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獸用驅蟲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獸用驅蟲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在畜牧業中,多年來在我國廣泛應用丙硫咪唑、阿維菌素驅治家畜體內外寄生蟲病,其制劑主要是針劑、片劑、混懸劑、散劑,但這些制劑在驅治家畜寄生蟲病過程中,存在著藥物浪費大,藥物價格較高,給藥困難、勞動強度高等實際問題。在國外,驅蟲藥物和我國基本相同。至此,提供一種治療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經濟有效方便的一種驅除家畜體內外寄生蟲的藥物,當務之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經濟有效方便的一種驅除家畜體內外寄生蟲的藥物:獸用驅蟲中藥制劑。獸用驅蟲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檳榔30-40份、干漆30 -40份、槐花30-40份、山豆根30-40份、楝葉30-40份、鬼箭羽30-40份、鶴虱30-40份、預知子20-30份、藜蘆20-30份、百部20-30份、使君子20-30份、阿魏20-30份、篇蓄20-30份、榧子20-30份、川椒10-20份、馬齒莧10-20份、南瓜子10-20份、樟樹葉10-20份、大葉狼豆柴葉10-20份、大蒜10-20份、輕粉1_10份、旱蓮花1_10份、花椒ι- ο份、砂糖ι- ο份、蕪荑ι- ο份、薄荷油ι- ο份、豆油ι- ο份;
制備方法:
O按配方比例將除薄荷油、豆油以外的其它成份按常規提取、分離、干燥、粉碎即得;
2)制備方法I所得粉末加入薄荷油、豆油按比例復配,混合均勻、干燥后可制成片劑、膠囊劑、口服制劑、涂抹劑、噴劑。獸用驅蟲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檳榔32-38份、干漆32-38份、槐花32-38份、山豆根32-38份、楝葉32-38份、鬼箭羽32-38份、鶴虱32-38份、預知子22-28份、藜蘆22-28份、百部22-28份、使君子22-28份、阿魏22-28份、篇蓄22-28份、榧子22-28份、川椒12-18份、馬齒莧12-18份、南瓜子12-18份、樟樹葉12-18份、大葉狼豆柴葉12-18份、大蒜12-18份、輕粉2_8份、旱蓮花2_8份、花椒2-8份、砂糖2-8份、蕪荑2-8份、薄荷油2-8份、丑油2_8份。獸用驅蟲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檳榔35份、干漆35份、槐花35份、山豆根35份、楝葉35份、鬼箭羽35份、鶴虱35份、預知子25份、藜蘆25份、百部25份、使君子25份、阿魏25份、篇蓄25份、榧子25份、川椒15份、馬齒莧15份、南瓜子15份、樟樹葉15份、大葉狼豆柴葉15份、大蒜15份、輕粉5份、旱蓮花5份、花椒5份、砂糖5份、蕪荑5份、薄荷油5份、豆油5份。本發明涉及中藥的藥理及藥性:檳榔:
性味歸經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功用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干漆: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破瘀血,消積,殺蟲。用于婦女閉經,瘀血癥瘕,蟲積腹痛。槐花:性味與歸經:味苦、微寒。歸肝、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涼血止血,降血壓。用于吐血,便血,痔瘡出血,尿血崩漏,高血壓病。外用適量。止血多炒炭用;祛痰止咳多生用。山豆根:
性味歸經味甘,寒,入心、肺、大腸三經;
功能主治無毒,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秀瘡,擠癬,蛇、蟲、犬咬傷。藥物配伍配菊花,共用于肝腎虛損之目昏瞻視,目生云翳,有明目之功。配熟地黃,相須為用,共用于肝腎陰虧之腰膝酸軟,月經不調,遺精,早 衰之候,亦可用于肝腎精血不足之頭暈,耳鳴,二目昏花等候。配北沙參,用于肺胃陰傷之咳嗽咽干,陰虛肺癆,消渴癉中,熱病傷陰之候。配女貞子,用于肝腎精血不足之頭昏目眩,視物不清,目生云翳或暴盲,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等候,相須為用。配菟絲子,合用于治腎精不足,肝血虧損之二目昏花,視瞻昏眇,遺精早泄,頭昏耳鳴,腰痛。配何首烏,平補肝腎,益精補血,烏發強筋。配麥冬,用于熱病傷陰,陰虛肺燥,消渴癉中之候,有協調作用。配黃精,可滋陰補血,枸杞助黃精養陰潤肺,黃精助枸杞滋補陰血,相須為用。楝葉:
