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排毒養(yǎng)顏膠囊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排毒養(yǎng)顏膠囊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制藥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便秘、痤瘡、顏面色斑屬臨床中比較常見和多發(fā)的一種疾病,嚴重影響廣大女性生活質(zhì)量。目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國專利公開了(公開號為:CN1850197A) “一種排毒養(yǎng)顏片及其制備方法”的處方及工藝,本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用其工藝制得的制劑存在:療效不理想,治愈率低,易復(fù)發(fā);工藝較粗,穩(wěn)定性差,有效成分含量低,易吸潮變質(zhì)等缺陷。為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所存在的缺陷,在近幾年的時間里,我們通過發(fā)掘祖國豐富的中醫(yī)藥資源,結(jié)合大量的臨床藥效學研究,發(fā)明了一種排毒養(yǎng)顏膠囊中藥組合物,本產(chǎn)品“排毒養(yǎng)顏膠囊”是在其(公開號為:CN1850197A)工藝的基礎(chǔ)上,通過大量的實驗摸索,發(fā)現(xiàn)將其工藝中的85%乙醇回流提取改成用50-60%的乙醇回流提取后,臨床藥效學實驗效果顯著提高,我們并對回流提取所用乙醇濃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用50^^55^^60%乙醇回流提取比用85^^75^^65%的乙醇提取效果好,我們按照新工藝制成了膠囊劑,與按照中國專利公開了(公開號為:CN1850197A) “一種排毒養(yǎng)顏片及其制備方法”的處方及工藝制備而成的片劑相比,其臨床藥效學實驗效果顯著提高,工藝更加合理,藥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安全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排毒養(yǎng)顏膠囊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1、組方配比:大黃150g白術(shù)180g西洋參150g芒硝 20g枳實120g青陽參 90g小紅參90g肉蓯蓉 150g荷葉90g ;制備方法為: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50-6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1.35 1.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輔料,制粒,干燥,整粒,裝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膠囊劑。2、組方配比:大黃150g白術(shù) 180g西洋參150g芒硝20g枳實120g青陽參90g小紅參90g肉蓯蓉 150g荷葉90g;制備方法為: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1.35 1.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輔料,制粒,干燥,整粒,裝膠囊,制成100 0粒,即得膠囊劑。3、組方配比:大黃150g白術(shù)180g西洋參150g芒硝 20g枳實120g青陽參90g小紅參90g肉蓯蓉 150g荷葉90g ;制備方法為: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1.35 1.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輔料,制粒,干燥,整粒,裝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膠囊劑。4、組方配比:大黃150g白術(shù)180g西洋參150g芒硝 20g枳實120g青陽參90g小紅參90g肉蓯蓉 150g荷葉90g ;制備方法為: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5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1.35 1.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輔料,制粒,干燥,整粒,裝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膠囊劑。本發(fā)明方案是經(jīng)過發(fā)明人多次反復(fù)試驗,結(jié)合大量的臨床藥效學研究,發(fā)明了一種排毒養(yǎng)顏膠囊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工藝,本產(chǎn)品“排毒養(yǎng)顏膠囊”是在其(公開號為:CN1850197A)工藝的基礎(chǔ)上,通過大量的實驗摸索,發(fā)現(xiàn)將其工藝中的85 %乙醇回流提取改成用50-60%的乙醇回流提取后,臨床藥效學實驗效果顯著提高,我們并對回流提取所用乙醇濃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用50%、55%、60%乙醇回流提取比用85%、75%、65%的乙醇提取效果好,我們按照新工藝制成了膠囊劑,與按照中國專利公開了(公開號為:CN1850197A) “一種排毒養(yǎng)顏片及其制備方法”的處方及工藝制備而成的片劑相比,其臨床藥效學實驗效果顯著提高,工藝更加合理,藥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安全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下面以本發(fā)明制備的中藥膠囊劑(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制備)對比中國專利公開了(公開號為:CN1850197A) “一種排毒養(yǎng)顏片及其制備方法”的實施例1制備的片劑,說明其主要藥效學:試驗藥物的制備:1、a組(本發(fā)明膠囊劑的制備):按照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方法制備,即本發(fā)明排毒
養(yǎng)顏膠囊。2、b組(本發(fā)明50%乙醇回流提取制得膠囊劑的制備):按照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方法制備。3、c組(本發(fā)明60%乙醇回流提取制得膠囊劑的制備):按照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方法制備。4、d組(85%乙醇回流提取制得的對照藥):按照中國專利公開了(公開號為:CN1850197A) “一種排毒養(yǎng)顏片及其制備方法”的實施例1制備的片劑,具體為:處方:大黃150g白術(shù)180g西洋參150g芒硝 20g枳實120g青陽參90g小紅參90g肉蓯蓉 150g荷葉90g。工藝: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 ;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1.35 1.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羥丙纖維素12g,混勻,用50%糖漿制成軟材,18目篩制粒,70°C烘干,20目篩整粒,加入硬脂酸鎂2.3g,混勻,壓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劑。5、e組(75%乙醇回流提取制得的對照藥),具體為:處方:大黃150g白術(shù)180g西洋參150g芒硝 20g枳實120g青陽參90g小紅參90g肉蓯蓉 150g
