的導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 (a)是本實施方式的導絲的整體圖。圖1 (b)是圖1 (a)的A — A'剖視圖。圖1 (c)是圖1 (a)的B —B'剖視圖。圖1 (d)是圖1 (a)的C — C'剖視圖。
[0022]圖2 (a)是其他實施方式的導絲的整體圖。圖2 (b)是圖2 (a)的A — 剖視圖。圖2 (c)是圖2 (a)的B —B'剖視圖。圖2 (d)是圖2 (a)的C — C'剖視圖。
[0023]圖3是其他實施方式的導絲的前端區域放大圖。
[0024]圖4是表示末梢血管內的本實施方式的導絲的情形的圖。圖4 (a)是表示導絲的前端被側枝掛住的狀態的圖。圖4 (b)是表示以被掛住的狀態將導絲推入前端方向的狀態的圖。圖4 (c)是表示導絲的前端從側枝脫離并返回到主枝的狀態的圖。
[0025]圖5是表示末梢血管內的以往的導絲的情形的圖。圖5 (a)是表示導絲的前端被側枝掛住的狀態的圖。圖5 (b)是表示以被掛住的狀態將導絲推入前端方向,從而前端區域成為環狀的圖。圖5 (c)是表示導絲破損后的狀態的圖。
[0026]圖中:[0027]1、la、Ib—導絲,10—芯軸,11—大徑部,12一維形部,13—小徑部,14一前端,15—前端區域,16一主體部,20一線圈體,21、22—第二線圈體,30、32、34—彎曲部,40、42、44一緊固部,50—分枝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參照圖1 (a)~圖5 (C),以使用了本實施方式的導絲I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在圖1 (a)~圖5 (C)中,圖示左側為插入到體內的前端側(遠位側)、右側為由醫生等技術人員操作的后端側(近位側、基端側)。此外,在各圖中,比以下所示的芯軸10、線圈體20、彎曲部30、32、34等其他部分小的地方,為了容易理解,按照與其他部件的尺寸關系稍微夸張地進行了圖示。另外,為了容易理解,縮短導絲I的軸向(長度方向),整體地、示意性地進行了圖示,因此整體的尺寸與實際不同。
[0029]圖1 (a)所示的導絲I主要由芯軸10、覆蓋芯軸10的外周的線圈體20、以及緊固芯軸10的前端和線圈體20前端的前端緊固部40構成。
[0030]芯軸10具有:位于后端側的粗徑部11 ;位于粗徑部11的前端側且外徑朝向前端方向減小的錐形部12 ;以及位于錐形部12的前端側的小徑部13。
[0031 ] 另外,為了緊固芯軸10和線圈體20,在錐形部12設有中間緊固部42,在大徑部11設有后端緊固部44。
[0032]在導絲I的前端區域15,在未施加外力的狀態下,具有三個彎曲部。從后端側開始依次為第一彎曲部30、第二彎曲部32、第三彎曲部34。第一彎曲部30向第一方向31彎曲。另外,形成于比第一彎曲部靠前端側的第二彎曲部32向與第一方向31不同的第二方向33彎曲。并且,形成于比第二彎曲部32靠前端側的第三彎曲部34向與第二方向33不同的第三方向35彎曲。
[0033]在本實 施方式中,第一方向31和第三方向35是不同的方向,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使第一方向31和第三方向35為相同方向。
[0034]導絲I包括:從第三彎曲部34向前端側延伸的前端14 ;在前端14的后端側具有第一彎曲部30、第二彎曲部32和第三彎曲部34的前端區域15 ;以及在前端區域15的后端側的直線形狀的主體部16。主體部16的軸向(長度方向)LI與前端14的軸向(長度方向)L2平行。另外,前端14處于比第一彎曲部30高的位置且比第二彎曲部32低的位置。換言之,前端14的芯軸13c位于第一彎曲部30的芯軸13a與第二彎曲部32的芯軸13b之間。因此,導絲I的前端14從主體部16的軸向LI位移并延伸。
[0035]圖1 (b)是第一彎曲部30的A — A'剖視圖。圖1 (C)是第二彎曲部32的B —Bi剖視圖。圖1(d)是第三彎曲部34的C —C'剖視圖。第二彎曲部32中的芯軸13b的外徑比第一彎曲部30中的芯軸13a的外徑及第三彎曲部34中的芯軸13c的外徑細。另一方面,第二彎曲部32中的線圈體20的外徑與第一彎曲部30中的線圈體20的外徑及第三彎曲部34中的線圈體20的外徑相同。此外,為了容易理解,圖1 (b)~圖1 (d)為芯軸13a的外徑、芯軸13b的外徑、和芯軸13c的外徑之差非常夸張的圖。