性味歸經《廣東中藥》II: “苦,寒,有小毒。”肝、肺、大腸三經。功用止痛,殺蟲。治疝氣,蛔蟲,跌打腫痛,疔瘡,皮膚濕疹。鬼箭羽:
衛矛,又叫鬼箭羽、鬼箭、六月凌、四面鋒、蓖箕柴、四棱樹、山雞條子、四面戟、見腫消、麻藥。為衛矛科植物衛矛的具翅狀物的枝條或翅狀附屬物。全年可采,割取枝條后,除去嫩枝及葉,曬干。或收集其翅狀物,曬干。有破血通經;解毒消腫;殺蟲之功效。性味苦;辛;寒。①《本經》:味苦,寒。②《吳普本草》:苦,無毒。③《藥性論》:有小毒。 ④《日華子本草》:味甘澀。⑤《綱目》:味酸澀。歸經:肝經。①《本草撮要》:入足厥陰經。功效與作用破血通經;解毒消腫;殺蟲。主癥瘕結塊;心腹疼痛;閉經;痛經;崩中漏下;產后瘀滯腹痛;惡露不下;疝氣;歷節痹痛;瘡腫;跌打傷痛;蟲積腹痛;燙火傷;毒蛇咬傷。
①《本經》: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滿汗出。②《別錄》: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③《藥性論》:破陳血,落胎。主中惡腰腹痛。④《唐本草》:療婦人血氣。⑤《日華子本草》:通月經,破癥結,止血崩、帶下,殺腹臟蟲,及產后血絞肚痛。⑥《概物名實圖考》:治腫毒。臨床應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產后淤血腹痛,跌打損傷腫痛。鶴虱:
性味歸經苦辛,平,有毒。①《唐本草》:“味苦,平,有小毒。”②《綱目》:“苦辛,有小毒。”③《醫林纂要》:“苦辛,溫。”入脾、胃、肝經;《本經逢原》““入厥陰肝經。”
功效殺蟲,清熱解毒,健脾和胃。
主治治蟲積腹痛,陰道滴蟲;天有驅蟲作用,1%鶴虱配5滴加人生理食鹽水25ml中,加溫37°C再放人大絳蟲,結果1-2分鐘即死。
預知子:
釋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氣味:(子、仁)苦、寒、無毒。主治:1、精神病(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語言錯妄,忪悸煩郁,憂悉慘戚,喜怒多風扇,健忘少睡,夜多異夢,狂不知人)。用預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遠志、山藥、黃精(蒸熟)、朱砂(水飛),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發芡子大。每嚼服一丸,人參湯送人。
2、病風(眉落、聲變)。用預知子、雄橫各二兩,共研為末。另以乳香三兩,同水一斗,煮成五升后,加入藥末熬成膏,收存瓶。生前了一匙,溫酒調下。性味歸經①《日華子本草》:〃溫。〃②《開寶本草》:〃味苦,寒,無毒。〃入肺,腎二經。功效分類清熱藥,清熱解毒藥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理氣和胃,殺蟲止癢。治蛔蟲病,腹脹。藜蘆:
功效涌吐風痰、清熱解毒、殺蟲。主治治中風痰涌,風癇癲疾,黃疸,久瘧,泄痢,頭痛,喉痹,鼻息,疥癬,惡瘡。此夕卜,以本品研末外滲,有滅虱功效。祛痰,催吐,殺蟲。用于中風痰壅,癲癇,瘧疾,骨折;外用治疥癬,滅蠅蛆。性味苦辛,寒,有毒。①《本經》:“味辛,寒。”
②《別錄》:“苦,微寒,有毒”
歸經《本草經疏》:“入手太陰、足陽明經。”《本草再新》“入肝經。”
百部:
性味歸經甘、苦,微溫。歸肺經。功能主治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用于新久咳嗽,肺癆咳嗽,百日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蜜百部潤肺止咳。用于陰虛勞嗽。
使君子: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具殺蟲、消積、健脾的功效。其甘溫是溫和之溫,殊非溫燥可比,故能助飲食之動化,而疏導腸中積滯,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
阿魏:
味辛、溫,有理氣消腫、活血消疲、祛痰和興奮神經的功效。維吾爾醫生還有用它驅蟲、治療白癜風和傳統方法;
性味:苦、辛,溫。歸經:歸腎、胃經。功效:消積,散痞,殺蟲。用于肉食積滯,瘀血徵瘕,腹中痞塊,蟲積腹痛。篇蓄:
苦,微寒。歸膀胱經。該品苦降下行,通利膀胱,苦燥又能殺蟲除濕止癢,主要用于淋痛及濕疹。1.利水通淋用于濕熱淋證,可治療泌尿系感染、結石、血尿等。2.殺蟲止癢可治療蟯蟲等寄生蟲病。亦可煎湯外洗治療皮膚瘡疹、瘙癢。3.治赤白痢,黃疸。
`
榧子:
性味甘,平。①《本經》:〃味甘,溫。〃②《別錄》:〃有毒。〃③《千金 食治》:〃味甘平澀,無毒。〃
歸經入肺、胃、大腸經。①《本草經疏》:〃入手太陰、陽明經。〃②《本草新編》:〃入胃、脾、大腸經,又入肺。〃