荷葉90g。工藝: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1.35 1.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羥丙纖維素12g,混勻,用50%糖漿制成軟材,18目篩制粒,70°C烘干,20目篩整粒,加入硬脂酸鎂2.3g,混勻,壓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劑。6、f組(65%乙醇回流提取制得的對照藥),具體為:處方:大黃150g白術(shù)180g西洋參150g芒硝 20g枳實120g青陽參90g小紅參90g肉蓯蓉 150g荷葉90g。工藝: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6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1.35 1.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羥丙纖維素12g,混勻,用50%糖漿制成軟材,18目篩制粒,70°C烘干,20目篩整粒,加入硬脂酸鎂2.3g,混勻,壓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劑。實驗?zāi)康?通過對本發(fā)明a組、b組、c組與d組、e組、f組的改善微循環(huán)、通便、止癢、抗炎和治療痤瘡等作用的藥理實驗研究,將本發(fā)明a組、b組、c組與d組、e組、f組進行對比,觀察其藥理作用強弱。試驗方法:本發(fā)明a組、b組、c組與d組、e組、f組對兔耳痤瘡模型皮脂腺影響;對家兔眼結(jié)膜微循環(huán)的影響;對小鼠排便的影響;對磷酸組胺引起豚鼠致癢反應(yīng)的影響;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滲透性的影響;對大鼠瓊脂肉芽腫的影響。一、對兔耳痤瘡模型皮脂腺的影響實驗材料1、動物:健康新西蘭大白兔,雄性,體重1.8 2.2kg。2、藥物:本發(fā)明a組、b組、c組與d組、e組、f組六個劑量組。藥物在實驗前用生理鹽水配置,灌胃給藥。實驗方法健康新西蘭大白兔80只,雄性,體重1.8 2.2kg,適應(yīng)性喂養(yǎng)I周。隨機取10只作為對照組,除對照組外,其余70只兔分別在其雙耳外耳道上用0.25mL注射器均勻涂布50%油酸0.2mL, I次/d,連續(xù)28d。造模開始第12天,在雙側(cè)兔耳皮內(nèi)注射表皮葡萄球菌30 μ L,并且在注射處用龍膽紫液做標記。造模第14天隨機取10只動物在左耳標記處用Icm打孔器取皮膚活檢,同樣在對照組左耳相同位置取標本,組織塊以10%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切膠囊,每個標本作連續(xù)切膠囊4張,HE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學改變。確認造模成功后,將兔隨機分成7組,每組10只。即模型組;本發(fā)明a組、b組、c組與d組、e組、f組。對照組與模型組灌胃同體積的生理鹽水;本發(fā)明a組、b組、c組與d組、e組、f組分別灌胃給藥為1.2g生藥/kg。連續(xù)給藥14d,末次給藥18h后,給兔耳緣靜脈注射5mL空氣處死后,用Icm打孔器在右耳標記處取皮,組織塊以10%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切膠囊,每個標本作連續(xù)切膠囊4張,HE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并且檢測四張切膠囊中位置相同而其結(jié)構(gòu)最完整的4個皮脂腺的直徑,然后計算其平均值。實驗結(jié)果:見表I表I對兔耳痤瘡模型皮脂腺的影響(I土s)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排毒養(yǎng)顏膠囊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原料藥重量配比為 大黃 150g 白術(shù) 180g 西洋參 150g 芒硝20g 積實 120g 青陽參 90g 小紅參 90g 肉灰蓉 150g 荷葉90g ; 制備方法為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50-6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I. 35 I. 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輔料,制粒,干燥,整粒,裝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膠囊劑。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原料藥重量配比為 大黃 150g 白術(shù) 180g 西洋參 150g 芒硝20g 積實 120g 青陽參 90g 小紅參 90g 肉灰蓉 150g 荷葉90g ; 制備方法為以上九味,取枳實、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5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力口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在50°C相對密度為I. 35 I. 4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干燥,粉碎,加入輔料,制粒,干燥,整粒,裝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排毒養(yǎng)顏膠囊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藥組合物是由大黃、白術(shù)、西洋參、芒硝、枳實、青陽參、小紅參、肉蓯蓉、荷葉共九味中藥制備而成;該藥具有益氣活血,通便排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氣虛血瘀,熱毒內(nèi)盛所致便秘、痤瘡、顏面色斑。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該藥工藝先進、有效成分含量高,臨床藥效學試驗效果顯著提高;生物利用度高,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7/10GK103251719SQ20131019355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楊平安 申請人:楊平安