[0036]由此,能夠使第二彎曲部32的柔軟性比第一彎曲部30的柔軟性及第三彎曲部34的柔軟性高。另外,由于前端區域15中的線圈體20的外徑不變,因此能夠使醫生對導絲I的推入力不衰減地傳遞至導絲I的前端。[0037]其次,對將本實施方式的導絲I插入到末梢血管內時的動作進行說明。
[0038]若將導絲I插入到末梢血管內,則在主枝和側枝的角度為銳角的分枝部50存在導絲I的前端14被側枝掛住的情況(參照圖4 (a))。在導絲I的前端14被側枝掛住的狀態下,若醫生將導絲I向前端方向推入,則由于第二彎曲部32的柔軟性比第一彎曲部30及第三彎曲部34高,因此第二彎曲部32附近能夠較大地撓曲(參照圖4 (b))。
[0039]具體而言,通過醫生對導絲I向前端方向的推入力60,在第二彎曲部32上作用推向前端方向的力60a和推向外部方向的力61。由于第二彎曲部32為柔軟的結構,因此能夠以與主枝的側壁接觸的狀態向前端方向撓曲。因此,與以往相比,可減輕醫生向前端方向的推入力60轉換為推向外部方向的力61的現象。換言之,在第二彎曲部32,由于推向前端方向的力60a比推向外部方向的力61大得多,因此兩者合成后的合成力62與推向前端方向的力60a幾乎相同。第二彎曲部通過合成力62向前端方向前進,從而導絲I的前端14返回后端方向63,從被側枝掛住的狀態釋放為自然狀態。
[0040]這樣,與第二彎曲部32的剛性比第三彎曲部34高的導絲相比,在本實施方式的導絲I中,在第二彎曲部32附近,可減少將主枝的側壁推向外部方向的力61,取而代之可增加推向前端方向的力60a,因此不易產生以第二彎曲部32為支點的旋轉。其結果,從被側枝掛住的狀態釋放的導絲I的前端14不會成為環狀,能夠正常地在主枝行進(參照圖4 (C))。
[0041]另外,在未施加外力的狀態下,為如下結構,即、導絲I的前端14從主體部16的軸向LI位移并從第三彎曲部34向前端側延伸,因此容易由醫生將導絲I的推入力60傳遞到前端14。
[0042]并且,導絲I的前端14從主體部16的軸向LI位移并延伸(換言之,導絲I的前端14位于第一彎曲部30與第二彎曲部32之間,與主體部16的軸向LI平行地向前端側延伸),因此即使在導絲I的前端14未被側枝掛住的情況(換言之,導絲I的前端14在主枝正常地行進的情況) 下,也具有以下優點。在血管徑的細的末梢血管中,導絲I的第二彎曲部32與主枝的側壁接觸的情況較多。在第二彎曲部32與主枝的側壁接觸時,若醫生將導絲I向前端方向推入,則與導絲I的前端14被側枝掛住的情況相同,在第二彎曲部32附近作用推向前端方向的力和推向外部方向的力。該第二彎曲部32利用將主枝的側壁推向外部方向的力的反作用,從而能夠使導絲I的前端14從導絲I的軸向L1、L2朝向稍微向垂直方向傾斜的方向。特別是,由于使導絲I的前端14的高度位于比第一彎曲部30側更靠第二彎曲部32側的情況容易利用反作用進行導絲I的前端14的行進變更,因此更加優選。
[0043]這樣,在未施加外力的狀態下,導絲I的前端14以與主體部16的軸向LI平行的方式從第三彎曲部34向前端側延伸,而且,通過位于比第一彎曲部30高且比第二彎曲部32的位置低的位置,從而即使在末梢血管的主枝急劇彎曲的情況下,由于能夠自由地改變導絲I的行進方向,因此也能夠提供操作性高的導絲I。
[0044]其次,對構成本實施方式的導絲I的各要素的材料進行說明,但沒有特別限定。
[0045]由粗徑部11、錐形部12和小徑部13構成的芯軸10能夠使用不銹鋼(SUS304、SUS316等)、N1- Ti合金等超彈性合金。
[0046]線圈體20的材料沒有特別限定,但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使用不銹鋼。另外,線圈體20能夠使用由一根線材形成的單線線圈體、或由多根線材形成的多條線圈體。多條線圈體與單線線圈體相比,由于在斷裂強度及柔軟性等的特性方面優良,因此優選使用多條線圈體。作為多條線圈體,能夠使用將多根線材絞合構成為中空狀的中空線圈體。
[0047]在前端緊固部40、中間緊固部42和后端緊固部44能夠使用釬料(鋁合金焊料、銀焊料、金焊料等)、金屬焊錫(Ag — Sn合金、Au — Sn合金等)等。