功用主治殺蟲,消積,潤燥。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燥咳,便秘,痔瘡。①《本經》:〃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②《別錄》:〃主五痔。〃③陶弘景:〃療寸白。〃④孟詵:〃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營衛,明目。"⑤《日用本草》殺腹間大小蟲,小兒黃瘦,腹中有蟲積者食之即愈。又帶殼細嚼食下,消痰。〃⑥《生主編》:〃治咳嗽,白濁,助陽道。〃⑦《本草備要》:〃潤肺,殺蟲。〃⑧《本經逢原》:〃與使君子同功。〃⑨《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補氣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
川椒: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功能主治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夕卜治濕疹瘙癢。摘錄《中國藥典》。馬齒莧:
性味歸經酸,寒;歸肝、大腸經。功用主治適用于痢疾(大便半干半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現代大多用于治療腸炎、急性關節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門炎、痔瘡出血等。考證出自《本草經集注》《本草圖經》: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主治:熱毒瀉痢;熱淋;尿閉;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瘡瘍癰癤;丹毒;瘰疬;濕癬;白禿。《滇南本草》: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療瘡紅腫疼痛。南瓜子: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驅蟲,消腫。用于治絳蟲、蛔蟲、產后手足浮腫、百日咳、痔瘡。樟樹葉:
性味《陸川本草》:〃味苦辛,溫。〃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止痛,殺蟲。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疥癬。大葉狼豆柴葉: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功能主治殺蟲;止癢腳癬;疥瘡。大蒜: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平;人脾、胃、肺經。功能主治用于痢疾泄瀉、肺癆.頓咳,腸寄生蟲病(鉤蟲、蟯蟲病),瘡癰腫毒等癥。1.散癰消積,解毒殺蟲:主治癰腫瘡毒,癬瘡瘙癢。搗爛外敷或切片外擦。2.解毒:用于肺癆頓咳,痢疾泄瀉。3.殺蟲:用于鉤蟲病,繞蟲病,可配驅蟲藥同煎服。對鉤蟲病,本品還可作預防用,在下田勞動前,將大蒜搗爛,涂于四肢。對繞蟲病,也可將本品搗爛,加菜油少許,臨睡前涂于肛門周圍。此外,本品生食還可防治流感。輕粉:
性味辛、寒、有毒,入肝,腎經;
功效攻毒、利水、通便、治疥癬、瘰疬,梅毒,下疳,皮膚潰瘍,水腫,臌脹,大小便閉。旱蓮花:
性味《廣西中草藥》:辛,涼,無毒。功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抗酸桿菌以及某些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旱蓮花還有非特異性的刺激作用,能使網狀內皮系統之活動增加;從而增強機體防御能力及痊愈過程;臨床上可用于一般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及尿路感染。花椒: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有小毒。歸脾、胃、腎經。功效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能。生花椒有小毒,辛溫之性甚強,外用殺蟲止癢作用佳。用于疥瘡、濕疹或皮膚瘙癢。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蟲;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
藥理抑菌試驗:花椒對炭疽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菌,以及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笛、變形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腸內致病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4的水浸劑對星形奴卡氏菌亦有抑制作用。據動物試驗,少量持續服可促進有關新陳代謝的腺體發育,多量則可促進有關生殖的腺體發育。這就證明了古人"溫陽補腎"的認識。砂糖:
微溫,無毒。主養脾氣,除心煩,食飲不下,止腸,肌中疼痛,□瘡,明耳目。久延年神仙。生武都、河源山谷,及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本經》原文:砂糖,味甘,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潤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緩肝氣、滋陰、調味、除口臭、解鹽鹵毒之功效。蕪荑:
性味歸經辛、苦,平。功能主治消積殺蟲。用于小兒疳積,蛔蟲病,蟯蟲病。薄荷油:
性味《中國醫學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用芳香藥、調味藥及驅風藥。功用:可用于皮膚或粘膜產生清涼感以減輕不適宜,主疼痛。抗刺激作用導致氣管產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除,故有祛痰、殺菌的作用。豆油:
性味辛;甘;溫歸經大腸經 功效分類潤燥藥 功效潤腸通便;驅蟲解毒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科屬分類豆科
主治腸蟲梗阻;大便秘結;疥癬 具體實施方式
:
實施例1,配方:
檳榔30g、干漆30g、槐花30g、山豆根30g、楝葉30g、鬼箭羽30g、鶴虱30g、預知子20g、藜蘆20g、百部20g、使君子20g、阿魏20g、篇蓄20g、榧子20g、川椒10g、馬齒莧10g、南瓜子10g、樟樹葉10g、大葉狼豆柴葉10g、大蒜10g、輕粉lg、旱蓮花lg、花椒lg、砂糖lg、蕪荑lg、薄荷油lg、豆油Ig ;
制備方法:
1)按配方比例將除薄荷油、豆油以外的其它成g按常規提取、分離、干燥、粉碎即得;
2)制備方法I所得粉末加入薄荷油、豆油按比例復配,混合均勻、干燥后可制成片劑、膠囊劑、口服制劑、涂抹劑、噴劑。試驗:選用SD大鼠,給予不同濃度(18.0、6.0、2.0g生藥/kg)的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劑,每天灌胃一次,連續90天,末次給藥后24小時各組活殺1/2動物(雌雄各半),其余1/2動物繼續觀察2周后活殺。試驗期間觀察動物的外觀、一般行為、攝食量、體重變化,給藥后90天和停藥2周進行血液學(RBC、HB、網織紅細胞、PLT、CT、WBC及分類)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ca、TP、T.BIL、ALB、CH0L)、尿液生化、臟器系數、病理組織學等指標檢查。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在高、中、低劑量組動物一般狀態良好,外觀體征、行為活動、進食量和體重增長均無異常變化;三個劑量組及對照組血液學檢查、血液生化學、尿液生化檢查均在正常范圍,組間無顯著差異;各組主要臟器組織病理學檢查未見明顯異常。上述指標停藥2周后也未見改變。本試驗用藥劑量分別為臨床用藥劑量的180、60、20倍,根據試驗結果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在高、中、低三個劑量(18.0、6.0、
2.0g生藥/kg)連90天給藥對大鼠無明顯影響,無明確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標,恢復期觀察也未見延遲性毒性反應,提示本發明的中藥制劑臨床應用的劑量安全性較高。臨床統計:治愈率彡80%,臨床有效率彡90%。實施例2,配方:
檳榔32g、干漆32g、槐花32g、山豆根32g、楝葉32g、鬼箭羽32g、鶴虱32g、預知子22g、藜蘆22g、百部22g、使君子22g、阿魏22g、篇蓄22g、榧子22g、川椒12g、馬齒莧12g、南瓜子12g、樟樹葉12g、大葉狼豆柴葉12g、大蒜12g、輕粉2g、旱蓮花2g、花椒2g、砂糖2g、蕪荑2g、薄荷油2g、豆油2g。制備方法:
此藥物混合,加水浸泡2小時,煎煮兩次,分別濾液,合并前后兩次的濾液,靜置14小時,二次過濾,然后將濾液真空加熱,使濾液濃縮至密度1.22g/ml,然后噴霧干燥,即得到中藥粉劑。試驗:本發明制劑的豚鼠皮膚過敏試驗和大鼠直腸用藥刺激性試驗。結果表明:皮膚過敏試驗,高劑量組0.8g(藥粉)/kg、·低劑量組0.1g (藥粉)/kg,分別相當于擬臨床豬、馬、牛用量