[0048]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導絲I中,通過使芯軸13b的外徑比芯軸13a的外徑及芯軸13c的外徑細,從而能夠將第二彎曲部32做成比第一彎曲部30及第三彎曲部34柔軟的結構,但并不限定于該結構。作為其他實施方式的導絲la,如圖2 (a)及圖2 (C)所示,也可以將芯軸13d做成平板形狀。通過使芯軸13d的形狀為平板狀,能夠做成不易塑性變形的結構。換言之,能夠做成即使在多次使用導絲Ia的情況下,也容易維持第二彎曲部32的形狀的結構。
[0049]并且,作為其他實施方式的導絲lb,如圖3所示,也可以做成在第一彎曲部30及第三彎曲部34中,在芯軸10的小徑部13與線圈體20之間具備線圈體20不同的第二線圈體21,22的結構。具體而言,導絲Ib為如下結構,即、在第一彎曲部30設置由第二線圈體21覆蓋芯軸13a的外周的部分,而且,在第三彎曲部34設置由第二線圈體22覆蓋芯軸13c的外周的部分,另一方面,第二彎曲部32在芯軸13b的外周未設置第二線圈體,因此能夠使第二彎曲部32的柔軟性比第一彎曲部30及第三彎曲部34高。
[0050]此外,在導絲Ib中,與導絲I及導絲Ia同樣,雖然也可以在第一彎曲部30、第二彎曲部32和第三彎曲部34改變芯軸10的小徑部13的外徑,但能夠利用第二線圈體21、22提高第一彎曲部30的剛性及第三彎曲部34的剛性,因此使芯軸10的小徑部13的外徑在第一彎曲部30、第二彎曲部32和第三彎曲部34相同容易制造,因而優選。
[0051]此外,在用相同材料制作第二線圈體21、22的情況下,為了使第三彎曲部34比第一彎曲部30更柔軟,使第二線圈體22的線材直徑比第二線圈體21的線材直徑更細即可。在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第二線圈體21、22的情況下,為了使第三彎曲部34比第一彎曲部30更柔軟,第二線 圈體22的線材使用比第二線圈體21的線材更柔軟的材料即可。
[0052]雖然在圖3中未圖示,但與緊固部40、42、44相同地,既可以使用釬料或軟釬焊將第二線圈體21、22的兩端部緊固在芯軸10的小徑部13,也可以不使用其他材料而利用激光等焊接兩端部。
[0053]如以上所敘述的那樣,在導絲l、la、lb中,由于第二彎曲部32的柔軟性比第一彎曲部30及第三彎曲部34高,因此第二彎曲部32附近能夠較大地撓曲。由此,導絲I的前端14可從被側枝掛住的狀態釋放,可防止以第二彎曲部32為支點的前端區域15的旋轉。
【權利要求】
1.一種導絲,由芯軸和覆蓋上述芯軸的外周的線圈體構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導絲的前端區域具有: 向第一方向彎曲的第一彎曲部; 形成于比上述第一彎曲部靠前端側且向與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彎曲的第二彎曲部;以及 形成于比上述第二彎曲部靠前端側且向與上述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彎曲的第三彎曲部, 上述第二彎曲部的柔軟性比上述第一彎曲部的柔軟性及上述第三彎曲部的柔軟性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絲,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彎曲部中的上述芯軸的外徑比上述第一彎曲部中的上述芯軸的外徑及上述第三彎曲部中的上述芯軸的外徑細,與此相對, 上述第二彎曲部中的上述線圈體的外徑與上述第一彎曲部中的上述線圈體的外徑及上述第三彎曲部中的上述線圈體的外徑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絲,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端區域的后端側具有直線狀的主體部, 上述導絲的前 端從上述主體部的軸位移并向前端側延伸。
【文檔編號】A61F2/95GK103845785SQ201310421131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6日
【發明者】小杉知輝 申請人:朝日英達科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