的20倍、2.5倍,經皮膚給藥,均未見動物產生變態反應;直腸用藥刺激性試驗高劑量組5.0g (藥粉)/kg,低劑量組3.2g (藥粉)/kg,分別相當于擬臨床豬、馬、牛用量的125、80倍,在規定的時間內觀察直腸粘膜均無充血、水腫等現象,病理組織學檢查與空白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未見出現明顯的刺激性反應,每組留存的部分動物其全身狀況,體重、呼吸、循環、中樞神經系統及四肢活動等,均無明顯異常反應。臨床統計:治愈率彡90%,臨床有效率彡100%。實施例3,配方:
檳榔35g、干漆35g、槐花35g、山豆根35g、楝葉35g、鬼箭羽35g、鶴虱35g、預知子25g、藜蘆25g、百部25g、使君子25g、阿魏25g、篇蓄25g、榧子25g、川椒15g、馬齒莧15g、南瓜子15g、樟樹葉15g、大葉狼豆柴葉15g、大蒜15g、輕粉5g、旱蓮花5g、花椒5g、砂糖5g、蕪荑5g、薄荷油5g、豆油5g。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試驗:本發明制劑的豚鼠皮膚過敏試驗和大鼠直腸用藥刺激性試驗。結果表明:皮膚過敏試驗,高劑量組0.Sg(藥粉)/kg、低劑量組0.1g(藥粉)/kg,分別相當于擬臨床豬、馬、牛用量
的20倍、2.5倍,經皮膚給藥,均未見動物產生變態反應;直腸用藥刺激性試驗高劑量組5.0g (藥粉)/kg,低劑量組3.2g (藥粉)/kg,分別相當于擬臨床豬、馬、牛用量的125、80倍,在規定的時間內觀察直腸粘膜均無充血、水腫等現象,病理組織學檢查與空白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未見出現明顯的刺激性反應,每組留存的部分動物其全身狀況,體重、呼吸、循環、中樞神經系統及四肢活動等,均無明顯異常反應。臨床統計:治愈率彡95%,臨床有效率彡100%。實施例4,配方:
檳榔38g、干漆38g、槐花38g、山豆根38g、楝葉38g、鬼箭羽38g、鶴虱38g、預知子28g、藜蘆28g、百部28g、使君子28g、阿魏28g、篇蓄28g、榧子28g、川椒18g、馬齒莧18g、南瓜子18g、樟樹葉18g、大葉狼豆柴葉18g、大蒜18g、輕粉8g、旱蓮花8g、花椒8g、砂糖8g、蕪荑8g、薄荷油8g、豆油8g。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試驗:應用小鼠進行急性毒性實驗表明:小鼠口服灌胃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在488.Sg生藥/kg劑量下,給藥后小鼠出現輕微活動減少,I小時左右恢復正常,給藥后連續觀察7天,無一動物死亡,其全身狀況、飲食、攝水、小便和體重增長均正常,實驗結果表明:小鼠口服灌胃本發明的中藥制劑膠囊劑的最大給藥量為488.8g生藥/kg/d (LD 50 > 488.8g生藥/kg)。本發明的中藥制劑每日臨床用藥總量為0.1g生藥/kg/d ;按體重計,小鼠灌胃本發明的中藥制劑的耐受量為臨床病豬、馬、牛的4888倍。提示該藥急性毒性低,臨床用藥安全。臨床統計:治愈率彡80%,臨床有效率彡90%。實施例5,配方:
檳榔40g、干漆40g、槐花40g、山豆根40g、楝葉40g、鬼箭羽40g、鶴風40g、預知子30g、藜蘆30g、百部30g、使君子30g、阿魏30g、篇蓄30g、榧子30g、川椒20g、馬齒覓20g、南瓜子20g、樟樹葉20g、大葉狼豆柴葉20g、大蒜20g、輕粉10g、旱蓮花10g、花椒10g、砂糖10g、蕪荑10g、薄荷油10g、豆油10 ;
制備方法:
O按配方比例將除薄荷油、豆油以外的其它成g按常規提取、分離、干燥、粉碎即得;
2)制備方法I所得粉末加入薄荷油、豆油按比例復配,混合均勻、干燥后可制成片劑、膠囊劑、口服制劑、涂抹劑、噴劑。試驗:選用SD大鼠,給予不同濃度(18.0、6.0、2.0g生藥/kg)的本發明的中藥制齊IJ,每天灌胃一次,連續90天,末次給藥后24小時各組活殺1/2動物(雌雄各半),其余1/2動物繼續觀察2周后活殺。試驗期間觀察動物的外觀、一般行為、攝食量、體重變化,給藥后90天和停藥2周進行血液學(RBC、HB、網織紅細胞、PLT、CT、WBC及分類)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 TP、T.BIL、ALB、CH0L)、尿液生化、臟器系數、病理組織學等指標檢查。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劑在高、中、低劑量組動物一般狀態良好,外觀體征、行為活動、進食量和體重增長均無異常變化;三個劑量組及對照組血液學檢查、血液生化學、尿液生化檢查均在正常范圍,組間無顯著差異;各組主要臟器組織病理學檢查未見明顯異常。上述指標停藥2周后也未見改變。本試驗用藥劑量分別為臨床用藥劑量的180、60、20倍,根據試驗結果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在高、中、低三個劑量(18.0、6.0、2.0g生藥/kg)連續90天給藥對大鼠無明顯影響,無明確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標,恢復期觀察也未見延遲性毒性反應,提示本發明的中藥制劑臨床應用的劑量安全性較高。臨床統計:治愈率彡80%,臨床有效率彡9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試驗證明本發明諸藥聯合運用,安全無毒副作用,不僅能驅除線蟲、螨蟲、原蟲,驅除牲畜體內外各種寄生蟲及某些階段幼蟲,還能抑制蟲卵排除及蟲卵發育。本發明制劑不會被胃酸破壞,直接到 達腸道緩慢釋放并被吸收而作用于蟲體,驅蟲效果明顯。
權利要求
1.獸用驅蟲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檳榔30-40份、干漆30-40份、槐花30-40份、山豆根30-40份、楝葉30-40份、鬼箭羽30-40份、鶴虱30-40份、預知子20-30份、藜蘆20-30份、百部20-30份、使君子20-30份、阿魏20-30份、篇蓄20-30份、榧子20-30份、川椒10-20份、馬齒莧10-20份、南瓜子10-20份、樟樹葉10-20份、大葉狼豆柴葉10-20份、大蒜10-20份、輕粉1_10份、旱蓮花1_10份、花椒ι- ο份、砂糖ι- ο份、蕪荑ι- ο份、薄荷油ι- ο份、豆油ι- ο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獸用驅蟲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檳榔32-38份、干漆32-38份、槐花32-38份、山豆根32-38份、楝葉32-38份、鬼箭羽32-38份、鶴虱32-38份、預知子22-28份、藜蘆22-28份、百部22-28份、使君子22-28份、阿魏22-28份、篇蓄22-28份、榧子22-28份、川椒12-18份、馬齒莧12-18份、南瓜子12-18份、樟樹葉12-18份、大葉狼豆柴葉12-18份、大蒜12-18份、輕粉2_8份、旱蓮花2_8份、花椒2-8份、砂糖2-8份、蕪荑2-8份、薄荷油2-8份、丑油2_8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 述的獸用驅蟲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檳榔35份、干漆35份、槐花35份、山豆根35份、楝葉35份、鬼箭羽35份、鶴虱35份、預知子25份、藜蘆25份、百部25份、使君子25份、阿魏25份、篇蓄25份、榧子25份、川椒15份、馬齒莧15份、南瓜子15份、樟樹葉15份、大葉狼豆柴葉15份、大蒜15份、輕粉5份、旱蓮花5份、花椒5份、砂糖5份、蕪荑5份、薄荷油5份、豆油5份。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獸用驅蟲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 將藥物混合,加水浸泡2小時,煎煮兩次,分別濾液,合并前后兩次的濾液,靜置14小時,二次過濾,然后將濾液真空加熱,使濾液濃縮至密度1.22g/ml,然后噴霧干燥,即得到中藥粉劑。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獸用驅蟲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 1)按配方比例將除薄荷油、豆油以外的其它成份按常規提取、分離、干燥、粉碎即得; 2)制備方法I所得粉末加入薄荷油、豆油按比例復配,混合均勻、干燥后可制成片劑、膠囊劑、口服制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治療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經濟有效方便的一種獸用驅蟲中藥制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檳榔30-40份、干漆30-40份、槐花30-40份、山豆根30-40份、楝葉30-40份、鬼箭羽30-40份、鶴虱30-40份、預知子20-30份、藜蘆20-30份、百部20-30份、使君子20-30份、阿魏20-30份、萹蓄20-30份、榧子20-30份、川椒10-20份、馬齒莧10-20份、南瓜子10-20份、樟樹葉10-20份、大葉狼豆柴葉10-20份、大蒜10-20份、輕粉1-10份、旱蓮花1-10份、花椒1-10份、砂糖1-10份、蕪荑1-10份、薄荷油1-10份、豆油1-10份。
文檔編號A61K33/28GK103239662SQ20131021984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5日
發明者黃河, 燕磊, 李鑫 申請人: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